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些年有名的日本通冰冷雨天曾经统计过,在日本是世界工厂的时候,除了几大商社外,很多日本制造业员工的平均收入是自己老板的1/6左右。制造业工人也有较高的收入,于是社会是一亿总中流。
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后,中国制造业老板的收入是全体职工收入之和,于是叫血汗工厂。
2. 这些老板依仗的是大量农村出来的年轻人没有其他就业岗位可选,只要收入比家里种地高一截就只能接受。而现在伴随着城市化,大量服务业岗位出现了,这些服务业岗位虽然工作时间和强度可能不抵。但有更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更广泛的接触社会,有更多的生活娱乐,工资也并不低。制造业自然无法相比。
3. 日本的大商社带头把很多制造业转移到(订单,技术和人才)中国的血汗工厂。我国要避免这一情况再度发生,就必须在保证制造业工人收入、工作环境、未来发展都满足年轻人刚需的条件下,把高污染外的制造业企业留在国内。如何实现这点要比操心黑老板们叫苦重要的多。
目前看,主要的办法是压缩中小企业空间,制造行业巨头与巨头联盟,在国际形成垄断以取得定价权。并由大体量的企业借鉴老国企的福利责任,为员工住房,子女教育,职业教育等提供支持(政府提供政策口子给这些企业降低成本)。
另外以翟东升教授为代表,还提出在全球建立产业新城,新城的管理和技术岗位由中国人担任,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进入现代化的同时,大幅增加中国人年能够享受到的中等以上就业岗位。同时打造排除美元的人民币经济圈,减少给美国的铸币税,把这钱发给国内打工人(当然,这个方法前提是造舰,造很多的舰)
不进工厂是对的,如果可以的话,请不要进工厂。
重复性劳动真的真的真的,反人类!
曾进过电子厂,在流水线上出过汗。
接触过真正的重复劳动。
当我们坐在格子间,复制着昨天的日报,统计着和昨天相似的数据日复一日时。
可能会误以为,所谓的重复劳动也就这样吧~
真实的重复劳动是怎么样的呢?
很多人没进过工厂,我就拿办公室里的工作来举列吧。
比如:
老板想要个文档,要30000份。
文档的内容就三个字:我爱你。
把这工作放到流水线,就是这样子的。
首先要建一条拉,拉上放着30000台的电脑,电脑顺着拉往后走。
然后要招5-6个员工。
第一个员工,只做一件事,负责把电脑里面的WORD打开。他的工作就是双击word.
第二个员工,负责输入第一个汉字:我。他的工作就是敲击键盘:w-o-空格。
第三个员工,专门输入二个汉字:爱。
第三个员工,输入第三个汉字:你。
第四个员工,保存word.
第五个员工,关闭word.
【PS:不太严谨,事实上拉前还需要一个员工。他的工作是专门把电脑放到拉上】
假如你是其中某个员工,那你的工作内容可能就是一直不停地、一直不停地、一直不停地敲击某几个固定的键盘。
做一次这样的动作,可能就需要2秒钟。
但你一天到晚,上班12小时,都必须持续不停的做。
1分钟做30次,1小时做1800次,12小时做21600次。
直到30000个文本全部做完。
现在,应该明白什么是重复性劳动了吧?
这样的工作,就应该不去,逼着工厂涨工资。用工成本上升了,才会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
这,有啥不好的?
你就别听那些老板说得可怜,实际上最剥削严重的就是这些工厂。
我在工厂干过三份工作,加起来快7年。我要是一般工人,我连1年都顶不住。毫无人生乐趣,连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如果你是老实人,工资也就那么多,唯一能加薪的机会就是跳槽。
我在大城市工作,哪怕是996,我还是能回到自己出租屋的小床上睡个6小时,玩3小时手机。还有个周日可以睡玩一点。工厂,普工就是不停被使唤的长工。
因为90后还有选择的余地,其他地方他们能找到工作。
而40多岁的,是没办法找到更好的职业啊。
我现在年过半百的人,我除了超市理货、自己捡垃圾,那么大的一个城市,我就是找不到一份工作啊。
还有就是工地帮忙了。
甚至工厂,我也不大能胜任,老花眼,动脉硬化-手抖。
我跪着叫一群人干爹、干妈,也找不到工作,也赏不了一口饭吃啊。
好事,促进自动化发展。
不过也有可能出现快递机器人和虚拟偶像比工业机器人先普及,年轻人回到工厂的世界线。。。
1.2021年就业形势很不好,制造业招工比之前好招了很多。
2.因为00后流动性很大,实际上制造企业还是喜欢用80-90年代的老员工,好管理、不怎么跳来跳去。
3.因为之前很多服务岗位因为疫情的关系,减少了很多。
4.因为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下滑,很多相关岗位的情况就业情况也不好。
5.以上这些人和知乎用户重叠的很少,人家玩快手、抖音、手游。
6.工厂不好招工,有且仅有一个核心原因,待遇差。不要把自己企业给的待遇差归咎到现在年轻人不进厂上,自欺欺人。
工业品是全球定价,服务是区域定价,超发货币的结果就是,从事服务行业能获得比从事制造业更多的收入,因为其他国家的工人会和你一起竞争,你没成本优势,订单和工厂就转移了,而其他国家的服务者没法来抢你的活。
因此,货币超发越多,产业空心化就越严重,从事制造业就成了性价比最低的工作,房价,教育和医疗,供应的都是服务,这些服务价格一路攀升,工人的工资覆盖不了,就只能离开制造业,也投身于服务业中,码农,主播,外卖快递员,公务员,现在比较可行的出路,都属于服务领域。
凡事多讲正能量!
一到这种问题,没孩子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你采访一下那些还在恶劣环境下辛苦干活儿的老工人,为什么愿意在这里受苦受累,十个有八个会说“为了孩子”。
人有了孩子之后确实可以为了孩子放弃自己,这是人的天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天性被利用,所以才有了血汗工厂。
年轻人愿意进血汗工厂的时候,正是结婚生孩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时候。很多六零七零后和小部分八零后,二十岁左右就有了孩子,为了孩子一直奋战在最艰苦的环境下。
现在好了,他们的孩子都学精了:我爹妈累死累活就是为了不让我再受这种罪。现在你还想让我们也去工厂?门儿都没有!
什么?等有了孩子就愿意为了孩子去受罪了?那行,不要了!两辈子人的心愿都达成了,多好的事儿呀!
这玩意就有点像什么。
你在三四线去工地看,无论是土建还是装修的,年纪要比一线城市的工地工人大一截。
原因很简单,人家工资高的地方甚至要比某些低的地方高一倍。
最起码我在深圳看到,还别说外省的。相当多的汕头、揭阳等地年轻人,就在工地上做工。四川的这些年少了很多,但是湖南、江西、湖北、广西还是有相当多的青壮年在深务工。
你完全是是问错了对象,也问错了行业。
我认识个人在东莞开厂。
经常会缺人。缺的是啥人呢?就是那种挑线头,又或者在某个地方手缝两针的。基本上是个人就能干,一天干个10-12个小时左右,一个月3000多块吧。
这种岗位招不到,且没有90后不是很正常。
当然,还会缺一种人。就是那种一个月能拿个1-2万,能打版的大师傅。前提是好的。
至于天天踩缝纫机的那种,也缺,但是没缺到那么厉害。这个主要看你厂的定位。
你要知道就拿一件T来说。有的包工包料成品出厂价,还顶不上人来料加工费。相对来说都是计件,后者明显比前者有竞争力。
再说你一来没什么上升空间。二来人跟你甚至连个合同都没有。三就是没任何劳动保障。
招的到人,那还真是稀奇。
个人是觉得这种厂甚至还不如富士康比亚迪。最起码我路过富士康和比亚迪的时候,没觉得它里面有老人,应该还是90和00后为主吧。
至于你去大厂。就我参观过沈阳宝马那个厂,就个人观察,只怕里面大部分是90后,还真没有什么年长的。
你开不下去,有的是人开厂。
2020年央视一个网络节目“相对论”,里面有一期请曹德旺来谈疫情之后的经济。曹德旺陈述了年轻人不愿意进厂的现状,抛出了“希望政府能有政策安排年轻人进厂做工”的类似言论。
当时和他对谈的中金经济学家直接笑了:曹总要不我们还是用市场来做引导吧(给多点钱,好点的工作环境)。
曹德旺在美国的工厂纪录片里,就提到说,为了减少成本,工厂对工人提供的劳保是不到位的。相对的,曹德旺有钱给老家捐了个大学。做给工人的保障不算慈善,做给社会看的那才叫慈善。资本对打工人无慈悲。
放在曹德旺这里还能批判一下,但对于有的小厂来说,人工这一块能不能提高还两说,一旦提高人工成本那么自己轻薄的利润就赚不到钱,还不如关了厂子去炒地皮。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如何走向高端,占据高端产业链,也是那期“相对论”的议题。曹德旺之后的一期相对论节目里,请来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专家,专家也提到了:
制造力大而不强,15年时候有国家领导提到我们在“第三梯队”,现在有进步但还不够;
制造业的短板严重,制约了转型升级(暗合上期曹德旺提到的,科技竞争力不够);
制造业的付出和收入不匹配(搞产业研发的时候有时候必须996,但996之后的收入和劳动时间劳动强度不匹配);
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衡,市场导向之下缺乏经济激励。
疫情加剧了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复杂程度。疫情之下的全球化和经济增长局面,是否在倒逼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我的水平很难评价。就像王子君之前评论越南夺走我国不少制造业机会时候说的,这样的制造业工厂好歹能保留住一些就业岗位。在我看来,如果放任这样的工厂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失败死掉,对我国经济未必是好事。
另外关于那两期相对论节目,我有个观后感,是我2020年写的最好的答案。
说明工厂主需要在追加人力成本和提高自动化设备成本之间进行抉择了。
咱正常一点,
湖北仙桃,的年轻人去哪里了?
一半考学走了,一半去东部打工去了,
剩下来的都是有家有业的人,他们都出徒了,可以单独承接服装缝纫了,是熟练工。
我也搞不清,一个经营正常的服装企业,为什么要年轻人呢?毕竟这是一个熟练工为主体的行业。而且小企业,根本不需要学徒工
2021年工厂其实还有很多年轻人,也有很多的90后。
我见过95年硕士毕业去养猪的
见过92年的车间主任
见过97年的帅小伙在车间拿劳模
工厂并不是洪水猛兽,而且有些工厂的福利做的并不比互联网公司差,甚至有些大厂的工资可能不及一二新互联网公司,但福利是远远超过互联网公司的平均水平的。
举个例子,我老家有个工厂叫新时代药业,制药厂
2009年的时候,我哥哥大专毕业去那边做车间,当时的大专生还是比较稀罕的,但还是有很多人挤破了头去面试,原因很简单,福利是真tm的好。
首先,这工厂位于山东费县,一个东部小县城,有着魔幻房价和无敌低工资的地方;
工资有多低呢,在新时代来之前,费县最大的企业应该是银光化工,一个做炸药的公司,2016年我大学毕业投了一次简历,宣传部专员,2600的工资.....
也就是在2016年,一个大专毕业去他们车间的发小工资6000+
要知道当时费县的房价才4600
但他们得员工不用买房子
因为这公司特么双职工分房子!!!!!
还是拎包入住的房子!!!
上班距离1000米的,离家近?太特么近了点吧!!!
有了房子要结婚吧,集体婚礼安排
俗不俗!
像不像90年代国企?
还有更俗的!
你只要是双职工并且参加集体婚礼,
还有礼品,还抽奖,还安家费,还分房子,还给红包
还有公司包机带你出去七天旅游!
费用还特么全包!!!!
在县城娱乐少是吧
篮球场,足球场,健身房这些都不用多说,这个工厂还配套了个游泳馆!!!!
游泳馆啊大哥!!!!
还建在路边上,我每次从老家去市区都能看到!!!!
对了,工厂嘛,很多都是背井离乡对吧
父母想来看看怎么办?
公司给盖了个四星级宾馆....
不对外营业.....
麻了.....
你问有90后么?
在一个十八线小县城
在平均工资4k左右的地方
拿着6-7k的工资(钱多)
干着重复性极强的工作(事少)
住着公司分的房子(离家里)
凭什么没有90后?
你大专or三本毕业
能在济南青岛找了一份7k的工作?就算能
房租1500,吃喝1000,通勤300
固定成本2800!!!
如果不想拯救世界,何必呢....
有没有90后?
人家招的都是00后!!!
车间有木有?
你看看有没有!!!
年轻人不去工厂了?断层??
不是人家不去
而是你的工厂不行!!!
( 配图来自鲁南制药公众号和@小南提供,侵删 )
既然这么难,就别开厂了
不是工人缺了。
是可以压榨工作时间,不讲劳动法,价格低廉的年轻工人没有了。
早些年那种无视劳动法的野蛮年代在慢慢过去。不要把一时的用用工成本看成一辈子。新一代的工人已经不吃这套了。
有本事。把工资提了,待遇加上,再来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来工作。
有本事和日本企业一样,终身雇佣,拥有核心竞争力,有明确的晋升与升薪通道。
没有本事办这些,只想着找人压榨,面对的不是用工荒,是新的工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每一代都要花一些时间才知道社会是吃人的。只不过这一代多念了几本书,比原来早知道了一些。
坐标南京,体制内公职人员,我曾经在环保口子待过两年参与环保督察。
砖瓦厂、塑料制品、铸造类等都实地督察过,我也进去考察过。
这些企业内部环境脏乱差,粉尘满天飞,各种化学味道充斥着鼻子,铸造车间红通通的铁水被几乎没有防护措施的工人搬运着,那些画面时常在我脑海中出现,还有和工人们的对话,每次回忆都心里难过不已。
我和工人们聊天得知:他们根据工种不同、计件差异待遇4000-6000不等。工厂经常有人手指头辗轧进去,像前面说的铁水半年前有个人跌了一脚抛撒过身上。。。。。。为什么不用防护措施是因为工资按件计算,为了效率牺牲了防护,加上工厂也不重视,防护质量也堪忧,总之原因很多。
工厂里化学物甲醛绝对长期超标。
。。。。。。
很多企业主告诉我,现在的工人不好招,都是年龄大的,现在年轻人太懒了,都不愿意来工厂,一代不如一代了。
我问南京房价那么高你准备给年轻人开多少工资?
企业主回答:老师傅都是4000-6000。刚来的小杆子(年轻人)总不能超过他们吧?我得体谅老师傅的积极性啊。毕竟人家干了一辈子啦!
。。。。。。
我一阵冷笑,真当年轻人傻啊,钱多事少离家近,三者都不给,还要年轻人把身体赔进去吗?
在互联网发展下,各种工作机会很多,只要有手有脚肯干,很容易找到综合条件比工厂好的岗位,为什么要去工厂呢?
如果我是应聘年轻人,想到关于工厂环境的描述,再想想他开的工资,只想说一句:去你大爷的!
这新闻忒差劲儿了!
你们应该多看看名校硕士研究生争着抢着进厂当流水线工人这种正能量新闻!
年轻人不爱进工厂?
扯谈!
你问问长春的年轻人愿意不愿意进一汽大众,你问问河南年轻人愿不愿意进河南卷烟厂,你问问上海的年轻人愿不愿意进造币厂,都是抢破头的进。
这些工厂不是重复劳动?不是流水线工作?
你给足薪水 保证8小时双休 交五险一金,看看还会招不到人?
我身边几位办企业的朋友都提过工厂招人难的问题,有一家都是上市公司了,平均七八千的工资,却只能招到五十岁左右的大妈(有趣的是他们却能招到月薪五千的硕士生)。
这几位朋友也在感叹,现在年轻人都愿意去跑外卖送快递,年纪再大一点可以开出租,又或者去奶茶店打工,招人一听是工厂都不想来。
我说这个可以理解,工厂为了节约成本,都建在远离城市的地方,管理严格,晚上出个门都不方便,年轻人本来爱玩,出不了门谁受得了。
最关键的,工厂收入没有什么吸引力,普通工人很难靠个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他们看看自己的父辈就能明白这一点,在城市里劳动一辈子,最后也卖不起房,没有社会地位可言,老了干不动了只能退回农村老家,有的没有社保,生大病要躺床上等死,让儿女嫌弃,悄无声息的结束自己卑微的一生。
这样的生活换你会不会选?
而跑外卖工资不低,平均七八千,好一点能上万,又不要门槛。工作时可以在外面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下了班去那玩都方便。人是群居动物,与之相比工厂那种封闭型的环境的确没有吸引力。
(这只是与工厂比,实话讲外卖不是什么好工作,工作风险大,都是劳务派遣,没什么保障,不建议年轻人去)
但是,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产业工人短缺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状况是,全民考大学,考不上去做服务行业,那谁来生产的呢?不生产吃什么?
怎么改变,企业主们还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工厂的环境在慢慢改善,比如社保全覆盖,因为工人工资也在慢慢提高(招不到人说到底就是钱没给够)。资本逐利,只要有利润,招不到人就会提工资,这个成本老板们愿意出。
但是,工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不是那个老板单方面能做到的,需要全社会努力。
如果有一天,蓝领和白领能在一起相亲,孩子上职校还是上高校家长都一样开心,那工厂就不愁招不到人了。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原创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我会尽量回复来自公众号的问题
制造业利润下滑,是正常的市场波动,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去的企业即使倒闭也不会导致年轻人失业,顶多就会导致中老年人失业,他们本来也快该领退休金了,所以政府做好失业人员的救助就行了,千万不要企图救那些本来就没有办法盈利的落后企业,这些企业活下去了也只会落后下去,拖累正常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无助于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广东那边的工厂全是年轻人啊。
如果一个公司严重缺乏年轻人,说明。。。要么是招聘准入太严格,坑位太少导致新人进不来。要么是待遇与市场行情严重脱轨,导致招不到新人。
新闻中的老板,如果他确实很久没招到年轻人,要么是他根本不缺人,要么就是待遇跟不上市场行情,所以招不进新人啊。
因为工资太低了
这里只说普工,最普通的工人
乍一看招聘广告,动不动就6-8k
但是干过的人都知道,真正拿到手的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
招聘骗局,中介抽成,工厂套路,业绩不达标等等
能扣的你怀疑人生
3-5k才是常态
工资已经不高了,还伴随着长时间的工作
一天干十几小时是常态,周末经常加班
普工还是那种机械式工作,一刻不停,实实在在干满十几小时
舍弃自己的健康,私人时间 说难听点,完全赚的是卖命钱。
现在低学历年轻人可选择替代工厂的工作太多了,没必要去工厂
1、房地产对实体制造业碾压式的压制,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示范效应。炒房暴富,不劳而获,拆二代,豪宅名车好像唾手可得,严重打击了劳动光荣的传统理念。
甚至一个企业一年的利润很可能不如卖出一套一线城市好地段100平方米的房子。新一代的打工人根本看不上制造业。
2、企业主和新一代年轻人信息差的消失。制造业老板吃惯了红利,手拿员工低福利,高强度工作和恶劣生产环境三大法宝,想要复制00年左右的辉煌。奈何网络发达,电子厂短视频博主分分现身说法,把制造业用工的各种套路说得通透,年轻人用脚投票,做出最优选择。
3、父辈的积累让年轻人有了选择的底气。70,80后父母拼命打工,多多少少给了年轻人一些生活的底气。城市套路深,可以回neng村,也可以在工作空窗期啃老一段时间,最坏当个躺平的三和大神。。
4.企业不是雷区。福利优良尊重员工的外企,还有工作稳定不会任性裁员的国企,还是有不少年轻人愿意投奔。实在是艰难困苦的工作,加钱就完事了。比如工地,比如装修,人工费用急剧攀升。
现在的实体制造业老板,有思路的不少在搞机器换人,淘汰高强度低技术的岗位。
压榨员工传统企业,正在疫情和产业升级的双重碾压下慢慢消亡。不不不,是迅速消亡。2021年,我国新增小微企业数量不及疫情前的四分之一。
虽然外卖巨头算法套路也是巨坑,但是无论如何要比高强度简单重复劳动的工厂要强,至少他们可以根据透明的规则行动,可以看看城市的风景。
智能制造,员工友好型企业,才是中国制造的未来。打工人要么可以吃大苦拿高薪,要么有技术不可替代拿高薪。至于轻轻松松没技术不吃苦拿钱的岗位。。。只能说轮不到普通打工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