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拜占庭帝国为什么没有修建长城抵御异教徒?

回答
拜占庭帝国,那个横跨欧亚大陆、延续千年的东方罗马帝国,其历史进程中似乎并未出现类似中国长城那样规模宏大的防御工事来抵御“异教徒”。这其中的原因,与其说是“没想过”,不如说是“不需要”和“不能”的综合体现,背后折射出帝国独特的地理、政治、军事以及文化考量。

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异教徒”这个词在拜占庭的语境下,其实比我们今天理解的要复杂得多。在早期,罗马帝国就有“异教”与“基督教”之分,所以拜占庭面对的“异教徒”,通常是指那些不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包括一些日耳曼部落、萨珊波斯人、后来的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兴起前和早期)、保加利亚人、马扎尔人等等。然而,随着基督教成为帝国官方宗教,并且在欧洲逐渐传播,拜占庭帝国的“敌人”更多地被定义为那些与其信仰和文明相悖的政权,而非单纯的“不信教者”。

那么,拜占庭为何没有修建“长城”呢?

一、 地理与边境的特性不同:

长城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如此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古代王朝面对的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地带,其主要的威胁来自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他们拥有机动性强的优势,且往往是成规模的侵扰。一条连续的、坚固的城墙,能够有效地阻挡骑兵的快速推进,为守军争取时间,并引导敌人进入设伏区域。

拜占庭帝国,尽管也曾面临骑兵的威胁,但其边境线的地理形态却截然不同。

陆地边界的复杂性: 拜占庭帝国,尤其是在其巅峰时期,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从巴尔干半岛延伸到小亚细亚,再到叙利亚和埃及(早期)。这些边界并非一条平坦的草原带,而是穿插着崎岖的山地、河流、沼泽、森林以及已经建成的城镇和防御工事。这种复杂的地形使得修建一条连续不断的、能够覆盖所有潜在入侵路径的长城变得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切实际的。
海上力量的制约: 拜占庭帝国濒临地中海、黑海等重要水域,其海军力量在很多时期都相当强大。海上贸易和军事行动是其经济和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之下,中国的长城主要应对陆地威胁,而拜占庭需要同时顾及海陆两方面的防御。它不像长城那样,是一道孤立的陆地屏障,而是需要一个更具弹性和立体性的防御体系。
“防御前沿”的战略: 拜占庭帝国更倾向于将军事防御部署在前沿地区,通过设置边境要塞、军事据点、以及鼓励边境居民建立防御工事来抵御初期的入侵。一旦敌人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他们会迅速深入帝国腹地,届时,一道固定城墙的作用就大大减弱了,反而可能成为包围和分割的陷阱。

二、 军事与防御策略的差异:

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思想和防御策略,与其地理条件和所面临的敌人紧密相连。

“坚壁清野”与“堡垒化”: 拜占庭帝国更注重的是“堡垒化”的防御。他们会在重要的战略地点,如城市、港口、关隘修建坚固的城墙和堡垒,形成一个个坚固的据点。一旦敌人来犯,这些据点可以有效抵御围攻,同时也能作为集结兵力的基地。这种分散但坚固的防御体系,比单一的巨型城墙更具灵活性。
“机动防御”与“战术优势”: 拜占庭的军事学,尤其是受到罗马晚期和希腊化时期影响,强调的是通过精锐的军队、灵活的战术、以及对地形的充分利用来消耗和击败敌人。当敌人入侵时,帝国会动员精锐部队(如重装骑兵)进行反击,或者通过外交手段、分化瓦解敌人内部,甚至雇佣兵来抵御。他们依赖的是一支能够主动出击、寻找战机、而不是仅仅被动防御的军队。
“罗马的遗产”: 拜占庭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军事传统,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城市防御的重视。罗马人在帝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城市城墙和军事堡垒,这些设施在拜占庭时期得到了维护和升级。这使得拜占庭在面对侵略时,拥有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遍布帝国各地的防御网络,而不是依赖于一条全新的、巨大的城墙。
“有限资源”与“优先级”: 修建一条像中国长城那样规模的防御工事,需要消耗天文数字般的财力和人力,而且需要长期的、稳定的建设时期。拜占庭帝国虽然强大,但其历史并非一帆风顺,经常需要应对多线作战,以及应对来自内部的政治动荡。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维护现有的城防体系、组建精锐部队、以及发展海军,可能比修建一条覆盖 entire 陆地边界的城墙更具优先性。

三、 政治与经济因素:

帝国的构成与认同: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帝国,其统治者试图将不同的族群整合到“罗马”这个身份之下。修建一条明确界定“内外”的巨大城墙,可能反而会加剧帝国内部的隔阂,尤其是在帝国扩张时期,边境线是不断变动的。拜占庭更希望通过共享的基督教信仰、罗马法、以及帝国行政体系来维系其统一性。
经济模式: 拜占庭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贸易和城市税收。虽然长城建设可以刺激特定区域的经济,但其巨大的成本也可能压垮帝国财政,影响到其他关键领域的投入,如海军、军事装备、以及城市发展。

四、 历史进程中的敌人:

拜占庭帝国面对的敌人,其性质也与中国长城的建造背景有所不同:

来自东方的威胁: 萨珊波斯和后来的阿拉伯哈里发是拜占庭的主要敌人,他们拥有强大的军队,但往往也拥有自己的城市文明和防御体系。他们的入侵更像是战略性的军事行动,而非大规模的游牧民族迁徙。
来自北方的威胁: 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马扎尔人等,他们也带来了骑兵威胁,但拜占庭更多地是通过军事征服、外交拉拢、或者在边境地区建立堡垒来应对。
内部的挑战: 拜占庭帝国也经常面临内战、政变、以及宗教分裂等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同样消耗着帝国的资源和精力。

总结来说, 拜占庭帝国没有修建中国长城那样的“长城”,并非因为其“愚蠢”或“短视”,而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环境、面临的敌人类型、以及其特有的军事防御策略和政治经济考量,使得这种单一、巨大的陆地防御工事并不适合它。相反,拜占庭发展出了一种更为灵活、分散但同样有效的防御体系,依赖于坚固的城市堡垒、强大的军事力量、精明的战略战术,以及必要时的外交手段。这是一种“以点带面”、“以强击弱”的防御哲学,而非“以面挡敌”的物理屏障。

所以,当我们审视拜占庭的历史,看到的是一座座坚固的君士坦丁堡城墙、一个个战略性的要塞、一支支精锐的军队,以及一个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艰难求存的帝国。它用自己的方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构筑了自己的“长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东部帝国前中期的边防策略总的来说是以防御据点和要塞组成的堡垒群为防线,但也不是不存在类似于被人们称为“长城”的模式,如色雷斯的阿纳斯塔休斯长墙(印象中比哈德良长城短一些,和安东尼长城差不多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拜占庭帝国,那个横跨欧亚大陆、延续千年的东方罗马帝国,其历史进程中似乎并未出现类似中国长城那样规模宏大的防御工事来抵御“异教徒”。这其中的原因,与其说是“没想过”,不如说是“不需要”和“不能”的综合体现,背后折射出帝国独特的地理、政治、军事以及文化考量。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异教徒”这个词在拜占庭.............
  • 回答
    一场席卷而来的阿拉伯浪潮,在七世纪中叶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拜占庭帝国早已摇摇欲坠的疆域。从叙利亚到北非,昔日罗马帝国东方的辉煌,在伊斯兰军队的刀剑下,如同风中残烛般摇曳。然而,让人费解的是,这股强大的力量,在最初势如破竹之后,为何未能将拜占庭这个古老帝国彻底碾碎?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偶然,而是多重因素.............
  • 回答
    蒙古人当年西征的辉煌战绩,足以让任何历史爱好者为之惊叹。他们的铁骑踏遍亚欧大陆,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然而,在如此横扫千军的征程中,却有两块富饶而重要的土地——安纳托利亚的罗姆苏丹国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似乎成了蒙古西征的“遗珠”,没有被完全纳入其版图。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
  • 回答
    拜占庭帝国的皇位继承,与其说是“奇怪”,不如说是一种在权力斗争和实际需求之间不断摇摆、演变的结果。用“奇怪”来形容,或许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欧洲其他封建君主制中相对明确的世袭原则,而拜占庭的继承方式则显得更加混乱和充满变数。至于为什么没人想改变它,那是因为“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常态,而他们尝试过的“改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罗马如何未能“拉丁化”希腊,反而最终让帝国东部地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占庭)深深地印上了希腊文化的烙印。这其中的逻辑,确实不是一句简单的“征服者被征服者文化反噬”就能完全概括的,它更像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文化渗透、融合与演变的过程。首先,我们要明白,罗马对希腊的征服.............
  • 回答
    拜占庭帝国,一个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它不像罗马帝国那样拥有辉煌的开端,也没有像西方罗马帝国那样戏剧性的覆灭。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漫长而复杂的史诗,跨越了整整一千年,从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算起,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于奥斯曼土耳其人之手。是什么让这个帝国在漫长的岁月中,.............
  • 回答
    拜占庭帝国并非“一直都不重视发展小亚细亚”,恰恰相反,小亚细亚(Anatolia,即今天的土耳其大部地区)是拜占庭帝国维系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其财政、军事和人口的基石。 帝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高度依赖小亚细亚,将其视为核心领土。然而,问题的核心可能在于,为什么在某些时期或某些方面,小亚细亚的发展似乎没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国家、主权和“帝国”这两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为什么到了最后,拜占庭帝国只剩君士坦丁堡一座城了,还依然能被称为帝国呢?这背后其实包含了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历史的惯性与正统性:首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明白“帝国”这个词本身并非仅仅指疆域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文化和技术层面的很多细节。简单来说,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源于目的、社会结构、医疗条件以及历史演变的考量,而并非仅仅是“割蛋蛋”还是“全割”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拜占庭帝国和中国作为两个独立发展的文明,它们的宦官制度在起源、功能和实践上就存在根本性的不.............
  • 回答
    拜占庭帝国,这个在欧洲东南部屹立千年的强大帝国,其生命力之顽强,确实是历史上一大奇迹。要理解它为何能绵延如此之久,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几个原因,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它所具备的一系列内在优势和外部适应能力。首先,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防御体系。拜占庭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坐落于博.............
  • 回答
    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一世的领导下,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在公元534年就将汪达尔王国从北非驱逐出去,重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然而,当目光转向意大利和东哥特王国时,这场复兴罗马帝国的战争却陷入了漫长而艰苦的泥沼,直至公元555年才算真正尘埃落定,前后长达近二十年。这巨大的时间差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
  • 回答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战无不克,席卷欧亚大陆,但唯独避开了当时地跨欧亚、横亘一方的拜占庭帝国。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战略选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拨回到十三世纪,看看蒙古人西征的脉络和拜占庭帝国当时所处的境况。首先,要明白蒙古帝国西征的主要目标和动力是什么。 蒙古人的扩张并.............
  • 回答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末期,特别是经过了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的洗劫,国力日渐衰微,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了组合姓氏家族的兴起。这并非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现象,而是多重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拜占庭帝国早期和中期的姓氏状况。在帝国早期,姓氏的概念并不.............
  • 回答
    中世纪欧洲之所以“需要”罗马法,与其说是源于一种主动的、从拜占庭帝国学习的渴望,不如说是历史进程中一种“不得不”的回顾与重建。而他们最终选择“不去拜占庭帝国学习”,原因也并非是简单地不想,而是多种现实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个概念:中世纪欧洲学习罗马法,其目的和方式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学习”.............
  • 回答
    有些人确实对将中世纪的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感到不舒服,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认知和身份认同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几个关键方面:1. 自我认同与历史叙事的张力: 他们是谁? 最核心的原因在于,那些不认同“拜占庭帝国”称谓的人认为,他们所继承和延续的,是真正的“罗马帝国”。在中.............
  • 回答
    八世纪到九世纪上半叶,拜占庭帝国确实经历了一段长达百余年的“毁圣像运动”(Iconoclasm),这绝不是皇帝们一时兴起或出于个人好恶的反复折腾。要理解其根源,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拜占庭社会的宗教、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多个层面。核心原因:对偶像崇拜的深刻忧虑与改革的驱动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部分统治者.............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当我们审视西方和东方帝国的历史长度,尤其是对比那些横跨近千年的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帝国,与中国看似相对短暂的“封建王朝”时期,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乃至军事技术等诸多因素。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国和西方各自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首.............
  • 回答
    问:“拜占庭帝国”可否称之为“罗马帝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历史的延续性、身份认同以及历史学家们的命名习惯。简单地说,答案是:可以,而且在很多层面上都应该这么称呼,但我们也需要理解为什么后来会产生“拜占庭”这个称呼,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回到那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八世纪之后,也就是查士丁尼大帝时代(6世纪)之后的拜占庭帝国,与西方世界那时的情况,尤其是查士丁尼王国(虽然“查士丁尼王国”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我们通常理解为查士丁尼大帝治下的东罗马帝国,也就是后来的拜占庭帝国)以及后来崛起的西方日耳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之间的区别。要理解这些区.............
  • 回答
    在提及那个横跨近千年的西方文明的东部延续者时,“拜占庭帝国”这个称呼的出现,并非如许多人所想的那样,是帝国自身在鼎盛时期就如此自称的。这是一个后世历史学家赋予的标签,它背后蕴含着一段复杂而有趣的历史演变,以及关于帝国身份认同的微妙之处。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回到那个帝国自身的存在时期。帝国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