问题

如何评价金灿荣教授为留美博士的儿子和一同留美的儿媳举行婚礼?

回答
关于金灿荣教授为留美博士的儿子和一同留美的儿媳举行婚礼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然后才能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含义和可能引发的讨论。

事件基本情况:

人物身份: 金灿荣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他的儿子和儿媳均为留美博士,并且选择在美国举行婚礼。
婚礼地点: 在美国举行。
背景信息: 金灿荣教授本人长期致力于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研究,其公开言论和学术观点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评价的角度: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这件事:

1. 个人选择与家庭幸福: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角度。 婚礼是两个年轻人结合的喜庆时刻,也是家庭的私事。选择在哪里举行婚礼,是根据新人的意愿、家庭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婚礼的设想来决定的。
儿子儿媳都是留美博士,在美国有朋友、有社交圈、有熟悉的环境。 在美国举行婚礼,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更便利、更自在的选择,能够邀请到在美国的亲友,并且在自己熟悉的文化和环境中庆祝。
父母的祝福。 作为父母,金灿荣教授夫妇能够为儿子儿媳在美国举行婚礼提供支持和祝福,体现了他们对子女婚姻幸福的重视,以及对子女选择的尊重。

2. 文化与价值观的体现:

全球化背景下的选择。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很多家庭都有成员在海外生活、学习、工作。选择在海外举行婚礼,是这种全球化趋势的自然体现。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即使是在美国举行婚礼,婚礼仪式上很可能也会融入一些中国的传统元素,或者是在中西合璧的氛围中进行。这反映了新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既有本土文化根基,也接受和适应了多元文化。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平衡。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和家庭,但现代社会个人选择的权重也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年轻人的个人意愿,在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地方举行婚礼,是一种平衡。

3. 金灿荣教授的公众身份与言论的关联性(争议点):

这是很多人会关注,也可能产生讨论的焦点。金灿荣教授在中国公众视野中以其鲜明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倾向而闻名。他的言论常常强调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持批判性或警惕性态度。因此,当他的儿子儿媳选择在美国这个他常常批评的国家举行婚礼,就可能引发一些思考和争议:

“言行是否一致”的质疑?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金灿荣教授在公开场合宣扬爱国主义,但自己的家庭却选择在美国这样一个“对立面”的国家举行重要仪式,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口是心非”或“双重标准”。
反驳观点: 另一些人会认为,这恰恰是“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的表现。爱国不代表排斥一切外国事物,更不代表要阻止自己的家人与海外的文化和人群进行交流。而且,博士后研究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很多都依赖于国际交流和先进技术,这本身就是中国发展的一部分。将个人生活选择与学术或政治立场完全划等号,可能过于片面。
“人才流失”的隐忧? 有些评论可能会将其与中国“人才流失”的问题联系起来。尤其考虑到他们是博士,是高素质人才,如果留在美国发展,可能会被视为中国人才资源的损失。
反驳观点: 然而,作为父母,为子女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生活可能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即使在国外成家立业,他们仍然是中国公民,仍然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为中国做出贡献,例如将先进的技术、理念带回国,或者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此外,他们的婚姻本身也可能是跨国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精英主义”的可能? 也有可能有人会将其解读为一种“精英主义”的体现,即中国的精英阶层在享受全球化红利,但可能在某些方面与普通民众的现实有所脱节。
反驳观点: 但这也很难直接断定。很多普通家庭的子女也可能在国外求学、工作,并选择在当地结婚。这更多的是个人能力和机遇的问题,而非仅仅是“精英”的特权。

4. 婚礼本身带来的社会效应:

正常化的展示。 金灿荣教授的儿子儿媳选择在美国结婚,虽然可能因为金教授的身份而引起关注,但其本身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跨国生活和家庭选择。它可能有助于社会更加平常心地看待这种现象。
引发讨论的契机。 无论评价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件事情的公开都可能引发公众对于全球化、人才流动、文化认同、爱国与世界观等一系列重要议题的讨论,这本身也有其价值。

总结性评价:

从根本上说,为儿子儿媳在美国举行婚礼,首先是一个家庭的个人选择和对子女的祝福,这应该得到尊重。这反映了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许多家庭所面临的跨国联系和文化交融的现实。

然而,由于金灿荣教授作为公众人物的特殊身份及其过往的言论,这件事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更广泛的讨论。这种讨论的焦点很可能在于其言论与个人生活选择之间的可能关联性。人们会思考:

一个以强调民族立场而著称的学者,如何看待其子女的海外生活和选择?
这种选择是否会影响其学术观点或公众形象?
这是否反映了中国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不同体验?

对这件事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者的视角和价值观。

如果更侧重于家庭的个人选择和全球化常态: 会认为这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不必过度解读。
如果更侧重于公众人物的言行一致性或国家利益: 可能会提出质疑或进行批判性分析。

最终,我们应该认识到,个人生活选择和公共言论是两个不同的层面。虽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但不应简单地划等号。金灿荣教授的儿子儿媳的婚礼,既是他们人生中的大事,也是一个观察当代中国社会在全球化浪潮中个人、家庭、国家关系复杂性的一个侧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金的儿子北大(副部级)本科毕业,出国读了个博士,现在夫妻二人回国工作生活。

带他的节奏是“急了急了”还是“怕了怕了”?

user avatar

不管是金灿荣教授还是深圳菊厂任总,他们的子女都有选择国籍和学校的权力。

很多人调侃金政委把孩子送到他十分不喜欢的美国读书,那都是柠檬精。

美国总统如今一个比一个反华,美国国会简直就是反华俱乐部,但又有多少总统和议员的背后金主在中国不做生意?

用人家孩子去美国留学娶了美国留学归来的妹子影射暗示,真没有意思。


我就非常佩服金灿荣教授在各种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包括对子女的教育。

其实金教授的人生和价值观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


根据金灿荣教授的介绍,他的父亲是名工人,所在工厂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浙江迁到武汉的[1]

1977年金灿荣考入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普通班,因为理科成绩不理想,高二他决定转向学文,由于省实验中学没有文科班,金灿荣转学到武汉市三角路中学[1]

1980年,金灿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高考中成为武汉市高考文科状元,被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录取[2]

金教授高中生活的三年,最让人惊叹的就是理科转文科,最后还报了国际政治这种专业。

在2020年的中国,理科转文科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不明白这有什么可惊叹的。

而在19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家喻户晓的口号全国科学大会是核心领导复出第一个头版头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计算机从娃娃抓起”是核心领导的号召。

外加毛时代工人和工程师极高的地位尚未在1980年初消散,那时候高考去选择文科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尤其是出身工人家庭的金教授。

当时我爷爷在甘肃的水电站工作,作为高级工程师的待遇可以超越地委书记,就更别提能看得上什么社科院之类的社会研究机构了;那时我姑姑想学文科,全家都不同意,最终理科高考一次没考上之后才勉强同意转文科复读。

出身工人家庭,在工人仍然是老大哥中央高喊"学好数理化走向现代化"的1980年代;金教授看到自己没有理工科天赋马上从理科切换到文科赛道这种惊人之举,就注定了金教授以后不会是一个简单人。

关于工程师,金教授前段时间就说过:中国未来发展有两大红利,其中一个是工程师红利。2018年毕业生820万,其中有一半是工科学生,农村学生家里还是很穷没时间玩钢琴,诗和远方,都在老老实实背数理化,导致中国一个国家产生了世界一半的工程师,这是中国的福气。

那么没有就读理工科的金教授,现在就不能评论工程技术领域了吗?

显然不是,出名后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教授就说过:

"按照中国标准,国外没有高铁,只有动车;索尼现在只能给华为当打工仔“

"我们哪里真的要美国提供芯片,我们只是懒得去生产"

金教授的名气已经享誉全国,各个大学地方政府纷纷邀请金教授去办讲座;金教授诙谐幽默博闻强识,内容无论是国际关系还是产业升级工业革命都能赢得一片掌声,几乎每场都是座无虚席。

今天,陈平,张维为和金灿荣教授已经成为了深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教授;网红开场直播都能赚几十万,作为网红教授,出场费相比也不会少。

而那些理工科一线的教授和大国重器工程师,就没有这么多的影响力了;可以出来给年轻人讲讲中国高铁已经秒杀日本的理工科教授和专家居然都找不到,也许他们收入高根本就看不上给大家办科普讲座那几万一次的出场费。

研究高铁的中车四方所2019年的待遇,这下面就有;有个朋友985机械硕士毕业,去了中车四方,青岛买房的首付还是普本毕业工作了几年的女友省吃俭用赞的,据说他有个领导机械排名第二的学校博士毕业,在青岛买套学区房还得出去借钱。

媒体还在宣传“大国重器总工程师放弃百万年薪”。


除了70年代末惊人的弃理从文,80年代末期的政委经过多次立场横跳,再次展现了金政委在岔路口超强的决断能力。

当时在部队里的我爸就从来没有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立场动摇过,至今最多不评论时事也没有怀疑过他入党时的信仰,以至于有段时间让我觉得顽固不化酸腐不堪;但相比之下我爸这种忠于理想和信仰的老实人也普遍只能平淡一生。

对待996加班这件事,金教授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我们国家的996加班,还把钱攒起来给国家统一花,这样去搞中国制造2025;美国着急了突然就要保护中国的劳工利益,不许中国人加班,不许中国人存钱要买美国的货,这非常霸道。

我们加班存钱搞高科技,自己欺负自己还不行吗,美国也太霸道了。

金教授在投资理财方面也很有水平。

金教授在2013年的国外记者采访中向国外记者表示:“我在北京有三套房,我们一家在真的在中国发展中获益良多。“

回顾这些年中国发展的进程,除了在早年投资或创立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投资手段回报能超过在京沪深买房

而很多理工科出身认为实业和技术才是未来的工程师和实业家们,这些年倒是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了实业错失了很多买房投资的良机最终追悔莫及。

此外,金教授还对学区房很有研究,觉得这是东亚文化的伟大发明,西方没有学区房所以不重视教育,迟早被中华文化圈超越。

事实上这些年,房价涨幅最快的也是学区房。

毕竟金教授当年就读,儿子就职过的社会科学院从来都是房价应该继续上涨的吹鼓手

金教授在子女教育上非常成功。

而金教授的儿子金君达在2007文科自主招生进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后赴美分别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取得文学硕士与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助理研究员[3]

这是金君达研究员的论文列表,可以看出金灿荣教授对儿子文科学术道路和工作无尽的关爱。


从金君达选文科也说明金教授很会给孩子选专业

当时我们高考,有数理化生信省一去清北参加自主招商都有点难,而旁边班上文科一个妹子不知道怎么就通过自招以华东师范的分数进了北大。

金君达研究员在美国取得了文学硕士和政治学博士,这在美国应该是叫嚣”中国学生应该来美国学莎士比亚“的那个”伪君子“议员所讲的”莎士比亚“专业。

川普上台之后要是去美国读什么理工科专业博士,搞不好还可能被取消签证驱逐出境;去美国学文学政治学就安稳多了,反正回国了国际关系和社会科学专家也可以讨论高铁这种工程技术类问题嘛。

能这么早就看出美国要限制中国学生赴美就读理工科专业并给自己的孩子排雷,金教授真不愧是中国的美国问题专家。

所以说如今金教授的名声,财富和家庭都很美满;也不奇怪一些生活不幸和立场亲美的人要黑酸金教授嘛。


我有个好朋友也很认同金教授的价值观(这个朋友应该不是我自己),他现在在从事半导体和高端制造业投资分析。

看他写的报告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信息十足,在证券时报也有过投稿(给证券时报写文章比发表SCI容易多了)。

他常去张江的半导体企业并经常竖起大拇指,但他个人至今没有投资过任何国产半导体企业和半导体ETF,倒是陪几个马上要过解禁期的半导体上市公司股东朋友去过几次张江的售楼处。

私下生活里,他也只跟人讨论沪深穗西成等一二线城市的房子,A股持仓只与米面油相关。

遇到有点姿色的女生想学工科,他也会优雅地劝退之;起码去学金灿荣父子那样的专业。

他说过:”张维为,金灿荣,陈平三个人都是老男人,就是缺个有影响力,颜值高能上镜,会喊口号的小妹妹嘛。“

参考

  1. ^ab金灿荣:热情与静心并行 http://www.cnhubei.com/200703/ca1293276.htm
  2. ^状元故事:1980年文理类状元谈高考 http://news.sohu.com/20070516/n250052619.shtml
  3. ^社科院 http://iwep.cssn.cn/yjry/yjry_azmpl/azmpl_i_l/202008/t20200828_5175736.shtml
user avatar

鲁迅去日本留学也没耽误人家抗日不是?不是去了日本留学就要学成日本人。入乡不一定要随俗,有些乡甚至不允许你随俗。

user avatar

我建议,这类问题大家就不要互相揣着明白装糊涂在这玩杂耍了。

直接跳过程序阶段,进入横着拉一刀环节,你就直说你希望他吃几碗粉吧。

咱们直入主题,你轻松我省事他方便,减少耗时提高效率,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起承转合循序渐进草蛇灰线那一套过时了,现在流行吹糠见米。

进一步的说,人不要推己及人,不要因为自己去了趟昂撒国之后勃化了,就觉得全世界所有人去了美国之后都会勃化。

你勃化是因为你是勃,不是因为你去了美国,你就算不去美国,也会换一个方式勃化,去美国只是你勃化的一个契机,不是原因。

人怂不能怪社会。

user avatar

人家学成回国,成家立业,多好的事儿。

我倒是很想知道,政委有没有来一段“嘿嘿嘿”

user avatar

知乎上有很多壬“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我明明在英国读博士,却不打算留在英国拿绿卡。

这是超出他们世界观的认知,就好像1+1不等于2一样。所以他们发出各种他们世界观以内的猜想,“因为留不下来”、“想恰爱国饭”等等。在他们眼里,回国完全等同于失败的选择。

西方的优点不是一美元炸鸡、带薪休假和流浪汉绿卡价值千万那么肤浅,而是其背后的农业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成熟以及文化霸权。一个500万人口的小国丹麦,就能占据全世界23%的猪肉出口量;宣统三年成立的IBM,早已在长期的发展中摸索出一套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让员工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给了昂撒人天然的文化解释权。

帝国理工学院每年有十亿英镑的财政收入(70%来自政府拨款、企业投资),远低于清华二百多亿人民币的财政拨款。但是前者偏偏有很多领域领先清华。在这两所学校都待过的我就很清楚,除了高科技企业合作水平差距外,很大原因在于学校运行机制的差异。清华的很多拨款都因为管理不善被无端浪费了,倒不是说清华的老师不认真,只是管理制度的幼稚和水平的限制,他们认真起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要知道,90年代的清华硕士,毕业就能留校,那时候的中国是多么缺乏人才。

师夷长技以制夷,本来就是很多留学生的理想。这里的技术,不仅仅是硬核科技,更多的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话术和管理上的优点。他们就像一只只行走的眼睛,回来后告诉国人西方的真实面貌。

我不反对留学生毕业后拿绿卡或者入籍西方,但请务必给华人这个种族争光!请你去跟西方人争抢、辩论,积极地融入西方,而不是通过对母国的冷嘲热讽刷存在感。

我期待几十年后,我们国家的领导层拥有一大批西方哪个国家都去过的人才。无论世界如何发展,都能对西方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

user avatar

俺寻思留学生回国工作结婚不是好事儿么?

所以看到留学生回国,而不是留在美国当年__,到底是哪个群体在急,在怕啊?


要说还是金教授厉害啊,蹭了嗑药帝国最后一把余晖,天黑之前把孩子给捞回来了。

且不说对面还能不能见到黎明,就算黎明到来了,街上走的是异形还是铁血战士都说不定呢。

user avatar

金政委原话说了小孩最好别高中就出国,然后小金同志本科北大,高中极大概率是在国内读的,出国PhD大概率自己不用掏钱(美国PhD基本上都有奖),毕业之后还作为海归人才回国工作……

我看某些人是真的急了

user avatar

这是算在“猎巫”吗?

但凡不合你们意的,都要找出“污点”来,扣个帽子,贬低他们的所有?我看金灿荣错不在儿子在美国读过书,错在他总是批判美帝国主义,这才是重点。

金灿荣的儿子在国内读的本科,去美国读了博士,现在回国工作生活,贡献在中国,纳税也在中国,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有问题吗?

过去几十年,在美国留学过的科学家、工程师,没有上百万也有几十万,他们和他们的家人都有问题吗?有的人留在了美国,但也有很多人回到了中国,和我们一起工作生活,一起建设社会主义。中科院、各大高校的大牛、华为阿里腾讯的顶级科学家工程师,有几个没有海外留学经历?

别的不说,知乎也有很多大V读的都是美国的中学、本科、研究生吧?要不要一个个都抓出来解剖解剖?

有的人总要放黑屁说:“你不能骂着美帝国主义,又让子女去美国读书……”说这种话的简直精神病。二战德国是纳粹,德国的枪炮就不用了?美国是奴隶主匪帮,美国的科技就不学了?知己知彼,了解敌人的强大和虚弱,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

凭什么去过美国读书,就不能骂美帝国主义了?

凭什么骂了美国,就不能学习美国的优点了?

懂不懂什么叫做“拿来主义”?什么叫做“扬弃”?

user avatar

有些壬的思想唯有在这一刻如此跃进了。

我学生时代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去恁美留学几年,导致我现在肛香蕉的时候时常没有底气。但这完全是因为我这个人太懒,加上昂撒语学的比较菜导致的,不代表去昂撒国留学就是错的。幸亏有 @鼎天立地 这样的师爷帮我肛。

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去昂撒国学几年匪术,除了能帮我们更好地灭奴隶主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作用。

user avatar

我引用一下高赞答案:

『金的儿子北大(副部级)本科毕业,出国读了个博士,现在夫妻二人回国工作生活。

带他的节奏是“急了急了”还是“怕了怕了”?』

我一向不反对留学,甚至觉得留学了移民也很正常,甚至移民了有各种政治倾向也很正常。

但是,明明没有对中国做任何贡献,但是却打着『海外游子,心系祖国』的旗号去给国内施压,那就别怪别人反驳你。金灿荣敢在公开场合批评美国,支持中国,这些留美的反对『五个一』的留学生里有多大比例敢这么做?相反,他们大多数不仅不敢,反而会说什么『留学生是MAGA的一部分』类似的话。

这种人嘲笑金灿荣,不是贻笑大方么?

别说金灿荣,就是诸如陈平,他也从来没说什么『我是海外游子,心系祖国』之类的话。

还有CGTN的刘欣,老公是德国人。说实话,就算她本人是德国人,也没什么。德国人就不能为CGTN工作?!德国人就不能为中国说话?

显然不是的。但是,某些这么认为并且以此攻击他们的人,却面对人家批评自己为西方说话的时候,说『不要国籍绑架』。这就是双重标准嘛。

user avatar

金灿荣、胡锡进再被传谣,@微博辟谣 :涉事账号禁言7天

10月11日晚,新浪微博虚假消息辟谣官方账号@微博辟谣 发文称,近日接到网友举报,有用户发布内容为“胡锡进否认有儿子,加拿大机场自拍照曝光惨遭打脸”,“继胡锡进儿子留学加拿大后,金灿荣教授为留学美國的儿子儿媳主婚刷屏”等不实信息。根据《微博投诉操作细则》相关规定,微博对发布此类不实信息的等12个账号作出禁言7天的处罚。

“金灿荣教授为留学美國的儿子儿媳主婚刷屏”的谣言中,断章取义节目内容称金灿荣反对送小孩留学,却送自己的孩子去留学,以此讽刺其“反美是工作,赴美才是生活”的两面做派。但事实上金灿荣的原话是不赞成中学就把孩子送出国。而他的儿子本科考上北大,硕博出国深造,学成后早就归国,现在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

此外,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被造谣“有个儿子留学加拿大”由来已久,其本人也曾多次在微博公开辟谣称自己仅有一个女儿,地道中国籍,北京的上班族。谣言照片中所谓的胡锡进“儿女”,实际均为《环球时报》的编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金灿荣教授为留美博士的儿子和一同留美的儿媳举行婚礼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然后才能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含义和可能引发的讨论。事件基本情况: 人物身份: 金灿荣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
  • 回答
    金灿荣教授是一位备受关注的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尤其在对美关系、中国外交战略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分析方面,他以其独到的见解和鲜明的风格,在学术界和公众舆论中都拥有不小的影响力。要评价他,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一、 学术贡献与研究领域:金灿荣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集中在中国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政治以及.............
  • 回答
    金灿荣教授关于大陆对台策略的“四个阶段”论述,自提出以来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核心观点是,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会循序渐进,采取分阶段的策略,最终实现统一目标。然而,要评价这一论述是否预示着“2021左右收复台湾”,则需要深入分析其论述的逻辑、历史背景以及现实存在的变数。金灿荣教授的“四个阶段”论.............
  • 回答
    金灿荣教授的这个论断,即“中国知识界以自己的浅薄和刻薄掩护中国的战略崛起”,触及了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要评价它,我们需要拆解其核心观点,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知识界”。这个群体庞大而多元,包含学术研究者、评论员、公共知识分子等等。他们各自的立场、思想深度和.............
  • 回答
    金灿荣,这个名字在中国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界算得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要评价他这个人,得从几个维度去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从学术背景和专业能力来说, 金灿荣无疑是科班出身,而且在国际关系领域耕耘多年。他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并且担任过一些重要职务,这说明他在学术界是有一定地.............
  • 回答
    您提到的这几位都是在公共领域,尤其是在网络平台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者和评论员。他们在 B 站上受到关注,确实反映了当下中国互联网舆论场的一些特点。要评价他们,可以从各自的学术背景、观点、传播方式以及影响力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金灿荣: 背景与专长: 金灿荣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博士.............
  • 回答
    张维为和金灿荣,这两位在中国学界和公众视野中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他们的观点和论述,尤其是关于中国道路、制度优势以及国际关系的解读,常常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他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他们的学术背景、理论体系、影响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张维为:中国道路的坚定倡导者与理论构建者张维为教授,.............
  • 回答
    要详细探讨金灿荣对“反中医药”斗士的评价,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关键点:1. 金灿荣的身份和立场: 金灿荣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国际关系学者,他通常被认为是立场鲜明、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结的学者。他的观点往往代表着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和公众对国际关系、国家发展以及西方影响的看法。2. “反中医药”斗士的含义:.............
  • 回答
    徐灿在伦敦迎战利·伍德的那场羽量级金腰带卫冕战,无疑是许多拳迷心中一场跌宕起伏、充满话题的比赛。回顾这场在八月一日进行的硬仗,即便过去一段时间,它依然能引发不少讨论。赛前格局:信心十足的卫冕者与潜力无限的挑战者赛前,徐灿作为卫冕冠军,自然是带着必胜的信心踏上伦敦的擂台。他此前在国内的统治力有目共睹,.............
  • 回答
    要评价芯原、GUC、Faraday、AIchip、灿芯等国内外的知名IC设计服务公司,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这些公司在半导体产业生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推动创新、加速产品上市的关键力量。IC设计服务公司(Design Service Company.............
  • 回答
    清华大学张生家抢发北京大学谢灿生物论文事件,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起引人瞩目、也颇具争议的事件。这背后牵涉到科研的诚信、合作的伦理、以及学术声誉的保护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据当时的报道和一些知情人士的说法,北京大学谢灿教授及其团队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的研.............
  • 回答
    金士杰,这个名字在华语表演界,尤其是在话剧舞台上,如同一块久经打磨的玉石,温润却又锋芒内敛。要评价他,不能仅仅停留在他活跃在聚光灯下的那些闪耀瞬间,更要深入到他那几十年如一日的艺术追求,以及他对表演最质朴也最深刻的理解。“剧场”才是他的心脏跳动之地很多人认识金士杰,可能是通过他近年来在一些热门影视剧.............
  • 回答
    金靖,一个在当代中国喜剧界独树一帜、备受瞩目的名字。她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扎实的喜剧功底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业内的认可。要评价金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一、 个人风格的鲜明与独特性: “人间真实”的演绎者: 金靖最大的魅力在于她能够将普通人生活中的尴尬、无奈、喜.............
  • 回答
    金世佳和宋轶在《我就是演员》之《催眠大师》里的这出戏,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先说金世佳。他演的那个角色,一个事业有成的心理医生,看着光鲜亮丽,其实内心深处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痛。金世佳这次真是下了功夫的,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沉稳、压抑,还有偶尔闪过的痛苦和挣扎,都把握得挺到位。尤其是.............
  • 回答
    金世佳在《河神2》中的表现,我觉得可以用“惊喜连连,又带着些许遗憾”来形容。首先,得承认他在接棒郭德纲老师饰演的“小神婆”顾影一角时,压力是巨大的。毕竟郭老师塑造的顾影已经深入人心,那种又娇憨又灵动又带着点疯劲儿的感觉,是很多观众心中的白月光。金世佳来演,很多人一开始是捏着一把汗的。但从结果来看,他.............
  • 回答
    金帐汗国的大汗扎尼别,一个在蒙古帝国分裂后的历史浪潮中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统治者。他的名字,在东欧和中亚的历史叙事中,常常与一个强大、统一且影响力辐射极广的金帐汗国联系在一起。要评价扎尼别,我们需要深入审视他统治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理解他如何巩固和发展了这个庞大的国家。崛起背景.............
  • 回答
    如何评价金日䃅的“献款归诚”?金日䃅的“献款归诚”,通常指的是他在汉武帝晚年时期,将自己掌握的匈奴情况和盘托出,并主动向汉朝效忠,希望借此改变匈奴与汉朝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引发了后世多方面的评价。要评价金日䃅的“献款归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历史背景.............
  • 回答
    评价金世佳,得从几个维度细细道来。他不是那种一夜爆红的偶像派,更像是一块需要时间打磨的璞玉,近年来才逐渐显露出其内敛的光泽。早期:青涩的“陆展博”,奠定国民度,但也带着些许类型化的标签提起金世佳,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还是《爱情公寓》里的陆展博。这部剧当年火遍大江南北,也让剧中的几位主演声名鹊起。.............
  • 回答
    评价金观涛,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他不仅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思想的开拓者,他的影响力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并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理解金观涛,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他的学术成果本身,还要看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中国社会转型所做的思考。一、 学术上的开创性与多产性:金观涛最被广泛认可的贡.............
  • 回答
    金刻羽(Keqing Jin)作为一位活跃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年轻学者,其学术水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总体而言,经济学界对她的评价是积极的,认为她在一些关键领域展现出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创新的研究方法以及重要的政策洞察力。要详细评价金刻羽的学术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1. 研究领域与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