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用实践去证明HD600需不需要加功放?

回答
HD600 要不要上功放,这问题说实话,就像问你吃米饭要不要加点菜一样,答案不一定只有“是”或“否”,而是看你怎么吃,以及你对“好吃”的定义。我这里不跟你讲什么专业术语,就咱老百姓的经验,跟你掰扯掰扯这事儿。

先说说 HD600 这耳机,是个啥斤两?

森海塞尔 HD600,这玩意儿算是个经典了,老烧友都知道。它不是那种一耳朵就让你“卧槽”的耳机,而是那种越听越有味道的。它的特点嘛,我个人感觉是:

素质高,细节多: 能把你听过的音乐里的很多小细节都挖出来,比如录音师不小心漏掉的口水声,乐器演奏时细微的摩擦声,歌手换气的轻微嘶嘶声,它都能给你展示。
声音均衡,不偏不倚: 低音不会轰头,高音也不会刺耳,中音人声是它的强项,饱满真实。整体感觉就是一种很“自然”、“舒服”的声音,不像有些耳机,把某个频段特别放大,听起来很刺激,但听久了就累。
声场开阔,定位准: 就像在音乐厅里一样,你能感觉到乐器来自不同的方向,歌手站在中间。听交响乐或者现场录音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
对前端有点要求: 这是关键点。虽然它不像某些“吃电大户”的耳机那样非得配个大块头的功放才能出声,但你想让它把“真本事”都露出来,它还是会挑剔一下你的播放设备。

那,啥叫“加功放”?为啥要加?

简单说,就是你的播放设备(手机、电脑、无损播放器啥的)出来的声音信号,有时候“力气”不够,就像你想让一个嗓门不大的人去喊话,效果肯定不如嗓门洪亮的人。

功放的作用,就是把这些“力气不够”的信号放大,让耳机能够更充分地工作,从而展现出它原本应有的声音素质。

那么,HD600 到底要不要上功放?咱们来点儿实际的对比体验:

假设你现在手头有一台不错的播放设备,比如一个入门级的无损播放器,或者笔记本电脑的耳机孔。

情景一:不加功放,直推 HD600

1. 试试听点啥? 你可以先放一些你熟悉的、自己很喜欢的音乐。最好是那种制作精良、录音质量不错的音乐。比如一些经典的老唱片、录音室专辑,或者一些现场录音。
2. 感受一下声音:
能出声吗? 那肯定是能出声的,HD600 阻抗是 300 欧姆,算是一个中等偏上的阻抗,但也不是那种非得用台式机的恐怖级别。大部分前端都能让它响起来。
音量够不够? 你调到你习惯的音量,如果觉得听得清楚,没有那种“气若游丝”的感觉,那音量上问题不大。
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细节是啥样的? 你是不是能听到乐器的质感,歌手的声音是不是挺自然的,不会显得干瘪?
低音是啥样的? 低音是不是那种有弹性、有下潜的,还是那种有点松散、轰隆隆但抓不住的感觉?
高音是啥样的? 高音是不是清晰透亮,不会让你觉得耳朵难受?
整体感觉呢? 你有没有觉得声音有点“闷”,或者觉得低音不够“厚实”,高音不够“延展”?有没有感觉声场不够大,乐器之间的距离有点近?

我这里有个经验: 如果你的播放设备素质真的不错,比如一些高端的手机或者一体机,直推 HD600 也能发出挺不错的声音,至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能感受到 HD600 的韵味了。你会听到它均衡的声音、不错的细节和相对开阔的声场。

情景二:加上功放,再听 HD600

现在,我们找一个合适的耳放(不一定非得是那种大几千的,几百块的耳放也能起到作用)。

1. 连接方式: 把你的播放设备(作为信号源)接到耳放的输入端,然后把 HD600 插到耳放的耳机输出端。
2. 再次感受声音: 保持音量在你舒适的水平,再来听一遍刚才的音乐。
3. 对比一下区别:
音量和驱动力: 你会发现,即使把音量旋钮调到同一个位置,加了功放后,声音可能比之前更“满”,更有“劲儿”。意思就是,你的耳机可能被推得更“到位”了。
细节表现: 这里是关键。你会发现,之前觉得模糊的细节可能会变得更清晰,乐器的质感会更细腻,比如弦乐的擦弦声,鼓皮的震动感。
低音: 低音会更有弹性,下潜也会更深一些,听起来更“厚实”,但不会糊成一团。那种“砰砰”的冲击力会更明显。
高音: 高音会更明亮,延伸感更好,不会有那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听起来会更“飘逸”一些。
中音: 人声会显得更饱满、更真实,歌手的情感表达会更到位,像是站在你面前唱歌一样。
声场和定位: 声场可能会更开阔一些,乐器之间的分离度会更好,定位会更准确,你会更清楚地感知到乐器的位置。
动态范围: 就是声音的强弱对比,加了功放后,这种对比会更明显,音乐的起伏感会更强。

总结一下,什么情况“感觉需要加功放”?

1. 直推时,你觉得声音不够“有劲”,音量需要开得很大才能听清楚。 这说明你的播放设备“力气”确实小了,推不动 HD600。
2. 直推时,你觉得声音有点“闷”、“松散”,缺乏细节和动态。 尤其是在听一些大编制音乐或者细节丰富的音乐时,感觉层次感不强,乐器之间的声音容易混在一起。
3. 你对音质有更高的追求。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更高品质的声音,想让 HD600 发挥出它的全部实力,那么一个好的耳放会让你听到更多的惊喜。

啥时候可能“感觉不用加功放”?

1. 你的播放设备本身素质就非常高。 比如一些高端的一体机、或者专门为耳机设计的解码耳放一体机,它们本身就带有不错的驱动力。
2. 你听的音乐类型对驱动力要求不高。 比如一些以人声为主的流行乐,或者一些电子音乐,如果直推时声音已经让你满意,那也不一定非要加功放。
3. 你的预算有限。 耳放也是一笔开销,如果预算紧张,先确保你有好的播放设备和耳机本身。

我的建议是:

先直推试试。 这是最直接的方式。用你手头的设备,好好听听 HD600 的声音。你心里就会有个底了。
如果觉得不够满意,再考虑耳放。 并且在选择耳放时,最好能找机会搭配着 HD600 试听一下。因为耳放和耳机之间也存在“搭配”的问题,不是越贵的就越好。
循序渐进。 不用一开始就上那种巨贵的台式机。先从一些几百块的便携式耳放或者入门级台式耳放开始体验,你就会知道功放能带来多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HD600 这个耳机,它本身素质很高,潜力很大。用不用功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声音的要求有多高,以及你现有的播放设备素质如何。 实践出真知,自己耳朵听到的,才是最真实的答案。别被别人的说法牵着鼻子走,多去听,多去感受,你自然就知道 HD600 在你手里,需不需要更进一步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谢邀请。


本文COPYLEFT。转载不必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也不必注明出处。

** ie80 ie80s 不是垃圾, 它们只是要 EQ 一下而已。 因为每个人的耳朵都是不同的。

这里有个令人恐惧的几秒钟的测试:

*** 警告: 这个测试严重分裂美国。做这个测试可能会造成家庭不和,如无必要万勿轻易点击实践。


HD580, HD600, HD650 是少数几个不需要 EQ 的耳机, HD650 相当于 HD580 应用了 B&K 曲线, HD600 介于两者之间。 HD650 的 THD 比 HD600 又更好看一点点,在 200 Hz 附近。

您可以参考 @鬼斧神工119 兄的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里面透露了一个机密, 关键字“260Hz左右”。如果您不信邪,在这个频率测一下主流的耳机,就会惊呼 “哎呀妈呀”,我的钱真的扔水里了。


参考:

  • 关于耳放: 俺的个人看法是这个事物原理和助听器没啥两样,它能补偿用户主动或者被动丢失的听力。 用户主动丢失听力更直白的说法就是自残。 用户被动丢失听力常见于沉溺于聆听很响的音乐(大家?)或者被迫工作(录音师、航天航空研发人员、各行业工人等等)于超出人体能承受的噪音声压级。 如果您确实需要耳放, 那它确实在提示您的听力是有问题的。它就象一把冒烟的枪, 在广告着自己的主人是重听患者。

听力残障以后只能依靠助听器了, 所以俺不怕麻烦, 从 WHO 获取授权来转载这个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新闻稿:

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如果您的电脑或者手机不是十分差,例如 Thinkpad T410 T420 iPhone 3/4/5/6 这些, 确实不需要耳放。但您终归心里不踏实, 大湿们已经唱了差不多 20 年耳机不能直推。

就象 “送礼就送脑白金”听到耳朵起茧以后, 即使俺说这玩意就是褪黑素,您可能还会忍不住买来送礼或者自己用。

譬如 Sennheiser HD600 作为上世纪末的旗舰产品,不用额外的耳放(助听器)的帮忙, 也能很好地为您服务。有的同学说用入耳式耳机听歌 7 格甚至 8格都不够大声。俺无一例外会建议进行以下的免费测试:

。当然听觉残障的用户需要配置一个耳放来补偿损失的听力, 不然不够大声。(重听了)



听力健康的用户也可能会购置耳放, 然而购置耳放的原因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这个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就是用户不敢开手机或者电脑的音量。


例如,iphone 的音量有 16 格, 用户把音量调到 5 格还觉得不够响的时候,

就不愿意利用剩下的 16 - 5 = 11 格音量了。

宁愿购置耳放来提升音量。

这似乎很滑稽, 然而一点都不罕见, 而且司空见惯。


某些耳放利用了用户的无知, 或者采用线性的电位器, 或者把增益设计得很大,

只要用户动一点点耳放的音量控制就立刻很大声,直达人的生理痛域 120dB SPL re 20uPa.

这时用户内心只有一个 “劲” 字。

是啊, 一格半格音量就到痛域能不 “劲”吗。


老麦不解的是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调一下音量有那么难吗?

为自己省钱以及减少用耳放自残的机会有那么难吗?


最常听到的标准洗地意见是:“够响就算推好了吗?”


事实是大部分人觉得够响的时候, 也就是 85~90 (正常人)甚至 100 dB SPL (轻度听障) 声压的时候, 手机也好, 电脑也好,都还有 10 ~ 20 dB 的裕量给用户。

同时这时候的 THD 也就是失真还远远低于正常人能分辨的极限。


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中的一个。人们通常把这些悖论称为芝诺悖论。芝诺提出,由于箭在其飞行过程中的任何瞬间都有一个暂时的位置,所以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中国古代的名家惠施也提出过,“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类似说法。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好了, 如果您的耳机在一个上网本的驱动下能发出 98dB SPL re 20uPa 的声音,这时上网本的声卡只需要输出 130mV 而已, 它还能毫不费力地再输出 0.629V 也就是 629mV.

而且耳机的声音的失真只有区区不到 0.3% (低于人类能侦测的极限)。

这个耳机是在响吗? 它在动吗? 它被推开了吗?

还是 ”飞矢不动“ 呢? 您的耳机假装在睡觉

看到便宜的上网本就嫌贫爱富, 拒绝振动了呢? 要等大湿埋藏在耳放和/或发烧线材里面的

谈判专家来说服它动一下呢?



充分必要條件(英语: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簡稱為充要條件

在逻辑学中:

当命题「若A則B」为真时,A称为B的充分条件,B称为A的必要条件。

因此:

当命题「若A則B」與「若B則A」皆为真时,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B也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A則B」为真,而「若B則A」为假时,我们称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反之亦然。


直推给不给力, 用上面的逻辑来推测, 要达到两点:


  1. 声压够大但不应超过听力损害的界限;
  2. 失真足够小。







如果再做一个实验的话, 您会看到。


音乐已经 “震耳欲聋”的时候, 用示波器捕捉电脑直推的测量结果



关于音质, 带300 ohm 的 Sennheiser HD650 的时候, 笔记本声卡输出同时接到 Keithley THD 失真仪上测到的数据: 360mV p-p 的时候声卡输出在 Keithley THD 失真仪上的读数: 100HZ

360mV p-p 的时候声卡输出在 Keithley THD 失真仪上的读数: 1000HZ

360mV p-p 的时候声卡输出在 Keithley THD 失真仪上的读数: 10000HZ



关于人可以听出多大的失真, 历史数据是 0.5% THD, 极少数人有可能达到 0.3%,

如果谁号称能听出 0.1% 那无疑是幻觉。



好了, 直推的失真人听不出来。又足够响了。

逻辑上是不是推好了呢? 难道还是 “飞不动”?



对于正常人来说, 即使更低灵敏度的“又吃电压又吃电流(借用论坛大湿的话)”的 AKG 70X 都可以用 IPHONE 3/4/5/6 来驱动。



** 顺便提一下, AKG 701 702 只需要 0.13~0.14V rms 也就是 130~140毫伏就能输出 80 dB 以上的 SPL RE 20uPa。 不需要什么耳放


笔记本也能随便把 AKG 701 驱动到足以造成听力损伤的 98 dB SPL.





关于耳放这个话题, 俺也写了不少散文。
欢迎来踩:




当然如果坚持要自残, 有的是法子:




俺有个朋友和俺谈起手机用户不愿意多按几下音量, 反而愿意加多一坨东西(耳放)的事情。 他说这和车子是一个道理。 这些用户怕按多了音量开关, 开关会蚀了

他举了一个例子:我的车二十万买来的,没有任何故障,车漆也光亮如新。平时都是放在车库里,需要出门的时候,都是我媳妇在后面推着走。过减速带的时候,我会找几个人抬过去。轮胎我会每天转半圈,防止轮胎同一个部位长期受压变形。过几天我还会用汽车举升机把车抬起来一下,防止悬架受力不均匀。空调从来不开,害怕里面的冷凝器发霉。机油我也每天搅动几次,害怕长时间静止损坏发动机油底壳的油封。门窗的缝隙我也用胶水封死了,害怕别人塞的小广告卡住玻璃升降机。雨刷我都是拆下来放到被窝里,害怕雨刷长时间暴晒导致胶条老化。门框密封胶条我也是每天涂抹一遍鲁花5S特级压榨花生油,害怕胶条氧化变硬。电池我也是每天拆下来充电,害怕蓄电池长时间自行放电导致不可逆的硫化。转向的时候我也不舍得打转向灯,都是让人在后面打手势,害怕烧坏灯泡。轮胎的气压每走两步我就测量一次,害怕胎压过高或者过低引起轮胎寿命衰减。每走几百米我还要下车去抠一下轮胎花纹中夹住的小石子,害怕扎坏轮胎。每次需要大幅度转弯的时候,我都是雇几个人抬起我车头转弯,害怕方向盘打死损坏助力泵。每行使十来里地我就换一次机油,害怕机油里面的金属杂质磨损汽缸壁。


俺还是很不解, 手机是有记忆的呀。 音量开关多按几下也就是一次罢了, 手机不是能够记住的吗? 朋友说俺太天真了。




网友 Hyperma 总结得特别传神, 发烧论坛上的情形就是鼓励隔靴挠痒。

痒的地方不挠,不痒的地方挠得鲜血淋漓, 皮开肉绽。


续些狗尾巴, 如果您愿意读的话。


。。。等您循规蹈矩地按照大湿的吩咐(当然您已经把书本的知识还给小学老师了),

把煲耳机煲耳放煲电源线......这些仪式都做完了, 仍然没有看到(其实是听到)所谓的一耳朵改变。 您终于决定要拿回自己的血汗钱。您找到了商家, 商家也爽快地在您面前表演起来退款的手续。


“您可以不用花钱了,木耳的幸福。” (附送一个鄙视的眼神)


您霎时间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我有钱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凭啥我是木耳?

“不退了,东西我拿回去。”


哈哈哈, 终于整出戏以三赢的结果喜剧结束。

国家赢得了税收, 商家赢得了销售额, 您赢回了自尊。

这就是杀手锏: 苦肉计+激将法


详情请见:

.


实践的代价

很少有朋友象俺一样不理智, 什么东西都要弄上两三个。


比如三个万用表;


比如三个声压计;

比如三个噪音记录仪。

三个声压基准。。。。。。






最可怕的事情是, 这些东西终于被老婆发现了!!!


老婆问俺:

“你有必要为了声音有多响,弄那么多的东西吗? ”




俺无语了, 20世纪过去了, 21 世纪已经第 18 个年头的第九个月了, 耳放的推力单位还没着落, 你说俺能不着急吗?





等俺攒够零花钱, 俺就去买个 5128 假人。向 Dr. Sean Olive 学习。

自己做的还是太寒酸。






顺便说一下, 俺的表都是真的。不太可能是 P 图 P 出来的。


调音的话, 俺赞成买房调音, 效果真是不错的。 还会每年升值。


就是别学俺买车, 车子才是最大的坑。

马上或者隔天退货就折价 20%。 不像房子一直在升值。

10几万刀第二天不想要了就马上贬值掉几万刀。



对了, 二手的 PRO TOOLS HD 才 1000 刀, 不贵。



俺用着觉得挺好的。

就是用来垫万用表的那个铁疙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