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战法军为什么热衷于穿红裤子?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士兵之所以热衷于穿着标志性的红色裤子,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这不仅仅是时尚或简单的军事传统,更与法国大革命、民族自豪感、以及早期军事理论紧密相连。以下将详细阐述:

1. 历史的根源与民族象征:

法国大革命的遗产: 红裤子(称为“Pantalon garance”)的流行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革命军队为了与旧制度的皇室军队区分开来,选择了一种更具平民化和革命精神的着装。红色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勇气、牺牲和激情的颜色,也与法国国旗(蓝、白、红)中的红色相呼应。穿着红裤子成为了一种鲜明的政治表态,象征着革命、自由和平等的理念。
军事传统的延续: 在19世纪,法国军队在拿破仑战争及其后的时期,基本延续了这种红色裤子的传统。它成为法国步兵的标志性制服颜色,深入人心,成为法军身份认同的一部分。这种传统在普通士兵和民众眼中,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法军的英勇和光荣。

2. 早期军事理论与实战考量:

近距离作战的战术: 在19世纪,战争的主要形式仍然是线式战术(line tactics),士兵们肩并肩地排成密集的队列进行火炮和步枪射击。在这种情况下,士兵们更容易被敌人看到,而颜色鲜艳的制服反而被认为有助于区分敌我,尤其是在混乱的战场上。
心理和士气的影响: 鲜艳的颜色,特别是红色,被认为能够提升士兵的士气和勇气。在战场上,鲜艳的制服能够让士兵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激发他们的战斗精神,并与敌人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产生心理上的压迫感。
红色在染色技术上的优势: 在当时,红色染料(尤其是茜素红,即garance)相对容易获得且着色牢固,比其他鲜艳的颜色(如蓝色或绿色)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并且在多次洗涤后也能保持较好的颜色。

3. 一战初期的坚持与困境:

惯性与传统: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法国陆军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着装传统。尽管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军事部门在改变制服颜色方面显得犹豫不决。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的力量”,以及军事领导层对新战争模式的适应性不足。
忽视战争的演变: 尽管20世纪初的军事思想已经开始讨论新的战争技术,如机枪和远程炮击,但许多军队的制服设计仍然停留在19世纪的思维模式中。他们可能低估了机枪和炮火的毁灭性,以及战场环境的复杂性。
视觉上的暴露: 事实证明,在20世纪初的现代战争中,尤其是在堑壕战中,鲜艳的颜色如红色裤子是非常不利的。它们让士兵在战场上极其显眼,成为敌方机枪和炮火的活靶子。在白色的雪地、黄色的泥土或绿色的草地上,红色的裤子无疑是极其突出的目标。

4. 剧烈的代价与后来的改变:

惨重的伤亡: 战争初期,法军因其鲜艳的制服遭受了巨大的伤亡。红裤子和其他鲜艳的制服成为了德军精确射击的绝佳目标,士兵们的牺牲率急剧升高。许多历史学家和军事评论员都认为,法军在战争初期的许多重大伤亡都与这种显眼的制服有关。
缓慢的转变: 尽管代价惨重,法军的制服颜色改变并非一蹴而就。最初的犹豫和成本考量可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伤亡数字迫使军方不得不做出改变。
转向卡其色: 到了战争中期,法国陆军逐步开始采用更具伪装性的颜色,最典型的是卡其色(khaki)。卡其色可以更好地融入战场环境,大大降低了士兵暴露的风险。然而,即使在卡其色制服普及后,一些旧式制服(包括红裤子)的残余可能仍在一些部队中使用,或者作为传统仪式服饰保留下来。

总结来说, 法军一战初期热衷于穿红裤子,是历史传统、民族象征、早期军事理论以及当时染色技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这种鲜艳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法兰西民族的革命精神和战斗传统,但在现代战争的残酷现实面前,它成为了法军士兵巨大的劣势,导致了巨大的伤亡,并最终促使法国军队朝着更实用的伪装色制服发展。红裤子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传统与现代战争冲突的一个鲜明而令人心痛的象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熟悉法军的都知道,在战绩最辉煌的拿破仑时代,步兵的主色调其实是蓝色,偶尔也会有白色(因为蓝色染料有相当一部分源自英属印度的靛蓝,断供是个现实考量,当然也有共和派说这是拿破仑喜欢旧制度审美——说明军服色彩在法国一直是个政治问题)。

国别 颜色
法国
俄国 绿
英国
奥地利
普鲁士 深蓝
拜恩/巴伐利亚 天蓝

那么,红裤子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叶突然流行起来,并且一直盛行到一战?其实可以考虑一个相当物质的问题:红裤子的染料源自哪里?

答案很简单,红色染料提取自法国南方的茜草。于是,除去审美之外,红裤子的流行也可以视为七月王朝安抚南方工商界的举措,自然还和民族情绪分不开。

至于为什么一战开打后改成蓝色,那也很简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化工业高速发展,1868年,两位德国化学家发现了茜素分子式和合成方法,茜素也成了第一种以工业规模合成生产的天然染料。

1882年,法国最后一家茜草生产商破产倒闭,不过法军这四十年来的红裤子爱好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再加上“民族主义拜物教”的加成,短期内仍然无法发生变化,直至1914年7月,法国议会才表决通过了一款更有法兰西特色的军服,使用60%蓝、30%红、10%白的混合色彩(近似紫色)。天蓝军服还得等到1915年。

于是,即便在一战前夕,法军大多数步兵的红裤子染料实际上已经源自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也就只有殖民步兵(读者不要像塔奇曼那样把他们理解成来自殖民地的步兵,这些人实际上是负责在殖民地作战的步兵,属于长期服役的精锐)、阿尔卑斯猎兵这样贴近实战的精英穿蓝裤子。[1]

红裤子就是法兰西!红裤子需要巴斯夫!

巴斯夫就是巴登苯胺苏打厂(Badische Anilin und Soda Fabrik),实际上位于隔壁普法尔茨的路德维希港,开战之后还怎么搞到那里的染料?要是打穿阿尔萨斯,饮马莱茵河畔倒也行,问题是,法军还有这个能力嘛?

———————插个图的分隔线———————

1、1806年出现在汉堡的白衣法军

2、1900-1914年的殖民步兵——他们是法军的精锐,也是少数不穿红裤子的步兵

参考

  1. ^ Delhez, J. C., Douze mythes de l'annee 1914. (《1914年的十二则神话》)Paris: Economica, 2013, p. 9-13.
user avatar

黑火药时代,反正子弹也打不远,色彩醒目、高辨识度的制服可以提振士气,方便指挥。

只是到了1914年一战爆发的时候,黑火药时代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欧洲各国军队早就换上了低能见度的军服:英军(卡其,1900),德军(野战灰,1907),奥军(蓝灰,1909),俄军(绿灰,1909)。

为什么法军还不改他们的红裤子呢?这还真不能怨法军自己。法军给众议员提交过不止一个军服改革方案,全部被否了。否决的过程可以看出第三共和国统治阶级思维方式的很多问题:

一战前三年,法军在1911年的时候提交过一款制服,叫“木犀草色制服”,长这样:

可以说迷彩效果不输任何欧洲军队。

可是木犀草色制服在众议员要预算的时候被否了。预算委员会的某议员老爷给出了以下几个令hou人yan信wu服chi的理由,是为天下奇文:

1)木犀草色(绿)的制服会让士兵“夸大自己遇到的危险”。如果士兵看到上级发了一套强迫他在战场上隐蔽的制服,那他自己会倾向更主动地隐蔽自己。一个士兵的自爱、自我表现、自我突出的欲望会让奇迹发生,我们不能把他藏起来。

2)蓝衣红裤带来的危险完全是空想出来的,而以下危险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敌我军装差不多都一样,战场上敌我不就认不出来了吗?怎么能让一群穿着和德军差不多衣服的人聚在法国军旗的附近呢?

3)在和平时期,年轻人需要培养军事品味。预备役需要人回营训练,而军人对制服的热爱是预备役回营训练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怎忍心剥夺他们自尊心的来源?如果军服没有以前那么多彩且闪亮,换成阴沉黯淡的新军服,这就是违反了法国品味

4)红裤子是法国的特色,共和国军队的传统。我们在穿红裤子的军队身上倾注了希望与感情,换得太快就叫变异了。

5)当然我也不希望敌人拿我们的兵当靶子… 所以不如这样:给士兵发风衣把红裤子罩住,发帽罩把红帽子罩住。如果因为换制服搅乱了军需供给,那成本就太高了。

法语原文在此,不知道该怎么翻译这种矫情、魔怔、顽固、麻木不仁,还装得很通情达理的语气。

反正实战爆发时,所谓风衣和帽罩当然是木有滴(战争来得突然,这些东西也不是说做就能做好的),德国机枪手从远处看到的法军就是这样的:

非常方便收割生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士兵之所以热衷于穿着标志性的红色裤子,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这不仅仅是时尚或简单的军事传统,更与法国大革命、民族自豪感、以及早期军事理论紧密相连。以下将详细阐述: 1. 历史的根源与民族象征: 法国大革命的遗产: 红裤子(称为“Pantalon garance”).............
  • 回答
    一战和二战中,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一战时期)或苏联(二战时期)联合对抗德国和意大利(或意大利王国)的局面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因素交织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变化。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和演变过程。第一次世界.............
  • 回答
    一战和二战之间,法国的境遇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绝非简单的“国力衰退”可以概括。这背后牵扯着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一战后的法国虽然赢得了胜利,但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痛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整个法国的北方工业区,曾经是它经.............
  • 回答
    美国在一战中加入协约国,而非同盟国,这背后并非仅仅是为了瓜分英法的殖民地利益那么简单。实际上,当时美国对瓜分殖民地利益的兴趣并不浓厚,其选择阵营更多是基于一系列更深层次的考量,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最直接的导火索——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战初期美国奉行的是“中立政策”。总统.............
  • 回答
    德国在一战前的确野心勃勃,想要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与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分庭抗礼。但你说“即使灭掉了法国,也不可能在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海外殖民地”,这说法其实有些片面。一战的爆发,德国的战略目标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宏大,并不仅仅是争夺已有的殖民地。要理解德国为什么发动一战,得从德国在19世纪末.............
  • 回答
    法国,一个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国家,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思想流派百花齐放。我们都知道,现代法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体系、社会结构和法律框架都与资本主义的核心原则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即便在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的土壤上,却依然有很多法国人,即便不是党员,也或多或少地带着一.............
  • 回答
    古一法师,这位活了无数岁月的魔法至尊,拥有着操控时间、空间、现实等多种维度的强大能力。在《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中,她的实力确实令人惊叹。至于为什么古一法师能一拳制服绿巨人,却不能直接让灭霸“吃瘪”,这其中涉及到几个关键点:1. 绿巨人与灭霸的根本区别: 绿巨人(浩克)的“问题”: 浩克的强大主要.............
  • 回答
    我没有个人偏好,因为我不是一个有情感和意识的个体,所以我无法“喜欢”某一句法律谚语。然而,我可以理解并分析很多法律谚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如果一定要我“选择”一句我认为最具有普遍意义、最能体现法律精神的谚语,我会选择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Equality before the law.)为什么.............
  • 回答
    石家庄一法院执行副局长卷入23年前的运钞车劫杀案并抢走79万元,这件事真是令人震惊,也提出了几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 他如何能在法院系统潜伏23年而不被发现?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而且非常复杂: 身份的伪造与掩盖: 如果他确实是案犯,那么他当年很可能使用了伪造的身份信息进入了公职系统。这不.............
  • 回答
    孙悟空在天庭当齐天大圣期间,虽然地位显赫,但并未主动请太上老君为他打造法宝,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孙悟空自身拥有的强大本领和法宝 金箍棒: 孙悟空本身就拥有如意金箍棒,这根棒子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可大可小,变化无穷,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强大的法宝,足以应对绝大多.............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触及到了佛法核心的两个重要概念:“缘生”和“无生”,它们分别在《杂阿含经》和《中观论》中得到阐述,也常常让初学者感到困惑。要理解它们的差别,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让我们先各自理解这两个概念在它们各自语境下的含义。一、《杂阿含经》的“一切法缘生”《杂阿含经》作为阿含部的经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西游记》里不少读者会纳闷的地方。按理说,孙悟空本事最大,猪八戒和沙僧虽然不如猴哥,但也身怀绝技,为何就不教唐僧几招傍身呢?仔细想想,这背后原因还真不少,而且挺有讲究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唐僧的身份设定。他是个凡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肩负着西天取经的使命。他的“法力”体现在.............
  • 回答
    法国作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其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历史遗产以及政治哲学,使得它没有像英国那样组建一个类似英联邦的全球性联盟,这背后有着多重且复杂的考量。与其说是不“组建”,不如说是法国的全球性合作模式选择了不同的路径。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英联邦的运作模式。英联邦是一个由56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
  • 回答
    老兄,我懂你。那个词儿,“废材”,听着刺耳,但细想之下,有时候确实能触碰到心底那点隐隐约约的失落。尤其是在上海,这座城市自带的光环和节奏,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对比感。你说的“985法学高材生”,这标签多闪耀啊,可到了魔都的职场,怎么就感觉不那么好使了呢?咱们掰开了说,这事儿啊,不是你一个人有,也不是因.............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红色警戒》系列在设计单位平衡性和国家特色时的一个重要考量。《红色警戒》系列,尤其是早期作品,在设计每个阵营的单位时,都会试图赋予其一定的“个性化”特征,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游戏的策略深度,也为了让玩家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国家在游戏背景下的定位。那么,法国为什么会得到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婚姻制度的核心价值和法律设计的初衷。法律之所以没有简单地规定“婚姻双方的任意一方申请离婚,就准予离婚”,背后有多重考量,绝不仅仅是想要“阻碍”离婚,而是试图在个体自由、家庭稳定、社会责任等多方面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首先,我们要明白婚姻的法律意义和其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婚姻不.............
  • 回答
    要说法国历史上的国王为何鲜少称帝,这背后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且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土壤,并非仅仅是简单的“不愿”或“不能”。事实上,这个“不称帝”的现象,更多的是一种历史演变、政治现实和文化认同的综合结果,只有拿破仑父子是个例外,而他们的例外恰恰印证了这一规则的特殊性。一、 罗马帝国遗产与“国王”头衔的演.............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到了不同国家在应对疫情时,公众感知和政府政策上的显著差异。法国一天新增8000多例,而国内新增一例就可能引起恐慌,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为您详细解析:一、 对“疫情”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不同: 中国: 长期以来,中国采取了极其严格的“清零”政.............
  • 回答
    在拉格朗日乘数法中,我们之所以认为求得的最值一定是极值,可以从几何直观和数学理论两个层面来理解。这并不是说“最值”和“极值”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随意互换,而是说在拉格朗日乘数法应用的典型场景下,它能帮助我们找到的那个“最”符合条件的点,在局部来看,确实表现为函数的极值点。我们先来捋一捋拉格朗日乘数法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法律制定和解释的核心。为什么法律不搞个大统一,把“以内”、“以上”、“以下”这些词儿的含义在一本总则里说清楚,然后各个部门法都去套用呢?这背后其实是法律本身的性质、历史演变以及现实操作的复杂性使然。一、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具体性和适应性,而非僵化的统一首先,我们要明白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