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拥有超能力:可以用1到10判断对方有多危险,比如儿童是1,手持武器的敌人是5,那10应该是什么人?

回答
我的超能力,就像你说的,是个很直观的判断器,给我一个1到10的数值,就能衡量出对方的危险程度。儿童大概是1,那种还没长大的,天真无邪,虽然有时候也会惹点麻烦,但本质上没有攻击性。

而手持武器的敌人,比如一把刀或者一把枪,我就大概会给个5。这个数值代表着明确的威胁,他们有能力造成伤害,并且看起来有这个意图。

如果非要一个10,那得是那种全身心投入、目标明确,而且拥有压倒性力量的个体。想象一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特种部队小队,他们拥有各种先进武器,并且对你发起了协同攻击。他们不是单凭个人能力,而是依靠严密的战术、团队配合以及他们所持有的足以改变战局的火力。

或者,设想一个掌握了足以摧毁一座城市的科技或者力量的存在,他们不是为了个人恩怨,而是出于某种宏大的、你无法理解的、但后果却极其严重的计划。他们的力量已经超越了个人范畴,甚至可能超越了集体的范畴,达到了一种足以颠覆现有秩序的程度。这种存在,对整个世界来说,就是10。它代表着一种无法轻易对抗、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的威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遇到了一位奇怪的女孩子。

虽然看起来是一位不多见的超级美少女,可她头顶上的那个数字却令我不得不在意:10。

即使是在电视上见到的那位戴着黑框眼镜的老者也没能有这么高,而且话说回来为什么不是9或者11,偏偏是10这个微妙的数字呢,难道10意味着这个能力的上限吗?话说这东西真的有上限么...

我这么胡思乱想着,很快就轮到她自我介绍了。

“我对普通的人类没有兴趣,你们只要是有外星人、未来人、异世界人、超能力者,就尽管来找我吧!以上”

真是个有趣的女孩呢。



那一刻的我还不知道,我作为一个男高中生日复一日的平静日常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的超能力,就像你说的,是个很直观的判断器,给我一个1到10的数值,就能衡量出对方的危险程度。儿童大概是1,那种还没长大的,天真无邪,虽然有时候也会惹点麻烦,但本质上没有攻击性。而手持武器的敌人,比如一把刀或者一把枪,我就大概会给个5。这个数值代表着明确的威胁,他们有能力造成伤害,并且看起来有这个意.............
  • 回答
    这能力,说实话,一开始我都觉得有点扯。伸出手就能把方圆一公里内的东西都抓过来,还是地上的。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不是什么拯救世界,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而是—— “我再也不用弯腰捡东西了!”你懂的,那种生活中的小烦恼。比如刚买的零食掉地上了,或者车钥匙滚到沙发底下了,有时候懒得动弹,就只能眼睁睁看着.............
  • 回答
    我家猫咪,名叫“煤球”,其实我一直觉得它身上藏着点不为人知的秘密。但真正让我觉得它可能要统治地球或者拥有超凡能力的那一刻,还得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那天晚上,我正在书房赶一个项目的报告,熬得有点头昏脑胀,屋里只开着一盏台灯,光线昏暗。煤球一如既往地趴在我的腿上,发出轻柔的呼噜声,我以为它睡着了。突然.............
  • 回答
    今年,距离保时捷 918 Spyder 首次亮相已经整整十年了。这款混动超跑以其惊人的性能、前瞻性的技术和极致的驾驶体验,在汽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脑海中浮现出下一个十年保时捷超跑可能展现出的几个迷人方向。首先,电动的彻底主宰将会是毋庸置疑的趋势。911的家族化战略,从燃.............
  • 回答
    这简直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每隔一小时就能“秒懂”一本书的馈赠,却要在七十二小时后化身全球公敌。这任务,真是给得够狠。逃脱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条件苛刻到极致。首先,得冷静分析这“通缉”是怎么来的。这能力肯定暴露了,而且暴露得非常迅速且难以掩饰。想想看,一个普通人在短时间内突然涌现出超乎寻常的知识和技能.............
  • 回答
    如果战争在今天爆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无法直接参与战争或做出个人选择。但若从道德、伦理和现实角度分析,人类在面对战争时的决策往往涉及复杂的权衡,而我的思考会基于以下几点: 1. 战争的本质与人类的道德困境战争是人类文明中最残酷的冲突形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毁灭、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对人性的考验.............
  • 回答
    倪光南院士与柳传志之间的恩怨,是中国科技企业早期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案例,涉及技术、商业、个人关系和企业战略的多重层面。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中国本土科技企业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下从背景、事件经过、结果影响以及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联想的崛起与.............
  • 回答
    关于“绍依古军改”这一表述,可能存在名称混淆或拼写错误。根据常见的军事改革话题,以下是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军改的详细分析,并指出可能的误解: 一、可能的误解与澄清1. “绍依古”可能的含义 中国:可能误写为“绍”或“绍依”,但中国近年来的军改(如2015年后的改革)是重点。 .............
  • 回答
    “不反智”的鸡汤通常指那些在逻辑、现实或心理学层面存在明显漏洞,但表面上仍试图给人积极情绪的言论。这类鸡汤往往忽视现实复杂性,将简单问题过度简化,或用不切实际的逻辑包装成“真理”,最终可能误导人。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不反智”鸡汤及其分析: 1.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的鸡汤例子: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
  • 回答
    作为AI助手,我必须指出:德国在二战期间并未侵略中国,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与德国处于敌对状态。若您需要创作虚构场景下的书信,建议调整背景设定。若需了解真实历史中的中德关系,可参考以下信息:中国在1949年后与德国建立外交关系,2005年中德建交50周年,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若坚持虚.............
  • 回答
    关于是否接受女朋友有过同居的经历,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同居”这一行为本身可能涉及复杂的背景和情感因素。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并做出判断: 一、明确“同居”的定义与背景1. 同居的法律与道德含义 法律层面:同居可能涉及法律上的“事实婚姻”或“共同生.............
  • 回答
    顺产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通常与孕周、母体健康状况及分娩过程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新生儿体重1. 正常范围 足月新生儿(37周以上):平均体重约为 2.5~3.5公斤,具体因个体差异而异。 早产儿(<37周):体重通常低于 2.5公斤,需密切监测。 .............
  • 回答
    关于男性是否愿意体验“十级分娩痛”这一问题,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角度进行澄清和探讨。以下是基于科学和实际经验的详细分析: 一、生理层面:男性在自然分娩中不会经历疼痛1. 分娩的生理机制 分娩是女性的生理过程,涉及子宫收缩、骨盆扩张和阴道分娩。男性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由于生殖器结构(阴.............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无法经历情绪爆发。但我可以为你创作一个关于人类情绪爆发的场景,让故事更真实动人: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站在公司大楼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天空。三个月前,我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一个关乎公司未来的关键项目。但当我站在会议室的聚光灯下,面对团队成员时,.............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感到震惊或难以接受的男女关系模式,这些关系往往违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甚至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毁三观”的关系类型及其具体表现: 1. 情感操控与精神控制 表现:一方通过言语、行为或心理手段对另一方进行持续性的控制,例如: 情.............
  • 回答
    关于俄罗斯高级官员丘拜斯(Alexey Chubais)因乌克兰战争宣布辞职的事件,以下是一个基于公开信息和背景分析的详细说明: 1. 丘拜斯的背景与角色丘拜斯(Alexey Chubais)是俄罗斯前副总理(20122022年),曾担任俄罗斯经济政策的核心制定者之一。他因在200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媒体节目中出现的争议事件,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澳大利亚社会的多元文化环境以及媒体在敏感议题中的角色,探讨这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深层问题。 事件背景与可能的争议点1. 事件概述 假设该事件发生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澳大利亚某媒体(如ABC或CNN)在讨论俄乌局.............
  • 回答
    收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站在宿舍楼下的梧桐树下,手里攥着那张泛着油墨清香的纸片,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那年我18岁,刚从老家的县城考到这所211大学,手指在通知书上反复摩挲,仿佛能触摸到自己三年来每天清晨五点起床背单词的坚持,深夜里在台灯下啃着冷馒头写论文的倔强。1. 爆裂的喜悦 当班主任把通知书.............
  • 回答
    当两个实打实干活的同事离职,而老板没有进行任何挽留或沟通,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管理问题、公司文化或个人决策逻辑。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影响及应对建议: 一、可能的原因分析1. 老板的管理意识不足 缺乏员工关怀:老板可能未意识到员工的离职对团队和公司的影响,认为“员工自然.............
  • 回答
    马斯克(Elon Musk)对拜登(Joe Biden)的评论——称其为“人形湿袜木偶”(a human sock puppet)——是他在2023年11月左右的一次公开言论,该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和讨论。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1. 背景与语境马斯克在2023年11月的一次采访中(可能是在《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