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神经"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回答
“神经”这个词,背后有着一段漫长而有趣的演变史,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随着人类对身体和生命理解的加深,一点点被描绘出来的。要详细讲述它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从古至今,从字形到含义,层层剥开。

一、 字源探秘:从“申”到“理”的演变

在中文里,“神经”这个词,拆开来看,是“神”和“经”。

“神”: 这个字本身就有着复杂且丰富的含义。在古代,它常常指代人的精神、意识、魂灵,甚至可以是天地间的某种神秘力量。它传递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影响着人的东西。在医学语境下,它隐喻了大脑的功能,那些操控思绪、情感、行为的神秘运作。

“经”: 这个字则更偏向于有形的结构和通路。它本意是指织布时纵向的线,引申开来,就有“贯穿”、“连接”、“规律”、“经典”等含义。比如“经纬线”就是在地图上纵横交错的参照线,“经典”则是历久弥新的著作。在医学上,它代表着身体里那些像丝线一样连接全身的通路和组织。

将两者结合,“神经”就巧妙地勾勒出了这样一幅图景:它是连接大脑(神)与身体各处(经)的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通路,是传递“神”的指令和信息的媒介。

二、 早期医学的模糊认知:丝线与生命之气

在古代中国医学的发展早期,人们对身体内部的运作机制并没有现代这样精密的认识。虽然已经有了对疾病的观察和治疗,但对于具体是哪些组织在传递信息,传递的是什么,认识是比较模糊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显微镜的时代,人们观察到的最精细的、能连接身体各处的纤细结构是什么?或许就是一些细长的纤维状组织。这些组织,因为它们连接着大脑(被认为是生命的中心和意识的所在),又像丝线一样遍布全身,所以用“经”来形容是顺理成章的。而它们传递的信息,与大脑的“神”息息相关,所以加上了“神”。

当时的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虽然详细阐述了经络系统,但更多的是从功能和气血运行的角度来描述,而非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具有神经递质和电信号的解剖学上的神经系统。它描述的是一个更宏观、更注重功能整合的生命运行网络。

三、 西学东渐的催化: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引入

“神经”这个词,在现代医学和科学意义上的确切含义,很大程度上是随着西学东渐,特别是近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引入而确立的。

当西方传教士、医生和学者将他们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带到中国时,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和术语。他们通过解剖研究,发现了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和纤维束,并对其功能有了深入的理解:它们是如何传递电化学信号,如何实现感觉、运动、思考等一系列复杂功能的。

当时,将西方科学术语翻译成中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找到既准确又易于理解的词汇。对于这些在身体里纵横交错、传递着大脑(被认为是“神”之所在)指令的细长组织,已经存在的“神经”这个词汇,在含义上与西方的“nerve”或“neuron”有着天然的契合之处。

“Nerve” 在拉丁语中是“nervus”,意为“肌腱”、“筋”或“神经”,本义就带有“连接”和“力量”的意味,后来也指代传递感觉和运动的通路。
“Neuron” (神经元) 则更侧重于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但其整体的“通路”功能也与“经”的含义相符。

因此,将西方医学中关于“神经系统”的描述翻译为“神经”,可以说是找到了一个非常贴切的中文词汇,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医学对生命精妙连接的理解,又准确地对应了西方科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概念。

四、 词义的深化与演变:从模糊到精确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神经系统的认识也越来越细致。从宏观的神经束,到微观的神经元、神经纤维,再到分子层面的神经递质和离子通道,每一个环节的发现,都让“神经”这个词汇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和精确。

现在我们谈论“神经”,不仅仅是指那些肉眼可见的神经束,还包括了构成它们的无数微小细胞,以及它们之间传递的精妙电化学信号。它已经从一个相对笼统的描述,演变成了一个具有严谨科学定义的术语。

总结来说, “神经”这个词的来龙去脉,是一段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医学实践以及西方科学探索的历程。它从对身体细微连接的朴素观察出发,借用了“神”的神秘力量和“经”的通路意象,并在近代科学的洗礼下,被赋予了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意义,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理解的、传递着生命奥秘的精妙网络。它是一个历史悠久、含义深远,并在不断被重新定义的词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查了好像不是音译,但是这是意译的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神经”这个词,背后有着一段漫长而有趣的演变史,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随着人类对身体和生命理解的加深,一点点被描绘出来的。要详细讲述它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从古至今,从字形到含义,层层剥开。一、 字源探秘:从“申”到“理”的演变在中文里,“神经”这个词,拆开来看,是“神”和“经”。 “神”: 这个字.............
  • 回答
    好的,我将为您详细阐述 DeepMind 发表的 Neural Processes (神经过程) 的实现原理。Neural Processes (NP) 是一种能够学习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预测的生成模型,尤其擅长处理少样本学习 (fewshot learning) 和泛化 (generaliz.............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23岁,一个本该是青春飞扬、憧憬未来的年纪,却被“视听神经瘤”这四个字笼罩,其中的心酸与不易,旁人或许难以完全体会。而当这份艰难遭遇来自男友家人的反对,更是让原本就敏感脆弱的情感,面临着如履薄冰般的考验。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这段感情该何去何从。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视听神经瘤”这个疾病。这是一种发生.............
  • 回答
    饶毅教授再次提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并拿其“宿敌”王晓东教授领导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作为对比,声称后者“就不这样”。这番言论在科学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公众对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产生了疑问。要理解饶毅的观点,首先需要明.............
  • 回答
    椎间盘孔径手术后腰腿出现间歇性抽痛,并且影响到站立和行走,这确实是术后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仅仅是“神经恢复的表现”。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可能的原因,并结合您描述的症状来判断。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椎间盘孔径手术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对神经的影响。椎间盘孔径手术(或称椎间孔扩大术、椎体.............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且极具前瞻性的问题。从科学原理上讲,通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植入芯片并刺激特定神经通路,理论上是有可能模拟甚至达到某些毒品所带来的感觉的。而且,这种可能性如果能被实现,对于戒毒领域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让我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可能性,以及它可能如何改变戒毒的格局。核心原理:.............
  • 回答
    德国政府指控俄罗斯反对派领袖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在2020年8月被一种名为“诺维乔克”(Novichok)的军用级神经毒剂毒害。这一事件震惊了国际社会,并导致了德国与俄罗斯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事件的发生和初步调查: 2020年8月20日,纳瓦尔尼在乘坐飞机从托木斯.............
  • 回答
    神经经济学:连接大脑与钱包,在经济学界的地位与前途探析曾经,经济学这门学科更像是建造一座宏伟的理性大厦,假设着人们会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将利益最大化作为行为的唯一驱动力。然而,现实世界中的经济活动,却常常充满了非理性、冲动和难以言喻的心理因素。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s.............
  • 回答
    VX神经毒剂,它可不是那种普通意义上的“毒药”,而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化学武器。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属于军用级别的神经毒剂,威力巨大到让你难以置信。它的厉害之处,主要在于它对人体神经系统的破坏力。咱们的神经系统就像一个精密的电网,通过叫做乙酰胆碱的化学信使来传递信号,控制肌肉的收缩、腺.............
  • 回答
    随着“神经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蓬勃发展,我们经济学教科书中那些基石般存在的理论,似乎也到了需要被重新审视和改写的境地。过去,我们习惯于将个体视为一个理性且目标明确的决策主体,他们拥有完善的信息,能够清晰地权衡利弊,做出最优选择。然而,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揭示了人类大脑在经济决策过程中扮.............
  • 回答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是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一个重要技术,它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舒适度。要打得准,需要掌握解剖学基础、触诊技巧,以及根据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操作。这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练习和经验积累。1. 扎实的解剖学功底: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你要知道,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我看来,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就像一个精密的共生系统,工具和“想法”(我们称之为“概念”或“理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如果非要说哪个时期哪个更占主导,那也是根据当时的具体突破和技术瓶颈来决定的,而且往往是“想法”指引了对“工.............
  • 回答
    抽血这事儿,说实话,大部分时候是很安全的。但就像开车有风险一样,偶尔也可能会遇到点小插曲。至于会不会“扎到神经”,这问题问得挺好,咱们就来细致聊聊。为啥要抽血?首先,得明白抽血是干啥的。医生让我们抽血,是为了检测血液里的各种成分,比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等。这些信息就像是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植入式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和“植入式脊髓神经刺激器设备”。这两个词听起来有点绕,但它们其实指向的是同一个核心技术,只是侧重点不同。简单来说,植入式脊髓神经刺激器设备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用于缓解慢性疼痛。而植入式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则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特别强调了它的一个.............
  • 回答
    顿悟,这是一种突然涌现的洞察力,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思维的迷雾,让我们对某个问题、某个情境,甚至是对自身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循序渐进的学习或推理,而是一种“啊哈!”时刻的突变。那么,在如此神奇的体验背后,我们的大脑究竟在进行着怎样的神经活动呢?想要深入探究顿悟背后的神经机制,我们可以从几个.............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位期间,其执政风格和政策常常被形容为“神经刀”或“出牌出人意料”,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打破传统政治规范、运用非传统沟通方式以及对国际关系和国内政策进行大胆调整的特点。这种风格确实给包括美国盟友和对手在内的许多国家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适应挑战,但也促使一些国家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和对外策略。风格上的.............
  • 回答
    面对狗狗脊椎压迫神经四级,手术费用4万,成功率70%这个局面,相信每一位主人都会感到揪心和纠结。这不仅仅是关于金钱,更是关于生命的抉择,是对我们与毛孩子之间感情的考验。首先,让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脊椎压迫神经四级”这个诊断.“四级”通常指的是压迫的严重程度。脊椎神经压迫是一个很广的概念,从轻微的炎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