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要求退站博士后退还在校期间所有工资以及福利待遇?

回答
最近,关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要求已退站博士后退还在校期间所有工资和福利待遇的事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触及了许多人心中的敏感点。这背后牵扯着博士后制度的运行、高校管理、劳动关系、以及对科研人才的尊重等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剖析。

事件本身:政策执行的“一刀切”

从报道和各方零散的信息来看,这些高校的做法主要是基于对《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人员聘用合同办法》等相关规定精神的理解和执行。该办法中可能存在一些关于聘用期满、解除合同后,与聘用单位之间关系终止的条款,而要求退还工资和福利,可能被解读为一种“追溯性”或“违约金”性质的补偿。

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在很多博士后研究人员看来,是极其不合理的,甚至是“卸磨杀驴”。原因也很简单:

劳动关系与学术研究的性质混淆: 博士后研究,虽然带有学习和培训的性质,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劳动关系。博士后在站期间,是为所在单位(高校、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产出科研成果,贡献自己的智力和体力。高校发放工资和福利,是基于这种劳动关系,是完成工作应得的报酬。
“退还工资”的逻辑悖论: 如果要求退还所有工资和福利,那意味着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工作价值被完全否定。那么,他们为单位创造的科研成果(论文、专利、项目等)是否也应该一并退还给单位?这种逻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潜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冲突: 即使政策条文上存在某些解释的空间,使得这种要求在形式上“看起来”有依据,但其在道义上、在人性上、在对科研人才的尊重上,都存在严重的缺失。很多时候,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合法”,更要考虑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做法?高校管理可能存在的几个视角:

1. 财务和预算的“规范”: 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上可能存在一些僵化的规定。当博士后合同提前终止或因其他原因解除时,如果系统中有“预支”或“未到期”的账目,为了账目清晰,可能会采取直接要求退还的方式。这可能是一种“懒政”或者“技术性”的处理方式,没有深入考虑实际情况。
2. 规避“长期占用”的嫌疑: 博士后制度的初衷之一是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进入学术界的过渡期,同时也是为研究机构补充新鲜血液。如果某些博士后在站时间过长,或者没有按期完成既定目标,高校可能会担心被指责“长期占用资源”,而采取一些措施来“清理”或者“规范”这种现象。
3. 对“违约”的处理: 有些博士后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未能履行完合同约定的内容,比如提前离站,没有完成预定的研究计划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可能会认为存在“违约”行为,而通过扣除或要求退还部分薪酬来弥补。但是,这个“退还所有工资”就显得过于极端。
4. 对人才流动的“控制”: 在一些情况下,高校可能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留住”人才,或者至少不希望他们带着在站期间的资源(知识、技能)轻易流向其他地方。但这显然是一种非常粗暴和无效的方式。
5. 历史遗留的政策或惯性: 有些政策可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制定的,并且一直沿用,但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博士后群体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及时调整。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困境与呼声:

对于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来说,这种要求无疑是雪上加霜。博士后群体本身就面临着:

较低的薪酬水平: 许多博士后的待遇并不高,勉强维持生活,甚至需要家庭支持。
不确定的职业前景: 博士后阶段本身就是一种“过渡”,许多人面临着巨大的求职压力,能否顺利留校或找到理想的研究岗位,都是未知数。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博士后研究工作通常非常辛苦,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科研压力。
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很多人在站期间,也需要继续学习、提升技能,为未来的学术生涯做准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退还已经发放的工资和福利,无疑是在博士后研究人员本就艰难的境遇上,再加一把锁。这不仅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否定,更是对他们劳动权益的漠视。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1. 回归劳动关系本质: 必须明确,博士后在站期间是一种劳动关系。工资和福利是完成劳动应得的报酬,不应该被随意追缴。
2. 政策执行应有度与人性化: 高校在执行政策时,应更加灵活和人性化,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合同履行情况、个人原因、以及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都应该给予考虑。
3. 区分“违约”与“正常离站”: 对于因个人原因未能履行完合同的博士后,可以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处理,例如扣除部分奖金、年终绩效等,但“退还所有工资”显然超出了合理范畴。而对于正常合同期满离站的博士后,更不应该有此要求。
4. 保障博士后权益: 高校和相关部门应该切实保障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更完善的申诉和维权机制。
5. 反思博士后制度本身: 这种事件也提醒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和优化现行的博士后制度,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青年科研人才的实际需求。例如,明确博士后工作的性质,保障其劳动权益,提供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6. 公众的监督与发声: 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关注,是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力量。只有当这些不合理的做法被暴露在阳光下,并受到广泛的批评,才能促使相关高校和社会部门进行反思和改进。

总而言之,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要求退还博士后在站期间所有工资和福利的做法,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符合人道和法理精神的。它暴露了部分高校在管理上的僵化和对科研人才价值的误读。我们期待的是一种尊重劳动、保障权益、鼓励创新的学术环境,而不是这种“后勤式”的收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此问题值得一问,不是常规操作吗?

大概就是其它行业的常规操作移植到了教育、移到了高校,大家短时间内有点不适应这种创新罢了。

退站博士后要求返还工资和福利待遇,就相当于你在某公司工作指标没达标,不仅要把你开除,还得让你把工资福利也还回去。

这创新是不是更显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别的行业最多开除人不给钱,或者搞点服务期,没到年限离开就退还福利(如安家费),也不会想到索回工资。

如此待遇真的让很多博士们气冷抖:

博士后真的只是一份工作,却连临时工都不如。

user avatar

激励理论(Incentive Theory)有一大块文献,都是用来解决雇员的有限责任(Limited Liability)问题的。

因为雇主只能有限的去惩罚雇员——一般来说这个下限是0,也就是不能让雇员比现状更坏,只能奖励。就像年底的分红和年终奖,老板可以说绩效不够所以不给,这没问题;但是不能说你把12个月的工资都给我退回来——这就属于「让雇员比现状更坏」了。

因为有限责任,于是产生了社会损失——老板必须提供额外的奖励,才能让雇员行动起来。

2007年的诺奖马斯金,2014年的诺奖梯若尔,2016年的诺奖哈特,2020年的诺奖米尔格罗姆,这四届诺奖都在这个领域做出过贡献,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巧的模型和机制,来减轻因为有限责任而导致的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给出了在一些极其特殊情况下,如何在有限责任的情况下达到社会最优(First Best)的条件。

事实证明,这四代诺奖花的大量时间,做的基本都是无用功。

「完不成标准,退还在校期间所有工资以及福利待遇」,基本上是在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的情况下,一个机构能给于其雇员的最大惩罚了——再往上,只有公权力才行。因为这就类似于假一罚十的惩罚性赔偿了,需要经过法院的同意。并且人家辛苦干了一两年,说「惩罚性赔偿」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所以,这项制度创新的突破了有限责任的限制,用最小的单位用人成本,最大化了员工的激励。

一力降十会,诺奖们花时间精力设计那些精巧的机制有什么用?要从本质上着手:如果有限责任是效率的障碍,也导致用人成本的增加,那么我们就消除有限责任;如果外部选择——比如跳槽对效率不利,或者增加用人成本,我们就制造障碍让雇员无法跳槽。

记得去年贫困经济学诺奖的时候,有人说:搞那么多实验有什么用?不如一个中层扶贫干部来的实在。现在江山代有才人出,高校的管理人员思想活跃,敢于创新,打破条条框框,致力于提高学校的投入产出比。这难道不也是对激励理论的创造性应用吗?

希望相关的管理人员再接再厉,把经验发扬光大,升华成理论。有朝一日,能够在宣布诺奖的时候听到:……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ntract theory, and inventions of new contract format that eliminates limited liability. 卿其勉之!

user avatar

很多年轻网民是00后,甚至可能是10后。小朋友们,你们或许没看过一部老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有个大恶霸叫胡汉三:

胡汉三有句名言: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千万别娱乐化,忘记历史,以为这句话来自洗刷刷。现在看到了吧?胡汉三真的回来了

相关的博士后们,拿了人家学校的,赶紧给人还回去吧。吃了学校食堂的,这么多年了,也不好吐出来了。就找个厕所,挖等量的黄金,还给学校吧。

我现在真有个感觉:求求你整点儿资本主义的活吧。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由于“非升即走”的名声太臭,现在大学人事处纷纷把它改名字了,更新后的名字包括但不限于:




特聘系列: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特聘助理研究员,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


助理教授:这个不解释,看下面的内容。


学校直聘系列:直聘研究员,直聘副研究员等等。


专职科研岗系列:高校和研究所招你去,做的事情与教学无关,与学生无关,也就是你连带学生的资格都没有,有也是挂在别人名下借给你带。这个系列,翻译过来就是:你不仅干完得走人,在干的时候还没资格参与学校的教学! 有的人会想:“不参与教学,我专心搞科研不就好了?”实际上,就是没有学生给你带,你进去就是个做实验干活的。


师资博士后系列:前几年甚至更早的师资博士后,通常都是本校本实验室学生毕业后,想留校,但是学校编制不够,所以搞个师资博士后留校,这种基本上是等有编制或者达到基本要求后,就直接留校给编制。现在在很多地方已经沦为”高级博士后“的一个变种,除非你是博士毕业留校,对实验室知根知底,你的导师也有话语权。


预聘系列:预聘结束后,可根据成果酌情申请留校。


欢迎留言补充新的名词。。。




招这些称谓的唯一目的:刷学校的学术GDP。

中国的博士后等于又读了个博士,博士后明明是个工作,在中国就变成第二次读博,还得答辩,还得把之前发的工资吐出来 ,让人恶心

咱们来看个真实的招聘信息:


一下子招200个博士后,准备搞什么?就是养蛊让你内卷啊,但又没钱养这么多博士后怎么办?咱接着往下看。年薪26w,但其中有18w是zf出的,等于学校就拿了8w,我的老天爷啊,你拿8w来招博士后干活,你8w能招个刚毕业的硕士过来吗?

下面那些奖励就不用看了,没有一条能兑现的。我都能看明白,我相信绝大多数博士都能看明白,但为什么还有人去呢,说到底还是博士太多了,我们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全世界第一,超过美国。但岗位没有增加多少,那就“卷”吧。

做博士后尽量去国外做,虽然国外也有很多坑,但至少人家明码标价,不虚标,该给你配的资源都给你配上,钱也到位。不至于国内8万年薪就想忽悠个博士干活啊!

user avatar

听说现在是这样的

咋不干脆直接把工资卡也上交保管呢?

东南大学某些下级单位更加无耻地用专职科研岗骗无知的韭菜说是新体制的准聘副教授,大规模收割青年基金


还有招聘宣传是三年,实际每年考核减工资的内部文件

案例


搞笑诺贝尔奖可以的,貌似之前得奖的也没这么牛

邮箱 "marc"<marc@improbable.com>; 已投。大家一起提名走起

“Nomination of the Ig Nobel economic prize:

Human Resources of some Chinese universities, Southeast University in particular.

For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realization of incentive theor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limited liability once for all.

This is a translated version of their ingenious contract for postdocs, the terms 5, 7 and 8 stated that postdocs who fail to fulfill the expectations or fall ill for longer than 3 months, will be expelled and must return all their salaries. The university is able to enforce these terms due to their control on the postdocs' personnel files:


"Post doctoral research agreement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Due to the needs of work, Southeast University (Party A) entrusts mobile station to accept the work of comrade (Party B) entering the station, After negotiation, Party A and Party B sign this agreement voluntarily and abide by it.

1、 Party B shall work in Party A's mobile station from (mm / DD / yyyy) to (mm / DD / yyyy) for a period of years. Generally, Party B shall not leave the station in advance or delay.

2、 The main contents and expected objectives of Party B's two-year internal medicine research project are as follow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roject are as follows

Expected objectives:

3、 The post doctoral cooperative teachers of Party A are, and the cooperative teachers shall provide Party B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office conditions during the working period of mobile sta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inclu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ssistants, etc. Ensure that Party B can start work after entering the station. During the working period of the mobile station, Party B shall enjoy the same treatment as the staff of the University. Party A shall provide Party B with necessary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4、 During the period of working in the mobile station, Party B shall abide by the implementation rules of the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doctoral researchers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and the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national post doctoral Management Committee, and shall perform its due obligations.

5、 Party B shall work hard within the period specified in the agreement, and conduct interim assessment within about one year after entering the station. Two months before the expiration of the work period, Party B shall submit a written research report to Party A. the person who passes the exit examination shall leave the station; otherwise, it shall be treated as withdrawing from the station, and no postdoctoral certificate shall be issued. The salary shall be suspended from the next month after leaving the station or from the next month fringe benefits. Those who leave the station shall return their wages and benefits to the school during their stay.

6、 Postdoctoral students are not allowed to apply for long-term study abroad (including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but can apply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s and short-term visits of no more than three months related to research work during their stay in the station.

7、 In case of continuous leave for more than three months due to illness during the postdoctoral period, the post doctoral research work shall be terminated and the case shall be handled as withdrawal.

8、 If Party B fails to complete the tasks assigned by Party A, violates the school discipline and regulations, or violates the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Party A has the right to order Party B to withdraw from the station and pay and welfare benefits during the period of returning to the station.

9、 This Agreement shall come into force as of the date of signing by both parties, and both parties guarantee to abide by it. The agreement is made in triplicate, with Party A's client and Party B holding one copy respectively, and the post doctoral Management Office of the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the University for record.

10、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the agreement, if there are other matters which are not specified in this contract, the relevant national regulations or Party A's regulations shall be followed. If there is no provision, Party A and Party B can amend and supplement through negotiation. The supplementary agreement has the same effect as this contract.

Party A's client: (person in charge of mobile station) signature and seal:

Signature and seal of Party B"

user avatar

南京师范大学也有相同规定。本人是受害者。

2021年7月16日更新:

我向中央巡视组反映东南大学博士后退站退工资后,接到东南大学博管办的电话,内容为:“这是一个比较老的09年左右的协议书,已经被我们的聘用合同代替,东南大学退站博士后三百人,从未出现退工资的情况……”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有知情者说一下吗?

user avatar

国内的博士后制度实在太奇葩。

奇葩一,按理说博士后是一份临时工作,但国内硬生生玩成了一个比博士更高的学历。手续严密,时间固定。有入站出站,如果老板学校不点头,还不能出站,出站会发证。一生只能做两届。

奇葩二,导师招博士后,自己却不怎么掏薪水,政府+学校负责大头或者全部。导师只需出个仨瓜俩枣就可以招博后。于是乎经济发达地区,野鸡大学都在招博后。导师对博后的理解彻底是白送的底层劳动力。

奇葩三,见本话题题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关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要求已退站博士后退还在校期间所有工资和福利待遇的事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触及了许多人心中的敏感点。这背后牵扯着博士后制度的运行、高校管理、劳动关系、以及对科研人才的尊重等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剖析。事件本身:政策执行的“一刀切”从报道.............
  • 回答
    东南大学展板被风吹倒砸伤学生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校园安全管理的关注。这一事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设施设计、安装规范、日常管理以及责任认定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影响根据媒体报道,该事故发生在东南大学某教学区域或活动场所,展板因强风或其他天气条件倒塌,导致学生受伤。此类事件.............
  • 回答
    东南大学万某在支教期间踢飞学生这件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让人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别事件,它触及了师德、教育公平、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首先,从师德的角度来说,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价值观的塑造。教师的行为举.............
  • 回答
    东南大学“双千计划”:借鉴武大,育才与淘汰并存的深思近年来,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从未停止。其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与淘汰,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严进宽出”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东南大学借鉴武汉大学的“双千计划”,也早已制定并执行了类似的淘汰制度。这并非简单的“复制.............
  • 回答
    东南大学桃园8舍洗衣房:一场“细微”的比例调整引发的思考最近,东南大学桃园8舍的洗衣房迎来了一次“悄无声息”的调整,位于公共区域的洗衣机,其男女生专用数量的比例从原先的3:3悄然变成了2:4。这看似微小的变动,却在学生群体中激起了不少涟漪,也勾起了我们对宿舍管理、资源分配以及性别考量等一系列问题的深.............
  • 回答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食堂关于学生分次刷卡的规定,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不少讨论,甚至可以说是怨声载道。如果深入剖析,这背后牵扯到的逻辑和可能存在的顾虑,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食堂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运营效率和费用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成本和满意度。当听到“分次刷卡是.............
  • 回答
    东南大学近日处理了一名保安与流浪狗的事件,可以说处理得非常迅速和得体,也引发了不少的讨论。整体来看,学校这一举动既是对生命权的尊重,也是对校园公共秩序的一种维护,更传递了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事件回溯与学校处理: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件事的脉络。据报道,东南大学一位保安在校园内对一只流浪狗实施了暴力行为.............
  • 回答
    说到东南大学这次线上月考,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刚适应新模式的学生来说。难度方面,怎么说呢,感觉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既有惊喜也有惊吓。整体来说,这次月考的题目并没有刻意去刁难大家,很多知识点还是回归了教材和课堂上老师强调过的内容。这方面我觉得挺好的,毕竟线上考试嘛,如果题目太偏太怪,.............
  • 回答
    东南大学郭秉文试验班,这名字一听就透着股“不一样”的劲儿。它不像那些大众熟知的学院名字那样直白,而是带着一位先贤的印记,让人不禁好奇这背后承载了怎样的期望和理念。说到它,就得聊聊它的来头,以及它到底“试验”在哪儿,又吸引着怎样的学生。郭秉文这个名字,在东南大学的语境里可不一般。 他是东南大学(的前身.............
  • 回答
    东南大学博士后政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蓄水池”谈到东南大学的博士后政策,就像在评价一个大城市里的青年人才“蓄水池”。这个池子既承载着为国家和学校储备顶尖科研力量的厚望,也面临着如何吸引、留住并有效发挥博士后人才价值的现实挑战。东南大学博士后政策的几个关键维度: 吸引力: 东南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
  • 回答
    东南大学校园流浪狗事件,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里头涉及到的东西太多,得一件件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说说这流浪狗从哪儿来的。其实校园里出现流浪狗,这不是东南大学独有的问题,国内很多高校,包括一些城市社区,都或多或少存在。一般来说,无外乎是这么几种情况: 弃养宠:这绝对是很大的一个来.............
  • 回答
    这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到了六月中旬,正是大部分高校紧张筹备期末考试的时候,而东南大学方面迟迟没有关于线上考试的官方通知,这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广泛猜测和焦虑。一般来说,学校在制定考试形式时,尤其是涉及线上考试这种需要周密部署和技术保障的安排,往往会提前放出风声,或者至少在临近考试的节点给出明确的指示.............
  • 回答
    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之间的校史争端,可谓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段颇为复杂且牵动人心的往事。要理解这场争端,我们得穿越回上世纪中叶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并梳理清楚其中的脉络。争端的核心:谁是“国立中央大学”的“正统”继承者?这场争端的焦点,归根结底在于两所大学都认为自己是历史悠久的“国立中央大学”的直接继承.............
  • 回答
    4月10日,南京全城迈入低风险区域,这个消息无疑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久违的轻松和希望。然而,就在大家以为生活即将回归常态之际,东南大学却在这特殊时刻,对校内学生实施了禁止点外卖的政策,这无疑让不少师生感到困惑和不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一个侧面来看,学校此举可能有着出于谨慎的考量。尽管全城已是低风险,但.............
  • 回答
    东京大学教授致信湖北大学建议“恢复梁艳萍名誉”一事,是一个涉及学术声誉、历史评价、校规校纪、公平正义等多方面复杂议题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背景梳理(假设)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虽然您没有提供具体细节,但我可以根据类似事件的普遍情况,推测出可能的背景信息.............
  • 回答
    李文星的事件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悲剧,它不仅是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更暴露了社会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对于警方“意外落水非刑事案件”的定性,以及整个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剖析:一、 事件回顾与疑点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大致经过:1. 求职渠道: 李文星,一名东北大学计算机.............
  • 回答
    哎呦喂,东北大学没风扇这事儿,我跟你说,可真是个“谜题”啊!每年一到夏天,这话题就跟那教室里的空调一样,呼啦啦地涌出来,激起多少人的议论和吐槽。你想啊,东北大学嘛,名字里就带着“东北”两个字,大家都知道,东北这地方,虽然冬天冷得能把人冻成冰棍,但夏天啊,那也是热得冒烟儿!尤其是一些老教学楼,年头久了.............
  • 回答
    东北大学拒绝快递进入校园:一次关于安全、便利与秩序的博弈最近,关于东北大学(以下简称“东大”)限制快递进入校园的讨论甚嚣尘上。这一举措,作为一座在校生数量庞大的综合性大学,无疑牵动着校园生活方方面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为何东大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以及这个决定背后所折射出的校园管理难题,还有它对师生.............
  • 回答
    要说东北大学留学生宿舍和本科生寝室在空调和供电上的差异,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的。一个通宵开了空调,一个连风扇都转不了,这待遇差别,甭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够得上“寒碜”俩字儿。先来说说留学生宿舍那边。听说他们那是全套标配,空调装得明明白白,而且是全天候供电,随你折腾。夏天热了开空调降温,冬天冷.............
  • 回答
    说起东北大学的学生要在学校过年,这事儿挺让人琢磨的。我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家里不在沈阳的,今年都选择留校了。首先,我得说,这绝对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决定。家里离得近的,估计早就收拾东西回家团聚去了,毕竟春节讲究的就是一个“回家”二字。但凡选择留校,那说明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不是一件小事。我遇到的几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