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战塞尔维亚人杀了奥匈帝国的王子,奥匈帝国对其宣战,本就没错,为啥英法还要帮塞尔维亚?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复杂根源,并非一句“奥匈帝国没错”就能简单概括的。虽然从奥匈帝国角度看,其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是严重的挑衅,宣战有其理由,但英法支持塞尔维亚的行为,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联盟体系和战略考量。

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释:

1. 刺杀事件的背景与奥匈帝国的反应:

斐迪南大公遇刺: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枪杀。普林西普隶属于一个名为“黑手会”的塞尔维亚秘密组织,该组织旨在将所有南斯拉夫人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国家,其中就包括了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地区。
奥匈帝国的担忧: 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其中斯拉夫民族(包括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等)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长期以来,奥匈帝国就担忧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运动会煽动其境内斯拉夫人的独立情绪,从而威胁到帝国的统一和稳定。因此,刺杀事件被奥匈帝国视为塞尔维亚政府直接或间接支持的叛乱行为,是不可容忍的。
七月危机与奥匈帝国强硬立场: 奥匈帝国将刺杀事件视为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的绝佳机会。在得到其盟友德国的“空白支票”(德国承诺无条件支持奥匈帝国)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提交了一份极其苛刻的最后通牒,其中包含多项旨在削弱塞尔维亚主权的要求。塞尔维亚虽然接受了大部分条件,但拒绝了奥匈帝国参与调查其境内人员参与刺杀活动的条款,因为这等于允许外国军队进入塞尔维亚。

2. 英法支持塞尔维亚的原因:

尽管塞尔维亚的行为(或其境内组织的行动)导致了奥匈帝国的不满,但英法之所以选择支持塞尔维亚,并非仅仅因为同情塞尔维亚,而是出于以下复杂的政治和战略考量:

联盟体系的惯性:
三国协约(Triple Entente):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核心的同盟国,以及以法国、俄国和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这种联盟体系是欧洲大国之间相互防御、集体安全的承诺。
俄国与塞尔维亚的关系: 俄国被视为“斯拉夫世界的保护者”,与塞尔维亚在民族、宗教和政治上有着深厚的联系。塞尔维亚是巴尔干地区亲俄的国家,俄国不能容忍其盟友塞尔维亚被强大的奥匈帝国吞并或控制。一旦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俄国很可能被迫出兵保护塞尔维亚。
法国与俄国(及英国)的关系: 法国是俄国的重要盟友,两国之间有相互防御的条约。如果俄国参战,法国也会被迫参战,以对抗奥匈帝国和德国。英国虽然最初并非直接的军事同盟,但与法国和俄国有着“三国协约”,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道义和战略上的义务。此外,英国也担心德国的扩张会威胁到其在欧洲大陆的均势政策和海外殖民利益。

欧洲均势与德国扩张的担忧:
法国与德国的宿怨: 法国和德国之间存在长期的敌对关系,特别是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并失去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这使得法国对德国怀有强烈的复仇情绪。法国担心德国的崛起会进一步威胁其安全和地位。
英国的均势政策: 英国长期奉行“势力均势”的外交政策,即防止任何一个欧洲大陆国家过于强大,以免威胁到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地。德国在俾斯麦之后推行的海军扩张政策,以及其在欧洲大陆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被英国视为对其海上霸权和欧洲均势的潜在威胁。如果奥匈帝国通过战争进一步加强了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这可能会间接增强德国的实力和在中欧的地位,这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阻止德国对奥匈的完全控制: 如果塞尔维亚被奥匈帝国轻易击败并受其控制,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将会大幅度提升,这使得法国和俄国都感到不安。

对奥匈帝国最后通牒的性质的看法:
不合理和侵犯主权: 尽管塞尔维亚存在国内的民族主义问题,但英法认为奥匈帝国提出的最后通牒是极其不合理的,特别是要求奥匈帝国官员参与塞尔维亚境内的政治审判,这严重侵犯了塞尔维亚的主权。
借题发挥: 英法也意识到,奥匈帝国利用刺杀事件作为借口,来解决其长期以来面临的民族主义问题,并希望借此削弱塞尔维亚的影响力。他们认为奥匈帝国是在“小题大做”,利用这次事件来达到其扩张和控制巴尔干的目的。

地理和战略因素:
巴尔干半岛的重要性: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桶,各帝国势力在此交织。如果奥匈帝国能够在巴尔干地区扩张,这会改变欧洲的战略格局,对俄国在黑海和地中海的利益构成威胁,也会影响到奥斯曼帝国的残余势力,进而影响到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和印度方向的战略。
确保盟友的利益: 俄国作为三国协约的关键一员,其在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利益是英法需要考虑的。如果俄国因为支持塞尔维亚而遭受重大损失,可能会削弱三国协约的力量。

总结来说,英法支持塞尔维亚,并非是因为塞尔维亚“没错”,而是因为:

维护复杂的联盟体系: 他们有义务帮助他们的盟友俄国,而俄国又有保护塞尔维亚的传统和战略需求。
担忧德国的扩张: 他们认为奥匈帝国的行动是德国扩张政策的一部分,如果放任奥匈帝国轻易得逞,将进一步增强德国在欧洲的实力,打破欧洲的均势。
对奥匈帝国最后通牒的性质的反对: 他们认为奥匈帝国的条件过分,侵犯了塞尔维亚的主权,是借题发挥。
维护自身战略利益: 英国需要维持欧洲的均势,法国需要对抗德国的威胁。

当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对塞尔维亚宣战,而俄国又宣布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时,复杂的联盟体系被触发了。德国因此认为俄国和法国在挑战其地位,于是也对俄国和法国宣战。英国则因为德国入侵了保持中立的比利时(以绕过法国马奇诺防线),而选择参战。至此,一场区域性冲突演变成了一场世界大战。

因此,英法援助塞尔维亚,更多的是一种战略选择和对现有国际关系格局的维护,而不是对塞尔维亚在刺杀事件中的角色完全没有异议。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各国之间错综复杂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的必然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国际危机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奥匈帝国在皇储被杀后对塞尔维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塞尔维亚同意了绝大部分,除了奥匈直接派兵进驻,话说如果奥匈直接派兵进驻,那塞尔维亚跟被占领也差不多了,奥匈合理甚至稍微过分的要求都同意了,比如直接派警察进入塞尔维亚调查,等于是给了奥匈这个外国在自己国内的执法权,想想看中国对治外法权(外国人在本国需要遵守的是外国法律不是本国法律)都异常愤怒,这种外国警察执行外国法律抓捕本国公民,那比治外法权更屈辱。在斯拉夫人看来塞尔维亚这是真心认错了,奥匈再来打那就是违背国际公理,那俄罗斯作为斯拉夫人的老大哥当然不允许,肯定要上来给小兄弟主持正义。

奥匈本来就是大国,要对奥匈主持正义,那肯定要发起动员,但是俄罗斯动员了给奥匈撑腰的德国能不动员吗?德国动员了,法国能不动员吗?要知道,在最后一刻威廉也在想着在西线保持和平,但是小毛奇跟威廉说,这是不可能的,施利芬计划(西线闪击法国,迅速解决法国后立刻回师东线击败俄国,二战前期西线部分跟中期德国占优的东线部分就是成功的施利芬计划)是无数人几十年的心血,不可能只执行东线计划而放任西线不管。

法国人作为陆军第一强国(一战前)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施利芬计划,所以法国就必须动员起来,英国作为法俄盟国,两大盟友都动员了,它自然也跑不掉。

无数人兢兢业业准备了一百多年的战争,出乎意料(一战前几年有一本书叫<大幻想>,内容是论述欧洲各国经济一体化,就算是战争也会打不了多久就会各自因为经济问题而停战,当时大部分人都接受这个观点),但又不出所料(德国从1905年开始每隔3年就制造一次国际危机,就算不是德国制造的危机至少它也是重要的参与方)地爆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前记错了,奥匈提出了10个条件,塞尔维亚同意了8个(除了5和6)

1.查封任何引起对奥地利皇室憎恨和藐视的刊物;

2.马上取缔民族自卫组织 (Narodna Odbrana) ,并取缔其他作反奥匈宣传的组织;

3.即时从教育团体及教学方法中,删除任何会或可能会煽动反奥匈之宣传的教学内容;

4.革除军部或行政部中被指进行反奥匈之宣传的官员,而此等官员的名单由奥匈政府提供;

5.接受与奥匈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在塞尔维亚镇压企图颠覆奥匈帝国领土完整的活动;

6.在奥国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之协助与指示下,采取法律行动,惩罚策划或执行1914年6月28日之刺杀事件,在塞尔维亚领土的人士;

7.即时逮捕奥匈初步调查所显示的两名被点名人士;

8.保持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内的军火走私;

9向奥匈解释对其怀有敌意、在塞尔维亚境内或境外的塞尔维亚高级官员之言论;以及

10.马上采取以上措施,并告知奥匈帝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