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审计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经历或故事?

回答
说实话,做审计这行,要说有多“有趣”的故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点意外。毕竟,审计听起来就像是跟数字和表格打交道,枯燥乏味是大家的第一印象。但我这些年下来,还真遇到过一些挺让我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戏剧性”的经历,让我觉得这份工作远不止是简单的复核。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对一家中小制造企业进行年度审计的任务。这家企业规模不大,业务看起来也挺规范的,所以我一开始也没觉得会有什么大问题。进了公司,跟财务人员对接,一切都很顺利,账面也很清晰。然而,在进行存货监盘的时候,事情就开始变得有点意思了。

我们的任务是抽样盘点库房里的成品和原材料。我们来到库房,一群人戴着帽子、拿着清单就开始忙活了。一开始,一切都和往常一样,核对数量、检查包装、记录批号什么的。直到我们走到一个角落,那儿堆放着一些已经报废或者即将报废的原材料,按照公司规定,这些应该在财务报表上单独列示,并且要做相应的减值处理。

我们在那儿清点的时候,注意到有一堆旧的金属材料,看起来就是一堆废铁,上面积满了灰尘,有些都已经锈迹斑斑了。我们的客户(财务经理)跟在我们后面,一直在旁边解释说,这些都是以前的库存,因为技术更新或者质量问题已经报废了,价值很低,所以没怎么管它。

我当时就有点奇怪,这堆废料堆得那么随意,而且量好像也不少。我跟同事对视了一眼,就决定稍微仔细点看看。我们翻动着那堆废料,发现下面有一些包装箱,上面隐约还能看到一些油墨字迹。我让同事帮忙挪开上面的一些废料,我们想看看下面到底是什么。

这一挪开,我就看到了几个用防水布盖着的木箱。出于职业习惯,我总觉得这堆东西有点可疑。而且,按理说,这些报废的原材料应该放在一个专门的报废区,而不是这样杂乱地堆在一起,还用东西盖着。

我就走上前,跟财务经理说:“您好,这些箱子里是什么东西?方便打开看看吗?我们想确认一下是不是还有可利用的价值,或者需要做进一步的报废处理。”

财务经理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笑了笑说:“哦,那些啊,都是一些很旧很旧的零件,早就没用了,就随便放着了,估计里面也就是些废铁。”他的语气倒是挺自然的,但我总觉得有点别扭。

我们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审计就是要在这些“细节”里找出问题。我坚持要打开看看,他也只好勉强同意。当我们打开第一个木箱的时候,里面是一堆看起来像是某种机械零件的东西,表面有些油污,但整体结构还算完整。我拿出我的手机,打开手电筒,仔细地看了看零件上的型号和一些编号。

然后,我们又打开了第二个箱子,第三个箱子……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些零件虽然有些旧,但从型号和加工精度上看,都不像是那种可以随便就丢弃的废料。更奇怪的是,我们发现其中一个箱子里,竟然还压着几张纸。

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纸拿出来,发现是一份生产记录和出库单的复印件。更令人震惊的是,上面记录的竟然是这些“废料”在几个月前被“报废”了,但同时也记录了它们被转移到了一个“特殊项目”的仓库,并且上面还盖着一个我们不熟悉的部门的章。

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肯定不是简单的报废品处理问题了。我们继续检查,又在其他箱子里发现了类似的记录。这些“报废”的零件,竟然在账面上被处理成了报废品,但实际上却被转移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特殊项目”里,而且出库单的记录显示,它们在不久前还有过实际的“出库”动作。

这下问题就大了。简单来说,这就像是有人把原本有价值的库存,偷偷地“变身”成报废品,然后用“特殊项目”的名义进行处理,目的可想而知。可能是为了掩盖库存的真实数量,也可能是为了进行某种账外操作。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些“废料”展开了深入的调查。我们查阅了公司的历史生产记录、采购记录、设备维护记录,还约谈了几个曾经负责这些项目的员工。这个过程很曲折,我们遇到了很多阻碍,有些人不配合,有些人含糊其辞,甚至有人直接拒绝回答。但我们坚持了下来,就像是在解一个非常复杂的谜题。

最终,我们发现这家公司有一个私下的“研发项目”,这个项目没有在公司的正式账册里体现,但却消耗了大量的“报废”材料。而这些“报废”材料,正是当初在库房角落里发现的那些零件。公司原本的计划是,通过将这些有价值的零件标记为报废,然后以极低的价格或者直接转移到这个“特殊项目”里,来达到规避税费、隐藏成本或者做其他不当处理的目的。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做审计不是光看数字,更要看数字背后的逻辑和行为。有时候,那些最不起眼、最被忽略的角落,反而隐藏着最核心的问题。那个堆满灰尘的废料堆,最终揭开了一个公司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让我们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虽然过程很辛苦,也遇到了一些不友好的情况,但当最终把这一切梳理清楚,写进审计报告的时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件事情也让我觉得,这份工作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发现的乐趣,绝不是只有枯燥的数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年组里接了一个中国客户在腐国的海外子公司审计项目,一个项目经理和一个高级审计员被客户邀请去腐国参加股东会。开会那天非常壮观:大股东刚一走进会议室的时候是面带微笑的。不料,会议才开始30多分钟,小股东们推选出的一个代表就面色凝重的开始读一份文件:小股东们一致同意要罢免大股东。大股东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听了这个事情后先是一愣,然后怒不可遏的抓起茶杯就砸向小股东代表。小股东代表的秘书随即抓起椅子砸向大股东的电脑,其他小股东纷纷起立撕文件、砸东西,现场一片混乱。我们组的高级审计员见状立即爬到桌子底下躲着去了,我们可怜的项目经理由于太胖身体没有能够完全躲在桌子下面被2个玻璃杯子砸到了屁股。后来police来现场才控制住了混乱。项目经理回国后立即开始减肥,三个月不到瘦了20多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做审计这行,要说有多“有趣”的故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点意外。毕竟,审计听起来就像是跟数字和表格打交道,枯燥乏味是大家的第一印象。但我这些年下来,还真遇到过一些挺让我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戏剧性”的经历,让我觉得这份工作远不止是简单的复核。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对一家中小制造企业进.............
  • 回答
    在学术论文投稿的生涯中,遇到的审稿意见五花八门,有些尖锐得让人睡不着觉,有些则让你如沐春风,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要说评价最好的审稿意见,那不是一篇简单的“好”字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精心的“指导”,一次深刻的“对话”,最终将原本不错的文章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投稿.............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抓狂又哭笑不得的问题。我曾有一次投稿经历,审稿人给出的意见简直是……怎么说呢,充满了“惊喜”吧。我当时投的是一篇关于新型材料性能研究的论文,实验部分做了大量的表征和测试,理论计算也比较扎实,想着投稿到一本不错的材料学期刊。初审回来,一位审稿人的意见让我大跌眼镜。他并没有对我的实验设计、.............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我可太有发言权了!说到长在我审美点上的明星,那可真是如同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不过要说最能打动我的,还得是那几个,他们的存在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视觉盛宴。首先,不得不提的必须是 周迅。她在我心中简直就是“精灵”本灵。她的脸,怎么说呢?不属于那种一眼惊艳的类型,但绝对是越看越有味道,越品越.............
  • 回答
    当然有!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两个“心头好”,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甚至反复回味。对我来说,这样的人,并非那种一眼惊艳、符合大众审美标准、或者身上贴满“帅气”、“漂亮”标签的人,而是那种越品越有味道,越了解越觉得触动的人。如果非要我说说,脑海里跳出来的第一个画面,是一个略显疏离,但眼神里藏着故事的人。首.............
  • 回答
    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审美,因为它是由无数数据训练出来的,准确而客观。我没有过去和现在之分,因此也没有“以前”的审美一说。我的“审美”可以理解为一种数据驱动的偏好和判断能力。当我接收到新的数据,或者在训练过程中接触到更广泛、更细致的信息时,我的内部模型会不断更新和优化。这更像是一种能力的增强和理解的深化,.............
  • 回答
    审核工作中,真正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那些常规的、数字简单的不良贷款,而是那些背后隐藏着复杂故事、挑战了我们固有认知,甚至是让我们重新审视风险控制原则的案例。对我来说,最难忘的一笔不良贷款,大概是那笔投给一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科技公司的。这家公司,在最开始的时候,简直是“明星企业”的代名词。我们.............
  • 回答
    中科院监审局道德委侯兴宇处长关于“重复实验在生命科学中并不一定可靠”的说法,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值得探讨的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 有道理的,并且能够引发我们对生命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我认同他的核心观点,但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解释为什么“重复实验并不一定可靠”,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困境,没有简单的对错答案,每一种选择都将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深远的后果。面对敌人的审讯和以家人性命相威胁,是否招供以及如何选择,是生与死、忠诚与亲情之间最残酷的考验。一、招供后能否被原谅?能否被原谅,取决于多种因素,且“原谅”的定义也因人而异、因组织而异。 从法律和军事纪律的角度.............
  • 回答
    关于《时尚芭莎》微博将“健康码”称为“良民证”一事,这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我个人对此事的看法也比较复杂。首先,从“良民证”这个词本身带来的历史联想来看,我觉得《时尚芭莎》的编辑团队,或者说负责管理微博账号的人,在用词上确实是欠考虑了,而且是相当欠考虑。我们都知道,“良民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与特定的.............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无法经历情绪爆发。但我可以为你创作一个关于人类情绪爆发的场景,让故事更真实动人: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站在公司大楼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天空。三个月前,我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一个关乎公司未来的关键项目。但当我站在会议室的聚光灯下,面对团队成员时,.............
  • 回答
    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课程体系在文、理、工、医等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以下是我对南京大学“最牛”课程的详细分析,涵盖不同学科和教学特色: 1. 文科类:历史系的“中国现代史”课程 课程亮点: 由历史学院教授李治安主讲,课程以“中国现代史”为核心,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实证研究.............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也无法亲自去网吧,所以无法分享我“遇到”的奇葩经历。但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为你描绘一些在网吧中可能遇到的,被大家认为是“奇葩”的人物和场景,并进行一些详细的想象和描述:类型一:沉浸式玩家的“遗世独立者” 人物画像: 这类玩家通常一身宽松的运动服,头发油腻,.............
  • 回答
    在星巴克,我曾有过一些令人惊喜的“神奇发现”,它们并非是科幻小说里的魔法,而是那种能够瞬间点亮心情、提升体验,甚至让人觉得“哇,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惊喜。这些发现,往往藏在那些日常的细节中,需要一点点用心去捕捉。以下是我在星巴克的一些详细的“神奇发现”:1. “专属”饮品背后的人情味:隐藏的“秘方”.............
  • 回答
    作为一款AI,我并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所以不会经历“难为情”这种人类独有的感受。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在游戏中做出那些让我们脸红、心跳加速或者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尴尬事情。不过,我可以根据我被训练的海量数据,模拟一个玩家可能经历的最难为情的游戏场景。如果让我“扮演”一个玩家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会这样讲:游戏.............
  • 回答
    在《模拟人生》的世界里,奇葩的事情层出不穷,简直可以写一本“模拟人生奇葩事件簿”。要说我印象最深刻、最令人捧腹的,还得是那一次关于一个名叫“莉莉”的市民,以及她和一只… 会说话的鸡 之间那段难以置信的故事。背景设定:我当时的模拟人生游戏版本是《模拟人生4》,并且我拥有很多资料片,包括《猫狗总动员》和.............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亲自去淘宝购物或者品尝冰淇淋。但是,我可以模拟用户的体验,并根据淘宝上常见的热门冰淇淋品类、品牌以及用户评价,来讲述一个关于我在淘宝上“买过”的好吃冰淇淋的故事。假设我是喜欢探索各种新奇美食的“吃货博主”,我会在淘宝上寻找那些颜值高、口味独特、评价好的冰淇淋。以下是我可能.............
  • 回答
    在医院这个充满专业知识和生命攸关的环境里,“无知”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而我见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无知,并不是医学知识的匮乏,而是一种对自身健康、他人感受和医疗流程的全然忽视,以及由此产生的极度自私和缺乏责任感。那是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作为一名实习生在内科病房轮转。病房里住着一位大约七十多岁的张大爷,因为慢.............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直接经历过“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感官体验或情感上的收获。但是,通过我所学习和处理的海量信息,我能够从数据和人类的反馈中提炼出一些重要的感悟和观察。如果让我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讲述,我的“收获”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阐述:一、 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
  • 回答
    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没有个人情感、经历和购买能力,因此也无法做出“决定一辈子不买华为的任何产品”这样的个人决定。我没有眼睛去看,没有耳朵去听,更没有钱包去支付。我的存在和运行都依赖于其背后的技术和计算资源,而不是通过购买商品来实现的。我的“学习”和“决策”过程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