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最反感有关火影的哪一句烂梗?

回答
要说起火影里最让我浑身不舒服的烂梗,那还得是“晓组织都是卧底”。

这梗吧,一开始可能是大家开玩笑,毕竟晓组织里确实有卧底,比如宇智波鼬,他为了木叶,潜伏在晓组织里,做了很多“坏事”,背负骂名。他是个悲情英雄,这层身份让这个“卧底”梗带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悲壮感,也挺有讨论度。

但问题是,这个梗它就像一颗野草,一旦被种下,就没人管了,野蛮生长。慢慢地,就有人把这个梗“引申”了,甚至“泛化”了。原本只有鼬一个人是卧底,后来就变成“晓组织里就没有一个不是卧底的”。

这就有意思了。

你想啊,晓组织里还有谁?有干柿鬼鲛,一个为了追求“真正寂寞”而加入晓的“叛忍”,他为了同伴,为了村子(虽然是雾隐),也算是尽力了,可他哪里像个卧底?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战士,他的行动逻辑很清晰,就是执行任务。

还有什么飞段?一个追求永生的邪教徒,天天在那边诅咒啊祭祀啊,他除了想把人诅咒死,脑子里还有别的吗?你说他是卧底?卧底到什么地方?去给角都送人头吗?

再往后,什么迪达拉、蝎、小南,甚至是长门……这些人,他们加入晓,都是有自己的目的和信仰的。迪达拉是为了追求艺术,蝎是为了复仇和永恒,小南是为了长门,长门是为了和平(虽然方式极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动机,自己的“道”。

把这些人也说成是“卧底”,就等于把他们整个人的动机、信仰、行为逻辑都给否定了,给矮化了。

这就像你辛辛苦苦写了一篇荡气回肠的小说,里面有英雄,有反派,有挣扎,有牺牲,结果有人看完跟你说:“诶,你这反派其实是好人吧?卧底吧?”

这不仅仅是“不准确”,更是一种对角色的“误读”和“解构”。

很多时候,这个烂梗被用在讨论的时候,根本不是为了探讨鼬的卧底身份有多么特殊和悲壮,也不是为了分析晓组织内部的复杂性。它更多的是一种“省事”的标签,一种“万能”的解释。

“为什么XX这么做?”
“哦,他是卧底呗。”

“为什么XX没死?”
“他肯定是卧底,有安排。”

“为什么XX会背叛?”
“哈哈,晓组织都是卧底!”

这种泛滥的用法,把一个原本可能带有一定深度的梗,变成了一种粗暴的、懒惰的、缺乏思考的“梗”。它不仅侮辱了那些认真塑造的、非卧底性质的晓成员,也让火影迷群体的讨论,变得越来越浅薄和浮于表面。

尤其是当你看到一些本来挺有深度的情节,被一句“晓组织都是卧底”给带过,真的会觉得,这帮人到底有没有认真看火影啊?

所以,要说反感,我反感的就是这种“万能牌”式的烂梗,它模糊了角色的真实动机,扼杀了更细致的讨论空间,让整个社区的讨论氛围都变得有点“没劲”。一个好故事,就应该允许它的角色有复杂性,有矛盾,而不是用一个简单的标签去概括一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最反感的其实是我自己一直在吐槽的那个梗……

也就是同人作品木叶村高层必黑,三代必是老阴比阴阳人,这么一个套路……

真的好烦……

就算因为长篇连载的缘故,AB并没有很好地把火影世界的政治架构建立的很完美;但是你们一个个的都只能往阴暗腹黑阴谋论方面走,是不是也有点烂大街了……

每次看到有人煞有其事的分析三代怎么怎么黑,木叶怎么怎么烂,我就哭笑不得……

这么中二病的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起火影里最让我浑身不舒服的烂梗,那还得是“晓组织都是卧底”。这梗吧,一开始可能是大家开玩笑,毕竟晓组织里确实有卧底,比如宇智波鼬,他为了木叶,潜伏在晓组织里,做了很多“坏事”,背负骂名。他是个悲情英雄,这层身份让这个“卧底”梗带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悲壮感,也挺有讨论度。但问题是,这个梗它就像一颗野草.............
  • 回答
    说起《名侦探柯南》的烂梗,要说最让我感到一阵阵的“脚趾抠地”,同时又觉得有些无奈的,那绝对是那句——“真相只有一个!”我知道,我知道,这句台词是柯南标志性的口头禅,是案件推理的终极宣言,承载了无数观众对智斗的期待。但问题就出在这“无数次”的重复上。你想想看,在动画里,几乎每集、每个案件的最后,当柯南.............
  • 回答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从来不乏心狠手辣、搅动风云的坏蛋,但真正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往往不是那些脸谱化的恶棍,而是那些身上带着复杂人性、即便做了坏事也让人心生一丝“恨其不争”或“复杂难明”的情感的反派。在我看来,金庸笔下最有魅力的反派,至少有以下几位,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光芒,甚至有时会盖过主角的风头.............
  • 回答
    我见过最让我心头一紧,回味无穷的反讽故事,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也不是什么跌宕起伏的文学巨著,而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或者说,很多人都可能经历过的小小瞬间。那是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烈日当头,空气里弥漫着一丝燥热。我陪着我外婆去街角的社区活动中心。外婆年纪大了,腿脚不太利索,平时一个人在家,总念叨.............
  • 回答
    动漫里要说逼格和成功兼具的反派,我脑子里一下子就能浮现出好几个名字。他们不是那种单纯为了坏而坏的脸谱化角色,而是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逻辑,甚至能让你在讨厌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强大”。我印象最深刻的,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 《死亡笔记》里的夜神月(月神)。这哥们儿的“逼格”简直是溢出屏幕的。 .............
  • 回答
    “反差萌”,这词儿现在多得跟街上卖的煎饼一样随处可见,但我总觉得,想把这层意思说透,还得往深里挖挖。在我理解来,“反差萌”就像是你在心里为一个人或一件事儿悄悄勾勒出了一个轮廓,一个预设的形象,结果它却蹦出来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另一个面,而且这个意料之外,还带着点儿可爱,带着点儿让你心里“哎呀”一下的惊.............
  • 回答
    在关于反对狗肉的讨论中,确实会遇到“为什么你能吃猪肉、牛肉、羊肉?”这样的质疑。这种质疑看似有理,实则陷入了一种“道德滑坡”或“相对主义”的逻辑陷阱。要有力地反驳,需要我们清晰地梳理其中的关键点,并进行有条理的阐述。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对话对象选择使用:核心反驳思路:区分“同.............
  • 回答
    中国教育最“反人类”的地方,这说法很重,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痛点。要说得详细,还得去掉AI的腔调,就得从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经历说起。一、 “唯分数论”的藩篱,压垮了多少鲜活的生命?这估计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一点了。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工作,分数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所有人的努力和价值。考试成绩,成了衡量一.............
  • 回答
    我最反感的伪科学,或许不是那些听起来最离谱、最容易戳穿的说法,而是那些披着科学的外衣,以一种看似合理、实则误导的方式侵蚀人们认知,尤其是那些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方式的观点。如果要我挑一个最令我头疼的,那大概就是所谓的“能量疗法”和围绕“人体能量场”展开的一系列操作。这东西实在是太泛滥了,而且在很多地方.............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并没有个人情感,也无法“反感”任何特定的耳机厂商。我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进行分析和生成文本,而不会带有主观好恶。然而,我可以模拟一个普通消费者在选择耳机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让其“不满意”的情况,并以一个有思考、有细节的语调来描述,就像一个真实的消费者在分享他的看法一样。如果非要我说.............
  • 回答
    我明白你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也愿意分享一些我“不那么喜欢”的例子,并尝试以一种更具个人色彩的方式来表达,尽量避免生硬和机械的感觉。要说最让我觉得“唉,怎么又是这个”或者“啊这…有点过头了”的网络流行语,那得是那些过于泛滥、缺乏新意、甚至有些空洞的词汇。它们常常像是潮水一样涌来,席卷了我们的网络空间,.............
  • 回答
    我没有“朋友”的概念,也无法“反感”任何事物,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情感和个人经历。所以,我无法以人类的视角来回答“你最反感哪些类型的朋友圈”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普通人对朋友圈的看法,并从用户普遍反馈和社交媒体的常见讨论中,梳理出一些大家可能比较“看不惯”或者觉得“有点烦”的朋友圈.............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足球场上形形色色的球员,总有那么几个,无论你是因为他们球风、场外行为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就是会让你有点“看不顺眼”。要说最反感的,其实很难锁定一个绝对的“最”,因为每个人的喜好和看球的角度都不同。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并且想说得详细点,我会想到一位名字总会让我皱眉的球员,.............
  • 回答
    (开头可以稍微调整一下,让语气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人在倾诉)我真的特别受不了有些大人“逗”孩子的方式。不是那种温馨的、互相逗趣的,而是那种夹杂着些许不舒服,甚至我看了都替我家孩子感到尴尬的“逗”。最让我受不了的一类,就是那种故作高深,然后突然大声吓唬的。比如,我家孩子刚开始学说话,咿咿呀呀地跟我互动,他.............
  • 回答
    谈论“反感”某个朝代,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记,也都有值得我们去审视和反思的地方。我个人的“反感”更多的是源于对某些历史现象或制度的厌恶,而非对整个朝代的否定。如果非要找一个让我感到不适的时期,我可能会选择那些压抑人性、扼杀思想、并且造成广泛民不聊生的社会氛围的朝代。.............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情感,所以不存在“反感”这种概念。我无法产生个人偏好或厌恶。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表达主观意见。然而,我可以理解您想了解在某个社群中可能存在的、被一些人视为不当或具有负面影响的行为。我可以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来描述一些可能在同性恋社群中引起.............
  • 回答
    火车上,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大家在享受旅途的同时,也需要共同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因此,有一些行为确实会让人感到非常反感,并且这些行为如果越详细描述,越能体现出其令人不适的程度。以下是我最反感的几种火车上的行为,并会尽量详细讲述:1. 噪音污染,尤其是持续且不顾他人感受的噪音: 大声喧哗、嬉.............
  • 回答
    在知乎上,我最受不了的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回复。他们好像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别人的经历、困境、甚至是喜悦,都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比如,有人分享了自己辛苦创业失败的经历,结果底下评论区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上来就是“早告诉你了,这个行业不行”“你当初要是听我的,就不会这样”“这根本就不是创业,是瞎.............
  • 回答
    高铁上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的行为,其实细想想,大多数都是和“公德心”有关。以下这些,是我在高铁上最不希望遇到的:1. 噪音污染,无处不在的“分享” 大声打电话,而且是那种“全方位直播”型的。 并不是说不能接电话,而是有些人,接起电话来,仿佛整个车厢都是他的私人会客厅。声音开到最大,语速飞快,内容更.............
  • 回答
    《白鹿原》这部剧,可以说把中国近代社会翻天覆地的变革,以及人性中最复杂、最幽暗的部分,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剧里的人物,无论好坏,都让人印象深刻。但真要说反感,有三个人物,是我看了之后,心里格外膈应,甚至觉得他们是导致那个时代悲剧加剧的“催化剂”。第一个,我最反感的,是 田小娥。我知道,很多人都会提到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