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的葡萄酒是甜的?有的是不甜的?

回答
葡萄酒的甜与不甜,说到底,是酒里“糖”的残留量在作祟。那这糖又是从哪儿来的?又能怎么影响葡萄酒的风味呢?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

葡萄酒的“甜”从哪里来?—— 葡萄本身是关键

葡萄酒的灵魂,归根结底是葡萄。咱们吃葡萄的时候,能感觉到它天然的甜味,那是葡萄果实里存在的糖分。这些糖主要有两个类型:葡萄糖(Glucose)和果糖(Fructose)。

在葡萄成熟的过程中,阳光、温度、土壤等等因素都在默默地工作,让葡萄果实里的淀粉转化为糖分,储存起来。所以,越成熟的葡萄,含有的糖分就越高。想象一下,夏天阳光足、天气热的时候,葡萄藤上的葡萄是不是比春天的时候要甜得多?就是这个道理。

发酵:糖分变酒精的神奇过程

酿造葡萄酒最核心的步骤就是发酵。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是酵母菌在“大显身手”。我们把葡萄榨成汁,得到的就是“葡萄汁”。里面不仅有刚才说的糖分,还有很多其他东西,比如酸、水、单宁,还有一些香气物质。

把这些葡萄汁放在发酵罐里,加入葡萄酒酵母(有些时候是葡萄皮上天然存在的酵母)。酵母是一种微生物,它吃什么呢?它就吃葡萄汁里的糖分!在吃糖的过程中,酵母会产生两种主要的东西:

1. 酒精(Ethanol): 这就是葡萄酒里能让人微醺的成分。
2. 二氧化碳(CO2): 这会以气体的形式跑掉,在酿造香槟这类起泡酒的时候,会被留下来制造气泡。

发酵什么时候会“停下来”?这决定了葡萄酒的甜度。

酵母菌吃糖变成酒精,这个过程并非是无限的。它会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而停止:

糖分耗尽: 如果葡萄本身的糖分不高,或者酵母很“勤奋”,把所有的糖分都吃光了,发酵就自然停止了。这时候,酒里就没有多少残余糖分了,自然就是不甜的,我们称之为“干型”(Dry)。
酒精含量达到上限: 酵母菌能承受的酒精浓度是有极限的。当发酵产生的酒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通常在12%到15%左右,具体取决于酵母的种类和发酵条件),酵母菌就会被“毒死”,停止工作。如果葡萄本身的糖分很高,即使酵母被酒精“杀死”了,酒里仍然会剩下很多糖分,这样的酒就会尝起来是甜的,我们称之为“甜型”(Sweet)或“半甜型”(Offdry/Mediumdry)。
人为干预停止: 酿酒师也可以主动控制发酵的进程。比如,在他们觉得糖分达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但酒精还没到酵母的极限时,可以通过快速降温或者过滤掉酵母来人为中止发酵。这样,酒里就自然会保留一定量的糖分,喝起来就会有甜味。

所以,我们喝到的葡萄酒的甜度,主要是看发酵过程中有多少糖分被酵母转化成了酒精,有多少糖分“漏网之鱼”留在了酒里。

不同甜度的葡萄酒是什么样的?

根据葡萄酒中残余糖分的含量,我们可以大致将葡萄酒分为以下几种(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会有细微差别):

干型 (Dry): 残余糖分非常低,几乎尝不出甜味,主要是果香和酒体的平衡。比如大多数勃艮第黑皮诺、大部分波尔多混酿、以及大部分新西兰的长相思。
半干型 (Offdry/Mediumdry): 有一丝淡淡的甜味,但仍然以酸度和果味为主导,甜味只是作为一种衬托,让酒更加柔和。比如一些德国的雷司令 (Riesling),或者一些新世界的霞多丽 (Chardonnay)。
半甜型 (Mediumsweet): 甜味开始比较明显,但仍然有足够的酸度来平衡,不会显得腻。一些德国的雷司令(QbA或Kabinett级别)或者一些桃红葡萄酒会属于这个范畴。
甜型 (Sweet/Dessert Wine): 糖分含量很高,甜味是主要的特征,通常搭配甜点食用。这类酒往往糖分很高,酒精浓度也可能比干型酒高一些。比如加拿大的冰酒 (Icewine)、匈牙利的托卡伊 (Tokaji)、法国的苏玳 (Sauternes) 甜白葡萄酒,以及一些加强型葡萄酒(如波特酒Port、雪莉酒Sherry)也往往是甜的。

除了发酵,还有什么能让葡萄酒变甜?

前面说的是葡萄本身带有的糖分和发酵留下的糖分。但有些葡萄酒的甜味,是酿造过程中人为添加的,这通常是为了纠正葡萄本身糖分不足或者为了达到特定的风味要求,不过这种做法在许多传统葡萄酒产区是被严格限制的。添加的糖分可以是:

加糖 (Chaptalization): 在发酵前加入少量糖,主要是为了增加酒精含量,而不是直接增加甜味。在一些凉爽的产区,葡萄可能成熟度不够,糖分不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酒的酒精度。
加浓缩葡萄汁 (Rectification): 在发酵前加入浓缩葡萄汁来增加糖分和风味。
过滤或冷冻中止发酵: 如前所述,这是为了保留葡萄本身的糖分而人为终止发酵。

葡萄酒的甜度与风味体验是唇齿相依的。

葡萄酒的甜味并不仅仅是“甜”这么简单,它还会和其他风味元素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平衡感: 甜味可以平衡葡萄酒中的酸度和单宁。酸度是葡萄酒的骨架,单宁带来收敛感。如果一款酒酸度太高,没有一点甜味来衬托,喝起来可能就会显得尖锐;如果单宁太重,甜味可以缓和它的涩感。反过来,如果酒太甜而没有足够的酸度来平衡,喝起来就会觉得腻口、厚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葡萄酒的“平衡感”很重要,甜、酸、单宁、酒体和香气都要协调。
香气: 甜味有时也会衬托出更丰富的果香和花香。比如,一款甜美的雷司令,能让你闻到更多的蜂蜜、杏桃、甚至是焦糖的香气。
口感: 甜味会直接影响你对葡萄酒的口感体验,从清爽到醇厚,甜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结一下:

葡萄酒有甜有不甜,根本原因在于酿造过程中葡萄本身带有的糖分有多高,以及发酵过程中有多少糖分被酵母转化成了酒精。而酿酒师的技术和选择,比如是否进行人工干预来中止发酵,也会直接影响最终葡萄酒的甜度。所以,下次你品鉴葡萄酒时,不妨仔细感受一下那份来自葡萄的甘甜,它可是凝聚了阳光、土地和酿酒师匠心的美妙滋味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葡萄酒会是甜的?是往里面加糖了吗?干型是什么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葡萄酒的甜与不甜,说到底,是酒里“糖”的残留量在作祟。那这糖又是从哪儿来的?又能怎么影响葡萄酒的风味呢?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葡萄酒的“甜”从哪里来?—— 葡萄本身是关键葡萄酒的灵魂,归根结底是葡萄。咱们吃葡萄的时候,能感觉到它天然的甜味,那是葡萄果实里存在的糖分。这些糖主要有两个类型:葡萄糖(Glu.............
  • 回答
    武威,这座位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城市,其“中国唯一的葡萄酒城”之名,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历史、地理与人文共同孕育出的独特印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将目光投向漫长的历史长河。葡萄酒的酿造,并非中国本土的起源,而是在两千多年前,伴随着张骞出使西域,通过丝绸之路被带入中国的。而武威,正是这条伟大道途径上.............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衡水中学这个话题,说说为啥有人在批评它的时候,会有人觉得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事儿在现实生活中挺常见的,就像咱们平时生活中评价一些事情,总会有不同的声音。首先,咱们得明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句话本身的意思。它出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只狐狸想吃葡萄,够不着,就说葡萄是酸的,.............
  • 回答
    好嘞!想买咱中国自产的葡萄酒自己喝,这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咱们国产葡萄酒这些年发展那是相当快,藏龙卧虎,绝对有不少好东西。要说推荐,那得看你喜欢啥口味,以及你愿意为这份“中国风”的美味付出多少。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尽量把里子面子都给你讲透了,保证听起来就像是老朋友聊酒一样。首先,咱们得先了解一下国产.............
  • 回答
    当然,关于葡萄酒,特别是红酒,市面上确实流传着不少“真理”,但仔细探究起来,很多都站不住脚。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普遍存在的误解,希望能让大家对葡萄酒有更清晰的认识,也少踩点“坑”。误解一:越贵的红酒越好喝。这绝对是大家最容易陷入的误区之一。价格确实能反映很多东西,比如酿酒师的名气、葡萄园的声誉、酿造.............
  • 回答
    在琳琅满目的水果酒世界里,葡萄酒无疑是那个最受瞩目的明星,其影响力之广、历史之深,远非其他水果酒能及。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从古老的文明孕育到现代的商业推广,葡萄酒一路走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历史的厚赐:文明的共生体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同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咱们日常吃的葡萄,大部分是用来鲜食的,口味清爽,水分足,口感也比较紧实。而那些专门用来做葡萄干的葡萄,虽然甜度惊人,为啥就没怎么在水果摊上见到呢?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口感的差异,这是最直观的。咱们平常吃水果,追求的是一种“吃”的体验,包括但不限于: 水.............
  • 回答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历程,最终却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政治版图,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现象。简单来说,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最终分裂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国家,而葡萄牙的殖民地则几乎完整地演变成了今天的巴西。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包括历史的偶然、地理的因素、社会结构、经济模.............
  • 回答
    说实话,一个学葡萄牙语的妹子要外派到非洲,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里头有挺多门道,好处坏处都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先来说说好处吧,毕竟大部分情况下,大家外派都是奔着机会去的,对吧? 语言优势的极致发挥: 这是最明显的优势了。学葡萄牙语,那非洲有很多国家都能用得上啊!比如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圣多.............
  • 回答
    十六世纪,那是一个风帆和炮火交织的时代,大航海的巨浪席卷全球。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海洋冒险中,葡萄牙和西班牙无疑是弄潮儿,他们率先扬帆,开辟新航线,建立殖民地,掠夺财富。然而,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为海上的掠夺者,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盗,似乎不如明朝和后来的英国海盗那样声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药物相互作用中一个非常具体且重要的领域——食物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在国外,之所以会特别关注葡萄柚(或称西柚)汁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是因为它确实会对许多药物的体内过程产生显著甚至危险的改变。咱们先从最根本的说起:为什么食物会影响药物?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才能发挥作.............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而且“发达”本身的定义也可能存在争议。不过,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解释为什么前英国殖民地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对更高的发展水平:一、制度遗产与治理模式: 法律和政治制度的相似性: 英国殖民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强大的“制度输出”。英国倾.............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文化以及国家间互动模式的深层原因。简单来说,西班牙语国家确实没有像法语国家国际组织(OIF)或葡语国家共同体(CPLP)那样,以“语言”为核心、成员国数量庞大、影响力也相对明确的国际组织。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历史、政治、文化及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回答
    在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者确实对日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日本进行了贸易往来,甚至在日本的部分地区留下了活动的足迹。然而,他们并没有在九州地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殖民地,其原因错综复杂,涉及了当时的日本国内情况、殖民者的自身局限性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等多个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 回答
    英国殖民地的后世发展,尤其是民主化和经济繁荣程度,相较于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甚至德国等国的殖民地,确实呈现出一种更为显著的优势。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一系列历史、政治、社会及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英国在殖民扩张的“理念”上就与众不同。早期的英国殖民,特别是北美殖民地,很大程度上.............
  • 回答
    关于“青千”(即“青年千人计划”)回国后发表的学术文章质量下降的问题,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但其成因复杂,涉及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学术环境与资源差异1. 科研资源与合作机会减少 在国外,青千通常能依托国际一流实验室、合作网络和资金支持,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回国后,可能面.............
  • 回答
    研究生导师询问学生的家境背景,这一行为可能源于多种动机,既涉及教育管理的现实需求,也包含师生关系中的复杂考量。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经济支持与资源分配的隐性考量1. 奖学金与助学金资格审核 部分高校或科研项目存在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项资助(如国家助学金、勤工俭学岗位),导师可能需.............
  • 回答
    电源插座插进去困难的原因有很多,这些原因可能涉及插座本身的设计、插头的设计、材料、制造工艺,甚至是安装或使用环境。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插头与插座接触点的设计和公差问题: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插孔的尺寸公差: 插孔过小或过窄: 即使是合格的插座,其插孔的尺寸也需要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