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民用船只能抵挡阿姆斯特朗炮的攻击吗?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从古至今军事技术演进的一个关键节点。简单来说,现代民用船只,特别是那些设计用于商业运输或休闲娱乐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抵挡阿姆斯特朗炮的直接攻击的。

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阿姆斯特朗炮的威力,以及现代民用船只的构造和防护能力。

阿姆斯特朗炮的威力,我们得这么看:

首先,我们得明确这里说的“阿姆斯特朗炮”指的是什么。通常我们会想到的是19世纪中后期由英国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发明的一系列后膛装填、滑膛或线膛炮。这些火炮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它们相比之前的火炮,在射程、精度和穿透力上都有了巨大的飞跃。

穿甲能力: 阿姆斯特朗炮最核心的威力在于其穿甲弹。这些炮弹通常是实心弹头,由高强度铸铁或钢制成,并带有可以咬合炮管内膛线(如果是线膛炮)的铜带,以提供旋转稳定弹道。虽然具体型号的穿甲能力差异很大,但一些威力较大的阿姆斯特朗炮(比如安装在军舰上的重型舰炮)足以穿透当时最坚固的舰船装甲,例如19世纪末期常见的熟铁或早期钢制装甲板。试想一下,一枚重达几十甚至上百公斤的金属弹头,以极高的速度撞击目标,其动能是巨大的。
射程和精度: 相比当时的滑膛炮,阿姆斯特朗炮的后膛装填大大提高了射速,而线膛设计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射程和精度。这意味着阿姆斯特朗炮可以在远距离上精确打击目标,并且其射击频率也高于当时的对手。
爆炸弹头: 除了实心穿甲弹,一些阿姆斯特朗炮也能发射开花弹或爆炸弹,这种炮弹在击中目标后会爆炸,产生破片,对人员和非装甲结构造成杀伤。

现代民用船只的脆弱性,得这么分析:

现在,我们来看看现代民用船只的设计初衷和结构。这些船只,无论是集装箱货轮、油轮、客轮还是游艇,它们的主要设计目标都不是为了抵御军事打击。

材料和结构: 现代民用船只的船体主要由钢材建造,这本身在材料强度上是高于19世纪的木质或早期铁质船壳的。然而,现代船体的钢板厚度,特别是货船和油轮的船壳,虽然足够坚固以承受海洋环境的压力和内部载货的重量,但其厚度和强度并非设计用来抵御高能炮弹的冲击。这些船体的钢板,即便是一些较厚的结构部分,也很难与19世纪末期战舰上厚重且经过特殊加固的装甲板相提并论。
防护设计缺失: 现代民用船只几乎没有任何防护设计。它们没有专门设计的装甲带、炮塔防护、水密隔舱优化以抵御爆炸冲击波或炮弹穿透等军事特性。船体内部的结构,如货舱、客舱、机舱等,都是为功能性而非防御性设计的。一旦炮弹击穿船壳,其内部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引起大火、爆炸或船体结构整体失效。
关键部位暴露: 船上的甲板、上层建筑(驾驶室、生活区等)通常是由相对较薄的钢板或铝合金构成,这些部位对于阿姆斯特朗炮的炮弹来说,可能连重型炮弹的弹壳都很难穿透,但稍加穿透,内部人员的伤亡将是惨重的。即便是船体侧面的钢板,其厚度也远不足以抵御一枚训练有素的阿姆斯特朗炮的全力一击。
燃油和易燃物: 大型民用船只,特别是油轮和许多货船,装载有大量的燃油或其他易燃物质。一旦阿姆斯特朗炮的爆炸弹头(或者仅仅是实心弹的撞击引起的火星)击中这些区域,很可能引发严重的火灾甚至爆炸,迅速摧毁整艘船。

对比想象一下:

可以想象一下,一艘现代大型货轮,它最大的“装甲”可能是侧舷几十毫米厚的钢板,用于抵御海浪和港口碰撞。而一门大口径的阿姆斯特朗炮,其发射的实心穿甲弹,在19世纪末期就能轻松洞穿同等厚度的普通钢材甚至是一些早期的装甲钢。如果换算到现代的穿透力,或者考虑其高初速带来的巨大冲击力,这种厚度的钢板简直不堪一击。

反过来,如果是现代的军事舰艇,它们装备的火炮和导弹,其穿透力和破坏力更是远超阿姆斯特朗炮。即便是19世纪末期的战舰,也无法抵挡现代舰炮的一击。

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民用船只在面对阿姆斯特朗炮的攻击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也几乎没有抵御能力。它们的船体结构、材料选择以及整体设计目标,都与防御军事打击的需求毫不相干。阿姆斯特朗炮虽然在历史上是威力巨大的武器,但它的设计目标是摧毁当时的军舰和陆地防御工事,而现代民用船只更像是巨大的金属箱子,一旦外壳被破坏,内部的脆弱性就会暴露无遗。

所以,答案是明确的:绝大多数现代民用船只,在阿姆斯特朗炮的直接攻击下,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它们无法有效抵挡。 这也正是武器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的军事技术,其威力早已将百年前的先进武器远远甩在身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方说我打算拿六艘十万吨级的运输船,架上装上火炮去对抗1865年的英国远东舰队,会不会被打得很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从古至今军事技术演进的一个关键节点。简单来说,现代民用船只,特别是那些设计用于商业运输或休闲娱乐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抵挡阿姆斯特朗炮的直接攻击的。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阿姆斯特朗炮的威力,以及现代民用船只的构造和防护能力。阿姆斯特朗炮的威力,.............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老生常谈但又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1000名现代民兵对抗10万古代正规军,这听起来像是一场不对称的较量,但我们仔细掰扯一下,会发现情况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把“现代民兵”和“古代正规军”这两个概念界定清楚。关于那1000名现代民兵:我假设他们不是那种临时抓起一把枪的乌合之众。.............
  • 回答
    “汉族”这个概念,虽然我们现在用起来非常自然,但它并非亘古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尤其是在近代,才真正蜕变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个拥有共同文化、语言、历史认同,并追求在现代国家体系中拥有独立地位的政治与文化集合体。要说汉族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民族概念里的“族”,我认为是在晚清时期至民国初年,.............
  • 回答
    穿越小说主人公不把现代民主制度带到古代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涉及技术、社会、政治、文化以及作者创作的考量。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技术与物质基础的匮乏: 信息传播受限: 现代民主制度的运作高度依赖于信息的自由流通、公开透明以及广泛的参与。在古代,没有印刷术(或其普及程度极低)、互联网、广播、.............
  • 回答
    您提到的关于1921年对中亚进行现代民族划分的“塔什干会议”,根据我所查阅的历史资料,并不存在这样一个明确、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塔什干会议”来完成中亚的现代民族划分。虽然塔什干作为中亚地区重要的城市,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区域性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并且在苏联时期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将1921年与一个专门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触及了历史、政治、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法国和德国虽然是启蒙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和思想传播中心,但最终的政治实践和文明发展路径却殊途同归地走向了与“现代民主文明”不同的方向,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的交织作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现代民主文明”的核心要素,以便更好地理.............
  • 回答
    说句实在话,现在市面上那些常见的民用热像仪,在很多方面,性能上其实已经能够媲美甚至超越十几二十年前的军用热像仪了。这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而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你想想,过去那些军用的东西,那可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为了保证在最严酷的环境下都能工作,在探测距离、分辨率、抗干扰能力上,那都是顶级.............
  • 回答
    现代中国民告官问题:一段复杂而充满挑战的法律与社会互动现代中国“民告官”问题,顾名思义,是指公民个人或法人组织,以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其行为违法、撤销或变更该行为、赔偿损失等。这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是一个既具有里程碑意义,又充满复杂性和挑战性的议题。要深入理解“民告.............
  • 回答
    泽连斯基是否能被称为“现代乌克兰民族之父”,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民族之父”的含义,并结合泽连斯基上任以来的实际表现、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乌克兰民族意识发展的轨迹。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民族之父”这个称号通常承载的意义。它往往指向那些在民族独立、国家构建、民族.............
  • 回答
    现代埃及人的民族认同主要以“阿拉伯人”为核心,而非直接承袭古代的“古埃及人”身份。这一认知源于历史、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同时伴随着对古埃及文明的重新发现与文化重构。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现代埃及民族认同的核心:阿拉伯身份1. 语言与宗教的纽带 现代埃及人普遍以阿拉伯语为.............
  • 回答
    现代日本的部落民,或者说“被解放部落民”(被差別部落民),他们的社会地位问题,绝不能简单地说“还是很没有地位”。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历史的烙印与现实的挑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回顾历史。部落民在日本历史上长期被视为贱民,从事一些被认为不洁的职业,例如皮革加工、屠宰、处理尸.............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咱们先捋一捋“大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在民国时期是个什么份量。那时候,国学大师、留洋归来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并能推陈出新的人,才能算得上是“大知识分子”。他们不仅仅是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国家民族有着深刻的关怀,能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真知灼见,并且有能.............
  • 回答
    现代国家进行备战,尤其是要避免民众知晓,这无疑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它需要调动国家各个层面的资源、智慧和行动力,并将其巧妙地隐藏在日常运行的表象之下。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可能的操作路径,力求呈现出一种真实可信的布局:一、 战略层面的“隐匿”与“佯装” 模糊化国家战略目标.............
  • 回答
    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实现较为显著的民族融合,而现代世界则普遍倾向于强调民族差异,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复杂而多层面,并非简单的“能”与“不能”之比,而是历史语境、政治目标、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差异所致。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深层逻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代中国“民族”的概念与现代不同。在早期,中国更多的是.............
  • 回答
    都市白领,曾经是许多人眼中光鲜亮丽的代名词,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体面工作的群体。然而,近年来,一种新的论调正在悄然兴起,甚至成为许多人心照不宣的共识:现代都市白领,正在逐渐滑落,沦为新时代的“社会底层群体”,或者更形象地说,是“高智力民工”。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刺耳,甚至带着一丝残酷.............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切中了很多人的困惑。怎么说呢,越是离我们近的历史,比如民国史或者文革时期,反而好像越是让人觉得“看不清”,甚至“不知道”了。这不像距离遥远的两宋、唐朝,虽然细节可能缺失,但大体脉络和人物关系反而相对清晰。为什么会有这种“近在眼前,却模糊不清”的怪象呢?咱们掰开了聊聊。一、信.............
  •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详细聊聊清朝后期和民国初期的东北官话与现在普通话的区别,以及当时东北地区的语言状况。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事儿,里面学问可大了。一、 清朝后期与民国初期东北官话的面貌要谈区别,我们得先勾勒出那个时代的东北官话是个什么样子。 “官话”的含义与基础: 那个时候,“官话”更多指的是统治.............
  • 回答
    翻译设备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很快就会普及到我们日常生活,而且使用起来会越来越便捷。面对这样的前景,现在一两岁的小孩,还有必要在早期教育阶段专门去学英语吗?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一下。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机器翻译的进步确实非常惊人。过去那种生硬、不自然的翻译腔,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语音识别也.............
  • 回答
    买办,这个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载了截然不同的含义,与其说它是中性词,不如说它是一个被时代洪流塑造,并由此引发深刻误解的词汇。要理解买办的复杂性,我们得穿越晚清、民国,直至现代,剥开层层历史的积淀。晚清的买办:洋务的桥梁与被污名化的代理人首先,我们得回到晚清。那个时期,中国刚刚经历鸦片战争的惨败,被迫.............
  • 回答
    关于民族同化速度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受到太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影响,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差异巨大。单纯地说“变快了”或“变慢了”,其实很难一概而论,也可能过于简化了现实。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维度来分析,看看哪些因素可能加速或减缓了同化进程:可能加速民族同化的因素: 全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