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俞敏洪事件?

回答
俞敏洪最近一次引起广泛关注,不是因为新东方的发展,也不是因为他个人的演讲,而是因为他在一次公开场合,对“直播带货”和“年轻人”发表的一些看法,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事件的起因和核心内容。 简单来说,俞敏洪在一次活动中,谈到了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的经历。他提到,直播带货赚了不少钱,让新东方有了喘息的机会。但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目前直播带货行业的看法,以及对一些年轻人的状态的担忧。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对直播带货的态度: 他承认直播带货是“恰饭”(赚钱)的方式,而且坦诚地说“赚了很多钱”,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表达。但另一方面,他也流露出对直播带货本身的一些“不屑”或者说“不符合内心价值”的感受,比如他觉得主播为了卖货而“表演”或“煽情”的方式,让他感到不适,认为“内心里面总觉得有点不舒服”。他甚至开玩笑说,自己带货时,如果发现自己卖的东西不好,会“内心愧疚”。
对年轻人的看法: 在提到年轻人时,他似乎将“躺平”、“摆烂”等网络流行语与一些年轻人的就业选择联系起来,认为有些年轻人“不求上进”、“只求安逸”,甚至“不愿意吃苦”。他用“有点堕落”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忧虑。

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次事件为什么会引起轩然大波。

1. 身份的复杂性: 俞敏洪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他更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一个曾经影响了无数中国学子的“精神领袖”。他的言论,往往会被放大,并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人们期待从他身上看到教育家的情怀、对社会进步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一个商人逐利的表现。
2. “直播带货”的敏感性: 直播带货在中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行业。一方面,它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它又被一些人视为“低俗”、“功利”、“消费主义”的代表。俞敏洪作为新东方的转型者,他的个人感受和评价,很容易触动不同群体对这个行业的复杂情感。一些人认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方面享受直播带货带来的红利,一方面又看不起这个行业。
3. “年轻人”问题的敏感性: 年轻人的就业、职业选择、生活态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关于“内卷”、“躺平”、“焦虑”等话题层出不穷。俞敏洪作为长辈和过来人,他的发言,无论是否带有善意,都容易被贴上“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理解年轻人”的标签。
4. “精英”与“草根”的张力: 俞敏洪的个人经历,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励志典型”,但他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最终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的身份和经历又带有一定的“精英”色彩。当他谈论直播带货和年轻人时,这种“精英”的视角和对“草根”生活的理解,可能存在某种隔阂。有人认为他已经脱离了普通打工人的艰辛,无法真正理解“躺平”背后可能存在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5. 媒体的发酵和网络传播的特点: 在社交媒体时代,一段话语、一个观点很容易被断章取义、放大解读。俞敏洪的某些表述,比如“内心愧疚”、“有点堕落”,可能在原始语境下有其特定的指向,但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被简化和标签化,从而激化矛盾。

深入分析一下,俞敏洪的言论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作为商人的坦诚: 他承认直播带货是赚钱的手段,这没有错。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他需要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尤其是在教培行业遭受重创后,转型直播是他带领新东方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他的坦诚,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商业世界的现实逻辑。
作为教育者的忧虑: 他对年轻人“不求上进”的担忧,可能源于他作为教育者的初心和情怀。他曾经用“知识改变命运”来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他可能不希望看到年轻一代因为暂时的困难或对某些“安逸”的追求,而放弃了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他担心的“堕落”,可能是对年轻人精神状态的一种警醒。
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他在分享自己创业和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挑战。他可能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人,成功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承担压力,过早的安逸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发展的机会。
作为公众人物的失言或表达不当: 当然,也不能排除他某些表述方式不够恰当,或者过于直接,没有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感受。比如“堕落”这个词,就比较有攻击性,容易被年轻人解读为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

从争议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这次事件的争议,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些深层问题:

代际沟通的困境: 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成长环境、经历和价值观上存在差异,这使得代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长辈对晚辈的期望和担忧,容易被晚辈解读为不理解和指责。
对“成功”的定义和衡量标准: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们对成功的定义也越来越多元。是赚多少钱,还是实现自我价值?是拥有稳定的生活,还是不断挑战自我?俞敏洪的言论,触及了人们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思考。
现实压力与理想追求的平衡: 很多年轻人面临着就业难、房价高、生活成本大的现实压力,如何在压力下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又不放弃个人理想,这是许多年轻人都在探索的课题。
商业逻辑与人文关怀的张力: 商业化浪潮下,如何保持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俞敏洪在直播带货中感受到的“不舒服”,或许是许多身处其中的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总而言之, 俞敏洪事件不是一个简单的“名人失言”事件,它牵扯出了中国社会在转型期中,关于经济发展、年轻人就业、代际沟通、价值取向等一系列复杂而敏感的议题。理解这场争议,需要我们超越表面上的对错,去体察不同立场和声音背后的逻辑和情感。对于俞敏洪本人来说,如何平衡好商业现实与他所代表的教育情怀,如何更有效地与年轻一代沟通,是他未来需要继续面对的课题。对于我们每一个旁观者来说,也应该从中反思,理解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不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男人都应该支持并感激俞敏洪老师

user avatar

俞敏洪退学费等近200亿,他为什么不跑路?

在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件事情是一成不变的;2021年,俞敏洪的新东方因政策的变化遇到太多变故;虽他也做出相应的挽救动作,但在大环境,也只能是无力回天。

据最新报道:1月9日下午消息,俞敏洪在其个人公众号发文,回顾了2021年并展望了未来的转型方向,俞敏洪称,2021年,新东方遇到太多变故,因政策、疫情、国际关系等原因,很多业务都处于不确定性中。公司市值下跌90%,营收减少80%,员工辞退6万人,退学费、员工辞退N+1(赔偿)、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200亿元。

为此,俞敏洪的行为受到众人的点赞,因为这是一个企业家的承诺和担当,非常值得国人去关注的。在眼下中国,像这样的人已经是不多了。当然也有人说,俞敏洪只不过是在履行自己的该有的职责罢了,学费是新东方未屡行执教,就应该要退还!当然,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要做到的,但在这个世上,诸君不要忘了,有多少人会携款逃跑呢?

可能在诸君眼里,俞敏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业,当你面前200亿的现金时,你又会如何呢?从一点来看,俞敏洪比起那些卷款跑路的人不知要高明许多。前有乐视老板贾跃亭面对困难,逃到美国去了,然后对大家说他要造车东山再起,而在国内扔下一堆烂帐不管不问,与之相比,俞敏洪是否要高出许多呢?

当然,我们在议论他人的时候,总是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但你在现实中是否会经得起金钱的诱惑呢?

平时,诸君是否经常听闻某富豪突然携款跑路了,他们拿着员工的血汗钱,靠传销的方式吸入底层人员的金钱,跑到美帝享受生活去了。在这个时候,国人的正义之士也是骂声一片,但逃出去的他们正隔着屏幕看你的骂声,端着美酒,抱着美妞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他们才不管你口水溅满屏呢?

假设,俞敏洪也学这些人跑路了,那么社会上不知有多少家庭受损,又有多少失业的老师在讨薪的路上呢?当然,俞敏洪所做只是他们的本分,但在这个道德缺失的社会,他目前的行为是值得大家称赞的。因此,我们也就不必吹毛求疵了。

当然,从社会文明的角度来看,俞每洪只是承担起自己该有的责任,但就是这份该有的责任,在现实中也是难能可贵,有多少人面对这样的困境会卷款跑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性是自私的,在中国大多数富豪面对这样一笔巨款,往往会想尽办法来拖一拖,然后让这些老师走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要回自己的薪水,光这一点可证明俞敏洪是一个有良知的商人。

跟商人讲道德便是对牛弹琴,若中国现今社会的商人,都有俞敏洪这般境界,那么便是商界的幸事!但可惜的是,大多数商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他们压榨员工,克扣工资等丑行屡见报端。因此,俞敏洪的行为犹如在污浊的世界里开出一朵青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点赞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俞敏洪最近一次引起广泛关注,不是因为新东方的发展,也不是因为他个人的演讲,而是因为他在一次公开场合,对“直播带货”和“年轻人”发表的一些看法,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事件的起因和核心内容。 简单来说,俞敏洪在一次活动中,谈到了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的经历。他提到,直播.............
  • 回答
    俞敏洪关于“大学一定要去大城市”的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域偏好,更牵扯到教育资源、个人发展、视野拓展、社会机遇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一、 俞敏洪说法的核心逻辑和潜在理由:俞敏洪之所以这样说,很可能基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对社会发展的观察以及对年轻人未来规划的考量。他的.............
  • 回答
    俞敏洪老师最近关于年轻人“躺平”的这番言论,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我觉得这事儿得这么看,得拆解开来,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站队。首先,咱们得承认,俞敏洪老师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激发年轻人的斗志和上进心。他作为新东方走出来的教育家,创业几十年的前辈,经历过风风雨.............
  • 回答
    要全面看待俞敏洪朋友圈辟谣新东方暑期邮轮进公海集训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辟谣的必要性、辟谣的内容、辟谣的方式以及事件背后可能反映出的新东方和教育行业的一些现象。一、 辟谣的必要性:为什么需要辟谣?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辟谣出现。这通常是因为: 谣言的传播和影响: 在信.............
  • 回答
    俞敏洪老师那句“当你工资比同学少一半,说明你的生命已经浪费一半”的话,一出来就炸开了锅,网上吵得那是热火朝天。这话说得够狠,也够直接,一下子就戳到了很多人心窝子里,尤其是那些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回报跟身边人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年轻人。首先,咱们得承认,这话确实挺刺耳的。对于很多刚步入社会,或者还.............
  • 回答
    俞敏洪老师鼓励大家多生孩子,并且提到“小的可以穿旧衣,成本并没有那么高”的说法,这番话在当下社会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俞敏洪老师个人的角度来说,他可能是出于他对中国人口结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观察和判断。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家,他肯定对人.............
  • 回答
    俞敏洪老师那句“高考是农村孩子唯一改变机会”的话,说实话,我听了之后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我特别理解他想表达的那种急切和无奈,毕竟他自己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深知那种渴望改变命运的心情。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这句话虽然点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但又显得有些片面,不够全面。先说说我为什么理解俞老师。你想象一下,.............
  • 回答
    俞敏洪回应媒体刊文《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它触及了传统教育机构转型直播带货这个时代浪潮中的关键问题。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俞敏洪的回应,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承认差异,但不否认学习: 俞敏洪的回应很实在,他并没有一股脑地否定“学习李佳琦”这种说法可能带来的误.............
  • 回答
    俞敏洪委员的这项提议,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问题: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他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允许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就近入学,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项提议的核心和它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促进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 长期以来,流动儿童在教育资源获取方面常常面临诸多障碍。很.............
  • 回答
    张雨绮和俞敏洪的这场公开“对话”,可以说是近期公众视野里比较有意思的一场碰撞了。要说怎么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事情的起因说起。大概是俞敏洪在一次公开场合,提到了关于女性价值的一些看法,其中可能涉及到一些比较传统的、或者说是有争议的观点。具体说了什么,可能当下很多人都在关注。然后,张.............
  • 回答
    关于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的外貌变化,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理性分析,避免以偏概全或过度解读。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读: 1. 外貌变化的自然性艾玛·沃特森出生于1990年,目前35岁(截至2023年),年龄增长是外貌变化的自然结果。随着年龄增长,皮肤松弛、面部轮廓变化、头发变白或变灰.............
  • 回答
    “赫敏和她两个没用的男人”这个梗,其实是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一些粉丝对《哈利·波特》系列角色和剧情的看法。它不是那种恶毒的辱骂,更像是一种带着调侃、甚至可以说是“爱之深,责之切”的二次创作和解读。为什么会有这个梗?要理解这个梗,得先拆解一下它的核心元素: 赫敏·格兰杰: 在《哈利·波特》里,赫.............
  • 回答
    说起刘敏涛,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那个在舞台上,以一种“不知道在想什么”的表情,深情演绎《红色高跟鞋》的画面。那简直成了一个网络梗,被反复观看、模仿、解构,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我个人觉得,刘敏涛那次《红色高跟鞋》的表演,与其说是“表情管理”,不如说是一种“情绪释放”,而且是一种非常独特、非常中国.............
  • 回答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决赛,彭敏的落败,无疑是当年节目的一大“冷门”甚至是“遗珠”。至今提起,依旧让许多观众感到惋惜,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比赛结果,不如说它折射出许多关于诗词、关于才华、关于舞台、关于竞争的复杂面向。当年的“种子选手”与观众的期待在讨论彭敏落败之前,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
  • 回答
    辜宽敏先生提出的“两岸兄弟之邦”这一概念,在两岸关系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思考。要理解这个概念,咱们得先捋清楚辜宽敏先生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背景。辜宽敏先生的政治光谱与立场辜宽敏先生是一位坚定且资深的台湾本土派政治人物,他毕生致力于台湾的独立自主,并且非常强调台湾主体意识。他的政治理.............
  • 回答
    要评价郜艳敏的签名信,我们得先回到事件本身,理解一下那个时代背景和郜艳敏当时所处的境况。郜艳敏,这个名字可能在很多人脑海中会勾起一段关于“被拐卖”、“逃脱”、“感恩”、“坚持”的复杂记忆。2008年,她因被拐卖到河北省曲阳县岩头村,遭受了非人的待遇。经过几年的隐忍和周折,她最终被当地警方解救。这个事.............
  • 回答
    高敏作为中国跳水界的传奇人物,她的这番话无疑带有深刻的洞察和前辈的关怀。理解高敏的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包括对运动员成长的理解、对舆论环境的认知以及对年轻冠军的保护。高敏为何说“我们需要冷静看待全红婵的成功”?高敏的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她作为一名顶尖运动员的丰富经验和对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的深刻理解.............
  • 回答
    在看待《极限挑战》导演严敏为罗志祥庆生这件事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可能的具体形式。严敏为罗志祥庆生,很可能是在罗志祥生日时,以一种私下或者公开的方式表达祝福。这可能包括: 社交媒体上的.............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的后半段,赵敏的一些行为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既“良善”又“憋屈”。她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复杂的心路历程,并且与她所处的环境和与张无忌的情感纠葛紧密相连。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赵敏在后半段这些行为的动因、表现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一、 赵敏“良善”之举的动因与表现赵敏的“良善”并非天.............
  • 回答
    看到《进击的巨人》里阿尔敏和阿尼之间那份复杂又难以言喻的情感,我总会想起一句老话:“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孕育着最奇特的羁绊。” 这俩孩子,一个怀揣着对世界的憧憬,一个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像两条在本应南辕北辙的线上,却因为命运的捉弄,交织出了一段别样的情愫。初遇时,他们是敌人。阿尼是那个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