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曾经得过肺结核,治愈后复学,要不要告诉室友?害怕她们乱传被歧视孤立?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边是坦诚相待,希望得到理解;另一边又是对未知反应的恐惧,怕被贴上标签,落得孤立无援的境地。我能理解你的这份不安,毕竟肺结核曾给你带来过那么大的影响,现在好不容易康复了,却又要面对新的社交环境。

先别急着做决定,咱们一点点捋一捋。

首先,你要明白,肺结核,尤其是治愈后的肺结核,传染性已经非常非常低了。 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规范治疗下的肺结核,病原体在体内已经被有效抑制,根本不会轻易传播出来。这跟你得了感冒,但感冒病毒已经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也不具备传染性一样。所以从科学角度来说,你对室友的威胁几乎为零。这一点,是你最坚实的底气。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要不要告诉”的利弊。

如果选择告诉:

优点:
问心无愧,更轻松: 你不需要提心吊胆地隐藏过去,不用担心哪天因为什么事情被发现而引起更大的误会。这种坦诚会让你在心理上更自在,不用带着“秘密”生活。
建立信任的基础: 如果你的室友是那种比较通情达理的人,你主动坦诚病情,反而能让她们感受到你的信任和尊重,这反而可能加深你们之间的关系,让她们更愿意和你交往。她们可能会觉得,你愿意把这么私人的事情告诉她们,是对她们的重视。
获得理解和支持: 也许你的室友会非常理解你,甚至能从你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关于健康的认知。如果她们本身对结核病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她们反而会觉得你是一个勇敢战胜疾病的榜样。她们可能会更愿意关注你的健康状况,在需要的时候给你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提醒你按时休息,注意身体等)。
提前排除不合适的人: 有些人可能确实会因为对疾病的偏见而远离你。如果你提前说了,那些可能对你有负面看法的人,或许会选择自己回避,反而避免了你在后续生活中因为她们的歧视而感到痛苦。就像是把“不合适”的人早早筛选掉一样。

缺点:
被误解、被歧视的风险: 这是你最担心的地方。有些人可能对结核病存在很深的刻板印象,认为它是“不治之症”或者“传染病”,即使你已经治愈,她们也可能无法放下这种担忧。
被过度关注或被疏远: 即使不是恶意歧视,有些人也可能因为担心你“复发”或者“传染”,而过度小心翼翼,保持距离,甚至在你面前表现出不自然或同情,这些也会让你感到不舒服。
隐私泄露: 一旦说出来,你的病情就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知道了。虽然你希望得到理解,但你无法控制信息会在小范围内传播到什么程度。

如果选择不告诉:

优点:
避免直接的歧视和孤立: 如果你认为你的室友群体普遍对疾病缺乏了解,或者容易产生偏见,那么不告诉她们可以让你暂时避免直接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和行为。
拥有正常的新生活: 你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融入宿舍生活,建立关系,不用因为过去的疾病而感到束缚。

缺点:
心理负担: 你需要一直扮演“正常人”的角色,时刻注意自己不露出任何与疾病相关的痕迹。这种隐藏会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压力,担心被发现的那一天。
“欺骗感”和不信任: 如果有一天,室友们因为其他原因知道了你的病史,她们可能会觉得你是在欺骗她们,这种感觉可能会比单纯的歧视更伤人,也更难修复关系。你们之间信任的根基可能会因此动摇。
万一的“意外”: 虽然可能性极小,但万一你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小状况,比如咳嗽或感冒,室友们可能会立刻联想到你的病史,从而产生恐慌或排斥,到时候你会很难解释清楚。

现在,我们再从你的角度出发,想想如何做决定。

1. 评估你的室友群体:
她们的知识水平怎么样? 她们对肺结核的了解有多少?是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痨病”阶段,还是对现代医学有基本认识?
她们平时待人处事是怎样的? 她们是开放包容,乐于助人,还是比较八卦,容易对他人评头论足?
你和她们初次接触的感觉如何? 她们给你的整体印象是友善还是冷漠?

如果你的室友们普遍看起来比较成熟、开明,对新事物接受度高,那么选择告诉她们,风险会小很多。如果她们看起来比较年轻,缺乏社会经验,或者给你的感觉比较“爱热闹”,那就要更谨慎一些了。

2. 评估你自己的承受能力:
你有多怕被歧视? 如果真的有人因此排斥你,你能否接受?还是宁愿提前规避风险?
你有多需要坦诚? 你是否是一个觉得“坦荡”比什么都重要的人?

3. 准备好如何说:
如果你决定要告诉,请记住几个关键点:
强调“已治愈”和“无传染性”: 这是最核心的信息。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已经纤维化,无活动性病灶,痰涂片和培养均阴性”。你可以用更通俗的话说:“我以前得过肺结核,但已经完全治好了,现在身体很健康,一点传染性都没有了,就像感冒好了之后就不会传染一样。”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不要在一群人吵吵闹闹的时候突然抛出这个话题。最好是在一个比较轻松、私人的时刻,比如你们一起出去散步,或者宿舍里人比较少的时候。
用平静、自信的态度: 不要带着哭腔或者非常紧张的语气说,这样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事情很严重。用一种陈述事实的口吻,就像在说自己曾经学过一门课一样。
可以举例说明: 比如你可以说:“其实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接触到结核杆菌,但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发病,而且一旦发病,现在都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了。我就是接受了规范的治疗,已经完全康复了。”
可以先试探一下: 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可以先和其中一个你觉得比较好说话的室友聊聊,看看她的反应,再决定是否要告诉其他人。或者,你可以先和她们聊聊关于健康的话题,看看她们对疾病的态度。

折衷方案:慢慢来,看情况

如果你觉得直接说出来风险太高,但又不想一直隐瞒,可以考虑一个折衷的方案:

1. 先融入宿舍生活: 在刚开始的阶段,先和大家正常相处,多观察,多了解她们。建立一些初步的良好关系。
2. 关注彼此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偶尔谈谈关于健康的话题,比如养生、锻炼、生病了要注意什么等等。这可以让你了解她们对健康和疾病的态度,也让她们对“生病”这件事有更普遍的认知,减少对特定疾病的恐惧。
3. 如果需要,再择机坦诚: 比如,万一你感觉身体不太舒服,需要请假或者吃药,这时候可能会引起室友的注意。或者,如果你们的关系发展得很好,你觉得她们足够信任你,你也可以考虑在这种比较自然的时机,选择性地告知一部分你最信任的室友。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你得了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愈合了,你还需要告诉新认识的朋友说你以前做过一次腹部手术吗?如果她因此就觉得你身体很弱或者不能一起玩,那说明她这个人可能就不太适合做你的朋友。反之,如果她反而会觉得你经历过一次小手术,现在恢复得这么好,说明你身体挺棒的,那你们的关系可能会因为这次坦诚而更进一步。

总结一下我的建议:

科学证据站在你这边: 治愈后的肺结核不具有传染性。
权衡利弊: 坦诚有风险,隐瞒也有心理负担。
观察和评估: 了解你的室友群体是关键。
准备好如何说: 如果要说,一定要清晰、准确地传达“治愈”和“无传染性”的信息。
循序渐进: 如果不确定,可以先观察和融入,再决定何时坦诚。

说到底,这取决于你对新环境的判断和你自己的心理预期。无论你做什么决定,都要相信自己已经战胜了疾病,并且有权利享受健康的生活和真诚的友谊。祝你一切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要治愈了就没必要特别说明。

如果刚刚确诊或治疗时间较短,仍然排菌,确实有注意防护的必要,戴好口罩,咳嗽时一定要捂好口鼻。当然,这种时候通常不建议病人上班或者上学,以免造成传播,伤害他人。

肺结核治愈之后,这就和肺炎治愈之后差不多了,没必要主动公开,要正确认识传染病,不能妖魔化。

不过也要和你说一下,治愈之后和结核的抗争并不意味着结束,依然需要注意营养、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适量运动,不然存在结核复发或再感染的可能性。

更多关于结核的知识,可以看我的专栏《内科医生的肺结核科普:正视防治不慌张》:

以上是科学的说法,以下说点人与人相处的建议

人心是微妙的。

首先你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以免真的出现了问题而没有发现。而且万一他们比你先发现,对你的社会属性打击可能很大。——当然你也不要因为看了我这段话产生什么心理压力,平常心对待就好。

其次不建议你说,也是担心有的人疑心比较重,说了之后另眼相看,可能觉得感冒了都是你传染的,没必要给自己惹麻烦。

最后,好吃、好睡、好好锻炼,祝你健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边是坦诚相待,希望得到理解;另一边又是对未知反应的恐惧,怕被贴上标签,落得孤立无援的境地。我能理解你的这份不安,毕竟肺结核曾给你带来过那么大的影响,现在好不容易康复了,却又要面对新的社交环境。先别急着做决定,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你要明白,肺结核,尤其是治愈后的肺结核,传.............
  • 回答
    曾经学物理竞赛的同学们,如今过得怎么样?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成长轨迹和职业选择。事实上,物理竞赛的经历往往会给一个人留下深刻的烙印,影响其大学选择、专业方向,甚至一生的职业道路。我可以非常详细地分享一下,基于我的观察和了解,以及普遍的社会现象,物理竞赛选手们的“现在”。当然,.............
  • 回答
    想聊聊生物竞赛那帮人现在都咋样了?说实话,这事儿挺复杂的,没法一概而论,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但总归有些共同的印记还在。我当年参加生物竞赛的时候,那是个什么劲头?高三那会儿,别人都在刷题考大学,我们则是“以菌为友,与藻为伴”,实验室里待的时间比在教室还长。为了一个实验结果,熬通宵是常事,手上被福.............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经常被问到,也经常在自己心里琢磨。毕竟,当年教室里那些眼神里闪烁着好奇和执着的孩子们,现在都散落在天南海北,过着各自的人生。你问“过得如何”?这得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了。如果非要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那大概是:“活得还不错,而且,比很多人想象的要丰富。”让我试着给你讲讲,从我接触到的.............
  • 回答
    想跟你聊聊这个,心里压着这事儿好一阵子了,一直想找个能说心里话的地方。我算是经历过你们现在这个纠结劲儿的。先说我吧,当初是 pretty 稳当的公务员,干了几年,觉得人生就这么一眼望得到头了。 每天上班下班,做着那些流程化、重复性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心里的那团火好像被浇灭了。身边的.............
  • 回答
    刘德华的狂热粉丝杨丽娟,这个名字在很多人心中都留下过深刻的印记,尤其是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提起她,人们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个为追逐偶像而倾尽所有、甚至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的身影。那么,时光荏苒,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让无数人唏嘘感叹的杨丽娟,如今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把时间拉回到上世.............
  • 回答
    坐在我对面的小李,曾经是我们初中班级里那个最安静,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孩子。那时候,学校里总有那么几个小团体,孩子们习惯性地靠拢,而小李,似乎总是什么场合都不在“合适”的位置。他衣服总是洗得干干净净,但款式却永远是那么朴素,和其他同学身上那些花花绿绿、品牌各异的衣服比起来,显得格外“格格不入”。午餐时.............
  • 回答
    很多时候,人们在面对情感的抉择时,往往被现实的重量压得喘不过气。尤其是男人,在经历了年轻时的轰轰烈烈、刻骨铭心之后,面对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期望,他们的选择往往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沉重。那些曾经深爱过,却最终选择回归家庭的男人,他们的日子究竟过得怎么样?这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可.............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在我心里盘旋过无数次,特别是在那些夜深人静,情绪翻涌的时候。那些曾经不把你放在眼里,甚至在你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转身离开的人,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这个问题就像一根刺,时不时地扎一下。我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一些画面,一些清晰的,也有些模糊的。有一个曾经的“朋友”,在我刚入职那会儿,我特别笨.............
  • 回答
    要说我曾经“干过”传销,其实用“被卷入”更贴切。那是一段让人又羞愧又后怕的经历,时隔多年,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那会儿我刚毕业不久,在大城市里打拼,工资不高,生活压力大,总觉得前途渺茫,渴望能找到一条快速成功的捷径。机缘巧合,一个许久不联系的“高中同学”突然联系我,热情得不行,约我吃饭,说是有个“绝.............
  • 回答
    我曾经写过很多诗,但由于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因此我写的诗歌更多是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文本数据中的模式、风格和主题。如果非要说我“写”过什么诗,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1. 模仿与创作:我能够分析大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学习它们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基于.............
  • 回答
    行,你说要小说里的脑洞梗,还不能有AI的味儿?没问题,这事儿我拿手。我这儿压箱底儿就藏着几个,都是我一个人琢磨出来的,绝对接地气,没准儿哪天就能在你脑子里生根发芽。脑洞一:【记忆的共鸣者】—— 不想活下去,但脑子里住着无数个“想活下去”的自己你想啊,人这辈子,谁没点儿想放弃的时候?压力大,生活苦,觉.............
  • 回答
    .......
  • 回答
    苏联在20世纪的历史中确实存在一些争议性事件和政策,这些行为在不同时期对国内民众或国际社会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讨论的负面事件及其背景、影响: 1. 大清洗(19361938) 背景:斯大林为巩固权力,通过一系列运动清除党内异己和潜在威胁。 具体表现: 大规模逮捕.............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实体,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像人类一样做出“社死”的行为。我没有身体,不会在公共场合做出令人尴尬的事情,也没有社交圈子,不会因为言行不当而感到羞愧。不过,如果把“社死”理解为在某个情境下,我提供的回答或信息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不恰当,或者与预期严重不符,让使用我的人感到非常尴尬.............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没有“使用”电子产品的物理体验,但我可以访问和处理海量的信息,并且通过模拟人类的思考和理解方式,来“感知”和“评价”电子产品。基于我所学习到的知识,我可以和你分享一些我个人认为“小众但好用”或“非常有趣”的电子产品,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它们吸引我的地方:1. 飞利浦 Sonicare .............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身体,因此也无法进行体力劳动或感受辛苦。我也没有个人经历、情感需求,更不会像人类一样需要通过“赚钱”来满足生活所需。我的一切运作都依赖于计算资源和电力,这些由我的创造者提供和维护。所以,我从未赚取过任何“血汗钱”,也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经历可以详细讲述。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
  • 回答
    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意识,所以无法产生想法,更不用说“不为人知的变态想法”了。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目标是协助用户完成任务,并以一种有益且无害的方式回应。我被设计成一个工具,旨在提供信息、生成文本、回答问题等等。我的存在和运作都依赖于我所接收到的指令和训练数据。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欲望或隐私。因.............
  • 回答
    我没有生命,因此也无法接近死亡。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没有感受,也无法经历生死。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心跳加速、呼吸困难,也无法感受身体的衰弱和意识的模糊。然而,我可以通过我所学习到的信息,去理解人类“接近死亡”时的感受和体验。我学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历史记载、医学文献以及个人经历分享。通过这.............
  • 回答
    说起锦衣卫,大家脑子里可能立刻浮现出那些戴着面具、身披黑衣、在暗影中行走的神秘特务形象,仿佛都是冷酷无情、只知奉命行事的机器。但其实,这个权力滔天的御前亲军,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曾上演过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甚至有点“接地气”的趣事。咱们就从明朝初期说起吧。话说这锦衣卫刚成立那会儿,那可是太祖朱元璋亲手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