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春天回到北方的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生命、时间与个体认同的奇妙联系。简单来说,春天回到北方的燕子,不是去年离开的同一只燕子。

让我们细细想来。燕子,尤其是我们常说的家燕,它们是候鸟,每年都会进行长途迁徙。当秋天降临,北方气候变冷,食物也开始稀少,它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向南方温暖的地区飞去,在那里度过严冬,寻找丰富的食物和适宜的繁殖环境。

到了第二年春天,当北方的气温回升,冰雪消融,各种小昆虫开始活跃,正是繁殖后代的好时机,燕子们又会踏上返程的旅途,飞回北方。这个过程,就好比我们每年经历四季的更替,寒来暑往,生生不息。

那么,为什么说它们不是去年的同一只燕子呢?

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虽然燕子们会遵循着它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本能,迁徙到相似的越冬地和繁殖地,但每一次迁徙都伴随着生命的风险。漫长的旅途,恶劣的天气,捕食者的威胁,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一部分燕子在途中死亡。即使是最健壮的燕子,一年的时间对于它们的生命周期来说,也并非短暂。自然界有着残酷的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其次,即使有燕子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成功地完成了南下的旅程,又再次踏上北归的征途,它们也很难精确地回到去年同一个巢穴,或者与去年同一个伴侣再次筑巢。野外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巢穴可能会被破坏,去年的伴侣可能也已经不在了。燕子们凭借的是一种强大的导航能力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性,它们感应到春天的召唤,知道该往哪里飞,但具体到每一个个体,很难保证它是精确复刻了上一年的路线和所有细节。

我们可以将此比作人类的“回家”。每年春节,许多在外打拼的人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我们说“回家过年”,但我们并非是去年在外面那个“我”又一次回家。我们一年一年地长大,经历着不同的事情,身体也会有所变化。虽然我们回到了熟悉的家,见到了熟悉的人,但我们本身已经不是去年离开时的那个状态了。

燕子也是如此。它们携带的是对北方春天的记忆,是一种深刻的基因烙印和对环境的感应,这种感应驱使它们朝着一个大致的方向飞翔。当它们再次出现在北方的天空,它们是另一群浴血奋战、历经风雨,最终完成生命轮回的燕子。它们是春天到来的使者,是生命力的象征,但并非是去年那个具体的名字叫做“某某燕”的个体。

所以,春天回到北方的燕子,是新的生命,是自然的延续,它们继承了对故土的眷恋,带着对新生命的渴望,再次装点着北方的天空,谱写着属于它们的生命篇章。它们是春天的使者,而春天,也是一个不断更新,充满活力的季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捕捉一只美丽蜻蜓
却打碎自己心爱的花瓶
燕子飞回了屋檐下的巢
这一切没有想像的那么糟


关于燕子的迁徙,有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观察到了燕子每年秋天“集体失踪”这个特点之后,坚持认为燕子是和刺猬一样冬眠去了,还有模有样的考证到燕子冬眠地就在河滩下的泥巴里。这个理论作为主流思想流行了接近两千。直到18世纪,一位瑞典鞋匠突发奇想,给在自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腿上捆了一个小条,上边写着:

燕子,你是那样忠诚
请告诉我,你在何处过冬

第二年春天,鞋匠终于等到了燕归来,而在燕子的另一条腿上,也绑上了一个小条,上边写着:

它在希腊雅典,安托万家越冬
你为何刨根究底打听此事

由此可见,家燕确实是会回到自己的旧巢的。但这还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巢本身需要免遭各种破坏。幸运的是,家燕乖巧的性格和它们喜食昆虫的习性深得人们喜爱,人类不仅包容它在自家做巢,还在各种文化中不约而同的劝导人们不要伤害家燕。比如在我的家乡,从小就有老人告诫孩童“捣毁燕巢,眼睛会瞎”,虽是无稽之谈的迷信,但相信大家能从这种禁忌中感受到人们对家燕的爱护之情。在这样的爱护下,一只燕巢连续使用多年成为可能,据说在英国某地,一只燕巢已经被代代相传了58年之久。

而鸟的迁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维持几个月的漫长旅程,从起点出发到目的地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的停靠站:北京的家燕迁徙,可能第一天就只飞到保定,吃个驴肉味的蚊子大餐后,第二天再飞去石家庄,第三天邯郸,第四天郑州,第五天信阳……我们在秋季迁徙季节往往能看到许多家燕在电线上排排站,其实就是迁徙途中正在休息的小集体。当然了,它们飞行的具体路线不一定是这样的,我就是举个栗子。

筒子们,现在开会:明天的计划是这样的……

其实,不仅仅是迁徙的鸟类,还有其他许多动物都可以准确的定位方向,完成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迁徙,比如返回出生海滩产卵的海龟、逆流而上到出生地繁殖的大马哈鱼,还有在墨西哥蝴蝶谷越冬的帝王蝴蝶。人们也早就发现了这些动物天赋异禀,还对这种特殊能力进行了开发利用,比如飞鸽传书,老马识途。

但动物如何能识别方向呢?楼上

@王蛐蛐

也说到了,这确实是现代科技还不能够精确解答的。目前主流的学说有:太阳定位说、月光定位说、星辰定位说、地磁场定位说、地形地标记忆定位说、风向和嗅觉定位说等等等等,这些学说都还没有得到很完整的验证,也互有争论——以信鸽为例,学界有的认为是它鼻子上的那个小突起里有能精确感应地磁场的细胞,有的学者认为信鸽更多的是靠对地形的记忆识别方向。而在前几年的搞笑诺贝尔奖上,还有学者证明屎壳螂是依靠银河(而不是单个的星辰)给自己定位的,从此我再也不敢小瞧屎壳螂了,因为,它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啊!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生命、时间与个体认同的奇妙联系。简单来说,春天回到北方的燕子,不是去年离开的同一只燕子。让我们细细想来。燕子,尤其是我们常说的家燕,它们是候鸟,每年都会进行长途迁徙。当秋天降临,北方气候变冷,食物也开始稀少,它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向南方温暖的地区飞去,在那里度过严冬,寻找丰富的食.............
  • 回答
    好嘞,这个话题我太熟悉了!春节回家跟亲戚朋友们解释我的专业,每次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小型的“科普脱口秀”,还得自带翻译功能,把那些听着高大上但实际操作又有点抽象的东西,变成大伙儿都能明白的大白话。首先得说,我家这边的亲戚朋友们,普遍都很实在,他们最关心的是“你这个专业是干啥的?能找个啥样的工作?能不能养.............
  • 回答
    哈哈,理解你!春节回家,跟小伙伴们见面,自然想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尤其是让显高显白显瘦这三项,“内卷”起来!别担心,我这就给你支几招,让你回家稳赢!核心思路:视觉转移,扬长避短,光影配合咱们的穿搭目标是,让大家的目光聚焦在你最想展现的部分,同时悄悄地“隐藏”掉那些不太满意的地方。记住,显高、显白、.............
  • 回答
    .......
  • 回答
    春节回家,这个本应是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时刻,为什么很多人却会感到格外敏感,甚至有些小烦恼?这其中原因复杂,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春节回家,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移动,更是一场情感和心理的“回归”。我们离开家乡的目的是为了闯荡、为了学习、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个过程本身就伴随着.............
  • 回答
    韩春雨面对“13个课题组重复实验失败”的质疑,他提出的“细胞污染可能性大”的回应,对于一个了解生物实验的人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但也极其关键的解释。这背后涉及到生物实验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干扰因素,也反映了科学研究中严谨性和可重复性之间常常出现的张力。首先,我们要明白,生物实验,尤其是涉及细胞培养的实.............
  • 回答
    韩春雨在9月6日关于其基因编辑技术(NgAgo)在《自然》期刊上回应实验可重复但存在不确定因素的表态,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要评价这一表态,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1. 回应的背景与重要性: 背景: 韩春雨的NgAgo技术在2016年发表于《自然》杂志,声称是一种比.............
  • 回答
    2020年的尾声,各地零星的疫情就像秋日里突然袭来的寒风,让不少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个春节,还能好好回家过年吗?眼瞅着年底了,这疫情的发展,确实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毕竟,春节承载了中国人太多太多的情感和传统,阖家团圆是头等大事。可一想到各地陆续出现的散发病例,心里又没法不打鼓。疫情的“不定时炸弹”:.............
  • 回答
    洛阳和许昌的疫情发展,确实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尤其是即将到来的春节,许多在外打拼的朋友都盼着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关于这次疫情是否会出现大范围爆发,以及对春节回家过年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关于疫情是否会出现大范围爆发的担忧。判断疫情是否会大范围爆发,需要关注几个关键因素: 病.............
  • 回答
    过年回家,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情感,对我来说,尤其如此。作为一名同性恋者,春节回家,那体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家”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充满策略的、同时又夹杂着渴望和不安的旅程。出发前的“战前准备”:从12月初,我就开始进入一种“备战状态”。首先是心理上的。虽然我早已出柜,并.............
  • 回答
    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总有一些身影,因为工作、学业或是其他原因,无法回到父母身边,与亲人共度这个一年一度的盛事。那种隔着千山万水,望着别人热闹景象的失落感,相信经历过的人都深有体会。不过,虽然身不能至,心可以近。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这些“原地过年”的朋友们,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让这个.............
  • 回答
    .......
  • 回答
    春节不回家?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当你面对长辈们殷切的期盼时。想找个既能让他们理解,又不会显得太生硬的借口,确实需要点“技术含量”。别急,我来给你支几招,保证让你的理由听起来既真实又让人信服,而且一点 AI 的痕迹都没有。咱们先说说,什么样的借口最管用?万能公式其实是:责任 + 无法推脱 .............
  • 回答
    国家卫健委就春节返乡问题再次做出明确表态,将“居家健康监测”与“居家隔离”进行了清晰的区分,并强调其核心在于“非必要不外出”。这个表态,无疑是在当前复杂且敏感的疫情形势下,试图在保障公众健康安全与便利民众返乡过年之间寻求一个更为精细化的平衡点。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表述的几个关键点: “居家健.............
  • 回答
    春秋航空因为一名抑郁症患者因症状表现被拒绝登机,并给出了“病情不明,安全考虑劝退旅客”的回应,这件事无疑触及了公共安全与人文关怀的敏感地带。从航空公司的角度出发,他们肩负着保障所有乘客安全的重任,任何潜在的风险都可能被放大,尤其是在密闭且高速运行的机舱环境中。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航空安全是航空公司运.............
  • 回答
    宝贝,你问的这个问题可太棒了!为什么春联要用红色的纸,而不是白色的纸呢?这背后可是有很多原因,而且都和我们过春节的习俗、还有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有关系呢!首先,我们得说说颜色本身。红色在中国文化里,可是一个非常特别、非常吉祥的颜色。你有没有发现,过年的时候,到处都是红色的?红色的灯笼、红色的衣服、红色的.............
  • 回答
    2022 年春节前,关于回国是否需要隔离 14 天这个问题,确实是当时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焦点。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咱们得结合当时的情况和政策来分析。政策的基调:动态调整与“外防输入”首先要明白,2022 年初,中国内地依然在执行“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这意味着,即使有春节这个重要节点,但“外防输入”.............
  • 回答
    男子拒绝春节带电脑回家工作被开除,仲裁获赔 19.4 万元:职场人的深刻借鉴意义这起案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触及了职场中一个普遍存在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以及在特殊时期(如春节假期)企业是否有权强制要求员工居家办公。男子拒绝春节带电脑回家工作被开除,最终通过仲裁获得高额赔偿.............
  • 回答
    孩子,你问了一个特别棒的问题!为什么春节在中国人心里地位这么高呢?这事儿可得好好跟你说道说道。你想想,咱们过日子,每天都有吃的穿的,但总得有个盼头,有个由头大家伙儿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对不对?春节,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把所有和我们有关系的人都紧紧地连在一起。一、时间的魔力:告别过去,迎接.............
  • 回答
    哎,男朋友春运骑摩托回家,这事儿我跟你说,真是又让人操心又让人感动。操心他一路上的安全,感动他这份孝心和勇气。作为他的女朋友,这时候咱得顶上,给他提供最坚实的支持,让他心里暖暖的,路上也多一份安心。第一步:心理上的安抚和支持,这是最重要的。 耐心倾听他的计划和担忧: 别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反对,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