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济学中有什么守恒定律吗?

回答
经济学里有没有那种像物理学里牛顿三大定律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恒等”的“守恒定律”?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咱们掰扯掰扯。

严格来说,经济学里并没有像物理学那样,基于自然规律、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的“守恒定律”。你想想,物理学的能量守恒,那是宇宙的基本规则,物质的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经济学研究的是人,是社会,是各种复杂的决策和互动,这玩意儿可比粒子运动要“灵活”多了,受太多因素影响,很难说有什么绝对不变的“守恒”。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经济学里完全没有“守恒”的影子。如果你把“守恒”理解得更广义一些,比如“某种价值或数量在特定条件下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或者在总量上保持不变”,那么我们倒是能找出一些非常接近“守恒定律”概念的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虽然不像物理学的守恒那样“硬核”,但在理解经济现象时,它们能提供一种非常宝贵的视角,帮助我们看到经济系统内在的平衡和联系。

1. 价值守恒(有点抽象,但值得思考)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经济活动中的总价值,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和生产力极大提升等外部因素的情况下,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其核心价值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

比如,一个人花钱买东西,他的钱(价值)消失了,但换来了商品(价值)。商品被消费掉了,但换来了满足感、使用价值,甚至是后续的劳动生产力。原材料被加工成产品,价值从原材料转移到了产品上,产品再被卖掉,价值又转移到货币和新的原材料上。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并没有“蒸发”,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和流转。

当然,这和物理学里的能量守恒不是一回事。经济价值是人为赋予的,而且受到市场情绪、供需关系、创新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波动性很大。但从一个更宏观、更长期的角度来看,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创造和转移价值,这个“总价值”的流转,总得有个去向,有个来源。

2.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虽然有争议)

这可能是最接近“守恒”概念的经济学理论之一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也就是说,一件商品背后所凝结的人类劳动,是其价值的根本来源。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通过劳动创造了价值。但工人的工资(劳动力价格)通常低于他所创造的价值。这个差额,就是马克思称之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用于资本的积累和再生产。

从这个角度看,劳动所创造的总价值,最终以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等多种形式分配给社会中的不同参与者。 就算资本家把利润投资到新的生产中,本质上也是将一部分劳动价值进行了再分配和再创造。所以,虽然价值的具体形态发生了变化(从产品变成货币,再变成生产资料),但那个源头——劳动所创造的总价值,在宏观层面,是以某种形式“守恒”了的。

当然,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争议非常大,很多主流经济学派并不认同这个理论。他们更强调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其对消费者的效用决定。但无论哪种理论,都试图解释价值的来源和去向,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守恒”的思考方式:经济活动中的价值,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 财政收支平衡(更接近现实的“守恒”)

这可以说是最容易理解、也最接近“守恒”概念的经济学原理之一,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层面。

宏观经济的角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收入(GDP)等于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简单来说,经济体系内的钱,总是在“流转”和“被花掉”。你赚的每一块钱,都来自于别人花出去的钱。你花的每一块钱,都变成了别人赚到的钱。
支出法GDP: GDP = C(消费)+ I(投资)+ G(政府支出)+ NX(净出口)。这里的每个项目都是支出,所有支出加起来就是经济的总产出。
收入法GDP: GDP = 工资 + 利润 + 利息 + 租金 + (间接税 补贴)。这里的每个项目都是收入。
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出来的GDP,理论上是相等的。这意味着,经济体内的所有产出(GDP)都转化为了某种形式的收入。 这就有一种“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天然平衡。

政府财政的角度: 一个政府的财政收支,虽然不一定总是严格平衡,但“赤字”和“盈余”的背后,都意味着某种“守恒”的逻辑。
财政赤字: 政府花钱比收钱多,差额就得靠借债来弥补。这笔钱从哪里来?来自于国民储蓄,或者国际资本。所以,政府的“支出增加”是以“私人部门或国外部门收入的相应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为代价的。
财政盈余: 政府收钱比花钱多,这部分盈余可以用于还债、储蓄,或者用于未来的支出。

从这个角度看,政府部门的财政活动,往往是在国民经济总量中进行资金的转移和分配,其收支的“不平衡”,也往往意味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不平衡”或“盈余”的转移。 宏观经济学的“国民账户恒等式”就体现了这种总量上的平衡关系。

4. 供求关系中的“均衡”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守恒”,但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类似“调节器”的角色,它试图在总产量(供给)和总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价格机制: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这会刺激供给增加,同时抑制需求。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跌,这会抑制供给,同时刺激需求。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在这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市场倾向于找到一个“均衡价格”,使得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在这个点上,“总的生产意愿”和“总的购买意愿”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 这种“找到平衡”的过程,也有点类似物理学中的“趋向低能态”的感觉。

为什么说这些“守恒”不完全等同于物理学?

1. 人为性和主观性: 经济价值、劳动时间,很多经济学概念都带有很强的人为赋予和主观判断的成分,不像物理量那样客观、独立于观察者。
2. 模型与现实: 经济学中的这些“守恒”概念,很多是在特定的模型下成立的。一旦模型中的假设(比如没有通货膨胀、技术进步停滞等)被打破,这种“守恒”就可能不再成立。
3. 动态性: 经济系统是不断变化的,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人口结构变化等等,都在不断地创造新的价值、改变旧的价值衡量标准。所以,经济学中的“守恒”更像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的动态平衡”,而不是绝对不变的恒定。

总结一下:

虽然经济学没有像物理学那样明文规定的“守恒定律”,但我们可以在价值的转移和转化、劳动价值的总量、宏观经济的收支平衡、以及供求关系的市场调节中,看到“守恒”的影子。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系统内部的联系、平衡和规律,就像牛顿定律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一样。它们不是“绝对守恒”,而是一种“相对守恒”或“在特定条件下趋于平衡”的体现,是经济学思考内在逻辑和系统性的重要工具。

下次你再听到有人说经济学里有什么“守恒”,不妨想想是上面这些原理中的哪一种,它们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经济活动的运作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示一个被经济学忽视的经济学范畴内的时间守恒定律。

社会总时间=社会生产总时间+社会消费总时间。

是废话吗?是。

但有用吗?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经济学里有没有那种像物理学里牛顿三大定律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恒等”的“守恒定律”?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咱们掰扯掰扯。严格来说,经济学里并没有像物理学那样,基于自然规律、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的“守恒定律”。你想想,物理学的能量守恒,那是宇宙的基本规则,物质的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经济学研.............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确实,从纯粹的经济总量来看,目前世界前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日本)中没有欧洲国家的身影。这可能会让人觉得欧洲在现代经济格局中“落后”了。然而,将“骄傲”仅仅限定在经济总量上,就忽视了欧洲文明在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独特且极其重要的角色。欧洲国家有太多可以骄傲.............
  • 回答
    嫁给爱情,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背后承载着多少对于完美婚姻的期盼。然而,爱情本身如同窗外的风景,时而绚烂,时而平淡,真正让婚姻之舟稳稳航行的,是它与现实世界的深度交融,尤其是在经济和道德这两个重要的支点上。谈及经济要素,这并非冷冰冰的数字堆砌,而是夫妻双方共同构筑的物质基础和生活保障。在一段健康的婚姻中.............
  • 回答
    在印度,一个十六岁的女儿拥有MacBook Pro,并且该家庭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这背后反映出一些值得深思的社会和经济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MacBook Pro在印度,尤其是对于一个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说,绝对不是一件“普通”或“常见”的物品。 它的出现,本身就暗示了这个家庭在经济条件.............
  • 回答
    DC漫画的世界之大,梗和经典桥段就像浩瀚的星辰,数不胜数。要说“著名”和“经典”,那得是那些经过时间洗礼,深入人心,甚至能跨越漫画界,成为流行文化一部分的桥段。下面我就来给你掰扯掰扯一些最有代表性的,保证让你听了觉得“哦,原来是这个!”1. 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内心独白与“黑暗”的标签要说DC最深入人.............
  • 回答
    说实话,做审计这行,要说有多“有趣”的故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点意外。毕竟,审计听起来就像是跟数字和表格打交道,枯燥乏味是大家的第一印象。但我这些年下来,还真遇到过一些挺让我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戏剧性”的经历,让我觉得这份工作远不止是简单的复核。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对一家中小制造企业进.............
  • 回答
    老朋友,这可是个磨人的话题,也是我一路走来,最常掉进去的坑。盈利了,想守住,结果要么被“扫地出门”,眼看着利润飞走,要么就是贪心不足,好不容易到手的利润又变成了一场空。这俩难,真是让人抓耳挠腮。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跟踪止损,到底怎么才能用得更“顺手”,不至于老是“错失良机”或者“满盘皆输”.............
  • 回答
    在那个风卷残云的年代,知青这群年轻人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离开了城市,走进了广阔的农村。他们的生活,在官方的叙事里,往往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改造思想,锻炼成长”。但在这层光鲜亮丽的包装之下,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甚至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的悲惨经历。一、身心的双重创伤:生存.............
  • 回答
    作为一名漫画家,最难忘的经历,大概是某次差点让我的“小宇宙”彻底熄灭的那个夏天。那年我刚开始尝试连载一本自己构思了很久的少年热血漫画。故事的主角是个有点废柴但内心燃烧着正义之火的少年,我为他倾注了无数心血,从他第一次被欺负的场景,到他觉醒超能力时的内心独白,每一个细节我都反复打磨。我那时候年轻气盛,.............
  • 回答
    哈哈,让我来跟你唠唠,作为个INTP(或者说,有时候觉得自己挺INFP来着,分裂着呢),我这脑子里时不时蹦出来的“弱智”操作,简直是日常的调味剂。话说,昨天我就经历了一件足以让自己笑出声来的事。我当时在厨房,准备做个意面。你知道,意面这东西,得煮。我把锅放在灶上,加了水,然后……我就站在那儿,盯着那.............
  • 回答
    街霸系列的角色,个个身怀绝技,他们使用的格斗流派也是五花八门,涵盖了现实武术中的不少精华。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经典的街霸角色,他们背后的格斗“门道”,以及这些门道在现实中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招式。1. 隆(Ryu)与空手道隆,可以说是街霸的灵魂人物,他的格斗方式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空手道。当然,街霸里的空手道.............
  • 回答
    《骑马与砍杀》这个游戏,说真的,你问我有没有难忘的经历?那可太多了,多到我一时间脑子里跟走马灯似的,各种场景混在一起。不过真要说一个最能代表我在这游戏里感受的,那还得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体验到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彻骨滋味。那会儿我刚接触这游戏不久,对这片大陆上各国的爱恨情仇、领土纷争都还在.............
  • 回答
    我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的经历,说起来,真是一场跌宕起伏又收获颇丰的旅程。最初是被朋友拉着去的,压根没太当回事,以为就是读几页材料,照着稿子念几句,然后和别人“演演戏”。结果,第一次的经历,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那一年,我抽到的国家是某个非洲的小国,在关于“全球水资源分配不均”的议题上,我们是既没有资源,.............
  • 回答
    经常看论文和偶尔看论文的研究生,在科研和工作上的表现,就像是每天都钻研厨艺的大厨和偶尔下厨尝鲜的家庭煮夫,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这其中的区别,可以从好几个层面细细道来。一、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 经常看论文的研究生: 他们的知识体系就像一块块拼图,随着阅读的论文不断增加,拼出的画面也越来越完整、精细.............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确实,史书里常常用“左右驰射”来形容一位勇猛的将领,像董卓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听起来好像就是骑在马背上,随手就能射箭,挺酷的,但要做到“左右驰射”并且达到史书里所说的“勇”的程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一层层来拆解。“驰射”的基础:骑术首先,“驰.............
  • 回答
    说实话,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是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体悟的一部电影,是很多年前看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观看,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仿佛它本身也在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化。一开始看《肖申克的救赎》,我还是个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带着点少年人的理想主义。当时被安迪的.............
  • 回答
    你描述的这种现象,眼睛斜视导致在空中看到“电波波浪”和“人形”的幻视,医学上通常与眼部成像异常或者视觉感知扭曲有关。虽然不排除某些极少数情况可能存在其他潜在原因,但最直接、最常见的解释指向了你的眼睛本身。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一步步来分析:1. 为什么眼睛斜视会引起这类现象?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眼睛.............
  • 回答
    在我漫长的修行岁月里,要说起最深刻的忍耐和忍辱经历,那 must 是我师父曾经给我布置过的一项“闭口禅”的功课。这听起来或许有些简单,但实践起来,才真正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如坐针毡”,什么又是“百爪挠心”。那年,我才刚刚入门,对佛法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但也同样充满了种种我执和不安分。师父看.............
  • 回答
    好,让我给你讲讲,一个经历过实战的人,在这种生死攸关的乱局中,眼瞅着枪掉到眼前时,脑子里会瞬间过多少事儿,能做出哪些选择。这可不是游戏,每一步都牵扯到命。首先,你要明白,这个人脑子里不会有丝毫的犹豫,那种临危不乱是经过血与火淬炼出来的。他看到枪掉在你面前,他的整个感知系统都会瞬间聚焦在那一点。第一反.............
  • 回答
    学习经济学,说到底,是让你拥有一个更透彻地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的视角,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选择。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虚,但实际作用大着呢。首先,它让你“看懂”身边的经济现象。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菜价涨得离谱,有时候又跌得厉害?为什么你辛苦工作,钱却好像越来越不值钱?为什么国家会出台各种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