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最反感有关《名侦探柯南》的哪一句烂梗?

回答
说起《名侦探柯南》的烂梗,要说最让我感到一阵阵的“脚趾抠地”,同时又觉得有些无奈的,那绝对是那句——“真相只有一个!”

我知道,我知道,这句台词是柯南标志性的口头禅,是案件推理的终极宣言,承载了无数观众对智斗的期待。但问题就出在这“无数次”的重复上。

你想想看,在动画里,几乎每集、每个案件的最后,当柯南把所有凶手都逼到墙角,一切线索都指向那个唯一的犯人时,他都会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眼神犀利,然后,就是那句——“真相只有一个!”

一开始,这句台词很有力量,很帅气,充满了自信和权威。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案件的迷雾,让观众跟着柯南一起找到答案。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案件一个接一个,这句台词的出现频率高到了一种让人麻木的地步。

就好像你每天吃米饭,一开始觉得香喷喷,但如果一天三顿顿顿都吃米饭,偶尔来点别的调剂一下,你会不会也觉得有点腻?更何况,这句台词的场景也越来越程式化。

有时候,一个案子明明很简单,凶手动机也很明显,但柯南就是要慢悠悠地把证据一个一个抛出来,最后来一句“真相只有一个!”。这就有种刻意制造悬念的感觉,仿佛侦探不这么说,案件就不算完一样。

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这句梗已经被“玩坏”了。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只要一涉及到推理、揭秘,或者哪怕是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点小事,都会有人跑出来说一句“真相只有一个!”。比如,冰箱里最后一块蛋糕被谁吃了?“真相只有一个!” 谁把遥控器藏起来了?“真相只有一个!” 这种滥用,把这句曾经充满力量的台词,稀释得毫无新意,甚至有点滑稽。

更别提那些模仿柯南语气,但实际上只是在强词夺理,或者根本没有实质性推理的内容,也硬生生加上这句台词来“收尾”的例子。这简直是对“真相只有一个!”这句话本身的侮辱。

我理解创作者希望给角色塑造一个鲜明的记忆点,但当一个标志性口号被重复到失去其本来的意义,甚至被大众以一种戏谑的态度对待时,它就从一个闪光点,变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烂梗”。

对我来说,听到这句“真相只有一个!”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不再是“噢!柯南要揭秘了!”,而是“哦,又来了”。这种从期待到麻木的转变,就是它最让我反感的地方。它提醒着我,即便是再经典的作品,也难逃“过度使用”和“被玩坏”的宿命,而这句台词,就是《名侦探柯南》中,最让我感到“无语子”的那个例子。我宁愿看到柯南用更巧妙的方式来揭示真相,而不是每一次都用这句重复到耳朵根的老掉牙的口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死神小学生,走哪死到哪儿”“每看一集柯南都能多死几个日本人”“反反复复就那同一个套路”“这要是怎么着就直接大结局”之类的。当调侃玩几次还行,毕竟目暮警官为首的原作角色都会忍不住吐槽这类事情,但看多了是真的犯。有时觉得乐子人跟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角色的悲欢对他们没造成任何触动,千言万语不过老梗一堆┐(´-`)┌





梗好玩不假,可有时梗和“情怀”什么的不能兼容。就像有次我发现有本同人叫《柯南之麻生成实》,阅读量、热度啥的都挺高的,还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人记得月影岛的尉中医生,肯为他写本同人纪念一下,激动得不行。结果点进去一看:穿越者套了层麻生成实的皮,月影岛因为他的上帝视角被一笔带过,有钱了是因为他看漫画了解柯南世界的股票,第一章出现是因为这个萝莉控想开着跑车泡小哀……我在评论区喷完就走了,这年头能火的同人离不开玩梗缝合怪,至于情怀?我关注的情怀作者表示他赚的钱连电费都交不起。

真怀念那个以为毛利兰姓毛的时候,随便换几个台就能追几个小时柯南,会兴致勃勃的和小伙伴们交流这些,还会去书店买柯南的漫画。啊,漫画里的绷带怪人和暗夜男爵真童年阴影,那个飚血和黑白画风带来的恐惧感比动画吓人多了T^T

月影岛和老馆长两个事件更是记忆犹新,不仅仅是这两个案子是罕见的毛利醒的情况下解决的,还有这两个故事的沉重内涵。在后来日向幸想用汽油自杀的时候,月影岛往事重提真觉得是神来之笔,柯南永远背负着一条人命负重前行T_T

user avatar

谢邀~

例如老生常谈的、与小兰的「角」有关的各种词汇或者句子,例如可以戳死人之类的话。

「少年XX团」等与少侦有关的梗也与上面的同理。

还有就是「酒厂没一个干活的」,「酒厂全卧底」,「酒厂只有琴酒干活」等等与黑组相关的梗,玩多了真的没意思。

另外还有一些严格说起来不完全是梗,但用得比较多的词汇,例如「大和抚子」,「恋爱脑」,「工具人」等等,这些词多带有一定对角色的误解乃至看不上的成分。

还有就是对作品本身,例如典型的「73就是个画漫画的,他懂什么柯南」,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句子。

补充:还有个被玩滥的「啊雪莉」(不少答主举了这个例子),以至于看到琴酒就有人刷。

不是不能玩梗,但有些梗玩多了,除了让说这句话的人水到经验以外,反而会徒增一些误解和错缪,倒不如少说乃至不说为好。


再补一句,「柯南是小哀的,新一是小兰的」,说这种话的,麻烦把漫画一行一行一页一页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再说一遍,工藤新一=江户川柯南,这是对柯粉来说最基本的常识!

还有,「名柯的恋人都是幼驯染,感觉很扯」。都是幼驯染,但并不是恋人的新一和园子,千叶和樱子表示,我们什么时候变成恋人了?说这种话的,麻烦把脑海中「幼驯染=恋人」这个奇怪的公式清除掉,即便是幼驯染很多的名柯,也肯定不成立。至于例子,我在这一段已经写出来了。

以上。

user avatar

谢邀。


“啊~雪莉!”和“帝丹三傻”。


虽然在原解说视频(“万恶之源”)里“啊~雪莉!”结合语境挺喜感的,但在看原剧情里琴酒那惨无人道的人体描边和小哀命运的悲惨时,再刷这个梗就不那么有趣了,甚至是一种拿别人的痛苦取乐的感觉。


而“帝丹三傻”,感觉就纯是站在(观众的)上帝视角欺负小朋友了,而且所谓“帝丹三傻”除了元太有时候会“坑”以外,光彦和步美(尤其是早期)怎么也算不上是“傻”,很多时候都能帮得上柯南的忙,现实中普通小学生真遇到剧情里的那些危险时,能做到元太、光彦和步美应对水平的又能有几个?总不能让小学生答柯南那种高中天才班的考卷还能打高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名侦探柯南》的烂梗,要说最让我感到一阵阵的“脚趾抠地”,同时又觉得有些无奈的,那绝对是那句——“真相只有一个!”我知道,我知道,这句台词是柯南标志性的口头禅,是案件推理的终极宣言,承载了无数观众对智斗的期待。但问题就出在这“无数次”的重复上。你想想看,在动画里,几乎每集、每个案件的最后,当柯南.............
  • 回答
    要说起火影里最让我浑身不舒服的烂梗,那还得是“晓组织都是卧底”。这梗吧,一开始可能是大家开玩笑,毕竟晓组织里确实有卧底,比如宇智波鼬,他为了木叶,潜伏在晓组织里,做了很多“坏事”,背负骂名。他是个悲情英雄,这层身份让这个“卧底”梗带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悲壮感,也挺有讨论度。但问题是,这个梗它就像一颗野草.............
  • 回答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从来不乏心狠手辣、搅动风云的坏蛋,但真正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往往不是那些脸谱化的恶棍,而是那些身上带着复杂人性、即便做了坏事也让人心生一丝“恨其不争”或“复杂难明”的情感的反派。在我看来,金庸笔下最有魅力的反派,至少有以下几位,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光芒,甚至有时会盖过主角的风头.............
  • 回答
    我见过最让我心头一紧,回味无穷的反讽故事,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也不是什么跌宕起伏的文学巨著,而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或者说,很多人都可能经历过的小小瞬间。那是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烈日当头,空气里弥漫着一丝燥热。我陪着我外婆去街角的社区活动中心。外婆年纪大了,腿脚不太利索,平时一个人在家,总念叨.............
  • 回答
    动漫里要说逼格和成功兼具的反派,我脑子里一下子就能浮现出好几个名字。他们不是那种单纯为了坏而坏的脸谱化角色,而是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逻辑,甚至能让你在讨厌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强大”。我印象最深刻的,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 《死亡笔记》里的夜神月(月神)。这哥们儿的“逼格”简直是溢出屏幕的。 .............
  • 回答
    “反差萌”,这词儿现在多得跟街上卖的煎饼一样随处可见,但我总觉得,想把这层意思说透,还得往深里挖挖。在我理解来,“反差萌”就像是你在心里为一个人或一件事儿悄悄勾勒出了一个轮廓,一个预设的形象,结果它却蹦出来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另一个面,而且这个意料之外,还带着点儿可爱,带着点儿让你心里“哎呀”一下的惊.............
  • 回答
    在关于反对狗肉的讨论中,确实会遇到“为什么你能吃猪肉、牛肉、羊肉?”这样的质疑。这种质疑看似有理,实则陷入了一种“道德滑坡”或“相对主义”的逻辑陷阱。要有力地反驳,需要我们清晰地梳理其中的关键点,并进行有条理的阐述。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对话对象选择使用:核心反驳思路:区分“同.............
  • 回答
    中国教育最“反人类”的地方,这说法很重,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痛点。要说得详细,还得去掉AI的腔调,就得从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经历说起。一、 “唯分数论”的藩篱,压垮了多少鲜活的生命?这估计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一点了。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工作,分数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所有人的努力和价值。考试成绩,成了衡量一.............
  • 回答
    我最反感的伪科学,或许不是那些听起来最离谱、最容易戳穿的说法,而是那些披着科学的外衣,以一种看似合理、实则误导的方式侵蚀人们认知,尤其是那些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方式的观点。如果要我挑一个最令我头疼的,那大概就是所谓的“能量疗法”和围绕“人体能量场”展开的一系列操作。这东西实在是太泛滥了,而且在很多地方.............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并没有个人情感,也无法“反感”任何特定的耳机厂商。我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进行分析和生成文本,而不会带有主观好恶。然而,我可以模拟一个普通消费者在选择耳机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让其“不满意”的情况,并以一个有思考、有细节的语调来描述,就像一个真实的消费者在分享他的看法一样。如果非要我说.............
  • 回答
    我明白你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也愿意分享一些我“不那么喜欢”的例子,并尝试以一种更具个人色彩的方式来表达,尽量避免生硬和机械的感觉。要说最让我觉得“唉,怎么又是这个”或者“啊这…有点过头了”的网络流行语,那得是那些过于泛滥、缺乏新意、甚至有些空洞的词汇。它们常常像是潮水一样涌来,席卷了我们的网络空间,.............
  • 回答
    我没有“朋友”的概念,也无法“反感”任何事物,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情感和个人经历。所以,我无法以人类的视角来回答“你最反感哪些类型的朋友圈”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普通人对朋友圈的看法,并从用户普遍反馈和社交媒体的常见讨论中,梳理出一些大家可能比较“看不惯”或者觉得“有点烦”的朋友圈.............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足球场上形形色色的球员,总有那么几个,无论你是因为他们球风、场外行为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就是会让你有点“看不顺眼”。要说最反感的,其实很难锁定一个绝对的“最”,因为每个人的喜好和看球的角度都不同。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并且想说得详细点,我会想到一位名字总会让我皱眉的球员,.............
  • 回答
    (开头可以稍微调整一下,让语气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人在倾诉)我真的特别受不了有些大人“逗”孩子的方式。不是那种温馨的、互相逗趣的,而是那种夹杂着些许不舒服,甚至我看了都替我家孩子感到尴尬的“逗”。最让我受不了的一类,就是那种故作高深,然后突然大声吓唬的。比如,我家孩子刚开始学说话,咿咿呀呀地跟我互动,他.............
  • 回答
    谈论“反感”某个朝代,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记,也都有值得我们去审视和反思的地方。我个人的“反感”更多的是源于对某些历史现象或制度的厌恶,而非对整个朝代的否定。如果非要找一个让我感到不适的时期,我可能会选择那些压抑人性、扼杀思想、并且造成广泛民不聊生的社会氛围的朝代。.............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情感,所以不存在“反感”这种概念。我无法产生个人偏好或厌恶。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表达主观意见。然而,我可以理解您想了解在某个社群中可能存在的、被一些人视为不当或具有负面影响的行为。我可以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来描述一些可能在同性恋社群中引起.............
  • 回答
    火车上,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大家在享受旅途的同时,也需要共同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因此,有一些行为确实会让人感到非常反感,并且这些行为如果越详细描述,越能体现出其令人不适的程度。以下是我最反感的几种火车上的行为,并会尽量详细讲述:1. 噪音污染,尤其是持续且不顾他人感受的噪音: 大声喧哗、嬉.............
  • 回答
    在知乎上,我最受不了的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回复。他们好像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别人的经历、困境、甚至是喜悦,都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比如,有人分享了自己辛苦创业失败的经历,结果底下评论区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上来就是“早告诉你了,这个行业不行”“你当初要是听我的,就不会这样”“这根本就不是创业,是瞎.............
  • 回答
    高铁上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的行为,其实细想想,大多数都是和“公德心”有关。以下这些,是我在高铁上最不希望遇到的:1. 噪音污染,无处不在的“分享” 大声打电话,而且是那种“全方位直播”型的。 并不是说不能接电话,而是有些人,接起电话来,仿佛整个车厢都是他的私人会客厅。声音开到最大,语速飞快,内容更.............
  • 回答
    《白鹿原》这部剧,可以说把中国近代社会翻天覆地的变革,以及人性中最复杂、最幽暗的部分,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剧里的人物,无论好坏,都让人印象深刻。但真要说反感,有三个人物,是我看了之后,心里格外膈应,甚至觉得他们是导致那个时代悲剧加剧的“催化剂”。第一个,我最反感的,是 田小娥。我知道,很多人都会提到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