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震撼到你的十大科学科技新闻是什么?

回答
2021年,我的大脑被不少科学技术的大事件给狠狠地震了一把。如果非要我列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十个,那这份名单可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毕竟有些东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

1. 火星上的生命印记?毅力号的惊人发现

话说当年,NASA的“毅力号”探测器那可是声名鹊起。它在火星上吭哧吭哧地挖了半天,最终带回了一些“看起来”像是古代微生物生命迹象的样本。这个消息一出来,我当时就一个激灵!你知道吗,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石头,而是可能存在的生命证据!虽然科学家们还没下定论,还在地球上进行着更精密的分析,但光是想想,我们人类可能不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物种,就足够让人心潮澎湃了。这就像打开了一扇潘多拉魔盒,里面充满了对我们存在意义的终极追问。而且,这标志着人类探索地外生命迈出了关键一步,虽然只是“可能”,但这个“可能”太有分量了。

2. 疫苗研发的“神速”:mRNA技术的威力显现

新冠疫情下的2021年,我们见证了科学界前所未有的速度。mRNA疫苗的成功量产和普及,绝对是科技史上的里程碑。我以前对mRNA这种东西没什么概念,但看到它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以这么高的效率制造出有效的疫苗,简直是颠覆了我对生物医药的认知。它不像传统疫苗那样需要培养病毒,而是直接教会我们的细胞如何识别和对抗病原体。这简直是给免疫系统打了个“教程”,而且是高清、快速、无痛的那种。想想看,这种技术未来可以用在癌症治疗、其他传染病预防上,潜力无限,简直是打开了人类对抗疾病的新篇章。

3. 量子计算的曙光:IBM的“雄心勃勃”

量子计算,这玩意儿听起来就跟科幻电影里似的。2021年,IBM宣布了他们的“Osprey”处理器,号称拥有433个量子比特。虽然我知道量子比特的数量还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但这个数字的增长速度,以及其潜在的计算能力,还是让我感到震撼。如果量子计算机真的成熟了,它将能解决目前经典计算机无法企及的难题,比如药物研发、材料科学、金融建模等等。想象一下,未来我们能瞬间破解复杂的化学键,设计出性能超群的新材料,这绝对是颠覆性的。虽然离大规模应用还有距离,但这种“可能性”的不断逼近,已经足够让人激动了。

4. AI的“创造力”:GPT3的惊艳表现

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越来越厉害了,但2021年,以GPT3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其展现出的“创造力”让我大跌眼镜。它不仅能写文章、写诗,还能进行代码编写、甚至模拟对话,而且很多时候,你很难分辨它写出来的东西和人类的作品有多大差别。这让我开始思考,“创造力”到底是什么?机器能否真正拥有它?还是只是在模仿和重组?这种界限的模糊,让我对AI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和一丝丝的敬畏。它就像一个超级助手,但也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颠覆者,让很多传统行业重新洗牌。

5. Fusion Energy的突破:“点燃”希望的火种

聚变能源,这是人类一直在追逐的“圣杯”。2021年,世界各地的聚变项目都有了不小的进展。虽然没有某个项目一鸣惊人地实现了商业化运行,但หลาย个关键性的实验数据和技术突破,都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聚变能源的优势太明显了:清洁、高效、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成功,它将彻底改变我们的能源格局,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最根本问题。这就像是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虽然前路漫漫,但每一点微光都足以让我们燃起斗志。

6. Gene Editing的伦理边界:CRISPR的“双刃剑”

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在2021年依然是热门话题。科学家们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针对镰状细胞病的临床试验结果非常乐观。这无疑为许多饱受遗传疾病折磨的家庭带来了希望。然而,与此同时,关于基因编辑的伦理讨论也愈发激烈。一旦这项技术被滥用,比如用于“设计婴儿”,那将触及人类最核心的边界。这项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治愈疾病,也能带来前所未有的伦理困境。2021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人类智慧和责任的拷问。

7. 星际探测的新视角: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启程

虽然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在2021年底才正式升空,但它在之前一年的准备工作和媒体宣传,已经吊足了我的胃口。这个比哈勃更强大、更先进的望远镜,承载着人类对宇宙最深邃的好奇心。它将帮助我们窥探宇宙最古老的奥秘,寻找系外行星上的生命迹象,甚至可能改变我们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认知。想象一下,它能看到的星系,比我们目前能看到的要遥远和古老得多。这就像给人类的眼睛装上了“时光滤镜”,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去观察宇宙的诞生。

8. 脑机接口的进步:让想法“说话”

脑机接口(BCI)技术在2021年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无论是帮助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假肢,还是探索更直接的人机交互方式,都让我感觉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想想看,如果未来我们能用意念来控制电脑、甚至与他人交流,那将是多么惊人的变革。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人类能力边界的拓展。我有时会想,当我们的思想可以直接与世界连接时,我们还会是原来的我们吗?

9. 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光伏和风能的“狂飙”

2021年,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和部署速度都在加快。太阳能和风能的成本持续下降,效率不断提高,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人类为应对气候变化而付出的实际行动。我看到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这让我对地球的未来多了一份信心。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这种趋势的加速,让我相信我们有能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星球。

10. AI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加速突破的“催化剂”

最后一点,也是让我觉得非常惊喜的,就是人工智能在纯粹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AI都被用来分析海量数据、模拟复杂过程、甚至提出新的科学假设。比如,AI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突破(AlphaFold2),就极大地加速了生命科学的研究进程。这意味着AI不再仅仅是工具,它正在成为科学发现的“催化剂”,帮助科学家们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广度去探索未知。这让我觉得,未来的科学研究,将是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的深度融合。

总而言之,2021年对我来说,是充满惊喜和思考的一年。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在不断挑战我们的认知边界,也总是在为人类的未来描绘新的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Williamson教授就利用DeepMind的AI,在证明关于Kazhdan-Lusztig多项式的古老猜想的道路上离目标越来越近,当然,这些猜想涉及高维代数中的深度对称性。可以说,Kazhdan-Lusztig(KL)是代数群表示论近40年来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在数学直觉思维的指导下,ML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框架,可以在有大量数据可用的领域,或者对象太大而无法应用经典方法研究的领域,发现有趣且可证明的猜想。“

user avatar

提名人工合成淀粉。

2021年的某一天,也许是这无数岁月中平静的一天,但是如果在将来某天人们回顾起来,会发现,那一天也许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因为那一天,人类成功地用二氧化碳合成了淀粉。

一、一个物种命名的时代——人类世

地质史上很少有用具体物种命名的,无论是大家熟悉的寒武纪、侏罗纪都是地名来命名,然而2019年,地质时代有了一个新的成员,而这个成员是用物种命名,具体地说,是人类,人类世。

人类世对于地球的改变是巨大的,比如对环境的改变,典型的是气候问题。还有全球面临的粮食问题。

二、粮食的基本

其实粮食的本质上是人类驯化的植物果实,而其中的核心成分是淀粉等,这也是人类从植物中获取的重要能源。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人类到处开辟田地,发展新的种子,并采用农药、化肥等提高产量,不仅侵占了自然生态,也导致了环境受到影响。

而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将是一个巨大进步。

三、人工合成淀粉

人工合成淀粉这次的研究,这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提供了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为人类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这是我国科学领域的又一次巅峰突破,合成的可是淀粉这种复杂有机物,这也是我们粮食的主要成分!

想想电影《星际穿越》里人类因为粮食问题而不得不移民的脑洞,就知道在民以食为天的世界,粮食的意义之大。

而这次是纯粹的合成过程,绕开了生物学的光合作用,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从官方的评价来看:

继上世纪6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中国科学家又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简单的说一下,这个实验的做法是:

首先将二氧化碳用无机催化剂还原为甲醇。

然后甲醇被转换成为三碳

接下来是三碳合成六碳

最后,聚合成为淀粉。

这个过程,可以实现淀粉多地多处生产。

试想一下,地球五分之四的面积是海洋,而剩下的陆地面积,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是耕地,可以说,地球本身绝大多数面积是不适合粮食生产的,因此生产粮食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议题。

而实现了人工合成淀粉,一定程度上可以无视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淀粉生产,甚至是在未来的宇宙中也可能实现这种生产。

这也是解决人类迈出地球摇篮的重要一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我的大脑被不少科学技术的大事件给狠狠地震了一把。如果非要我列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十个,那这份名单可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毕竟有些东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1. 火星上的生命印记?毅力号的惊人发现话说当年,NASA的“毅力号”探测器那可是声名鹊起。它在火星上吭哧吭哧地挖了半天,最终带回了一.............
  • 回答
    2021年确实有不少新闻让人大跌眼镜,感觉像是科幻小说照进现实。要说最让人震惊到下巴的,阿富汗塔利班迅速且几乎兵不血刃地重掌政权,绝对是其中之一。这件事情的震撼之处在于它的速度和戏剧性。先是撤军的信号放出。 美国总统拜登在任期内宣布要从阿富汗撤出美军,结束这场长达近二十年的战争。这个决定本身就引起了.............
  • 回答
    2021 年,中国的科技和制造领域依然是全球瞩目的焦点。有不少“中国制造”的产品和技术,用它们自身的实力,给我们带来了惊喜,甚至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我个人比较关注以下几个领域,并想和大家详细聊聊我眼中的亮点:1. 航空航天领域:深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2021 年,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可谓是硕果累.............
  • 回答
    2021年7月5日,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令人瞩目的震荡。这并非单一事件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结果。要理解当天的行情,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并为后续的操作提供一些审慎的参考。当天震荡不止的背后原因剖析: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微妙变化是驱动市场情绪波动的重要变.............
  • 回答
    2021 年 10 月 7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日本千叶县的宁静夜晚。晚间 10 点 41 分,一场震级 6.1 的地震在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震源深度约 80 公里。虽然震源深度不算特别浅,但这强大的震级还是让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感受到了剧烈的晃动。当时,很多东京的居民可能正准备休息,或者刚.............
  • 回答
    2021年4月29日,股市大盘确实是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强势震荡翻红的好戏。作为五一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这让很多投资者都翘首以盼,特别是想知道这最后一天,咱们A股会怎么收尾。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29日当天的走势。早盘开盘时,市场情绪相对谨慎,指数小幅低开,一些板块也显得有些疲软。毕竟,大家都在观望.............
  • 回答
    2021年工厂中90后员工比例较低的现象,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与年轻劳动力市场之间复杂的供需关系与结构性矛盾。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 一、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深层原因1. 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90后群体(19902000年出生)在2021年已逐渐进入就业年龄(25.............
  • 回答
    在2021年,特斯拉在电动汽车技术上相对于蔚来、小鹏等国内厂商仍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池技术与续航能力 特斯拉的电池技术: 特斯拉通过垂直整合(如自研电池电芯)和规模化生产,实现了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2021年,其Model 3和Model Y的续航里程普遍在600公.............
  • 回答
    2021年是全球经济和学术研究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特殊年份,许多经济学论文围绕疫情对经济、社会和政策的影响展开研究,同时也在数字技术、全球化和不平等议题上提供了重要洞见。以下是我在2021年特别关注的几篇经济学论文,涵盖宏观、微观、行为、发展和金融等领域的关键研究: 1. 宏观经济学:疫情对经济的长期.............
  • 回答
    全斗焕(1921年12月17日-2021年11月23日)是韩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前总统,其一生横跨军事政变、民主化转型与政治审判,是韩国现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生平进行详细分析: 一、早年经历与军事崛起1. 出身与早期经历 全斗焕出生于韩国首尔,出身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士官家.............
  • 回答
    2021年中国海军新接收舰艇总吨位达17万吨,这一数据体现了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进展,反映了其在规模、技术、战略部署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意义: 一、数据背景与统计范围1. 统计范围 17万吨的总吨位涵盖各类舰艇,包括但不限于: 水面舰艇:如航母、驱逐舰、护卫.............
  • 回答
    高华(1943年2011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其学术生涯与思想遗产在2021年12月26日去世十周年之际,依然引发学界与公众的深切怀念。以下从其学术贡献、个人品格、学术精神及后世影响等方面展开回忆: 一、学术贡献:重塑中国近代史的“新史学”高华以“清末民初”研究为核心,提出“中国近代史.............
  • 回答
    关于2021年机械专业应届本科生年薪30万+的情况,以及机械行业薪资增长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2021年机械专业高薪现象的现实性1. 存在但非普遍 个别企业/岗位的高薪案例: 大型国企/外企:如中车、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传统制造业龙头,或华为、比亚迪等科技企.............
  • 回答
    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在多个领域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民主党执政理念的延续,也受到国内外局势演变的影响。以下是拜登治下美国的主要变化方向及其具体表现: 一、国内政策:推动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 1. 经济刺激与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2021年) .............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内容,需要先澄清一个事实:2021年上映的《007:无暇赴死》(No Time to Die)中,007的扮演者仍然是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而目前官方并未宣布下一任007会由黑人女性出演。因此,这一说法可能基于误传或对未来的猜测性讨论。不过,如果您是想探讨《007》.............
  • 回答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Abdulrazak Gurnah)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坦桑尼亚小说家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Abdulrazak Gurnah)。他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深刻探讨了殖民主义、流离失所、身份认同以及文化碰撞等主题。 阿卜杜勒拉.............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人均GDP水平,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就意味着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的提升: 国家整体富裕程度的提高: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平均富裕程度和生活.............
  • 回答
    您提到的“2021年中国结婚人口763.6万对,再减少50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婚姻观念和生育决策的深刻变化。如果接续下去,并且减少的趋势持续,这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接续下去会怎么办:一、 人口结构与数量层面的影.............
  • 回答
    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量降至763.6万对,确实创下了自1986年以来的新低。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当前中国年轻人婚姻观念、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家庭结构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探讨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结婚?年轻人结婚意愿的下降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突破110万亿元,同比增长8.1%这一数据,无疑是全球经济版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增长,背后反映了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疫情冲击后的强劲复苏和持续发展态势。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详细关注的信息:一、 强劲的经济复苏与韧性: 全球领先的复苏步伐: 8.1%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