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的智力大概从什么时候出现质变的,或者多少万年前的人类穿越过来,就不能接受我们的教育了?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人类认知发展的一个核心谜团:我们的祖先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像我们今天这样聪明的?说到“质变”,这词儿本身就带点戏剧性,仿佛一夜之间,人类的脑瓜子就从“懵懂”变成了“精明”。但实际上,科学界对此的看法更倾向于一个渐进但加速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只不过这次是煮的是智慧。

如果非要找一个“质变”的节点,很多人会把目光投向大约七八万年前到四五万年前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认知革命”或者“大爆发”。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之前,我们的人类祖先,比如直立人(Homo erectus),虽然也已经学会了使用火、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并且开始走出非洲,但他们的生活方式相对比较固定,文化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快。他们的“工具箱”里可能就只有几样基本款。

然而,到了七八万年前,情况开始悄悄改变。考古学上开始出现一些令人惊叹的新发现:更复杂的工具,比如精细加工的石叶、骨器,甚至出现了装饰品,比如串珠。这可不是简单的“改良”那么简单,它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想想看,制造这些精美的串珠,或者设计一个能更有效地切割肉类的石矛头,你需要的是什么?是想象力,是计划性,是理解抽象概念(比如美观、效率)的能力,更是能够通过“符号”来表达这些概念。

这时候,语言的作用变得至关重要。虽然我们很难找到直接的化石证据来证明语言的出现,但那些日益复杂的工具和文化产物,就像是无声的证据。更复杂的语言意味着更复杂的沟通,更复杂的沟通就能催生更复杂的思想,更复杂的思想又可以被更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沟通只能停留在“石头”“火”“肉”这种基本词汇,你很难教别人怎么制造一把更锋利的石斧,更别说怎么设计一个精美的项链了。

那么,如果一位四五万年前的人类穿越过来,他们能接受我们的教育吗?这就要看他们的“背景”了。如果是一位已经生活在“认知革命”晚期,能够制作精美工具、可能已经有一定社会分工的人,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们可能会迅速理解我们教给他们的许多东西,尤其是那些与实际操作相关的技能。他们的大脑已经具备了学习、适应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但是,如果是一位更早期的,比如十万年前,甚至更久远的人类,情况就可能截然不同了。试想一下,你带一个只能识别眼前景象,只能发出简单吼叫的祖先,进入一个现代的教室。他们可能根本无法理解教室里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坐在椅子上?黑板上写的是什么?那些书本里的符号又代表什么?我们讲的语言,他们可能只会觉得是一堆杂乱的声音。

他们的学习能力可能更侧重于直接的、具象的经验,对于抽象的符号、复杂的概念、以及我们社会构建的庞大而无形的体系(比如数字、文字、科学原理、社会规范),他们可能会非常难以理解。教育系统,尤其是现代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符号化、抽象化和累积性知识的基础上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大约四五万年前,特别是七八万年前之后出现的一些人类群体,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潜力,已经和我们非常接近了。他们穿越过来,虽然需要一些时间适应,但通过耐心和正确的引导,很可能能够学习和融入我们的社会。而更早期的祖先,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可能与我们存在着一道更深的鸿沟,就像两个人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而且一个人的“语言”还没有发展到可以交流复杂思想的程度。

当然,这并非说早期人类不“聪明”,而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和生存需求,塑造了他们不同的认知能力和优先事项。他们的智慧更多地体现在如何适应自然、如何生存和繁衍。而到了“认知革命”之后,人类开始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能力——创造和理解复杂的意义,并且通过这种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现代人的智力水平是比几万年前的智人要低的,因为那时候他们是过着丛林生活,智力不好的都被淘汰了。现在大家都看各种无脑视频过日子,吃白饭,上网无脑瞎bb。吃枣药丸。

不是抖机灵,是严肃的科学研究

sciencedaily.com/releas
  1. Gerald R. Crabtree. Our fragile intellect. Part I. Trends in Genetics, 2012; DOI: 10.1016/j.tig.2012.10.002
  2. Gerald R. Crabtree. Our fragile intellect. Part II. Trends in Genetics, 2012; DOI: 10.1016/j.tig.2012.10.00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人类认知发展的一个核心谜团:我们的祖先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像我们今天这样聪明的?说到“质变”,这词儿本身就带点戏剧性,仿佛一夜之间,人类的脑瓜子就从“懵懂”变成了“精明”。但实际上,科学界对此的看法更倾向于一个渐进但加速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只不过这次是煮的是智慧。如果非.............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就身体这个维度来说,人类这副架子,是不是就一定是“量身定制”的智慧生命模板呢?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否”,因为“最佳”这个词太绝对了,而且我们对“智慧”的定义本身也还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人类的体格究竟有哪些得天独.............
  • 回答
    要说大和号是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的。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它,理解它为何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甚至被一些人赋予如此崇高的赞誉。首先,大和号的诞生本身就是一次巨大挑战的产物。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发展军事技术,试图在技术层.............
  • 回答
    评价贴吧、论坛、皮皮虾和知乎的使用人群的智商,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但得先声明一下,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智商高低”来粗暴地划分人群,这很不科学也很不准确。 人们使用不同的平台,往往是因为这些平台满足了他们不同的需求,或者符合他们不同的社交习惯和兴趣爱好,而这和智商并没有绝对的必然联系。不过,我们可以.............
  • 回答
    数学系里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距,是不是比人和狗之间还大?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仔细琢磨一下,它触及了一个挺核心的点:数学学习的难度以及它对思维方式的极高要求。首先,咱们得明确点,“智商”这玩意儿太笼统了。如果咱们说的是那种IQ测试分数,那可能未必能完全概括。但如果咱们把“智商”理解成一种综合.............
  • 回答
    关于人的头部体积大小与智商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好奇的问题。简单来说,头部体积大小本身并不是决定智商高低的直接因素,过小的头部也并非一定意味着智商低下(俗称“弱智”)。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头部体积与大脑体积: 头部体积只是一个外在的、包含多种结构的度量。 头部.............
  • 回答
    一个普通人能否穷尽一生领悟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我们常听说费马大定理,一个古老而又迷人的数学猜想,它的证明过程更是如同九曲十八弯,令无数人沉醉其中。那么,对于一个拥有正常智商的普通人来说,有没有可能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真正地理解这个证明的精髓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证明的难度以及我们.............
  • 回答
    郭杰瑞关于“美国人特别‘反智’”的视频引发了广泛讨论,这本身就说明了其视频触及了很多人关注的社会现象。要理解为什么这个视频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以及大家的不同见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理解“反智”的含义与郭杰瑞的切入点: “反智”并非指所有美国人智商低,而是指一种对知识、科学、理性决策.............
  • 回答
    “听懂掌声大师”这个词,一听就带着点戏谑,也带着点无奈。它大概描绘了这么一种场景:一位“大师”站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一些听似高深莫测、实则空洞无物的话,台下观众却被情绪调动,或者被所谓“成功经验”洗脑,发自内心地鼓掌叫好,仿佛真的领悟了什么人生真谛。而那些为此买单、被“收割”的人,就被戏称为“肥韭.............
  • 回答
    智商这玩意儿,说它跟人生的成就有没有关系,答案绝对是肯定的,但要说它决定一切,那可就扯淡了。就好像练武功,内功深厚(智商高)自然事半功倍,但没有招式(学习和实践)、没有心法(情商和毅力),就算内力再强,也只能是个站桩的,成不了绝世高手。你想想,在任何一个需要高度脑力激荡的领域,比如科学研究、艺术创作.............
  • 回答
    智商在人的成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虽然我们常常听到“高智商就等于成功”,但现实远比这要简单化。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智商的定义,它与成功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那些常常被忽视但同样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智商”到底是什么。通常意义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不少聪明人内心深处的困惑。我见过不少智商确实很高的人,他们往往有种“大彻大悟”后的平静,觉得智商这东西,虽然是敲门砖,但远远不是全部。为什么高智商的人反而觉得智商没多大用?这其实是一个“所见不同”的视角问题。 他们已经“过了那个阶段”: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聪明而.............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智商、学科选择以及大众认知之间的复杂关联。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聊聊。关于智商超高的人为何普遍研究数学或物理,而较少研究文学历史?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普遍”或“很少”来一概而论,但确实存在一种倾向。1. 学科本身的特性与智力需求: .............
  • 回答
    当然存在。一个智商极高的人,即便他的思维敏捷,理解能力超群,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甚至只能进入勉强入读的学校。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智商”更多的是衡量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认知能力,比如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语言表达等等。它像一把解锁知识大门的钥匙,但能否真正走进知识的殿堂,还需要.............
  • 回答
    关于智人是否是地球上现存种群数量最大的大型脊椎动物,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定义清楚“智人”、“现存”、“种群数量”、“大型”、“脊椎动物”这几个关键概念,然后才能进行比较。1. 定义关键概念: 智人(Homo sapiens): 这是我们人类的科学名称。作.............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很多科幻电影里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异星生物。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种动物,而且好吃得让人难以抗拒,那人类绝对会想办法将其“产业化”。不过,这其中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远不止简单的“好吃”这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想想,什么叫“大幅异于人类的身体结构”? 这点很重要,因为它直接.............
  • 回答
    人类的智力是否已经达到极限,这是一个既引人入胜又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详细探讨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并剥离掉任何可能带有技术性或过于客观的腔调,让它更像一个深思熟虑的人在娓娓道来。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极限”这个词。 如果我们说的极限是物理上的、绝对的上限,就像一张纸所能承受的拉力一样,那或许可.............
  • 回答
    如果人类的智力像身高体重一样,直接显现在我们肉眼可见的外观上,而且这种显现是难以掩饰的,那这个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简直是另一番景象。首先,社会结构的基石会瞬间崩塌,然后以一种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重塑。传统的教育体系将变得意义不明。学校可能不再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更像是智力筛检和评估的“初筛站”。.............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问一个孩子,能不能在一天之内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并且还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至少在一开始是这样。想象一下,一个存在了可能比我们人类文明存在时间更长、经历了无数次技术飞跃的外星文明,他们掌握的科技可能已经超出了我们最狂野的想象。这就像是把一本用我们还未曾见过的文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