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发版号,这个情况肯定会出现。
如今的「版号寒冬」不仅是让小公司成片倒闭,就连业内大厂也难以坚持了。
莉莉丝、网易、完美世界等著名企业都出现了新游戏项目终止、裁员的情况。
2018年的版号寒冬,直接导致之后几年游戏行业的产量锐减,大量人才流失。
而2018年版号停发总计维持了9个月。
如今版号停发已经7个月了,预计极有可能打破上次版号寒冬的时长记录。
很多业内人士可能要考虑如何转业了。
资本正在逃离游戏行业,这才是目前「项目腰斩」「企业裁员」的主要原因。
这几年的「精品游戏」本质上都是版号寒冬之前的积累,是在那之前研发的:
像是原神(2017年)、明日方舟(2018年)。
在那之后,很难有新锐公司崛起了。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的政策打压,中国游戏市场增长趋于停滞,2021年已经和美国接近了,2022年就可能被反超。
当整个市场增量都没有时,行业也很难获得发展,自然会缩减投资大量裁员。
中国不需要电子游戏,要引导资本从游戏行业离开,进入需要资本的领域。
这才是近年来严打游戏的主要原因。
从结果上说,游戏并不能帮助中国的国力强大,还会占用大量资源,引发各种恶性社会事件,官方看来肯定是不值得。
投入数亿美元搞研发仅仅是为了「玩」,这种做法确实很挑战中国的价值观。
不过出海的游戏目前暂未被影响。
游戏出海可以获得外汇,还能避免各种沉迷游戏造成的恶性事件在本国发生,引起舆论压力,确实是相对好的结果。
游戏最好给外国人,不要毒害中国人。
这才是有关部门乃至社会主流的想法,事实上支持彻底查封游戏的声浪规模一直都不小,废除游戏是有民意基础的。
很多可能在未来诞生优秀游戏的潜力公司,已经在几轮版号寒冬下倒闭了。
目前的决定,会在未来逐渐显现后果。
游戏从本质上就与中国社会无法相溶。
不论他们做出了哪些社会贡献、交了多少税、宣传了国家形象....都不会改变。
「玩物丧志」的观念一直刻在基因里。
「玩游戏不学无术」「打游戏毒害孩子」「都多大的人了怎么还玩游戏」
这些常见话语的存在就很能说明问题。
讲有些话可能会得罪人,但游戏和足球在中国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有相似性:
少数狂热支持者再愤怒,也不能改变它在中国就是完全没有受众支持的事实。
很多小时候打红白机、混街机厅的人长大后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没收手机,严厉禁止自己的孩子打游戏,这是普遍现象。
游戏,在中国就是不被社会接受的东西。
觉得越来越像教培行业了,各种限制,限到最后,终于讲了真话,就是要这些公司都关门。民营企业怎么可以搞大。即使跟大众吃饭太有关系了,不好灭绝的行业,最好也是在定价等方面被统筹计划一下。
当下调控的缩影。
看得见的手摸来摸去,摸到要害就得意洋洋。
不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不告诉你明确的红线,就是为了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
因为有些人觉得中国人不该有娱乐。
我们中国人不需要娱乐,只有996才能充分发挥我们年轻人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