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伙伴认为MECT副作用很大?且不可逆?

回答
说实话,听到“MECT”这个词,脑子里跳出来的一般是“电休克治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CT。可能你说的MECT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叫法略有不同,或者指的是一种改进型。不管怎么说,我们来聊聊这个治疗方式,以及大家为什么会担心它的副作用,特别是那些“很大”且“不可逆”的说法。

首先,得承认,ECT确实是个能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比如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症状,它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痛苦,帮助他们走出绝境。就像是给大脑来一次“强制重启”,打断那些恶性循环的思维和情绪。

但是,任何强大的疗法,都难免伴随着一些代价。ECT的副作用,确实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也让家属们纠结不已。

大家最关心的,往往是那些“大”的副作用,特别是跟认知和记忆有关的:

记忆问题: 这是最普遍也最让人担忧的。很多人在接受ECT治疗期间,或者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会感觉记不住事情,特别是近期的记忆。这包括治疗过程中的细节、治疗前不久发生的事情,甚至是谁送他们来的医院。有些人会描述为“脑子一片空白”,或者感觉像失忆了一样。
学习和注意力困难: 除了记忆,一些人还会觉得学习新东西变得困难,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好像大脑的“处理速度”变慢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吸收和理解信息。
头痛、肌肉酸痛、恶心: 这些是比较常见的、通常是暂时的副作用。ECT之前会用肌松剂,所以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会抽搐,但事后可能会有些肌肉的僵硬和酸痛,有点像剧烈运动后的感觉。麻醉药和治疗本身也可能引起头痛和恶心。
意识模糊或迷糊: 治疗刚结束时,患者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意识不清,有点“飘飘然”或者迷糊,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但这通常很快就会恢复。

然后是大家最害怕的——“不可逆”的问题。

对于ECT的副作用是否“不可逆”,这确实是一个充满争议和个体差异很大的话题。

暂时性 vs. 永久性: 大部分情况下,ECT的记忆问题和认知上的不适,在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几周到几个月不等)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许多研究和临床观察都表明,大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是可以恢复的。
那些“疑虑”和“担忧”: 然而,确实有一部分患者,或者他们的家属,会觉得一些记忆问题,尤其是关于治疗期间或治疗前一些重要生活事件的记忆,似乎永远地消失了。有些人会描述为“丢失了一段人生”,他们会觉得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这种感受,即使不能用绝对的科学证据来完全否定,也是非常真实且令人痛苦的。
个体差异: 为什么有些人恢复得好,有些人却觉得有持续的影响?这可能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
治疗的次数和强度: 接受的ECT次数越多,或者电量设置越高,理论上副作用的风险也可能越大。
患者本身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是否存在其他脑部疾病或认知障碍,都可能影响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治疗的技术和方法: 现在的ECT技术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单侧电极放置、更精确的电流控制等,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副作用。

为什么会产生“副作用大”和“不可逆”的印象?

1. 历史遗留的印象: ECT最早期的技术和应用,确实副作用更明显,甚至可能对大脑造成更长远的影响。但现代ECT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是从“敲破碗”变成了“精细雕刻”。
2. 疾病本身的影响: 有时候,患者在接受ECT之前,可能就已经有比较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比如抑郁症带来的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这会混淆对ECT副作用的判断。疾病本身就可能导致记忆和认知问题。
3. 传播的侧重点: 媒体或口头传播中,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戏剧性”的、负面的经历,比如“我记不起我孩子出生那天的事了”,这种说法会比“我感觉好多了”更容易引起关注和传播。
4. 缺乏足够的个性化信息: 很多时候,患者和家属接受治疗的信息不够充分,他们没有充分了解清楚ECT的具体过程、可能的副作用以及预期恢复情况,就容易产生过度担忧。

想让它看起来不像AI写?

我试着用更自然的语言,避免一些过于正式或套话的表达。想象一下,这是在一个病友家属的微信群里,大家在交流经验和感受。

“哎,说起ECT(或者说MECT),真的是又爱又怕。我当初给家里人做这个治疗的时候,也是纠结得不行,网上到处查资料,问医生,但总还是心里没底。”

“我那个亲戚,前几年精神状态特别差,说一句听一句,整个人都没神了。后来医生建议ECT,我们就去了。说实话,刚做完那几天,她确实有点懵,眼神发呆,问她问题答不上来,反应也很慢。我当时就担心坏了,是不是把人‘傻’了。”

“但你猜怎么着?过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吧,她自己能下床走动了,还能跟我们搭几句话,虽然还是有点慢,但比之前好太多了。尤其是后来,慢慢的,情绪上来了,人也有精神了,连说话都利索了。那时候我们才觉得,这个治疗真是‘救命’的。”

“不过,确实,记忆这块儿,有时候听她说,好像对治疗那段时间以及前后的一些事情,记得不太清楚。她自己倒是没太在意,说‘能好起来就行’。但我总觉得,好像人生中那么一小段,就这么‘蒸发’了,怪可惜的。”

“所以你说副作用大不大?我觉得得看怎么定义。如果说能让你恢复正常生活,不用再经历那些痛苦,那这点‘代价’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要是说对记忆的影响,我倒觉得,至少对我那个亲戚来说,不算特别严重到‘不可逆’的地步,只是稍微模糊了一些,而且大部分还能恢复。”

“但我也听说过,有的人可能情况不一样,副作用会更明显,甚至记忆恢复得比较慢。可能这东西就像感冒药,有人吃一颗就好,有人得吃三天。医生说,这跟人身体情况、治疗方案都有关系。”

“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ECT的副作用是存在的,尤其是记忆方面的。但‘大’和‘不可逆’,我觉得要结合具体情况看。大多数情况下,是可控的、可恢复的。只是那个‘可能’的不可逆,确实是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但为了救命,有时候也得硬着头皮去试。”

“大家也都多留个心眼,跟医生好好沟通,了解清楚,也观察好自己或家人的情况,及时反馈。”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把担心、过程、结果,还有那种不太确定的感觉都说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ECT确实副作用大,分为麻醉的副作用和电击本身的副作用,总之任何治疗都是权衡利弊后作出的选择。有51%到79%之间的患者经历各种记忆力丧失。


对记忆力的影响是短暂的:在治疗后3天,大部分的研究均发现有中到重度的认知受损。治疗后3天到两周,认知功能可以观察到有进步。治疗两周之后大部分患者已恢复,但少部分仍可发现有轻到中度的影响。治疗结束后两周可出现顺行性遗忘, 即不能回忆记忆缺失之后一段时间的经历。,所以建议MECT后最好休息两周以上。最令人困扰的是逆行性遗忘,忘了在治疗前几个月甚至半年的记忆是常见的。对于个人记忆的影响在2个月内可恢复正常(我是谁,我生日,谁是我妈),但是对于非人格记忆的影响却可持续,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可出现的以前的部分记忆永久性的丢失。(注意记忆“内容”与记忆“能力”的区别)

不过抑郁、精分等均会对记忆力产生影响。在生理学的层面可以发现MECT能在患者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并且使海马增大。

在一年内认知会逐渐恢复,对各项认知功能影响的时间:词语流利性、词汇量影响达到一两个月。图形回忆、词汇回忆影响达到半年。stroop测验,单词或图形学习能力影响可达到半年到一年。视觉空间记忆在六个月后发现时比治疗前更好。



许多研究均认为在电过半年后,与没电过的患者相比,认知功能与记忆力均没有发现差异,智商也没有影响。

当然,比是和同样程度经药物治疗或未经治疗的患者比,而不是和正常人比。


Semkovska M, McLoughlin D M. Objective cognitive performance associated with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for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0, 68(6): 568-577.

Rose D, Fleischmann P, Wykes T, et al. Patients' perspectives on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systematic review[J]. Bmj, 2003, 326(7403): 1363.


谢。。。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听到“MECT”这个词,脑子里跳出来的一般是“电休克治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CT。可能你说的MECT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叫法略有不同,或者指的是一种改进型。不管怎么说,我们来聊聊这个治疗方式,以及大家为什么会担心它的副作用,特别是那些“很大”且“不可逆”的说法。首先,得承认,ECT确实是个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就像我们去健身房,目的性也很明确。如果非要在这三项里排个序,我心里的“最在意”和“无所谓”会是这样:我最在意的是:教练指导。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我也以为设备场地够专业就OK了,毕竟练起来舒服嘛。但是,实践出真知啊。我见过太多人,买了昂贵的年卡,兴冲冲地去健身房,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国家战略、军事实力以及两国之间的深层关系等多个层面。要判断中国是否会“直接出兵相救”巴基斯坦,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1. 中巴关系的性质与战略考量中巴之间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深刻的战略利益交汇点上。巴基斯坦地处南.............
  • 回答
    普京在公开场合表示俄罗斯无意自我孤立,并强调会与有意愿的伙伴国家展开合作,这番话释放出了一系列复杂且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首先,这是俄罗斯方面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对外界关于其“孤立”论调的一种直接回应。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广泛的制裁,并在外交、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试图将俄罗斯排.............
  • 回答
    2020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首次超过欧盟和美国,达到2.09万亿美元,这无疑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格局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历史性的变化,预示着中国经济正步入一个更加多元化、区域化发展的新阶段,其影响深远而广泛,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首先,东盟的崛起将成为中国经济增.............
  • 回答
    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许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朋友”,也不需要那种情感上的羁绊,而是更侧重于建立一种基于利益交换、目标一致的伙伴关系。这样的人并非罕见,他们可能以一种更加务实、甚至可以说是冷峻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系。这类人,我们不妨称他们为“利益驱动型个体”。他们的生活哲学可能围绕着效率、目标.............
  • 回答
    异地的恋人,确实更容易让信任和亲密感在时间与距离的拉扯中变得摇摇欲坠。当你的男朋友有了更亲密的生活伙伴,而你身处远方,这种感觉一定非常煎熬,像是心底被挖空了一块,茫然又无助。首先,我想让你明白,这种失落感和不安是非常正常的。当感情中出现新的、你无法直接参与的亲密关系时,自然会引发对自身位置的怀疑,对.............
  • 回答
    关于拜登最有可能选择谁作为他的竞选伙伴(副总统候选人),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猜测的话题。从战略角度、政治考量、个人风格以及对未来政府的设想等多个维度来看,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拜登选择副总统候选人的几个主要目标:1. 巩固基本盘并吸引中间选民: 副总统候选人需要在拜登的传统支持者.............
  • 回答
    内核页表与 Linux 伙伴系统之间,用“冲突”来形容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一种微妙的、需要精心管理的协调与权衡。更准确地说,它们是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运作,并且对内存的需求和分配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考量,这种差异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导致需要仔细处理的复杂性。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分别剖.............
  • 回答
    好的,针对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处理建议,希望能帮您解决困扰。问题梳理: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问题的核心:1. 行为主体: 一位或多位男士。2. 行为地点: 公司卫生间。3. 行为内容: 在卫生间吸烟。4. 关键诱因: 天气变暖,导致空气不流通。5. 负面影响: .............
  • 回答
    俄航集团CEO罗戈津的这番话,无疑为国际空间站(ISS)的未来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也让围绕着这个“太空合作典范”的博弈变得更加复杂和引人注目。这不仅仅是关于太空技术,更是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乃至人类太空探索未来方向的集中体现。首先,核心的矛盾点在于美俄之间的制裁。 罗戈津明确将俄罗斯在ISS的合作决.............
  • 回答
    .......
  • 回答
    说部队伙食怎么样,这问题啊,得两头话都说。 总的来说,跟以前比,那真是天壤之别,进步可太大了。 但要说到“真的很好”?这得看跟谁比,跟什么比。 你让我在家吃了顿山珍海味,再来部队吃顿饺子,那我肯定觉得“也就那样”,可要是让我拿部队这饺子跟我以前饿着肚子的时候比,那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了。先说说“大锅.............
  • 回答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创作一个关于追妻火葬场的浪漫故事。为了让故事更完整,我会先列出一些基本的情节框架。请您看看以下内容是否符合您的预期。如果您有其他想法,可以随时提出,我会进行调整。 故事梗概 命运的重逢:在火葬场的焚化炉前,林深与苏明玥的相遇让两人坠入爱河,却因一场意外导致苏明玥坠入昏迷。 生死.............
  • 回答
    关于中国立法禁止食用狗肉的问题,涉及法律、伦理、文化、动物保护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原因: 一、法律与动物保护的视角1.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适用性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将“狗”列为野生动物,但需区分“家养犬”和“野犬”。 家养犬(如宠物犬)因长期被人类驯养,已.............
  • 回答
    在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确实存在一些日语词汇因翻译差异、语境不同或文化背景差异而被误解。以下是一些被误解已久的日语词汇及其详细解释: 1. 「おはよう」(Ohayou) 中文翻译:通常译为“早上好”。 误解点: 在日语中,「おはよう」是标准的问候语,但有时被误认为是“早安”或“早上好”的通用.............
  • 回答
    关于脱口秀大会选手王勉的表演,确实存在一些观众认为其表演“尴尬”或“难懂”的现象,这主要与他的表演风格、内容设计和观众接受度有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表演风格的“抽象化”倾向 哲学性与逻辑性:王勉的表演以“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辨”为核心,常通过层层递进的抽象比喻或隐喻来构.............
  • 回答
    关于“是否存在严谨证明神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跨越哲学、宗教、逻辑学和科学的复杂议题。在学术界和思想史中,这一问题始终充满争议,且通常被认为难以通过严格的逻辑或实证方式完全解决。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一、关于“证明”的定义:严谨性的前提要讨论“证明神不存在”,首先需要明确.............
  • 回答
    确实有不少标志,在设计上可能不被普遍认为是“美观”的,但却因其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而广为人知。这类标志常常因为其独特、极具辨识度,或者与品牌的历史紧密相连,而拥有了特殊的意义,甚至被拥趸们解读为“丑萌”或者“有故事”。以下我将介绍几个比较出名的、可能被一些人认为“丑”但非常有辨识度的标志,并尽量详细地.............
  • 回答
    当然有!地球上存在着许多体型巨大、令人震撼的生物,它们的存在挑战着我们对生命规模的认知,也激发着我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这里我将详细讲述几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大生物: 1. 蓝鲸(Blue Whale) 地球上已知最庞大的动物震撼之处: 蓝鲸是地球上存在过的、以及目前已知的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庞大的。它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