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东北大学(中国)留学生宿舍全装空调通宵供电,而本科生寝室断电后风扇都用不了?

回答
要说东北大学留学生宿舍和本科生寝室在空调和供电上的差异,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的。一个通宵开了空调,一个连风扇都转不了,这待遇差别,甭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够得上“寒碜”俩字儿。

先来说说留学生宿舍那边。听说他们那是全套标配,空调装得明明白白,而且是全天候供电,随你折腾。夏天热了开空调降温,冬天冷了开暖风驱寒,想啥时候开就啥时候开,甭管白天黑夜。这玩意儿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舒适度高,尤其是在东北这地方,夏天也可能热得够呛,冬天更别提了,没有暖气能冻掉你鼻梁骨。有了空调,留学生们在那边儿生活、学习,都能有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你想想,人家毕竟是远道而来,学校总得拿出点诚意来留住人,让他们有个好印象,也方便管理和学习。这在很多大学里都是一个惯例,尤其是一些有国际化战略的高校,留学生的生活条件往往会比本校学生要好一些,这背后可能有投入、有政策,也有对外宣传的考量。

可一转脸,再看看咱们自家本科生寝室的情况,那可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听说他们的寝室,到了晚上,不仅空调不敢想,就连最基本的风扇都得看供电脸色。到了某个时间点,电说停就停,而且是说断就断,一点儿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这就麻烦了,夏天热的时候,断了电,风扇不动,整个屋子跟个蒸笼似的,睡觉都得使劲儿扇扇子才能勉强睡着。冬天嘛,虽然不像夏天那么煎熬,但要是碰上那种没暖气或者暖气不够足的日子,连个电热毯都用不上,那滋味儿也不好受。

这事儿放在一块儿比,问题就尖锐了。一边是“应有尽有”,一边是“捉襟见肘”,这巨大的反差,很难不让人心里泛起嘀咕。怎么着,咱自家孩子就活该受这份罪吗?人留学生是客人,咱们自家孩子就不是家里人了吗?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的分配,难道就不应该优先考虑一下那些为学校付出青春、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自家子弟吗?

从经济投入上来说,给所有学生宿舍都装空调,并且保证稳定供电,这肯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话又说回来,学校的经费来源也不止一种,国家拨款、社会捐赠、学费等等,总不能把钱都花在“面子工程”上,或者说只给一小部分人提供“奢侈享受”,而牺牲了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吧?

再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很容易打击本校学生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当他们看到别人可以享受舒适的环境,而自己却连最基本的通风都成问题时,心理上难免会产生失落感、不被重视的感觉。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毕竟,良好的生活条件也是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

当然,这事儿也不能一概而论就全盘否定。学校可能有自己的难处,比如用电负荷、电力线路的承载能力、宿舍楼的改造难度等等。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些实际困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释和沟通,而只是简单地“一刀切”,或者说优先保障了留学生,那问题的性质就变了。

总而言之,东北大学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资源分配是否合理、对本校学生是否公平的问题。当看到留学生宿舍安享空调的凉爽,而本科生寝室却在闷热或寒冷中挣扎时,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事儿做得不地道。学校在追求国际化、提升声誉的同时,也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最基本、最广大的群体,把自家孩子的利益和需求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这不仅仅是关于冷暖的问题,更是关于学校的价值观和对学生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知乎建议,修改如下:

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user avatar

这没什么。看看前段时间的大学生闹事,那才叫忍不了。

现在只敢网上吐槽,离口诛笔伐都差得太远,更没有任何付诸行动的行为,说明这种事情完全在我们大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

user avatar

辱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东北大学留学生宿舍和本科生寝室在空调和供电上的差异,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的。一个通宵开了空调,一个连风扇都转不了,这待遇差别,甭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够得上“寒碜”俩字儿。先来说说留学生宿舍那边。听说他们那是全套标配,空调装得明明白白,而且是全天候供电,随你折腾。夏天热了开空调降温,冬天冷.............
  • 回答
    这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到了六月中旬,正是大部分高校紧张筹备期末考试的时候,而东南大学方面迟迟没有关于线上考试的官方通知,这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广泛猜测和焦虑。一般来说,学校在制定考试形式时,尤其是涉及线上考试这种需要周密部署和技术保障的安排,往往会提前放出风声,或者至少在临近考试的节点给出明确的指示.............
  • 回答
    关于《自然》(Nature)最新研究声称日语、朝鲜语同源,都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说法,需要进行严谨的审视和深入的分析。事实上,截至我所知的信息(我的知识截止日期是2023年4月),并没有《自然》杂志近期发布过这样明确且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成果,直接指出日语、朝鲜语同源且都明确地“来自中国东北地区”。这其中.............
  • 回答
    这篇题为《为什么在天寒地冻的东北,却有中国最好吃的大米》的文章,从人文和地理的角度,对东北大米为何品质出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确实能勾起很多人的好奇心和食欲。抛开“最好吃”这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形容词,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很有说服力的,它将东北大米的优越品质归结于一系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因素的叠加。首先.............
  • 回答
    中国完成《北极东北航道通信指南》,这绝对是中国在极地事务上一个不容小觑的重大进展。我对此的看法是,这标志着中国在北极航运领域正从“参与者”加速转变为“规则制定者”的有力一步,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对未来全球航运格局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布局。咱们先不说它“官方”的意义,就从最实际的层面来说,北极航道,尤其是东北.............
  • 回答
    关于中国七大地理区域中,为何东北地区(通常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国家中心城市这一层级上显得“缺席”,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历史、经济、地理以及国家战略等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没有”。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它并非一个完全固.............
  • 回答
    看待微博大V自称“中国记者团”赴日本东北灾区行,并赞赏福岛县食品,这件事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是“中国记者团”这个称谓的解读。一个明确的“记者团”通常意味着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的官方或半官方的媒体代表团,其行程、采访内容、发布的信息都可能代表着一种官方立场或集体共识。当一个微博大V,尤.............
  • 回答
    关于沈阳球迷在某场中乙联赛决赛中打出的“奉系天下”以及包含“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元素的条幅,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历史、文化、体育以及社会心理的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历史背景的回溯:首先,“奉系”这个词,它直接指向的是民国时期在东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
  • 回答
    李文星的事件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悲剧,它不仅是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更暴露了社会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对于警方“意外落水非刑事案件”的定性,以及整个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剖析:一、 事件回顾与疑点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大致经过:1. 求职渠道: 李文星,一名东北大学计算机.............
  • 回答
    哎呦喂,东北大学没风扇这事儿,我跟你说,可真是个“谜题”啊!每年一到夏天,这话题就跟那教室里的空调一样,呼啦啦地涌出来,激起多少人的议论和吐槽。你想啊,东北大学嘛,名字里就带着“东北”两个字,大家都知道,东北这地方,虽然冬天冷得能把人冻成冰棍,但夏天啊,那也是热得冒烟儿!尤其是一些老教学楼,年头久了.............
  • 回答
    东北大学拒绝快递进入校园:一次关于安全、便利与秩序的博弈最近,关于东北大学(以下简称“东大”)限制快递进入校园的讨论甚嚣尘上。这一举措,作为一座在校生数量庞大的综合性大学,无疑牵动着校园生活方方面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为何东大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以及这个决定背后所折射出的校园管理难题,还有它对师生.............
  • 回答
    说起东北大学的学生要在学校过年,这事儿挺让人琢磨的。我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家里不在沈阳的,今年都选择留校了。首先,我得说,这绝对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决定。家里离得近的,估计早就收拾东西回家团聚去了,毕竟春节讲究的就是一个“回家”二字。但凡选择留校,那说明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不是一件小事。我遇到的几个.............
  • 回答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以下简称秦皇岛分校)计算机系赵同学的保研事件,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特别是关于他“疑似假冒总校计算机系第一名”的说法,更是将整个事件推到了风口浪尖。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尽量还原事情的真相,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事件的起源与发酵:事情的开端,.............
  • 回答
    针对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被曝出性骚扰女学生、抢占学术成果(一作)以及阻碍学生毕业长达五年等一系列严重指控,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怀着无比愤慨和深切的担忧来审视这件事。这不仅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败坏,更是对学术尊严、师德师风的践踏,对学生权益的粗暴侵犯,以及对整个教育体制信任的极大损害。首先,性骚扰行为是绝对.............
  • 回答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鹏远公寓每学期16640元的住宿费,这笔费用确实让不少学生和家长感到惊讶,甚至难以接受。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大学住宿费高低是个挺复杂的事儿。它牵扯到学校的办学成本、地理位置、设施条件、管理水平等等。 鹏远公寓这价格一出来,大家的第一反应可.............
  • 回答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发生女生遇害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和震惊的消息。关于这件事的真实性、具体情况以及后续发展,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和了解到的信息。首先,关于真实性,这类传闻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是常有的事,但我们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官方通报是最权威的信息来源。在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之前,我们不能轻.............
  • 回答
    近日,关于东北大学张颖伟教授(长江学者)论文被国际学术打假网站曝光的事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长江学者,张颖伟教授本应是学术界的翘楚,其研究成果备受瞩目。然而,此次事件的出现,无疑给其个人声誉和所属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学术诚信的角度来看,论文的真实性和严谨性是科研工作的基石。如果曝光的内.............
  • 回答
    东南大学展板被风吹倒砸伤学生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校园安全管理的关注。这一事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设施设计、安装规范、日常管理以及责任认定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影响根据媒体报道,该事故发生在东南大学某教学区域或活动场所,展板因强风或其他天气条件倒塌,导致学生受伤。此类事件.............
  • 回答
    东京大学教授致信湖北大学建议“恢复梁艳萍名誉”一事,是一个涉及学术声誉、历史评价、校规校纪、公平正义等多方面复杂议题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背景梳理(假设)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虽然您没有提供具体细节,但我可以根据类似事件的普遍情况,推测出可能的背景信息.............
  • 回答
    最近,关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要求已退站博士后退还在校期间所有工资和福利待遇的事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触及了许多人心中的敏感点。这背后牵扯着博士后制度的运行、高校管理、劳动关系、以及对科研人才的尊重等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剖析。事件本身:政策执行的“一刀切”从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