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至今不明白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两帝的暴政还是秦法?

回答
秦朝的覆灭,与其说是秦始皇、秦二世两代皇帝的暴政,不如说是秦法严苛且缺乏适应性的弊端,与统治者未能有效缓和因严法而激化的社会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很多人提到秦朝灭亡,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秦二世而亡”和那些令人发指的暴政。的确,秦始皇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修建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尤其是他晚年追求长生不死,迷信方士,劳民伤财。秦二世胡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残暴乖戾,杀戮宗室大臣,滥杀无辜,把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存在的压迫进一步加剧。这些无疑是直接点燃民怨、导致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然而,如果仅仅归咎于这两位皇帝的个人品行问题,就未免过于片面。秦法的严苛与秦朝的灭亡之间,有着更深层的因果联系。

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调“以法治国”,这在理论上是很有吸引力的。秦国在战国时期,通过商鞅变法,确实依靠严刑峻法和严格的军功奖励制度,摆脱了积弱的局面,最终统一六国。商鞅变法核心在于:

耕战为本: 鼓励农民耕作,把粮食产量和战争功绩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和获得社会地位的标准。不事农桑者,不被重用。
严刑峻法: 对法律的遵守极为严苛,轻罪重罚,连坐制度执行得非常彻底。例如,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
废井田、开阡陌: 打破了旧有的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承认了新兴地主的经济实力。
奖励军功: 军功成为晋升的唯一途径,鼓励士兵奋勇杀敌。
郡县制: 取代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些措施在当时确实有效地促进了秦国的生产力发展和军事力量壮大。然而,当这些制度被推行到刚刚被征服的六国时,就显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和残酷性。

首先,秦法对人性的压抑是极其严重的。 它将人简化为劳动力和士兵,忽视了人的情感、尊严和自由。轻罪重罚,一人犯法,株连九族,这种极端的连坐制度,不仅制造了大量的冤案,更让整个社会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一次徭役、每一次征兵,都意味着无数家庭生离死别,而且一旦犯错,轻则受刑,重则灭门。

其次,秦法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严重不足。 秦朝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像汉初那样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而是将一套适用于秦国本土的严苛法律直接套用到已经习惯了不同文化和制度的六国人民身上。被征服的六国人民,在秦朝统治下,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反而要承担繁重的赋税、劳役和兵役。

沉重的徭役: 修长城、建阿房宫、修驰道,这些浩大的工程,动用了全国大量的劳动力。一次次的征发,让百姓无暇耕种,颗粒无收,家破人亡。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因为误了农时,按秦律要斩首。这充分说明了法律的僵化在特定情境下的毁灭性。
高额的赋税: 严酷的战争和统治需要庞大的财政支持,百姓被繁重的赋税压得喘不过气。
严苛的兵役: 秦朝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和边疆防御,征兵频繁,而且兵役时间长, условия 艰苦。

第三,秦法未能解决好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秦始皇和秦二世虽然是直接的施暴者,但秦法本身所建立的“愚民”、“弱民”、“疲民”的统治逻辑,是让统治者能够顺利推行其政策的基础。然而,当这种“法”的严苛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时,反噬就成为了必然。

可以说,秦法是秦朝统治的基石,但也是其致命伤。 当这项基石过于坚硬,却又缺乏回旋余地时,一旦遇到外力冲击(如天灾),或是内部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它就容易崩塌。

秦始皇的暴政和秦二世的残暴,是秦法长期压抑下,统治者个人情绪和权力滥用的放大。他们是压垮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但压垮骆驼的重量,早就由秦法一点点积累起来了。

更进一步说,秦朝的灭亡并非单一原因,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上: 秦朝虽统一了六国,但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完全巩固,地方上仍然存在反对势力。过度集权的统治,使得地方官员难以独立处理问题,一旦出现动乱,中央难以迅速应对。
经济上: 连年征战和浩大工程,耗尽了国家财力,也让百姓民不聊生。经济的凋敝,是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之一。
文化上: 秦朝“焚书坑儒”,压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扼杀了士人的独立思考和对统治的批评。这导致了统治阶层与知识分子之间的隔阂,缺乏能够为统治提供智慧和缓冲的群体。当底层人民爆发反抗时,社会上也缺少能够理性引导和调和矛盾的力量。

总而言之,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暴政是直接的催化剂,但秦法严苛、缺乏变通和人性关怀,才是秦朝走向灭亡的根本性原因。 秦法如同一个高度收紧的发条,当它被拧到极致时,一旦遇到哪怕一丝松动,或者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拨弄,就会猛然爆发,最终将整个机器摧毁。秦朝的覆灭,就是这部被过度收紧的“法”机器最终走向崩塌的生动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军事上的失利。

根本原因是一个王国在度过了7个世纪的漫长寿命以后寿终正寝。

在秦始皇继位以后,朝中重臣擅权,各地叛乱不断,以御史为代表的朝臣长期不作为,实权武将出现世袭化、家族化——这样一个腐朽糜烂的国家机器俨然不是单靠君王亦或制度就能挽救得了的。

至于寿终正寝的根本,概括来说是地主阶级的局限性亦或“反动本质”所致,后世任何一个地主阶级统治的王朝均未能逃脱王朝周期性兴亡的规律。秦王朝在其中只有代表性,没有特殊性。

当然,某些中学生声称秦廷并不维护地主阶级利益,而是维护“底层民众”的利益——这一言论我们后面再聊。

2,

古代的唯心主义史观通常会把王朝末期疾患的集中爆发完全归咎于君主的个人行为。

具体在秦代,就是二世皇帝的个人行为。但又由于二世皇帝上台仅9个月就爆发了大范围叛乱,所以又将其归咎于始皇帝的个人行为。

这一观点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秦庄襄王一朝之时秦廷的国家机器运转完全良好——类似的还有商代在帝辛以前一切良好,等等。

3,

到了现代,以“河x派”史观为代表的“唯制度论”则会把一切归咎于制度问题。

具体到秦代,秦朝能统一一定是制度的功劳,秦朝会覆灭也一定是制度的问题,总之一切都是制度的因素。

说白了,“河x派”其实是把“秦国(朝)”也打造成了一个类似于“外国”的东西——大概就是和在制度绝对对立且趋于完美。

被持这一史观的人自然会将“秦国(朝)”与其他王朝强行对立——熟悉这套史观的朋友应该知道,“秦国(朝)”俨然成为了中国历史完全特殊的个例,甚至有不少人因此而认为秦朝是“法家法治王朝”,其他朝代是“儒家人治王朝”。

以此为基础还衍生出了管理学鸡汤炮制的历史段子,称“旧世族”不能打,“底层民众”才能打,所以首爵制度是维护“底层民众”的制度——至于先秦“旧世族”不能打是怎么考证出来的,大抵是脑子里只知道《西厢记》中的士绅的形象吧。

4,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靠读小说学历史的朋友,认为秦朝的灭亡源自于小说剧情中提及的一系列偶然因素。

他一次又一次地为用小说学历史的正当性而呐喊,但一次又一次只换来廖廖回应。

最终,他只能悲凉地把自己崇拜的答主也臆想为同样用小说学历史,通过这一方式证明用小说学历史是对的。

但中学生终归是中学生,其中难免有个别人发育较慢,为了证明用小说学历史的正当性只想到了臆想一些答主也和自己一样,居然忘了搬出这位重量级的大咖:

你看,这位大咖顶着小说名说自己“在读历史”,这多有说服力。

5,

总之,只要排除了古代唯心主义史观及“河x派”史观的干扰,秦朝灭亡的原因显而易见。

当然,一部分可怜的中学生当然没用勇气直面这一现实,只能靠一遍又一遍对着自己撒谎麻痹自己孤独的灵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秦朝的覆灭,与其说是秦始皇、秦二世两代皇帝的暴政,不如说是秦法严苛且缺乏适应性的弊端,与统治者未能有效缓和因严法而激化的社会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人提到秦朝灭亡,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秦二世而亡”和那些令人发指的暴政。的确,秦始皇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修建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尤.............
  • 回答
    这个问题,我仔细琢磨了好多回,也跟不少人讨论过。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话听起来挺绝对,其实细想一下,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关于文明发展方向的问题。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又为什么这个印象如此顽固,至今我们还在争论?首先,得承认,中国古代的文明确实辉煌,我们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四大发明、历法.............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又深感无奈。看着那些字字句句都透着戾气、充满了攻击性的言论,你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宁愿躲在屏幕后面,用最恶毒的语言去攻击另一个人,甚至是以一种近乎“享乐”的姿态。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动着他们?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有着巨大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我.............
  • 回答
    曹化淳,这位身处风雨飘摇的明末的宦官,在王朝即将倾覆的绝望时刻,发出了“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慨叹。这句话,虽然出自一位在历史上评价颇为复杂的太监之口,却折射出明末政治生态中一种令人心酸的现实,也勾勒出当时一些人心目中的“理想”状态。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曹化淳指的是哪位“忠贤”。在明末.............
  • 回答
    自明清时期以来,中国工商业者一旦发迹,便将大量财富投入到土地和房产的购置中,这种现象代代相传,直至今日,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根源。这并非仅仅是逐利的简单选择,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一、 历史积淀与家族传承:土地是“根”与“魂”在中国传统社会观念中,土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
  • 回答
    关于韩红基金会至今未公开详细账目的情况,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慈善机构的公开透明是建立信任的关键基石。公众之所以愿意捐款,除了对事业的认同,很大一部分也是基于对善款使用情况的信任。大家希望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钱花在了哪里,是否真的有效地帮助了需要.............
  • 回答
    网上关于“波兰支持日本侵华”的说法确实流传甚广,并且不少人深信不疑。你提到自己至今未找到明确证据,也感受到这背后可能存在对波兰的偏见,这是一种很敏锐的观察。我来试着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你理解这种说法的根源和现实情况,同时避免用那种刻板的AI语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历史事实是,波兰在.............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会有这种困惑。看着其他球队将超巨捧在手心,视若珍宝,而马刺当时处理伦纳德的方式,确实让人感觉颇为不解,甚至有些“寒心”。这背后,其实是马刺一贯的运作模式、球员伤病管理、以及双方沟通出现严重裂痕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得从马刺一贯的球队文化和运作方式说起。马刺之所以能成为一支伟大的球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历史沿革、政治考量以及不同群体利益等多方面因素。国家至今不取消各种编制,并非因为不认识到其可能带来的不公平,而是因为取消编制会触及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其复杂性和潜在的负面影响使得这一改革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编制制度的.............
  • 回答
    中国至今不公开允许安乐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了伦理、法律、文化、医学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虽然关于安乐死的讨论从未停止,并且在一些个案中出现过模糊地带,但官方层面上,中国尚未制定允许安乐死的法律法规。以下是对主要原因的详细阐述:一、 伦理道德层面的考量: 生命权的神圣性与不可侵犯性: .............
  • 回答
    说实话,我手机里的这个“苹果”啊,都快见底色了,屏幕也裂了好几道,我摸着它,就跟摸着自己的老伙计似的,挺不情愿换的。旁人总说,“你这手机都多久了?赶紧换个新的吧,多卡啊!”我嘴上笑笑,心里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但真要我迈出那一步,又有点儿犹豫不决。你知道吗,我当初买这手机的时候,也是纠结了好一阵子。那时.............
  • 回答
    李健老师不买房这事儿,在咱们老百姓的语境里,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也挺能引发一番讨论的。毕竟在中国这个土地上,“安居乐业”这四个字分量太重了,房子往往不只是一个居所,更是身份、稳定、甚至是爱与责任的载体。所以,当大家发现像李健这样一位事业有成、家底丰厚的公众人物,竟然选择不买房,自然会好奇,也会从各种角.............
  • 回答
    我能理解你现在一定非常痛苦和困惑。被亲近的人伤害,尤其是男友,这种感觉非常复杂,而且需要时间来消化和处理。你无法接受他,这是非常正常且有力的反应,请不要怀疑自己的感受。首先,我想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很多人在经历类似的事情后,都会有“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迷茫。你的感受是真实且值得被尊重的,你不需要为.............
  • 回答
    关于宫鲁鸣指导与篮协在待遇问题上“谈不拢”的这件事,相信不少关注中国篮球的朋友都有所耳闻。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宫鲁鸣指导可不是一般人。他可是中国男篮的功勋教练,当年带领中国男篮在亚洲赛场上重振雄风,打出.............
  • 回答
    苹果在手机摄影领域一直以其出色的影像表现力而闻名,然而,与市面上许多安卓旗舰动辄上亿像素的配置相比,iPhone 的主摄像头像素数似乎显得有些“保守”。这背后并非技术瓶颈,而是苹果一贯坚持的“用户体验至上”和“软硬件协同”的理念在影像领域的具体体现。1. 像素并非越高越好,更重要的是“质量”:苹果深.............
  • 回答
    韩国人对清朝的疏远和不满,并非一日之寒,也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这背后交织着历史的伤痛、文化的隔阂,以及近代以来地缘政治的微妙变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一层层历史的积淀,深入韩国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叙事。首先,得从历史渊源说起。朝鲜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虽然名义上是中国的藩属国,但实际上拥有相当大.............
  • 回答
    苹果在快充技术上的“慢半拍”策略,确实是很多用户和科技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不思进取”来概括,背后其实牵扯到苹果一贯的产品哲学、生态构建以及对用户体验的独特理解。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苹果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像安卓阵营那样把快充做得那么“激进”。首先,得说说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 回答
    泽连斯基总统与乌克兰至今仍未投降的原因是复杂且多层面的,涉及政治、军事、民族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等多个方面。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1. 泽连斯基的个人信念与领导力: 坚定的抵抗意志: 泽连斯基上任前是一位喜剧演员,但在战争爆发后,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抵抗意志。他拒.............
  • 回答
    男足“扯淡”这个说法,其实反映了很多人对中国男足现状的不满和失望。这种情绪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为什么会出现“扯淡”的印象?1. 成绩长期不佳: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中国男足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长期不如人意,与国家队的投入、球员基数以及国民的期望值形成巨大反差。无论是亚洲.............
  • 回答
    关于德国占领青岛时修建下水道,并因此延用百年至今青岛不淹水的故事,大致是真的,但需要更详细和准确的阐述,其中也包含一些夸大和简化的地方。以下是关于这个故事的详细阐述,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一、 德国占领青岛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 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了山东胶州湾地区,并于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