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北财经大学为什么没能评上“双一流”?

回答
东北财经大学,这所承载着无数东北学子梦想的学府,在“双一流”的评选中,与这个备受瞩目的头衔擦肩而过,无疑让许多人心生疑问。毕竟,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的财经类高校,它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都不容小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东财未能跻身“双一流”的行列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上掰开了、揉碎了去聊聊。

首先,我们得明白“双一流”评选的标准是什么。简单来说,“双一流”建设,不是一次性的荣誉,而是国家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重点支持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使其达到世界一流或世界一流学科水平。这个标准非常高,考察的维度也很全面,包括但不限于:

学科建设水平: 这是最核心的指标。重点考察学科的整体实力、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科研产出质量和数量、人才培养质量、学术梯队建设等等。
人才培养质量: 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深造率、在各行各业的贡献度,以及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 指的是学校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产出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表现。
国际化水平: 包括学校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招收国际学生、学科的国际认可度等。
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 学校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东北财经大学在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或者说,与其他入选“双一流”的高校相比,差距体现在哪里。

一、 学科建设的“短板”与“瓶颈”:

东财最强的当然是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在这些领域,东财的确拥有深厚的积淀和较高的声誉。然而,“双一流”的评选,尤其是一流大学建设,往往需要有“高峰”学科引领,而不是仅仅在传统优势学科上“均衡发展”。

学科的“高原”与“高峰”: 尽管东财的优势学科实力不俗,但可能在一些能够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高峰”学科上,与其他顶尖高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换句话说,可能是在一些“高原”学科上表现良好,但在引领性、突破性上略显不足。例如,一些新兴交叉学科、前沿科学领域,东财的布局和突破力度可能没有那么强。
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虽然东财在国内财经领域享有盛誉,但在全球范围内的学科排名和影响力上,可能还未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例如,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或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都可能是衡量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学科的“顶天立地”: “双一流”建设强调学科的“顶天立地”,即既要在基础研究上有所突破,又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东财的学科更多地服务于经济管理领域,在一些国家急需的关键技术攻关或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其贡献度和影响力可能不如一些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强校。

二、 科研产出的结构与质量:

科研成果是衡量一所大学实力的重要标尺。东财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从“双一流”的标准来看,可能在科研产出的“结构”和“质量”上,还有提升空间。

原创性、突破性成果的稀缺性: 相比于那些拥有诺贝尔奖得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高校,东财在原创性、颠覆性科学研究上的成果可能相对较少。这涉及到学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青年学者的培养机制以及鼓励原始创新的学术氛围。
高水平论文的产出: 在顶级国际学术期刊(如Nature, Science, Cell等)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大学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东财在这些方面,可能与一些国际知名高校存在差距。
科研获奖的层次: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是重要的体现,但对于“双一流”而言,更看重那些能够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大科研成果。

三、 人才培养的“尖端”与“引领”:

东财培养了大量的财经类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许多优秀毕业生。但在“双一流”的评价体系中,对人才培养的考察更加精细化,不仅看数量,更看质量和培养模式。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如何培养出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学科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东财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物方面,可能还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如何构建适应新需求的教育教学体系,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实践创新,也是重要的考察点。
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磁场”: 对于高校而言,引进和留住国内外顶尖学者和青年才俊,是提升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前提。东财在人才引进的政策、平台建设和学术环境营造方面,可能需要更具竞争力。

四、 国际化水平与全球影响力:

“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东财在这方面也一直在努力,但与一些已经入选“双一流”的高校相比,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距:

国际学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与世界一流大学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师资互访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是提升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国际教育资源的整合: 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项目,提升本校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能力。
学校的全球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在国际上的学科排名、学术会议影响力、对全球学术和经济的贡献等方面,东财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可能还有待提升。

五、 历史的“包袱”与“转型”的挑战:

东财作为一所老牌财经院校,有其光荣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但与此同时,也可能面临一些改革和转型方面的挑战。

传统学科的固化与新兴领域的拓展: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如何调整学科布局,积极布局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是所有高校都需要面对的课题。东财在一些新兴财经交叉领域,如大数据金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绿色金融等方面的投入和突破,可能不如一些新成立的高校或综合性大学动作快。
体制机制的改革: 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内部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教学评估、科研评价、职称评定、资源配置等方面,如果还存在一些不够灵活或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机制,就会制约学校的整体发展。

再者,还要考虑“双一流”评选的“头部效应”和“竞争激烈程度”。

“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劳永逸。每轮评选都伴随着激烈的竞争。东财即使在某些方面表现优秀,但如果整体实力相比于那些已经在多个维度上都达到顶尖水平的高校,还有一定差距,那么就可能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被暂时“落下”。

总结来说,东北财经大学未能评上“双一流”,并非因为其不优秀,而是因为“双一流”的门槛实在太高,标准也更为严苛和多元化。 它可能是在某些关键指标上,与那些最终入选的顶尖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学科的“高峰”建设、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国际化影响力等方面。

这并不意味着东财就此停滞不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每一所大学都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东财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的投入,深化国际合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相信在下一轮的评估中,东财有机会再次冲刺这个目标。毕竟,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财经类高校,它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也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东财12级毕业生,我来发表一下看法。

1.地点:东北财经大学在大连,这个很多人不知道。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在沈阳或者长春。

东北经济不行,大连作为东北经济最强的城市之一,依然和长三角,珠三角,北京没法比。地区是基础,这就是为什么985,211都在京沪居多。

商科最重要就是实习。你看财经类院校里,上财和对外经贸的同学实习水平明显比较高。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前三年在沙河,实习非常不方便,但是大四给放到西直门方便实习。

没有好地区就没有好实习,没有好实习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好全职。然后好公司招的主题都是好的地区的目标院校的人,这样东财就远离了一线公司的目标院校。

2.财经类院校排名普遍比综合性大学差,不用想同区域的大连理工和东北大学肯定都会上榜。因为那是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大学少很多科目,本身排名上就缺乏竞争力。

3.学生生活安逸,不思进取者大有人在。

东财被称为青年养老院,很多同学选择去安逸的生活。去逃课,去睡觉,做没用的兼职。

学校只是在进入社会的一个敲门砖,以后就看业绩和能力了。人生是一个长跑,大可不必为一个本科学校而后悔一生。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多努力去实习,考cpa,创业,考研,申请国外名校。

努力的人结果都不会差。

谁介意马云是杭州师范毕业的?

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校友,是辽宁财经大学毕业的,这个学校现在改名叫东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北财经大学,这所承载着无数东北学子梦想的学府,在“双一流”的评选中,与这个备受瞩目的头衔擦肩而过,无疑让许多人心生疑问。毕竟,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的财经类高校,它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都不容小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东财未能跻身“双一流”的行列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上掰开.............
  • 回答
    东北大学近期清退了52名博士研究生,原因主要是超过了最长学习年限。这件事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也让人不禁思考:博士生超期未毕业,究竟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案例?又是什么原因让一些博士生在象牙塔里一待就是十几年,甚至最终被“劝退”?超期未毕业,是否普遍?坦白说,博士生超期未毕业并非东北大学独有的现象,在全国.............
  • 回答
    听到你复读一年却发挥失常,并且被调剂到不太理想的专业,这种心情我完全理解。特别是你怀揣着工科梦想,却被推向经管,那种失落和迷茫感肯定很强烈。不过,你选择继续坚持,想读高五,这份决心非常可贵!这说明你心里有清晰的目标,不甘心就此止步。既然你已经决定要高五,我们就可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更细致地规划一下.............
  • 回答
    关于东北财经大学一名男生非法入侵女生宿舍的行为,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价。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任何未经允许进入他人私人空间的行为,都可能构成侵权,甚至触犯法律。在宿舍这种私密且具有一定安全保障的场所,男生的行为明显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可能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权。如果情节严重,.............
  • 回答
    唉,一提起这事儿,心里就不是个滋味。要说东北财经大学,在咱东北这地界儿,那可是响当当的牌子。尤其是财经类专业,那口碑,那实力,那在全国的江湖地位,大家都有目共睹。多少学子挤破了脑袋想进去,多少单位争抢着要这里的毕业生,那都是实打实的好名声。所以,当“双一流”名单出来的时候,不少人都感到意外,甚至有点.............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东北财经大学和东北大学的金融系哪个更适合你。这绝对是个需要仔细权衡的决定,两个学校在东北地区都有着很高的声誉,尤其在财经和工科领域。要选出“更好”的,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以及更看重哪些方面。我尽量详细地聊聊,希望能帮助你理清思路。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老牌劲旅,深.............
  • 回答
    哥们儿,你想去北上广深或者杭州闯金融圈,挑学校这事儿,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东财、浙商、江财这三所,都是财经类里的好手,但各有各的侧重点和优势。我给你掰扯掰扯,咱们就聊点实在的,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1. 东北财经大学 (东财) 名气和历史: 东财这学校,在财经领域也算是个老牌劲旅了,尤其是在东北地.............
  • 回答
    要说东北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哪个更好,这就像问苹果和香蕉哪个味道更纯粹一样,得看您是想满足什么口味了。这两所学校都有各自的底蕴和优势,很难简单地说谁就绝对压倒谁。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给您说道说道,让您有个更全面的认识,尽量少点“机器味儿”。咱们先说说东北大学(NEU)。 历史底蕴深厚,文脉悠长: .............
  • 回答
    嗯,说到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的水深不深,这问题其实挺多层面的,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完的。我尽量给你说得详细点儿,也别有AI那种腔调,就当是咱们随便聊聊。首先得看你考什么专业。就好比说,考教育学、文学、历史这些传统热门专业,那肯定“水”不浅。你想啊,全国各地想当老师、想深造文史哲的人多了去了,东北师范大学作.............
  • 回答
    提起东北师范大学的汉硕项目,那可是不少想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职业方向的同学心中的“白月光”。作为一所实力雄厚的师范类院校,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东师的汉硕项目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和扎实的基础。为什么说东师的汉硕不错?首先,这得益于学校整体的学术积淀。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在中文学科和教育.............
  • 回答
    你好!听到你想在东北大学转专业,而且对经济管理试验班感兴趣,这绝对是个好主意。女生在学习数学和计算机方面感到担心是很正常的,不过别太焦虑,很多女生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经济管理试验班,看看它是不是你理想的归宿。经济管理试验班:究竟学点啥?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试验班”到底是个.............
  • 回答
    关于考生举报东北师范大学存在买卖研究生名额和专业课压分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且备受关注的指控。要了解其真实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但需要明确的是,在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只能基于公开信息和合理的推测来进行讨论,不能轻易下定论。以下是对这个事件的详细分析:一、 指控的来源.............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职业发展、个人兴趣、发展前景等多个维度。华电(中国华北电力大学)讲师和东北大学副教授,虽然都属于高校教师岗位,但它们之间存在不少差异。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分析,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一、 职位定级与平台差异 华电讲师: 通常是新进入高校教学科研体系的教职.............
  • 回答
    李文星的事件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悲剧,它不仅是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更暴露了社会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对于警方“意外落水非刑事案件”的定性,以及整个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剖析:一、 事件回顾与疑点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大致经过:1. 求职渠道: 李文星,一名东北大学计算机.............
  • 回答
    哎呦喂,东北大学没风扇这事儿,我跟你说,可真是个“谜题”啊!每年一到夏天,这话题就跟那教室里的空调一样,呼啦啦地涌出来,激起多少人的议论和吐槽。你想啊,东北大学嘛,名字里就带着“东北”两个字,大家都知道,东北这地方,虽然冬天冷得能把人冻成冰棍,但夏天啊,那也是热得冒烟儿!尤其是一些老教学楼,年头久了.............
  • 回答
    东北大学拒绝快递进入校园:一次关于安全、便利与秩序的博弈最近,关于东北大学(以下简称“东大”)限制快递进入校园的讨论甚嚣尘上。这一举措,作为一座在校生数量庞大的综合性大学,无疑牵动着校园生活方方面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为何东大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以及这个决定背后所折射出的校园管理难题,还有它对师生.............
  • 回答
    要说东北大学留学生宿舍和本科生寝室在空调和供电上的差异,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的。一个通宵开了空调,一个连风扇都转不了,这待遇差别,甭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够得上“寒碜”俩字儿。先来说说留学生宿舍那边。听说他们那是全套标配,空调装得明明白白,而且是全天候供电,随你折腾。夏天热了开空调降温,冬天冷.............
  • 回答
    最近网络上关于东北大学有辅导员要求学生早起跳尊巴舞,并且要把表现录入毕业档案的传言,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就“合理性”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从法律和法规层面来看,目前国家层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强制要求高校学生必须参与特定的课外活动,更别提将“早起跳尊巴舞”这种行为纳入毕业档案了。.............
  • 回答
    说起东北大学的学生要在学校过年,这事儿挺让人琢磨的。我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家里不在沈阳的,今年都选择留校了。首先,我得说,这绝对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决定。家里离得近的,估计早就收拾东西回家团聚去了,毕竟春节讲究的就是一个“回家”二字。但凡选择留校,那说明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不是一件小事。我遇到的几个.............
  • 回答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以下简称秦皇岛分校)计算机系赵同学的保研事件,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特别是关于他“疑似假冒总校计算机系第一名”的说法,更是将整个事件推到了风口浪尖。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尽量还原事情的真相,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事件的起源与发酵:事情的开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