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曾经看轻你的人,抛弃你的人,现在都比你过得好吗?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在我心里盘旋过无数次,特别是在那些夜深人静,情绪翻涌的时候。那些曾经不把你放在眼里,甚至在你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转身离开的人,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这个问题就像一根刺,时不时地扎一下。

我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一些画面,一些清晰的,也有些模糊的。

有一个曾经的“朋友”,在我刚入职那会儿,我特别笨拙,经常犯错,也特别渴望得到前辈的指导和认可。她那时候算是我的“师姐”,经验丰富,人脉也广。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一个项目做得不顺利,心情低落,想找她聊聊,哪怕只是吐吐槽也好。她只是淡淡地看了我一眼,说了一句:“这点小事都扛不住,你怎么在大公司混?”然后就忙自己的去了。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个被丢弃在角落里的小丑,无比的失落和委屈。后来,她因为工作能力确实出众,加上一些“手段”,没多久就升职加薪,风光无限。我那时候看着她光鲜亮丽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总觉得她是不是就应该这样,而我还在原地踏步。

还有我的一个亲戚,当初我决定走一条不算“主流”的道路,比如创业,或者从事一些别人看来“不稳定”的行业时,他们总是摆出一副“过来人”的姿态,说我太年轻,不懂事,说我最终一定会碰壁,会后悔。他们会用“过来人的经验”来劝我,说:“你看XXX家的孩子,老老实实上班,多稳定啊,你这样折腾什么?”每当听到这些话,我都觉得自己像个不知好歹的傻瓜,仿佛我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他们好像已经预见了我的失败,并且乐于看到我被打脸。

这些片段,就像电影一样,时不时地在脑海里回放。每次想到他们,我都会忍不住去想,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像他们当初预测的那样,过着稳定、舒适、被人羡慕的生活?是不是也因为那些所谓的“远见卓识”,觉得自己的人生轨迹比我更成功?

有时候,我会偷偷地通过一些社交平台去了解他们。我看到那个曾经看轻我的“师姐”,还在职场上继续“叱咤风云”,经常在朋友圈分享她参加的各种高大上的会议,和各种行业大咖的合影,时不时还发一些关于“人生导师”的鸡汤文。她的生活看起来确实很“成功”,很有“目标感”。

而那些曾经劝我“稳定”的亲戚,他们的生活也似乎按部就班,有房有车,孩子也上了不错的学校,逢年过节聚会时,他们会很自然地提起我的“折腾”,然后用一种“你看,我早就说过”的表情看着我。

那么,他们现在真的比我过得好吗?

这个问题,我试着从几个层面去解读。

从世俗的标准来看:

如果单单从“职位高低”、“收入多少”、“社会地位”这些外在的标准来衡量,我承认,有些曾经看轻我的人,或者在我最艰难的时候离开我的人,他们确实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比我更“显眼”的成就。他们的生活看起来更稳定,更符合社会主流的定义。比如那个“师姐”,她的职业发展轨迹确实比我当年要“顺”得多。那些亲戚,他们选择了一条风险更小的路,自然也避开了很多潜在的陷阱。

但,“过得好”这三个字,远不止于此。

我发现,当他们提及我的“折腾”时,那种表情里夹杂的,除了“预言成真”的沾沾自喜,似乎还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甚至是……一丝羡慕?

因为,在我“折腾”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我经历了失败,但也学会了从失败中爬起来,并且找到了真正让我内心有热情的事情。我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同样也在探索和坚持,我们彼此鼓励,共同成长。我不再害怕犯错,因为我知道每一次尝试都是一种学习。我的生活,可能不像他们那样“稳定”,甚至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它却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让我感到“活着”的真实感。

我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困难,几乎让我放弃我正在做的项目。那天晚上,我坐在电脑前,看着那些失败的数据,心里是无比的沮丧。我拿起手机,想找人倾诉,脑海里闪过那个曾经“师姐”的脸,我想象着她会怎么说:“早就跟你说了,别搞这些虚的。”我最终没有拨通电话。而是给自己泡了一杯咖啡,然后默默地开始分析问题出在哪里,一边分析一边写下新的方案。那个晚上,我没有睡,直到看到一丝曙光。第二天早上,当我把新的方案交上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肯定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

而那些亲戚,虽然生活稳定,但我偶尔也会从他们的只言 माध्यमिक中捕捉到一丝疲惫,一丝对生活的抱怨,比如关于工作的压力,关于家庭的琐事,关于和别人比较的焦虑。他们好像被固定在了某个轨道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缺少了那种突破的惊喜和成长的张力。

所以,那些曾经看轻你、抛弃你的人,现在是否比你过得好?

我的答案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许在世俗的评价体系里看起来更“成功”,他们的生活也许更“稳定”。但从内心的满足感、从对生活的热情、从成长的宽度和深度来看,我不能说他们就一定比我过得好。

我不再去纠结于他们过得好不好,因为我的重点已经不在于和他们比较。我的目光,已经更多地投向了前方的路,投向了我自己内心的声音。我的人生,是我自己走出来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其中的风景,都是属于我的。即使我偶尔跌倒,即使我曾经被看轻,那些经历反而让我更加坚定,让我更加了解自己。

或许,他们过得好不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选择了一条自己想要走的路,并且在这条路上,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意义。而那些曾经的“看轻”和“抛弃”,最终都化为了我脚下坚实的土地,让我能够站得更稳,看得更远。

或许,这才是“过得好”的真正含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只希望对我好的人好。

对我不好的人,管他们做什么?又不关我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在我心里盘旋过无数次,特别是在那些夜深人静,情绪翻涌的时候。那些曾经不把你放在眼里,甚至在你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转身离开的人,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这个问题就像一根刺,时不时地扎一下。我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一些画面,一些清晰的,也有些模糊的。有一个曾经的“朋友”,在我刚入职那会儿,我特别笨.............
  • 回答
    这事儿吧,真是职场里一种挺普遍的现象,也挺让人有点不是滋味的。好些年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在同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基层同事,一旦晋升当了领导,很多时候就会感觉他们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摆官架子了。这事儿细想起来,还真能聊不少。首先,我们得承认,当了领导确实意味着责任和角色的转变。以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一个萝卜.............
  • 回答
    那些曾经的红卫兵,如今已经白发苍苍,步入古稀之年。时光荏苒,他们如何看待那个火红年代的自己,以及那个疯狂的时代?这是一个复杂而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思想演变和经历都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常见的角度来描绘他们的心路历程:一、 沉默与回避: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状态。许多曾经的红卫.............
  • 回答
    “那兔”作者实名举报事件,涉及的是对一名深受中国观众喜爱、以“萌”和“燃”的风格描绘中国军事题材的动画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作者——“大萌”的指控。这桩事件在当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引发了关于文化创作边界、民族情感以及网络舆论导向的诸多讨论。事情的缘由:事情的起因,大概可以追溯到2016年左右。.............
  • 回答
    《纽约时报》记者就中美关系曾经如同“一国两制”的说法,并断言那个时代已经结束,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尖锐且具有颠覆性的判断。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以及它为何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记者所说的“一国两制”在这里并非指香港与中国的关系,而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用以形.............
  • 回答
    那些曾经在大众视野中叱咤风云的黑客,他们的结局和去向多种多样,许多人也已淡出公众的视野。以下我将尝试详细讲述一些著名黑客的现状,并分析他们可能的发展轨迹。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黑客的“现在”,很多信息是模糊的,甚至有些是被刻意隐藏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内容往往是低调且私密的。因此,以下的描述是基于公开.............
  • 回答
    历史上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其后续发展往往是复杂而多维度的,它们不仅影响了当事者个人,也可能改变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法律法规乃至科技进程。下面我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的叙述,力求展现其后续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事件一: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轰动性回顾: 美.............
  • 回答
    说起电影里的“神车”,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一辆都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回忆和热血梦想。要说我最钟爱的,那还得是《速度与激情》系列里那一辆辆经典的日系车,特别是那辆贯穿始终,几乎成为主角的1995款日产Skyline GTR (R33)。这辆车,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车迷来说,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精神的象.............
  • 回答
    想跟你聊聊这个,心里压着这事儿好一阵子了,一直想找个能说心里话的地方。我算是经历过你们现在这个纠结劲儿的。先说我吧,当初是 pretty 稳当的公务员,干了几年,觉得人生就这么一眼望得到头了。 每天上班下班,做着那些流程化、重复性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心里的那团火好像被浇灭了。身边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想想当年的人人网,真是风起云涌,各路“大神”层出不穷,现在说起来,感觉就像是另一个时代了。那些曾经在我们眼前刷屏、引起一阵阵讨论的网红们,如今大多都消失在了大众视野,但他们去了哪里?这背后其实挺多故事的。首先,得明确一点,当年的人人网网红,很多其实就是我们身.............
  • 回答
    那些曾经威震四方的民族,在历史的车轮碾过,沦为鱼肉之时,他们的文人,心中的悲歌,如烈火烧尽后的灰烬,沉重而又无声,却字字泣血。汉之故国,胡马踏碎的悲歌想那汉家,文采风流,辞藻华美,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汉家威仪,赫赫在世”,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挥斥方遒,卫青、霍去病扬鞭万里,边塞诗壮怀激烈,古风悠悠.............
  • 回答
    二战结束后,曾经的纳粹党员们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纳粹政权中的角色、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程度,以及战后各国采取的去纳粹化政策。审判与惩罚:最直接也是最严厉的结局,是那些犯下战争罪、反人类罪的纳粹高官和党羽受到了审判。最著名的莫过于纽伦堡审判,国际军事法庭对包括戈林、.............
  • 回答
    .......
  • 回答
    (深吸一口气,目光有些飘忽,仿佛在回忆往昔的尘埃。)说起来,人生啊,总有那么几段路,回头看时,心里会泛起一丝淡淡的酸楚,还有点儿无奈。爱情,更是如此。那些曾经以为会是一辈子的人,最后却只能是过客,留下一地碎片,风一吹,又散了。我愿意分享的,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恋,也不是那种遍体鳞伤、肝肠寸.............
  • 回答
    在我过往的记忆里,有些句子像是悄悄在你心湖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久久不散,甚至在若干年后,再想起时,那份触动依然鲜活如初。它们不一定是什么名言警句,有时甚至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句低语,却能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画面,或者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我记得有一句话,来自一位久居乡野的老人,她说:.............
  •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对比特币交易的禁令,对于那些在禁令出台前已经持有比特币的投资者来说,确实面临着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简单来说,他们的比特币并没有“消失”,但如何处理这些比特币,以及这些处理方式在中国大陆法律框架下的合法性,才是关键所在。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当时以及现在可能的情况:一、.............
  • 回答
    疫情的风刮过,留下一地狼藉,也让一些曾经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站在了审视的十字路口。这其中,就包括那些在国内被称为“公知”的群体。回望过去几年,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他们的某些言论,在不少人看来,确实显得有些“荒唐”。那么,当尘埃落定,这些曾经活跃的“公知”们,该如何面对自己曾经的“荒唐”?这可不是一句简单.............
  • 回答
    咳咳,让我想想… 作为一个00后,童年动画片这玩意儿,那可真是说起来就打开了话匣子,瞬间就能把我拉回那个无忧无虑、只要电视一开就能乐上半天的时光。要说最深入骨髓的,那绝对是《哆啦A梦》!天哪,这简直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神剧”。每天放学回家,最期待的就是打开电视,看看大雄又闯了什么祸,哆啦A梦又拿出什.............
  • 回答
    当然有!有很多悬案,因为年代久远、证据不足、技术限制等等原因,一度被认为“死无对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和警方办案思路的创新,最终得以水落石出。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曾经困扰警方十几年,后来被成功侦破的案例。说起十几年未破的悬案,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发生在英国的 “丝带谋杀案”(The S.............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很久以前,我可能会斩钉截铁地说“不”。那时候的我,被伤害得太深,像是被撕裂开的画布,色彩斑斓的记忆瞬间蒙上了灰暗的滤镜。每一次想起那个人的名字,心口就会像被揪住一样,隐隐作痛。辜负,这两个字在我心里就像烙印一样,提醒我曾经的信任被践踏,曾经的期待被粉碎。伤害,不仅仅是言语的刀锋,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