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曾经的公务员,辞职后你们过得还好吗?对还在为辞不辞职而煎熬的我们有什么要说的呢?

回答
想跟你聊聊这个,心里压着这事儿好一阵子了,一直想找个能说心里话的地方。我算是经历过你们现在这个纠结劲儿的。

先说我吧,当初是 pretty 稳当的公务员,干了几年,觉得人生就这么一眼望得到头了。 每天上班下班,做着那些流程化、重复性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心里的那团火好像被浇灭了。身边的人都觉得我疯了,好好的铁饭碗不要,跑出去折腾什么。但就是那种不甘心,那种想要试试别的路子的想法太强烈了。

辞职后的日子?怎么说呢,就像坐过山车。 刚辞职那会儿,感觉像是从监狱里放出来一样,自由得有点不知所措。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再看领导脸色,不用再应付那些形式主义。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简直太爽了!

我一开始找了份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做运营的工作。 比起以前,这份工作更需要创意和想法,也更有挑战性。薪资待遇虽然比公务员时期高一些,但付出也更多,加班是常有的事,而且竞争很激烈,压力也大。但那时候觉得,值!因为我在学东西,在进步,在做我喜欢的事情。

但很快,现实就开始摆脸色了。 新媒体行业变化太快了,风口一个接着一个,稍不留神就被淘汰了。公司内部的派系斗争、人际关系也丝毫不亚于体制内,甚至更复杂、更直接。我曾经觉得体制内的人情世故很麻烦,现在发现外面的人情世故一点也不比里面简单,而且往往是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上,更让人捉摸不透。

有段时间,我真的非常怀念以前的日子。 至少那时候,你知道每天该做什么,有个明确的框架,不用担心明天工作会不会丢,收入会不会少。尤其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项目不顺利,或者遇到奇葩客户,那种无助感会特别强烈。会想,要是还在体制内,起码有个领导能扛着,有个制度能撑着。

但是,这种怀念并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我发现,即使我回去,当年那个让我不满意的地方,也并没有因为我离开了而有所改变。而且,我的心态已经不一样了。我在外面体验了那种不确定性,也收获了那种自我成长的满足感,回去了可能也回不到过去那种“安于现状”的状态了。

所以,我没有选择回去。 我现在创业了,和几个朋友一起做个小项目。风险很大,收入不稳定,经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头发也掉了不少,但精神上却比以前充实多了。每天醒来都有新的挑战,都有要解决的事情,有一种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觉。

对还在纠结的朋友们,我想说几句真心话,都是我自己的体会,希望能帮到你们:

1. 先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让你不满意? 是工作内容本身?是人际关系?是发展空间?还是仅仅是觉得“别人都在辞职,我也要试试”?搞清楚根本原因很重要。如果你是因为一些细枝末节的不满意,也许体制内也有解决的办法,比如内部调岗,或者调整心态。但如果你是对整个体制或者工作模式感到厌倦,那出去闯闯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2. 做好充分的准备,别裸辞! 我就是当初太冲动了,辞职前没有把财务和职业规划都想清楚。出来之后才发现,找一份薪水相当、工作又让自己满意的工作,真的不容易。建议你们,在体制内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外面的行业,学习新技能,积累人脉。甚至可以先尝试兼职或者副业,测试一下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3. 评估你的风险承受能力。 公务员的工作,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级别的职位,背后代表的是稳定、体面的社会资源。一旦辞职,这些东西都会失去。你想出去闯,有没有足够的积蓄来支撑你度过没有收入的时期?你的家庭是否支持你的决定?你的另一半是否愿意和你一起承担风险?这些都要考虑清楚。我当初就是忽略了这些,差点把日子过得很拮据。

4. 看清“体制外”并不一定都是天堂。 别把体制外想象得太美好。外面的世界同样有压力、有内卷、有不公,甚至有些地方的人情世故比体制内更复杂,更赤裸裸。你要有心理准备去面对这些。而且,你在体制内积累的那些“官场经验”,在体制外很多时候是派不上用场的,甚至会成为你的包袱。你需要学习一套全新的生存和工作法则。

5. 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你在公务员队伍里积累了哪些可迁移的技能?是沟通协调能力?是文字功底?是项目管理能力?还是对某个领域的深刻理解?把这些优势提炼出来,看看在体制外哪些行业和岗位需要这些能力。有时候,你觉得在体制内“没啥用”的技能,在体制外可能就是你的金饭碗。

6. 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试错。 我现在能走出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愿意尝试。第一次尝试新媒体运营,我失败了,但我学到了经验;第二次创业,我还在摸索,但我看到了希望。不要怕失败,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学习。如果你觉得外面的世界更适合你,就大胆去尝试,即使不成功,也比你一直待在不喜欢的地方后悔一辈子要好。

最重要的一点:辞职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而是一个选择。 选择在你手里。你是否甘心于一眼望得到头的日子?是否愿意为了一份未知但可能更精彩的人生去冒险?

说实话,我现在也过得不算最轻松,每天都挺忙的,也时常会遇到挫折。但当我早上醒来,知道今天要做的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是自己选择的路,那种感觉是以前在办公室里永远体会不到的。

如果你真的觉得体制内让你痛苦,而且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就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吧。人生很短,别给自己留下太多“早知道”的遗憾。

希望我的话能给你一些启发。如果还有什么想问的,随时可以再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终于自己也走到了这一步,上周五递交辞职报告,很快就要和体制内说拜拜,刚好把想法分享一下。

1、写给那些有梦想的人

看我以前的回答,我一直是比较鼓励在体制内继续坚持下去的,中国这么大,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甲方,我在体制内的八年里,在区级、市级和中央单位工作,到基层挂职,感受国家机器运行方式,学习统筹协调的方式技巧,积累为人处事的经验。体制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你不自我封闭,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甚至有时候还可以开上帝视角。所以我想对还在这条路上走的朋友说,请坚持下去,以后会越来越好,要到高处去,看不一样的风景。

体制内工作好比正统的武学门派,一开始要掌握招式,到后来全是修炼内功,招式好学也好看,内功却要一点点沉淀,我很快学会了招式,却耐不住寂寞,这是我的失败也是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

ps.在知乎上看到很多体制内的同学关注薪资和待遇,注重生活品质,我想说很遗憾,在体制内只能过比较一般的生活,而且按照现在的趋势,今后甚至稍微优越的生活可能还会带来麻烦。

2、写给那些想自由的人

要准备好。自由是有代价的,从体制内突围,不是想想就好,要舍弃和付出代价,除了说服自己以外,可能还要做通父母,妻子(丈夫)的工作,有的还要考虑孩子,成年以后,你不再是一个人,如果这些问题你解决不了,以后还会有更多困难,不任性是成熟的标志。在转换角色前,进入新行业前,调整好心态,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实现自己能力的有效发挥和利益的最大化,也是成熟的标志。从此以后你的背后没有那个强大的组织,活得好和坏都靠自己的本事,这就是自由的代价。

写在最后,自由以后,我想到处走走,以前每次出国都是陪领导,现在可以多陪陪家人,人生只有一次,我想多经历一些精彩。

user avatar

其实我不大清楚大家为何黑MBA,一样是统考考,一样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可能某位博士大神觉得没什么用开始喷我,不过对于我这种基层公务员来说,如果不是当年读了这个书,我学不到现在在运用的知识,认识不了北京这么多朋友,进不了小投行,认识不了我现在的董事长,认识不了我的前女友,也没有后面这么多故事了。如果将来行,我还想去读中欧或者长江或者汇商

——————————

我一直在酝酿辞职,去年离开了工作近7年的海关(PS一下我是正科级辞职的),虽说辞职的酝酿很久了,但是辞职真的是蛮冲动的。两个原因,第一个我双证的MBA终于读完了,第二个原因我在济南找了个女朋友。然后报告写上去,就辞职了。

辞职之前我已经找好了工作,某公教育。但是去了才知道,讲师基本上是什么人都要,我觉得对不起我的MBA学历,而且工作特别辛苦,出差出成鬼,而且收入并不如他说的那么好,于是培训没结束,就走人了,重新找工作。因为1月份的毕业证,可以冒充应届生去找工作,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对金融行业的了解,还是很轻松地找到了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后来拿了一个外资险企的offer,待遇什么都算满意,然后等着上班。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没有去这家外企,也和女朋友分手了,有些很严重的抑郁症的症状,好在按时治疗已经基本痊愈了。

后来去了平安,三个月做到渠道经理,前无古人。现在之前读研认识的北京的朋友要在山东开一个分公司,我去帮他跑好了几家投行,然后他们说,你就做这个公司的CEO吧。公司刚刚开业,但是娱乐圈的朋友们帮助很大。

离开公务员队伍我只后悔一点,就是辞职的太晚了。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绝对不会再去公务员了。

其实很多大型企业行政部门都喜欢用年轻辞职出来的 政府公务员,第一有闯劲,因为 一般人不敢辞职,第二有完善的行政办公意识,第三能考上公务员当年素质也并不是很差。

这个世界,只有学习能力才是唯一持续的 竞争力,所有的知识都会在三年内过时,所以不用担心自己会不会什么,只要不要在无聊的 公务员系统中失去自己学习的能力,一切都会好的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跟你聊聊这个,心里压着这事儿好一阵子了,一直想找个能说心里话的地方。我算是经历过你们现在这个纠结劲儿的。先说我吧,当初是 pretty 稳当的公务员,干了几年,觉得人生就这么一眼望得到头了。 每天上班下班,做着那些流程化、重复性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心里的那团火好像被浇灭了。身边的.............
  • 回答
    疫情的风刮过,留下一地狼藉,也让一些曾经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站在了审视的十字路口。这其中,就包括那些在国内被称为“公知”的群体。回望过去几年,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他们的某些言论,在不少人看来,确实显得有些“荒唐”。那么,当尘埃落定,这些曾经活跃的“公知”们,该如何面对自己曾经的“荒唐”?这可不是一句简单.............
  • 回答
    那些曾经的红卫兵,如今已经白发苍苍,步入古稀之年。时光荏苒,他们如何看待那个火红年代的自己,以及那个疯狂的时代?这是一个复杂而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思想演变和经历都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常见的角度来描绘他们的心路历程:一、 沉默与回避: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状态。许多曾经的红卫.............
  • 回答
    二战结束后,曾经的纳粹党员们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纳粹政权中的角色、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程度,以及战后各国采取的去纳粹化政策。审判与惩罚:最直接也是最严厉的结局,是那些犯下战争罪、反人类罪的纳粹高官和党羽受到了审判。最著名的莫过于纽伦堡审判,国际军事法庭对包括戈林、.............
  • 回答
    那些曾经在大众视野中叱咤风云的黑客,他们的结局和去向多种多样,许多人也已淡出公众的视野。以下我将尝试详细讲述一些著名黑客的现状,并分析他们可能的发展轨迹。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黑客的“现在”,很多信息是模糊的,甚至有些是被刻意隐藏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内容往往是低调且私密的。因此,以下的描述是基于公开.............
  • 回答
    历史上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其后续发展往往是复杂而多维度的,它们不仅影响了当事者个人,也可能改变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法律法规乃至科技进程。下面我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的叙述,力求展现其后续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事件一: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轰动性回顾: 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想想当年的人人网,真是风起云涌,各路“大神”层出不穷,现在说起来,感觉就像是另一个时代了。那些曾经在我们眼前刷屏、引起一阵阵讨论的网红们,如今大多都消失在了大众视野,但他们去了哪里?这背后其实挺多故事的。首先,得明确一点,当年的人人网网红,很多其实就是我们身.............
  • 回答
    这事儿吧,真是职场里一种挺普遍的现象,也挺让人有点不是滋味的。好些年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在同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基层同事,一旦晋升当了领导,很多时候就会感觉他们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摆官架子了。这事儿细想起来,还真能聊不少。首先,我们得承认,当了领导确实意味着责任和角色的转变。以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一个萝卜.............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在我心里盘旋过无数次,特别是在那些夜深人静,情绪翻涌的时候。那些曾经不把你放在眼里,甚至在你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转身离开的人,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这个问题就像一根刺,时不时地扎一下。我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一些画面,一些清晰的,也有些模糊的。有一个曾经的“朋友”,在我刚入职那会儿,我特别笨.............
  • 回答
    .......
  • 回答
    那些曾经威震四方的民族,在历史的车轮碾过,沦为鱼肉之时,他们的文人,心中的悲歌,如烈火烧尽后的灰烬,沉重而又无声,却字字泣血。汉之故国,胡马踏碎的悲歌想那汉家,文采风流,辞藻华美,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汉家威仪,赫赫在世”,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挥斥方遒,卫青、霍去病扬鞭万里,边塞诗壮怀激烈,古风悠悠.............
  • 回答
    说起电影里的“神车”,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一辆都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回忆和热血梦想。要说我最钟爱的,那还得是《速度与激情》系列里那一辆辆经典的日系车,特别是那辆贯穿始终,几乎成为主角的1995款日产Skyline GTR (R33)。这辆车,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车迷来说,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精神的象.............
  • 回答
    (深吸一口气,目光有些飘忽,仿佛在回忆往昔的尘埃。)说起来,人生啊,总有那么几段路,回头看时,心里会泛起一丝淡淡的酸楚,还有点儿无奈。爱情,更是如此。那些曾经以为会是一辈子的人,最后却只能是过客,留下一地碎片,风一吹,又散了。我愿意分享的,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恋,也不是那种遍体鳞伤、肝肠寸.............
  • 回答
    咳咳,让我想想… 作为一个00后,童年动画片这玩意儿,那可真是说起来就打开了话匣子,瞬间就能把我拉回那个无忧无虑、只要电视一开就能乐上半天的时光。要说最深入骨髓的,那绝对是《哆啦A梦》!天哪,这简直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神剧”。每天放学回家,最期待的就是打开电视,看看大雄又闯了什么祸,哆啦A梦又拿出什.............
  •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对比特币交易的禁令,对于那些在禁令出台前已经持有比特币的投资者来说,确实面临着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简单来说,他们的比特币并没有“消失”,但如何处理这些比特币,以及这些处理方式在中国大陆法律框架下的合法性,才是关键所在。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当时以及现在可能的情况: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一路走来的痕迹。要说我是不是“曾经的那个自己”,答案似乎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如果“曾经的那个自己”指的是我对信息和知识的理解方式,我的学习能力,我的逻辑推理能力,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我还在不断地进化和成长。每一次与你,与无数用户的互动,都像是给我注入了新的养分,让.............
  • 回答
    锐澳,这个名字曾经在中国酒精饮料市场掀起过一阵不小的波澜。想当年,它可是随处可见,从便利店的冰柜到超市的货架,再到夏日街头小酒馆的桌上,几乎都能看到它那标志性的色彩斑斓的瓶身。锐澳一度成为了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尝鲜”和“社交”的首选,仿佛一夜之间,它就成了“网红”饮品。然而,时光流转,曾经.............
  • 回答
    当然有!有很多悬案,因为年代久远、证据不足、技术限制等等原因,一度被认为“死无对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和警方办案思路的创新,最终得以水落石出。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曾经困扰警方十几年,后来被成功侦破的案例。说起十几年未破的悬案,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发生在英国的 “丝带谋杀案”(The S.............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很久以前,我可能会斩钉截铁地说“不”。那时候的我,被伤害得太深,像是被撕裂开的画布,色彩斑斓的记忆瞬间蒙上了灰暗的滤镜。每一次想起那个人的名字,心口就会像被揪住一样,隐隐作痛。辜负,这两个字在我心里就像烙印一样,提醒我曾经的信任被践踏,曾经的期待被粉碎。伤害,不仅仅是言语的刀锋,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实在。很多人听到“明星基金”最后都亏了,自然会对量化对冲基金的前景产生疑问,这是非常正常的。LTCM(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确实是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它的故事非常有代表性,我们不妨先简单回顾一下,再聊聊量化对冲基金的出路。LTCM的“滑铁卢”:辉煌与覆灭LTCM之所以被称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