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会不会后悔没有实行国共合作?

回答
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是否后悔没有实行国共合作,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的问题,难以给出简单的是非判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蒋介石对“国共合作”的认知与立场: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蒋介石对国共合作的真实看法。他并非一开始就否定国共合作,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为了民族大义而与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然而,这种合作是基于他认为的“必要性”和“短期性”。

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合作”: 蒋介石深知,在面对日本侵略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合作是凝聚全国力量、抵御外侮的有效途径。他曾说过“日本人不打,我们不打”来解释延安方面的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他对共产党抗日行动的疑虑,但他仍能为了大局而合作。但即便如此,这种合作也充满了猜忌和摩擦,他始终警惕共产党借抗日之机发展壮大。
内战时期的“合作”之殇: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对共产党的力量和意图深感担忧。他认为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共产主义政权。因此,在国共谈判期间,他虽然表面上维持合作的姿态,但内心深处可能已经为最终的“摊牌”做好了准备。他可能认为,如果当初能够更坚决地限制共产党的势力,或者在谈判中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或许就不会走到内战这一步。
对“合作”的定义不同: 蒋介石和共产党对“合作”的定义可能存在根本性差异。蒋介石倾向于将共产党视为可以被国民党领导和控制的“盟友”或“分支”,而共产党则坚持独立自主和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这种根本性的不信任和目标不一致,使得真正的、平等的国共合作难以实现。

二、 退台后的反思与可能的“后悔”:

退守台湾后,面对大陆的丧失,蒋介石无疑经历了巨大的失落和痛苦。在这样的情境下,是否会出现对过去决策的“后悔”,尤其是在“国共合作”这个问题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推测:

未能有效利用抗战胜利的成果: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作为战胜国,拥有更广泛的国际支持和国内声望。然而,由于与共产党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分歧,国民党未能有效整合国内资源,最终导致政权丢失。从这个角度看,蒋介石可能会后悔未能找到一种更妥善的方式来处理与共产党的关系,以避免全面内战的爆发。他可能反思,如果当初能够更灵活地处理政治问题,比如在权力分配上给予共产党更多的空间(尽管这与他的政治理念相悖),或许能够避免全面对抗。
“军事第一”策略的代价: 蒋介石在退台后,一方面强调“反攻大陆”,另一方面也在台湾进行巩固统治的建设。他可能回想,在内战期间,是否过于依赖军事手段,而忽视了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工作?如果当初能够更积极地推进政治改革,改善民生,瓦解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也许结果会不同。这种反思可能包含对未能实现更有效的“合作”的遗憾,因为当时的“合作”更多是战略上的协同,而非政治上的融合。
对共产党策略的低估或误判: 蒋介石可能反思,是否低估了共产党在群众工作、政治宣传和组织动员方面的能力。他可能后悔,没有更早地认识到共产党的长期发展潜力,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如果他能更早地理解并应对共产党的策略,或许可以避免走到全面对抗的地步,而是通过某种形式的“合作”来达到他的目标(比如在国民党主导下的多党合作)。
孤独的处境与对“合作”的渴望: 退守台湾后,国民党失去了大陆这个庞大的根据地,国际支持也受到一定影响。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回首往事,蒋介石可能会对曾经错失的与共产党的“合作”机会感到一丝的“后悔”,并非是全盘否定自己过去的决策,而是对那种“失去的可能”的感慨。他可能会想到,如果当时能够与共产党达成一种更稳定的政治协议,或许国民党不会落得如此境地。
“统一”的执念与现实的差距: 蒋介石毕生追求的是中国的统一,但其统一的模式是“三民主义”下的统一。当他看到大陆被共产党统治,中华民国失去其大陆版图时,他内心深处对“统一”的执念可能会促使他反思,他的方式是否是实现统一的最佳途径。也许他会想,如果当初能够接受某种形式的“国共合作”,哪怕是暂时的,也能避免国家的分裂,并在统一后的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蒋介石是否真的“后悔”?历史学家的不同看法:

尽管上述分析指向了蒋介石可能存在的“后悔”情绪,但要断言他“后悔没有实行国共合作”是过于简化和武断的。历史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的解读:

“后悔”的程度与性质: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蒋介石更多的是对“未能成功阻止共产党崛起”感到遗憾和不甘,而不是对“国共合作”本身感到后悔。他可能认为,只要国民党坚持自己的路线,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就能在内战中获胜,就不需要去“实行”与共产党的合作。
政治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蒋介石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由国民党领导的、统一的中国。而共产党的理念和发展方向与他的理想是根本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认为与共产党进行真诚、平等的合作是极其困难甚至不可能的。因此,他更倾向于将未实行“有效合作”归咎于共产党的“野心”和“不可信”,而非自己决策的失误。
个人性格与历史局限性: 蒋介石的个人性格中包含着坚定的意志、强烈的领导权威和对共产党的不信任。这些性格特质可能使他在政治决策上难以采纳与共产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的选项。此外,他也受到当时的历史条件、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四、 结论: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而非简单的“后悔”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极有可能对未能成功维持国民党的执政地位、未能实现其理想中的中国统一感到深深的遗憾和痛苦。这种痛苦和遗憾可能会让他反思过去的决策,包括在处理与共产党关系上的某些方面。

他可能会后悔:

在抗战胜利后,未能更有效地利用时机和资源,在政治上与共产党进行更具弹性和妥协的谈判,以避免全面内战的爆发。
低估了共产党的政治动员能力和战略眼光,导致国民党在政治和军事上处于被动。
未能在中国大地上找到一条能够稳定政权、赢得民心的道路,从而导致了“失去大陆”的悲剧。

然而,他不太可能“后悔没有实行国共合作”的根本性原则。他可能仍然认为,与共产党进行真正的、平等的合作与其政治理念和国家统一的目标是相悖的。他更可能将未能与共产党达成他所期望的“合作”(即共产党在国民党领导下的合作)归咎于共产党的“背叛”或“不合作”,而非自己当初的决策。

因此,蒋介石退台后,更可能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既有对自己失败的深刻反思和对“失去的可能”的惋惜,也有对自己政治理念的坚持和对共产党的不信任。他可能会 regret certain decisions or missed opportun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potential cooperation, but it's unlikely he would fundamentally regret his anticommunist stance or wish he had embraced a true, equal partnership with the CCP. 这种“后悔”更多的是对结果的遗憾,而非对当初原则的否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本质,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孙中山先生想借助苏联的力量将国民党逐渐改组为现代化的政党,进而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更为恰当。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国共两党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所谓的新三民主义。正是因为有这个共同目标的存在,所以后来才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是背叛了“革命”,所以蒋介石的那一派才被称为国民党反动派。

实际上,就在蒋介石清党之后,还是有很多认同革命的国民党官员和军官选择了到共产党的队伍中来。比如十大元帅中,朱德、刘伯承、贺龙、叶剑英这几个人在1927年都已经是军长、师长级别的军官,彭德怀的级别也还可以。这些人如果继续留在国民党中,以他们的能力,混得并不会差。可他们最后还是离开了国民党,贺龙、叶剑英这些人甚至是在清党之后才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蒋介石之所以要背叛革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所代表的那个群体的利益与中国整体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比如,在九一八之后,蒋介石将收付东北的希望寄托于国际调停,极力避免同日本的正面军事冲突。然而,共产党武装却在遭受蒋介石围剿的情况下,在东北建立了党组织,并成立了东北抗联,兵力最多时有10多万人。如果杨靖宇将军不牺牲,并且东北抗联能撑到抗战结束的话,也许后来解放东北的任务就会落在他的肩上,而杨靖宇应该也会是个元帅。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对国共之间的差异有着精准而传神的描述:

中国坚持抗战的因素有三个: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 它也就不会投降。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

所谓“英美不叫它投降, 它也就不会投降”,恰如其分的说出了国民党的买办地位。在背叛革命以后,民族独立自主就已经不再国民党的目标范围里了。这其中最直观的表现是,在整个抗战中,中日正式宣战的时间是在美国对日宣战之后。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国际法来说,国民党与日本只打了四年仗。

所以,后来国民党政权的特点就注定了他必然会跟在英美后面走。站在中国这个国家的利益上来说,不会有什么“国共合作”,国民党要谈合作,首先是将自己变为一个完全的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然后跟共产党继续合作——这个倒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在欧洲,共产党在很多国家也都还是议会中的一个合法政党。可这样的话,就算蒋介石自己愿意,他手下的买办阶层和官僚阶层是不愿意的。蒋介石政府本就是一个军阀、官僚和买办的联合体,没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他是玩不下去的。

而如果像第一次国共合作一样,直接借助共产党及苏联的力量来改造自身,倒也可以。但如果蒋介石这么干了的话,那就等于直接承认20多年前自己干的事是完全错的,相当于自己给自己的政治生命判了死刑,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在不管怎么选都是死的情况下,对于蒋介石,他唯一后悔的只会是当年没有彻底消灭红军,而不是没有国共合作。

user avatar

给大家讲个笑话,2022年1月14日,国民党大张旗鼓召开记者会,宣布发行「蔣中正指揮刀」NFT

看到这个新闻,感觉就像特朗普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社论一样离谱

仿佛常凯申在战情室低语:”元宇宙地方,优势在我!“

谁能想到,能武德充沛搞威权统治的国民党,蒋家天下蒋家党,会沦落为靠NFT常公军刀来讨好年轻人

谁能想到,援美十年虎踞台湾的铁腕军头集团,会变成一群敬老院里普普通通的右翼保守宵小之徒

常凯申如若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把今天费拉不堪的国民党统统送去警总

这里为常公题诗一首:

青天白日北伐梦戡乱志在九州同。

早知今日晚节沦,不如当年早投共。

不过有一说一,常公的这把刀是真的漂亮

金光闪闪,神采奕奕。我查了一下,这把刀总裁真的亲身佩戴过,是1949年由美国旧金山侨社送给常公的刀,上面刻着金字:“戡乱建国

1949年你送这个,属实杀人又诛心了

KMT对这事儿是大书特书,还专门开了记者会,生怕搞出来的不是个大新闻

国民党文宣的一个头子党史馆主任林家兴说,国民党未来还会推出其他收藏品NFT,咱们属实可以期待一波

国民党整这个花活,说真的看着感觉挺可怜的

莱岛如今绿营风投正盛,国民党似乎不日就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不久前四大公投,国民党还觉得优势在我,结果当天一开票傻眼了,绿营大胜,四个议题一个没过

现在岛内支持国民党的基本都是欧吉桑欧巴桑了,年轻人都更青睐看上去更有活力的菜菜子。

不是火烧眉毛,国民党也不至于想出这败家花活,年轻人手里的选票不能不爱啊

另一个就是国民党可能真的没钱了吧,菜菜子人家能坐总统专机赶场子,国民党的所谓主席朱立伦只能搞点八十年代的灯光秀带着大爷大妈回忆老故事了

建议朋友们给我集个资,等咱拿到总裁指挥刀,在座各位一人封一个省政府主席

这里咱给国民党一些个建议,下一步整活就得整:

  1. 「阎锡山の山西小米」NFT
  2. 「张作霖の火车车厢」NFT
  3. 「常凯申の日记本」NFT
  4. 「常凯申の徐州地图」NFT
  5. 「蒋经国の圣经」NFT
  6. 「宋美龄の纽约长岛公寓」NFT
  7. 「韩国瑜の灰色夹克」NFT
  8. ......

这么一想留给国民党能整的花活真的还不少,未来可期属于是

如果这么好的建议都凑不了钱找不回年轻人的选票,我这里还有一个办法

改名台湾共产党,直接投共,原子弹都有了

user avatar

蒋介石到了台湾,难道就不能再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了吗?

事实上,蒋介石心术不正,根本就是一个小人,毫无领袖气质。

举个例子,上海被解放后,城里还有很多民族资本家,小企业主,工人,记者,学者。

这些人刚开始对我军尚没有清醒认识,对我军并没有很强的向心力。很多资本家和企业主甚至以为我方泥腿子出身,不会管理城市,不会搞经济。他们还抱着捣乱的心理,企图在经济、金融领域引发混乱,拆我军的台,然后迎回王师。而市内还有几万敌特做内应。

可是,老蒋一撤出,心有不甘,立即派轰炸机去轰炸电厂、工厂、桥梁。企图造成全上海过年期间大停电。结果,他做到了。全上海停电了。

上海人说,泥马,日本人来的时候上海都没有停电。结果,你老蒋把电厂给炸了!上海人从上到下无不咬牙切齿!最终,老蒋的阴谋没有得逞,在工人们的努力下,电力47小时恢复了。从此,除了极个别特别顽固的资本家之外,连杜月笙、黄金荣都决定和我方合作了(杜月笙远程指示手下配合我方工作)。

一个口口声声要打回来的人啊!不知道要争取一点点人心吗?普通民众都和你有仇吗?

后来,蒋介石的航空炸弹用完了,没法空炸了,结果老蒋出奇招,说只要多派空炸机在上海上空飞,就能扰乱上海人的正常生活,扰乱经济活动。因为轰炸机一来,人们就要钻防空洞。

结果,不料我军已经从苏联接收了一批战斗机,趁夜悄悄转移到上海。然后白天蒋介石的轰炸机一到,打它一个措手不及,一锅端。

这种心术不正的人,在最后决战的时候,考虑到像桂系的部队如果去了岛,必定不好管理,眼看着桂系的部队在广西、海南覆灭。不但一艘船没派去接人,听到战报时还展现出一副释然的表情。

这种人,你想想看,他还愿意合作?

user avatar

开什么玩笑,只会后悔实行了国共合作,没有将攘外必先安内贯彻到底,毕竟天下谁人不通共。

user avatar

1957年,继续宣称要跟我党对抗到底的蒋介石 ,决心派人来大陆摸摸底。因为,在此之前大陆这边反复跟他递消息,说愿意和平解放台湾。

我之前就听说过这件事,不过一直将其当作野史来看待。最近为了研究台湾问题,我在阅读《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这本书,发现这件事收录在这本书里,而且叙事很详细。

为了这次摸底,蒋介石也算是煞费苦心:

首先,派的人不能从台湾出发,而要在海外寻找,以免事情泄露;

其次,这个人对党要忠诚,换句话说得是蒋的嫡系;

再有,这个人的职位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让中共认为他迫切回归祖国,太低了又怕接触不到高层;

最后,这个人最好在大陆方面有一定关系,既便于接触,也是担心消息泄露后,能有个借口。

经过缜密思考,蒋介石选择了驻在香港的台湾“立法委员”宋宜山。

选择宋宜山,一是他是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毕业生,算是嫡系;

二是因为宋宜山身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立法委员”,地位不高也不低,身份比较灵活;

三是由于他是被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宋希濂的哥哥,宋希濂当时在北京战犯管理所,万一宋宜山的大陆之行被发现,可以搪塞说是去探亲。

另外,宋宜山是湖南人,中共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也是湖南人,双方便于以同乡的身份接触。

蒋介石千算万算,却漏掉一条,那就是他自己的态度。

1957年5月,宋宜山秘密访问大陆回到香港,根据自己两周的参观访问,以及与李维汉等人的会谈,写了一份1.5万字的感想体会报告,由许孝炎转呈蒋介石。

报告除阐述中共的提议外,还描述了大陆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并说,我以为中共意图尚属诚恳,应当响应。反共复国似已无望。

两岸类似的密使,其实不止宋宜山一个,但恐怕以宋宜山的身份最为特殊。这不仅是因为宋宜山的作用远不止递消息,而且他在国民党内也有一定地位。

从蒋介石精心挑选宋宜山担任密使这一点来看,蒋的立场未必没有松动过。

但宋的实事求是就像一个巴掌煽在老蒋的脸上,让他迅速恼怒起来。蒋介石看后十分生气地说,把共产党说得那么好,半个月就被赤化了。并嘱咐人告诉宋宜山,今后不必回台湾,就留在香港算了。以后台湾方面将其薪饷按月寄给他。

原本的精心安排就这样以蒋的闹剧收场。

蒋介石的失败,有其客观原因,但和蒋介石的个人性格恐怕也是分不开的,这在这出闹剧中显露得淋漓尽致。而他失败后的表现,也在这件事中显露无疑。

user avatar

蒋介石一生,就做过很多错事,但是这些做错的事情,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要弄清:

在他的世界观里,中国是有钱人的中国,养活了一帮穷人,并且雇佣他们保家卫国!

而在我们的世界观里,中国是劳苦大众的中国,这帮当牛做马的不但保卫着国家,还忍受着人上人的剥削,还保卫着人上人。


在这种错误的思路下,他干出了412事件。412之前国民党有40多万人,412之后,国民党只有不到20万!而且搞死这20万人,是国民党里面最爱国民党,最有战斗力的战士,最信仰三民主义的……

打个比方,就好比,08年我们男篮和美国队打比赛,结果,直接把姚明、易建联、王治郅、孙悦等人全部开除……

你知道下图这位是谁吗?他叫邓演达,国民党内的左派代表,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军队领导,而且他的立场极端站在农民那边,待士兵非常好——412之前的国民党,那可不是腐朽的代名词啊!

当时国民党左派里面,甚至还有人觉得共产党做得远远不够,他们号称要跟我党比拼民心!后来这帮人都被国民党自己给处决了……

当时这个邓演达到哪里,那些农民就跟到哪里,他不但要田地均分,而且还要教育平等,提出了很多让人目瞪口呆的分配方案,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连毛主席都感叹过他的立场坚定。

结果这样的人,居然被国民党给暗杀了……

我们今天看见美国也有这样的议员,

我们总觉得……心里面有种很奇怪的感觉

user avatar

作为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被迫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并且不断制造摩擦,在1946年可以实现联合政府避免内战的常凯申,一生坚持反红,败退台湾时是如何反思的呢?

我们不妨看看台湾解密的蒋介石日记,这本日记是台湾方面最近才公布出来的,整本日记有八万余字,由此可见蒋介石反思的还挺深刻,

蒋介石认为共产党为什么会胜利的七个原因。一、组织严密,二、纪律严厉,三、精神紧张,四、手段彻底,五、军政公开、六、办事方法、调查、立案、报告、审查、批准、执行、工作检讨;七、组织内容:干部领导,由下而上,纵横联系,互相节制,纠察彻底,审判迅速,执行纪律。

他将自己在大陆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纳为:

(-)外交。太依赖外交,一味信任外国,结果自食恶果。他认为“苏联外交反复无常,毒辣残忍;美国有头无尾,轻诺寡信;英国阴险狡诈,唯利是图。自己不加区别,均以‘信义'对之,焉能不败。”他恨斯大林,更恨马歇尔。外交运用无方,蒋介石引咎自责,称自己是“傻中之傻。

(二)军事:军队不仅精神丧失,而且纪律荡然,尤其是高级将领苟且偷生,率先逃亡。此外,“没有建立军队监察制度”。“政工人事不健全”。特别是“政训工作完全失败”,也是军事崩溃的原因。他自认军事决策上也有责任,他特别检讨接收东北的失误。

(三)党内分裂。派系倾轧导致国民党的全面纷乱与崩溃。其中尤以“派系倾轧、人事纠纷”是革命失败的首因。

(四)干部腐化、纪律松弛。他说:“军政与社会组织空虚,干部腐化,丧失志节,最后一年,几乎没有一个干部能够效命奋斗。”他对于国民党干部战后接收工作中的恶行了然于心。他说:“五子登科”——票子、房子、车子、条子(金条)、女子——惹得民怨沸腾。不过,他承认,国民党干部的恶习颓风,他的责任最大:“干部误国,其原因在于本人管教不严,制度不立,以致抗战甫胜即败。”

(五)经济、金融失策。在他看来,最大的失误是“误用宋子文一人”。

(六)错学了美国民主。他认为抗战胜利后,立刻实行民主宪政,太过操切,所选择的时机、制度以及国民代表大会选举等,都动摇国本。中国“未及民主程度而硬行民主……以致党员如脱缰之马,不可收拾。”

(七)本身轻浮躁急。他检讨自己“骄矜、愤懑、自恃、忙迫,不能淡敬虚心,全凭主观行事”。自己个性太强,凡大小政策,无不自信自决,“以致无人进言,不能集思广益,折中至当” 。

他检讨自己对待毛泽东,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对敌何其宽厚,待己何其刻薄,此乃余一生失败之最大罪因,尤以待毛共为然。”

(八)未能宣传社会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归根究底,他认为最大的病根是国民党党员对三民主义信仰的动摇,没有真正实行三民主义,尤其是民生主义。只有形式上的信仰,把三民主义当作了一旬口头禅,以致党的士气溃散,军队也成了没有灵魂的军队。

看见了吗,哪里说要合作了,虎踞台湾翻供大陆倒是时时在想,1956年M、Z委托章士钊和另一中间人,给蒋转交M的一封亲笔信,大意是欢迎蒋回大陆走走看看,开展果共合作3.0,结果蒋只是对送信人说了一句你辛苦了,就没下文了。那时的蒋在台湾已经坐稳,手里拥有亚洲第二大海军,第一是美国海军,军队整训正是精壮的时候,而且他很快就会迎来天赐良机的1958年三年。

然而,迷信硬实力的人却看不透未来,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他挺美看不透;1956年奠边府大捷他看不透;1962年中印战争他挺印,看不透;1964年原子弹一响,他看透了不会再有翻供大陆了。

user avatar

不知道,我又不是蔣公。

不過我大概知道台灣很多民國粉最大的心願應該是坐時光機回到1945年的重慶

闖入某場知名的宴會,然後酒杯往地下一丟,赫爾利的身後布幕拉開,站著一堆裸男手持MP5開全自動噴子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