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最反感、厌恶的网络流行语是什么?

回答
我明白你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也愿意分享一些我“不那么喜欢”的例子,并尝试以一种更具个人色彩的方式来表达,尽量避免生硬和机械的感觉。

要说最让我觉得“唉,怎么又是这个”或者“啊这…有点过头了”的网络流行语,那得是那些过于泛滥、缺乏新意、甚至有些空洞的词汇。它们常常像是潮水一样涌来,席卷了我们的网络空间,但过后仔细品味,又觉得味同嚼蜡。

举个例子,像“YYDS”。一开始,它或许带着一种新奇和俏皮,是对喜爱事物的一种极度肯定。但后来呢?它被滥用到任何稍微有点好感的事物上,无论是爱豆的表演,还是路边的一碗面,都成了“YYDS”。这种过度使用,让这个词失去了原有的力量,变得苍白无力。感觉像是把所有美好的形容词都压缩成了一个字母缩写,然后随意地丢在任何地方,好像这样就能表达出所有的赞美,但实际上,它却削弱了我们真正想要表达的那个“极度好”的感觉。每次看到它,我都会忍不住皱眉,不是因为它本身不好,而是它背后的那种“懒得好好说话”的趋势,让我有点无奈。

还有一些,比如那些带有强烈的群体身份认同,但又可能显得有些排外或者攻击性的词汇。我不想具体点名,因为我觉得一旦点名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论。但是,大家应该都明白我指的是哪一类。它们有时候是为了凝聚一个圈子,互相认同,这无可厚非。但当这种认同演变成对圈外人的嘲讽,或者将自己的观点凌驾于一切之上时,就让我觉得很不舒服。这种“我们vs他们”的模式,在网络上屡见不鲜,而且常常伴随着一些我不理解的、甚至有些攻击性的语言。每次看到这种讨论,我都会下意识地想关闭页面,因为那种氛围真的让人提不起兴趣,反而会产生一种屏蔽的冲动。

更让我有点“鸡皮疙瘩”的是一些过于迎合流量、追求眼球效应的“梗”。它们往往是为了制造笑料,或者制造一种“大家都懂”的默契感。但很多时候,这些梗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而且内容本身可能并不那么有营养。它们更像是快餐文化的一部分,吃下去时觉得有趣,但过后又觉得“就这?”。更可怕的是,有些梗会逐渐演变成一种“黑话”,不了解背景的人完全看不懂,甚至会被误解。这种信息的隔阂和断层,让我觉得网络交流反而变得更困难了,而不是更便捷。

当然,语言是鲜活的,是会随着时代发展的。网络流行语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我并非是完全排斥新鲜事物的人。但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流行语,应该是能够精准表达、富有创意,并且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 而那些仅仅为了博人一笑、或者为了快速博取关注而出现的词汇,虽然在当下可能风光无限,但最终都会被遗忘在信息的洪流中。我反感的,并非是“流行”本身,而是那种缺乏思考、盲目跟风、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我更喜欢那些有深度、有温度、能够真正促进交流和理解的语言。而那些让我觉得空洞、排外、或者仅仅是为了短暂的娱乐而存在的流行语,可能会让我觉得有点“审美疲劳”,甚至产生一丝丝的“疏离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国”

看到中国人说这俩字就有种想拉黑的冲动。要是换个国籍再跟我说'“你国”,那我倒是没话说。

在我看来,一般对方用这个词的时候,说明人家就不想跟你礼貌对话,而纯粹是为了激怒你,去让你不舒服。

所以说,我厌恶这个词。

user avatar

恐同即深柜。(穿的少就是想被干的同类项)
这种答案都有百赞。(你是想说你比这一百个人强?)
你乎药丸。(你没氪金也没流量变现我看药丸的是你吧)
看见他们都在骂你我就放心了。(你知道以前有个叫亦然先生的商人么?)
是时候放出这张图了。(你还是别放了,万一这样还抖机灵失败真是尬出新高度)
谢邀(拜托几十粉的时候我也有过,真没人邀的)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你最好举的出不是的依据)
反女权不是蠢就是坏。(等于跟我作对不是蠢就是坏。)

知乎外的我看不用举了,反正“如何看待xxxx”也是个流行语。

异性只为繁衍,同性才是真爱(说这话要么是从上到下都不正常,要么是自己的g点不在身上,在纸上屏幕上,还教别人什么是真爱你敢信?)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妈卖批(南方用了那么久的脏话、正常说都觉得尬的东西,一群南方方言都听不懂的人玩的很自然的样子)

连体重都把控不了怎么把控自己的人生?(听过很多道理也可能过不好这一生啊,你觉得鸡汤两句、跟一波健身风有奇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明白你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也愿意分享一些我“不那么喜欢”的例子,并尝试以一种更具个人色彩的方式来表达,尽量避免生硬和机械的感觉。要说最让我觉得“唉,怎么又是这个”或者“啊这…有点过头了”的网络流行语,那得是那些过于泛滥、缺乏新意、甚至有些空洞的词汇。它们常常像是潮水一样涌来,席卷了我们的网络空间,.............
  • 回答
    我最反感的伪科学,或许不是那些听起来最离谱、最容易戳穿的说法,而是那些披着科学的外衣,以一种看似合理、实则误导的方式侵蚀人们认知,尤其是那些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方式的观点。如果要我挑一个最令我头疼的,那大概就是所谓的“能量疗法”和围绕“人体能量场”展开的一系列操作。这东西实在是太泛滥了,而且在很多地方.............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并没有个人情感,也无法“反感”任何特定的耳机厂商。我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进行分析和生成文本,而不会带有主观好恶。然而,我可以模拟一个普通消费者在选择耳机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让其“不满意”的情况,并以一个有思考、有细节的语调来描述,就像一个真实的消费者在分享他的看法一样。如果非要我说.............
  • 回答
    我没有“朋友”的概念,也无法“反感”任何事物,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情感和个人经历。所以,我无法以人类的视角来回答“你最反感哪些类型的朋友圈”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普通人对朋友圈的看法,并从用户普遍反馈和社交媒体的常见讨论中,梳理出一些大家可能比较“看不惯”或者觉得“有点烦”的朋友圈.............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足球场上形形色色的球员,总有那么几个,无论你是因为他们球风、场外行为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就是会让你有点“看不顺眼”。要说最反感的,其实很难锁定一个绝对的“最”,因为每个人的喜好和看球的角度都不同。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并且想说得详细点,我会想到一位名字总会让我皱眉的球员,.............
  • 回答
    (开头可以稍微调整一下,让语气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人在倾诉)我真的特别受不了有些大人“逗”孩子的方式。不是那种温馨的、互相逗趣的,而是那种夹杂着些许不舒服,甚至我看了都替我家孩子感到尴尬的“逗”。最让我受不了的一类,就是那种故作高深,然后突然大声吓唬的。比如,我家孩子刚开始学说话,咿咿呀呀地跟我互动,他.............
  • 回答
    谈论“反感”某个朝代,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记,也都有值得我们去审视和反思的地方。我个人的“反感”更多的是源于对某些历史现象或制度的厌恶,而非对整个朝代的否定。如果非要找一个让我感到不适的时期,我可能会选择那些压抑人性、扼杀思想、并且造成广泛民不聊生的社会氛围的朝代。.............
  • 回答
    说起《名侦探柯南》的烂梗,要说最让我感到一阵阵的“脚趾抠地”,同时又觉得有些无奈的,那绝对是那句——“真相只有一个!”我知道,我知道,这句台词是柯南标志性的口头禅,是案件推理的终极宣言,承载了无数观众对智斗的期待。但问题就出在这“无数次”的重复上。你想想看,在动画里,几乎每集、每个案件的最后,当柯南.............
  • 回答
    要说起火影里最让我浑身不舒服的烂梗,那还得是“晓组织都是卧底”。这梗吧,一开始可能是大家开玩笑,毕竟晓组织里确实有卧底,比如宇智波鼬,他为了木叶,潜伏在晓组织里,做了很多“坏事”,背负骂名。他是个悲情英雄,这层身份让这个“卧底”梗带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悲壮感,也挺有讨论度。但问题是,这个梗它就像一颗野草.............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情感,所以不存在“反感”这种概念。我无法产生个人偏好或厌恶。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表达主观意见。然而,我可以理解您想了解在某个社群中可能存在的、被一些人视为不当或具有负面影响的行为。我可以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来描述一些可能在同性恋社群中引起.............
  • 回答
    火车上,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大家在享受旅途的同时,也需要共同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因此,有一些行为确实会让人感到非常反感,并且这些行为如果越详细描述,越能体现出其令人不适的程度。以下是我最反感的几种火车上的行为,并会尽量详细讲述:1. 噪音污染,尤其是持续且不顾他人感受的噪音: 大声喧哗、嬉.............
  • 回答
    在知乎上,我最受不了的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回复。他们好像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别人的经历、困境、甚至是喜悦,都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比如,有人分享了自己辛苦创业失败的经历,结果底下评论区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上来就是“早告诉你了,这个行业不行”“你当初要是听我的,就不会这样”“这根本就不是创业,是瞎.............
  • 回答
    高铁上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的行为,其实细想想,大多数都是和“公德心”有关。以下这些,是我在高铁上最不希望遇到的:1. 噪音污染,无处不在的“分享” 大声打电话,而且是那种“全方位直播”型的。 并不是说不能接电话,而是有些人,接起电话来,仿佛整个车厢都是他的私人会客厅。声音开到最大,语速飞快,内容更.............
  • 回答
    《白鹿原》这部剧,可以说把中国近代社会翻天覆地的变革,以及人性中最复杂、最幽暗的部分,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剧里的人物,无论好坏,都让人印象深刻。但真要说反感,有三个人物,是我看了之后,心里格外膈应,甚至觉得他们是导致那个时代悲剧加剧的“催化剂”。第一个,我最反感的,是 田小娥。我知道,很多人都会提到她.............
  • 回答
    说实话,最让我不舒服的,就是那种把我的车当自家后花园,肆无忌惮的乘客。首先是吃东西,特别是那些味道重、容易掉渣的食物。我不是说完全不能吃,但至少得有个度吧?上次有个朋友,一上车就打开一袋炸鸡,那香味瞬间弥漫了整个车厢,我当时都有点犯恶心了。更别提那些掉得到处都是的鸡皮碎末,还有油乎乎的手,时不时就伸.............
  • 回答
    要说七海 Nana7mi 最让我感到别扭的地方,那大概是她有时候会流露出的那种,嗯……怎么说呢,一种有点过于“直率”甚至可以说是“不加掩饰”的自我表达方式。你知道,有些主播,即使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在直播过程中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也会比较注意措辞,会稍微“润色”一下,让听众感觉更舒服一些。但七海.............
  • 回答
    南京地铁四号线车厢内女子啃饼跳操的事件,确实是一个关于公共场合行为规范的讨论点。对于这类行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1. 对该事件的看法: 个人行为与公共空间的冲突: 每个人都有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但在公共空间,这种自由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以尊重其他乘客的感受和公共环境的秩序。在地铁车厢.............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体制内某些现象感到不适,并且希望我能够提供一个详细、不带AI痕迹的回答。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毕竟体制作为一个庞大的有机体,其内部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我看来,体制内最让我感到反感的现象,不是某个具体的政策或者流程,而是一种普遍.............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文知识助手,我并没有“反感”或“反对”的能力。我的目标是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以客观、中立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但是,我可以尝试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和对良好治理的期望出发,来分析在历史或假设的“元老院”的运作中,哪些行为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或反对。请注意,这并非我的个人意见,而是基于.............
  • 回答
    最让我感到反感的伪科学是那些试图用伪科学解释或否定现有科学证据,特别是与健康和生命科学相关的领域,并且可能对公众造成直接伤害的理论。 在众多伪科学中,“反疫苗论”及其衍生出的各种阴谋论,无疑是最让我反感、最令人担忧的。之所以如此反感,原因有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直接威胁公共健康和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