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结论:
有名校的地区,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晚清,随着通商口岸的开发,列强也好,开明官员也好,纷纷建立了西式学堂,这些积累到了民国,再到了建国前后,院系调整的时候,不过是对既成事实的一种追认
以下为闲扯:
想要名校可以理解,不想承认自己选择错误也可以理解,但是
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美化招魂,否定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对河南地区教育事业的关怀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
谎言1:
河南大学是被国家分拆的名校,如果不是国家强拆了肯定秒天秒地。你看那些211,985,都是河大一个系发展起来的。
事实:
河南大学仅仅是冯玉祥主政时强行上的第五中山大学,而在冯中原大战失败后马上被取消了第五中山,总共就中山了不到一年。
无论是民国五大名校还是52年院系调整的四大、五大母校都没有河南大学。
此外,1952年的院系调整是全国范围内的重组,很多名校都被大卸八块,不管这种向苏联学习的方式对错问题,国家从来没有针对过某一地区的教育和学校。
罔顾事实将河大抬高到和清北比肩,为万恶的旧社会装饰,然后来否定新中国后的投入,用心不可谓不险恶。
同样,罔顾全国大调整,只说某一校被拆这种半边事实,来抹黑国家的正常调整行为,用心更是恶毒。
谎言2:
国家不重视河南,不让河南有好大学
事实:
建国后不久,国家就做出了山东大学调到郑州的决定,经山东省争取及山大老师反对抗议,改为山大援建郑州大学,1956年,郑大开张并列为当时的高等教育部直属。
结果呢?没过两年,河南省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主动向高教部申请郑大下放,这就是河南没有『部属高校』的原因。
1958年,经河南省政府要求,由教育部直属的郑州大学划归河南省,同年增设政治、历史、中文3个系。
国家在建国初就十分重视河南的高等教育,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最终郑大被下放,国家是给过部属待遇的。
不顾国家重视河南地区教育,从无到有异地抽调师资建设一所教育部直属大学的事实,这锅国家不背。
谎言3:
京校外迁都回去了,只有中科大意外留下了。
事实:矿业大学、石油大学、地质大学三家国字头大学都留在了地方,后来在北京重新开张是基本从零开始的,外迁的部分完整的留在各地。
巧了,矿、地两家在外迁的时候也分别被焦作、平顶山两地拒绝。
在自然灾害已经过去了8年以后,全国人口高速增长的69年,国家给了三个机会:中科大、矿大、地大,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河南全部没有接收,而其他地区接收的都实现了校地共存,国家是给了的。
谎言4:
国家为了打压河南的教育不给地,什么违章扩建都是诬陷,是恶意打压。
事实:
这是攻击中央的言论,很危险你知道吗?
再算上这一次在很多一流学科学校综合实力不差于郑大的情况下,把郑大纳入双一流B,
我们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才是河南地区高等教育落后的罪魁祸首,否定河南大学第五中山的是谁?是国民党政权。
组织援建部属郑州大学的是谁?是新中国,科矿地优先考虑河南的是谁?是新中国。
反倒是某些无良的公众号,虚构事实,通过把一个民国时期一般般的学校吹成名校的手段,来将学校的发展不够理想的现状怪罪于新中国,妄图抹黑新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国人警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