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倚天屠龙记里赵敏在后半段的一些“良善”、“憋屈”之举?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的后半段,赵敏的一些行为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既“良善”又“憋屈”。她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复杂的心路历程,并且与她所处的环境和与张无忌的情感纠葛紧密相连。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赵敏在后半段这些行为的动因、表现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一、 赵敏“良善”之举的动因与表现

赵敏的“良善”并非天生的悲悯之心,更多的是在特定情境下,因为对张无忌的爱,以及在经历一系列重大事件后,对人生和价值观的反思所致。

1. 为张无忌,放下身份与权力:
掘地寻龙门: 这是赵敏“良善”之举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之一。在张无忌被困于地牢时,赵敏为了救他,不惜违抗父命,甚至不顾自身安危,发动了大量人力去挖地寻找。这完全颠覆了她之前作为汝阳王之女,呼风唤雨的郡主形象。为了一个江湖人士,她愿意动用如此庞大的资源和力量,冒着被父亲问责的风险,可见她对张无忌用情之深。
不杀周芷若: 在蝴蝶谷,赵敏明明有机会杀死周芷若,但她却选择了放过,甚至在张无忌的恳求下,主动提出要为周芷若疗伤。这不仅展现了她对张无忌的体贴和尊重,也体现了她开始具备一种超越个人恩怨的“善意”。虽然她对周芷若仍有敌意,但她并没有让这种敌意演变成彻底的杀戮,这在她之前的性格里是难以想象的。
帮助明教众人脱险: 在张无忌被玄冥二老围攻时,赵敏为了保护张无忌,多次出手相助明教众人。甚至在张无忌误解她,以为她要害他时,她依然选择挺身而出。这种“护短”行为,虽然有对张无忌的感情因素,但也间接体现了她对无辜者的保护。

2. 对元朝统治的反思与对百姓的同情:
不愿沾染鲜血: 随着与张无忌的相处,赵敏逐渐看到了汉人的疾苦,也开始对元朝的残暴统治有所反思。她曾多次表示,自己不愿再沾染汉人的鲜血,即使是为了复国。这种态度的转变,表明她的人性开始觉醒,不再是纯粹的权力斗争者。
放过被擒的丐帮弟子: 在一次事件中,她有机会将擒获的丐帮弟子交给元朝官兵处置,但她却选择放走他们,甚至给他们提供了帮助。这种行为,与其说是为了收买人心,不如说是对无辜生命的尊重和对残酷统治的一种微妙抗议。

3. 对张无忌的深情与包容:
容忍张无忌对周芷若的感情: 尽管她深爱张无忌,但她始终能够容忍张无忌对周芷若的牵挂和顾虑,甚至在关键时刻,她会主动成全他们。这种非占有式的爱情,是一种成熟和宽容的表现。
牺牲个人声誉: 她为了与张无忌在一起,不惜背叛家族,不惜承受世人的误解和唾骂。这种为爱付出的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二、 赵敏“憋屈”之举的根源

赵敏的“憋屈”感主要源于她身处的复杂环境、她作为女性的身份限制,以及她与张无忌之间特殊的感情模式。

1. 身份的束缚与两难:
蒙古郡主与汉人恋人: 她是元朝的郡主,肩负着政治责任和家族使命。然而,她却爱上了她的“敌人”——明教的教主张无忌。这种身份上的巨大鸿沟,让她始终处于一种尴尬和矛盾的境地。她无法公开承认与张无忌的关系,也无法完全脱离自己的身份。
父命与情感的冲突: 她的父亲汝阳王是元朝的重臣,她无法公然违抗父命,但内心又深爱张无忌,无法真正站在父亲一边。这让她在夹缝中求生存,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挣扎。
利用与被利用: 她曾利用张无忌,也曾被张无忌利用(例如,张无忌利用她去偷屠龙刀和倚天剑)。这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在情感初期非常明显,也让她在感情上受尽了委屈和不确定感。

2. 张无忌性格的局限性:
优柔寡断与摇摆不定: 张无忌虽然对赵敏有情,但他的优柔寡断,特别是他对周芷若的旧情,以及他对明教的责任感,常常让赵敏感到不安。赵敏多次为了他冒险,甚至为了救他而身败名裂,但张无忌有时却不能及时给予回应或保护,这让赵敏感到很“憋屈”。
对赵敏的误解与不信任: 在很多时候,张无忌并不完全信任赵敏,甚至误会她。例如,当赵敏为了救他而与蒙古军队周旋时,张无忌却误以为她要加害自己。这种不被信任的感受,对赵敏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圣母”情结: 张无忌的“圣母”情结,以及他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原则,有时反而让赵敏处于更尴尬的境地。他希望顾及所有人,却常常忽略了赵敏作为女性的情感需求和付出的代价。

3. 女性身份的局限性与时代的限制: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和选择都受到很大限制。 即使赵敏是尊贵的郡主,但她的情感最终也需要依附于男性(张无忌),她无法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人生。
为爱放弃一切的孤独: 当她最终选择追随张无忌,放弃一切时,她承受的是一个女性在那个时代为爱付出的巨大代价。她失去了家、失去了地位,甚至可能失去过往的一切,这种牺牲和孤独感是她“憋屈”的重要来源。

4. 情感上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
“我偏要”的倔强与隐忍: 赵敏很多时候的“良善”行为,都是在被张无忌“伤”过后,用一种更加隐忍和付出姿态来回应,仿佛在用自己的好来挽回他,也用自己的好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比如,她明明可以杀了周芷若,但她却选择“救”她,这其中包含了她对张无忌的让步,也包含了她想要证明自己比周芷若更好的“小女人”心态,但这份付出并没有得到张无忌百分之百的理解和珍惜。
“我偏要”的自我证明: 当张无忌对她有所怀疑或怠慢时,她反而会更加积极地去做一些“好事”,仿佛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或者说,是为了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

三、 总结

赵敏在《倚天屠龙记》后半段的“良善”和“憋屈”是相互交织的。她的“良善”是她对张无忌深情的体现,也是她在经历世事后人性光辉的闪耀,更是她为了爱情不计代价的付出。而她的“憋屈”则来源于她身份的桎梏、张无忌性格的弱点,以及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无奈。

她是一个在爱情中不断成长、不断付出、不断妥协的女性。她的“憋屈”并没有磨灭她的爱,反而让她在爱中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她的“良善”也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权衡利弊后的选择,是对生命和情感的尊重。

可以说,赵敏这个角色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正是因为她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她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女神,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恶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得有失的女子。她的“良善”与“憋屈”,恰恰构成了她独一无二的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情况是由于赵敏的身份变化造成的。换句话说,前半段是赵敏职场的表现,而后半段则是情场的表现,对赵敏来说,情场实在是太难了。

  前半部分,赵敏光芒万丈,但那个时候她的身份是绍敏郡主,正统领朝廷势力扫荡江湖豪杰,运筹帷幄,妙计奇出,直到遇到了一个开了外挂的明教教主。

  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后,赵敏逐渐放弃了朝廷的身份,只求追随张无忌,但是中了周芷若的暗算。弥勒庙丐帮大会与张无忌重逢后(这是她最后一次带着玄冥二老出现),她基本是孤身一人了,碍于自己蒙古郡主身份的巨大障碍,且背负杀殷离盗刀剑的罪名,在中原武林又是仇家遍地她唯一可以倚靠的只有尚未明白真相的张无忌了。此时的赵敏还可以有什么强硬的做法?她只能想方设法让张无忌明白真相,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告诉张无忌周芷若是真凶并与之辩论是达不到目的的,所以题主说她一直旁敲侧击也就情有可原,她只有靠行动来让张无忌体会她的真心。但周芷若和张无忌成婚是绝对不能成为现实的,否则就是生米煮成熟饭了,这次必须强硬了,所以有了抢婚的好戏,“我偏要勉强”。

  31-39回期间,张无忌虽然与周芷若有婚约,且认定赵敏是凶手,但就是下不了手,还担心谢逊会杀赵敏护着不让她单独见谢逊,最终在真相大白前就庇护了赵敏这难道还不是心中真爱啊?张无忌这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干着违背明教大业和民族大义的事情啊!这个成本相比赵敏的放弃也是不遑多让了!赵敏在极其不利的处境下,最终还是赢得了张无忌的心。

  渡劫朗声道:“杀空见的,是魔教的金毛狮王谢逊;杀空性的,是魔教的赵敏。这个赵敏更攻破少林寺,将我合寺弟子鼓擒去,最不可恕者,竟在本寺十六尊罗汉像上刻以侮辱之言。再加上我师兄的一只眼珠,我三人合起来一百年的枯禅。张教主,这笔帐不跟你算,却跟谁算去?”
  张无忌长叹一声,心想自己既承认收容赵敏,她以往的过恶,只有一古脑儿的承揽在自己身上,一瞬之间,深深明白了父亲因爱妻昔年罪业而终至自刎的心情,......

  对抗波斯人时借倚天剑那是危急时同仇敌忾:

  忽听得小昭叫道:“公子,留神!他们已传下号令:风云三使要来向你进攻,勤修王、镇恶王、功德王三王来抢平等王。”
  谢逊当即将平等王身子横举在胸口,把屠龙刀抛给张无忌,说道:“你用刀猛砍便是。”赵敏也将倚天剑交给了周芷若,此刻同舟共济,并肩迎敌要紧。

  给张三丰磕上几个头也是很正常,这是见长辈啊。张三丰明显接纳了赵敏,类似当年初见殷素素的时候(周芷若还没有这个福份呢,当年濠州婚礼时张三丰是没有到场的):

  赵敏向张三丰跪下磕头,谢过当日无礼之罪,张三丰哈哈一笑,全不介怀。俞岱岩终身残废、张翠山丧命,均与她昔日手下的阿大、阿二等人有关,但其时赵敏尚未出生,终究也怪不到她头上。张三丰听得她甘心背叛父兄而跟随张无忌,说道:“好,好!难得,难得!”

  屠狮大会,赵敏应该对自己和张无忌的关系已经很有信心了,连续拿周芷若开玩笑:

  赵敏微微一笑,神情甚是愉悦,走到一旁。张无忌走到她身边,低声问道:“敏妹,甚么事这等欢喜?”赵敏玉颊晕红,低下了头,道:“你传授范右使这几招武功,只让他震断宋青书的手臂,何以不教他取了那姓宋的性命?”张无忌道:“宋青书虽多行不义,终究是我大师伯的独生爱儿,该当由我大师伯自行处分才是。我若叫范右使取了他性命,可对不起大师伯。”赵敏笑道:“你杀了他,周家姊姊成了寡妇,你重收覆水,岂不甚佳?”张无忌笑道:“你许不许我?”赵敏微笑道:“我是求之不得,等你再有三心两意之时,好让她用手指在你胸口戳上五个窟窿。”

  他回到明教的茅棚之前,赵敏迎了上来,道:“宋青书的伤有救,是不是?又用我的黑玉断续膏去做好人了。”
  张无忌道:“咦!你当真料事如神。他伤势是否能救,此刻还不能说。”赵敏叹了口气,道:“你想救了宋青书的性命,来换谢大侠,无忌哥哥,你是越弄越糟,一点也不懂人家的心事。”张无忌奇道:“为甚么?这个我可不明白了。”赵敏道:“你用尽心血来救宋青书,那便是说一点也不顾念周姊姊对你的情意,你想她恼也不恼?”
  张无忌一怔,无言可答,倘若周芷若愿意自己丈夫伤重不治,那是决无是理,但她确是说过:“我知你必会尽心竭力,救活了他,以便自己问心无愧的去做朝廷郡马。”这两句话中果是颇有怨怼之意,何况她又说了“倘若我问心有愧呢”那句话。
  赵敏道:“你救了宋青书的性命,现今又后悔了,是不是?”
  不等张无忌回答,微微一笑,翩然入内。

  即使在后半段,赵敏还是有不少高光表现的,如雪谷救张无忌名誉、阻止他自刎谢罪、一眼识破宋青书是真凶;中岳神庙急智救张无忌制服万寿无疆等;屠狮大会上一眼识破成昆奸谋令明教群豪无不佩服等等。这里有一段(谢逊斗成昆):

  成昆不理,又缓缓伸掌拍出。谢逊凝神倾听,感到敌掌袭来,立时举手格开。
  张无忌见他满头黄发飞舞,嘴角边沾满鲜血,心下愤急,情知这般斗将下去,他非死在成昆手下不可,只是在这当口自己若出手相助,纵然杀得成昆,义父也必憾恨终生。他抓住赵敏的手,急道:“快想个计较才好。”赵敏道:“你能偷发暗器,打瞎了老贼双目么?”张无忌摇头道:“义父宁死不肯让我做这等事!”

  张无忌真把赵敏当军师了,赵敏也是一眼看破了这个局面的关键,但张无忌不愿让谢逊觉得有所亏欠不愿动手,赵敏只好先出声示警了。有趣的是,最早连载版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我个人认为武侠小说最狗血的桥段:天狗食日。

  情场到底不比职场。感情是很私人的事情,就像很多人喜欢的金庸的一句话:(李文秀)“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感情不是凭实力、凭计谋、凭手段就可以赢得对方的,所以赵敏选择了感情放弃了事业,确实是很大的牺牲,但她还是并义无反顾,同时也证明了她的眼光,知人不疑,最终达成夙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