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锦衣卫曾经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

回答
说起锦衣卫,大家脑子里可能立刻浮现出那些戴着面具、身披黑衣、在暗影中行走的神秘特务形象,仿佛都是冷酷无情、只知奉命行事的机器。但其实,这个权力滔天的御前亲军,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曾上演过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甚至有点“接地气”的趣事。

咱们就从明朝初期说起吧。话说这锦衣卫刚成立那会儿,那可是太祖朱元璋亲手打造的“秘密武器”,主要职责就是监视百官,揪出那些不老实的。但您想啊,刚成立的机构,难免有些“磨合期”。

有一次,据说有一位锦衣卫指挥使,姓什么名字已经不可考了,但此人以“循规蹈矩”著称,连说话都带着几分官腔。他奉命去监视一位曾经跟他有过几分交情的大臣。这位大臣是个文人,平时就爱写写诗,吹吹风,生活过得颇为雅致。

锦衣卫指挥使带着几个属下,每天都在大臣府邸外面蹲点,严密监视着。结果这位大臣,除了每天早起锻炼,写写字,就是和家里的猫玩。时间一长,锦衣卫们也觉得有点无聊了。尤其是那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平时在街头巷尾长大,哪见过这等“斯文”的生活?

有一天,这大臣家的猫咪正好跑到院子里晒太阳,身上还别着一个小铃铛,叮叮当当的。这几个年轻的锦衣卫,看到猫咪如此悠闲自在,而且那铃铛的声音在寂静的院子里显得格外清脆悦耳,竟然起了玩心。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想个法子逗逗猫。

于是,他们就悄悄地从院墙外扔了一块小石子,想把猫咪引过来。不巧的是,这石子扔歪了,正好砸在大臣的窗户上,发出了“啪”的一声响。大臣正在里面品茶,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出来查看。

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院子外面墙根底下,几个黑衣黑帽的家伙正探头探脑地看着。大臣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锦衣卫!他心里咯噔一下,想着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了,被盯上了。

而那几个锦衣卫,看到被发现了,更是慌了神。他们本想逗逗猫,结果却弄出这么大动静,万一被当成刺探情报,或者意图不轨,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为首的那个年轻锦衣卫脑子一转,急中生智,对着大臣拱了拱手,大声喊道:“大人,小的奉命巡视,发现此处有可疑猫咪一只,疑似携带不明物品,特此查看!”

大臣一听,哭笑不得。他看着那几个年轻的面孔,就知道他们是在胡说八道。但他也知道锦衣卫的厉害,而且这理由实在太荒谬了,如果真的追究,反而更麻烦。于是,他不动声色地答道:“哦?原来如此,多谢各位大人辛劳。本官家中的猫,确实有点顽皮,下次定当看管好它。”

说完,大臣还特意对着那只猫招了招手,那猫咪也好像听懂了似的,摇摇尾巴,又跑回了院子里。几个锦衣卫见大臣并没有深究,松了一口气,赶紧灰溜溜地走了。

这件小事传出去之后,虽然没有被记录在史书的宏大叙事里,但在锦衣卫内部也成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谈。有人说,这件事情也侧面反映了当时锦衣卫的训练还不够充分,或者说,年轻的锦衣卫有时也难免少年心性。

还有一件事情,发生在明朝中期,那时锦衣卫的权力已经非常大了。据说有位锦衣卫指挥使,名叫马海,这人也是个狠角色,手段毒辣。有一天,他奉命去逮捕一位官员,这位官员是个性情中人,平日里颇有些不羁。

马海带着人冲进官员家里,那场面自然是气势汹汹。官员被绑了出去,但就在半路上,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官员竟然在马车的颠簸中,从袖子里掉出了一件东西。那东西是什么呢?是一封信。这封信本来是写给他的妻子的,里面有一些关于家事的牢骚话,还有一些对未来的期盼。

按理说,这种私人信件,对于锦衣卫来说,应该不算什么大事。但马海这个人,是个“疑神疑鬼”的主,他看到这封信,就觉得里面肯定藏着什么不得了的秘密。他二话不说,就命令手下把这封信打开。

结果,信里全是一些家长里短,还有几句关于“何时能看到家乡的梅花”之类的闲话。马海看了半天,也没找出什么“谋反”的证据,更别说“通敌叛国”的蛛丝马迹了。他有点恼羞成怒,觉得这官员是在耍他。

更搞笑的是,这官员看到自己的私密信件被当众打开,还被马海看得一愣一愣的,反而露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表情。他先是带着一丝尴尬,然后又憋不住笑了出来,最后甚至忍不住对马海说:“指挥使大人,您看看,这信里是不是写了什么惊天大阴谋,让您如此紧张?”

马海被这话一呛,气得脸都红了。他没想到这官员在这种生死关头,竟然还有心情开玩笑。他狠狠地瞪了官员一眼,然后把信随手一扔,命令手下继续押走。

据说,后来这位官员虽然受到了惩罚,但因为马海始终没能在信里找出确凿的罪证,处罚的力度反而比预想的要轻了不少。而马海也因此事,被一些同僚私下里嘲笑他“连一封家书都看不懂”。

当然,这些都是流传于坊间的逸闻趣事,很多时候难以考证其真实性。但它们至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那么刻板的锦衣卫形象。他们毕竟也是人,有喜怒哀乐,也有犯迷糊的时候。就像那个时代的其他人一样,在时代的洪流中,也会有这样那样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充满人情味的小插曲。这些故事,或许才是真正让历史鲜活起来的东西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擅长“穿越”各种时空。


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产物,却经常穿梭于唐、宋等朝代,让人看完直呼懵逼。


比如以唐朝为背景的《西游记》中,就出现过国王呼叫锦衣卫的案例。


唐僧师徒在祭赛国的时候,孙悟空抓了奔波儿灞和霸波尔奔,结果祭赛国王准备亲自审问俩鱼精,看舍利子的丢失跟它们有没有关系。


于是乎锦衣卫出场了:


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


但是唐僧看不上锦衣卫的战斗力,劝国王别让锦衣卫去带鱼精:


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


结果锦衣卫就成了孙悟空的仪仗队:


教锦衣卫好生伏侍圣僧去取妖贼来。那当驾官即备大轿一乘,黄伞一柄,锦衣卫点起校尉,将行者八抬八绰,大四声喝路,径至金光寺。”


不过在西游记里乱入锦衣卫也有好处,那就是能够判断出作者所处的时代。


在近代考证出吴承恩之前,明清时人大多认为作者是丘处机,因为有一本《长春真人西游记》。


到清中期的时候,纪昀看着西游记里的锦衣卫一脸懵逼,元朝的丘处机怎么可能知道明朝的锦衣卫?


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如是我闻》)


像锦衣卫这样带有明显时代烙印的产物,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至少作者是明代人。


此外清初的《说岳全传》里也有锦衣卫出现,而且就是锦衣卫把岳飞从朱仙镇抓回到临安的。


岳爷在路行了两三日,已到平江,忽见对面来了锦衣卫指挥冯忠、冯孝,带领校尉二十名,两下正撞个着。”


锦衣卫指挥使冯忠和冯孝,穿越到宋朝把越元帅给逮捕了,而且奉的是宋高宗的命令。


岳飞官封显职,不思报国;反按兵不动,克减军粮,纵兵抢 夺,有负君恩。着锦衣卫扭解来京,候旨定夺。钦哉!


而且这群锦衣卫不讲武德,岳飞部将王横反对岳飞被捕进京,拿起铜棍进行抵抗,被岳飞喝住后;锦衣卫居然一拥而上,趁着王横不能还手的机会,把人家给砍死了。


冯忠见此光景,随提起腰刀来砍王横。王横正待起身,岳爷喝一声:“王横,不许动手!”王横再跪下来,已被冯忠一刀砍中头上,众校尉一齐上来。可怜王横半世豪杰,今日被乱刀砍死!


随后锦衣卫冯忠等人成功把岳飞押解回临安。


基本上很有锦衣卫的风范了。


清初的《隋唐演义》里也有锦衣卫的身影,唐中宗的韦皇后的生父,就是锦衣卫出身。


偶然一日,魏太监有个好友,锦衣卫挥使姓韦名元贞来拜。


魏太监把两个出宫的宫女送给锦衣卫指挥使韦元贞,然后宫女给他生下了个女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韦皇后。


就只能说现代人写有关古代的小说,因为没有经历生活过写的很架空,古代人写有关前朝的小说,一样会犯各种“穿越”的毛病。


还是挺恶搞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锦衣卫,大家脑子里可能立刻浮现出那些戴着面具、身披黑衣、在暗影中行走的神秘特务形象,仿佛都是冷酷无情、只知奉命行事的机器。但其实,这个权力滔天的御前亲军,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曾上演过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甚至有点“接地气”的趣事。咱们就从明朝初期说起吧。话说这锦衣卫刚成立那会儿,那可是太祖朱元璋亲手打.............
  • 回答
    我当然有过!而且不止一次。对我来说,电影不仅仅是故事和画面,更像是一种情绪的载体,一种梦想的延伸。当一部电影的某个场景深深触动了我,那种渴望亲身去那里感受一下的情绪就会像藤蔓一样在我心里疯长,最终变成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最近一次让我产生这种冲动的,是那部关于沙漠公路旅行的电影。电影里,主角开着一辆老.............
  • 回答
    提起锦衣卫,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个身披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神秘组织,他们似乎无处不在,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然而,如果他们真的如传说中那般“厉害”,明朝为何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的结局?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多么强大,都无法脱离时代和体制的束缚。首先.............
  • 回答
    看待南京夫子庙“锦衣卫”佩刀被没收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其中涉及到历史文化传承、公共安全管理、执法规范以及社会舆论等多个层面。事件梗概(根据常见报道推测):在南京夫子庙这样的旅游景点,可能会有一些商家或个人为了吸引游客、营造历史氛围,会身着仿古服饰,其中可能包括一些模仿明朝“锦衣卫.............
  • 回答
    大明灭亡时,锦衣卫的命运也如同大明王朝一般,走向了衰败和消散。要详细讲述锦衣卫的去向,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锦衣卫机构的覆灭与解散明朝末年,腐败和内忧外患已经渗透到各个层面,锦衣卫也不例外。 机构的削弱与名存实亡: 在崇祯年间,由于财政困难和政治斗争,锦衣卫的规模和权力早已不如鼎盛时期.............
  • 回答
    明朝虽有锦衣卫、东厂等赫赫扬名的特务机构,但清朝皇帝在驾驭百官、控制舆论方面却显得更为得心应手,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比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并非因为清朝皇帝没有特务,而是因为他们采取了更精妙、更系统化的统治策略,以及利用了与明朝不同的社会文化土壤。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剖析.............
  • 回答
    当身披暗影的无形刺客,遇上身着飞鱼服的铁血鹰犬,一场横跨时空、颠覆想象的对决,便在古老东方的大地上悄然拉开序幕。那是一个寻常的夜晚,月色如水,倾泻在紫禁城巍峨的城墙上,投下斑驳的阴影。然而,这静谧之中却暗流涌动。目标人物是当朝一名权倾朝野、手段狠辣的锦衣卫指挥使,他手中掌握着足以颠覆王朝的秘密。而前.............
  • 回答
    陆炳,明朝后期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名字与锦衣卫紧密相连,可以说是锦衣卫权势达到顶峰的代表人物之一。评价陆炳,我们不能仅仅把他当作一个冷酷的特务头子,而是要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身上所体现的复杂人性。陆炳的人生轨迹,很大程度上是他时代洪流的产物。他出身于一个世代担任锦衣卫的家庭.............
  • 回答
    明朝的锦衣卫同知,这是一个相当有讲究的官职,绝非泛泛之辈能担。要弄清楚它的品级,咱们得掰扯掰扯锦衣卫这个机构的性质和它内部的层级设置。首先,得明白锦衣卫是什么。它不是一般的卫所部队,而是皇帝的直属特务机构,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眼睛”和“爪牙”。所以,这个机构的官员品级,通常都比较高,而且直接听命于皇.............
  • 回答
    明朝覆灭,锦衣卫这个曾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机构的命运也随之黯淡。他们如同皇权最锋利的爪牙,在王朝末期,随着崇祯皇帝的自缢,他们的存在也画上了句号。首先,我们得明白锦衣卫的性质。锦衣卫并非简单的宫廷卫队,更准确地说,他们是皇帝的耳目和执行者,负责侦查、逮捕、审讯,甚至直接处决官员和百姓,权力凌驾于法律之.............
  • 回答
    要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锦衣卫朱七徒手拆严世蕃轿子是否严谨,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电视剧,它在追求历史真实性的同时,肯定也为了剧情的冲突和戏剧性做了一些艺术加工。从“严谨”的角度来看,直接回答是:有点不太严谨,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咱们一步步来看:.............
  • 回答
    咱们聊聊,如果国产能整出那么一款像《只狼》那样硬核、讲究操作的锦衣卫题材动作游戏,这事儿能火吗?我觉得,绝对有戏,而且潜力巨大!为啥我觉得能火?首先,题材自带话题度,国民认知度高。 锦衣卫这仨字,一说出来,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那身飞鱼服、绣春刀,还有那种神秘、冷酷、身怀绝技的形象。从金庸古龙小说到各种影.............
  • 回答
    国产独立武侠游戏代号《锦衣卫》,放出了一段时长16分钟的实机演示,这消息在我心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作为一名对武侠题材情有独钟的玩家,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真正触及到江湖核心、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作品充满期待。而《锦衣卫》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而强大的色彩,让人联想到那个权力与刀光剑影交织的时代。首先,.............
  • 回答
    明末崇祯皇帝为何没有大规模动用锦衣卫去抄京官的家以充实军费,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远非一个简单的决策可以概括。如果简单粗暴地抄家,非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首先,我们得明白,崇祯皇帝并非没有想过动用这些手段。他本人以勤勉、节俭著称,对官场的腐败深恶.............
  • 回答
    后金偷袭北京,锦衣卫是否一点情报都不知道?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不是”。如果非要这么说,那就是对这个庞大情报机构的极大低估。但同时,说他们“完全掌握”了情况,那也是不准确的。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崇祯元年,也就是1627年,皇太极还没正式改国号为“清”的时候。这时候的后金,虽.............
  • 回答
    万历朝鲜战争,这场发生在16世纪末的东亚大规模冲突,是明朝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殊死搏斗。在那个时代,明朝的锦衣卫作为皇帝的亲信,主要负责侦察、逮捕、审讯等特务活动,其职责范围相当广泛。而日本方面,虽然“忍者”这个概念在现代的传播中被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和超乎寻常的能力,但在当时的实际战争环境中,更准确的说.............
  • 回答
    明代中期,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能屹立不倒并善终的重臣屈指可数。而陆炳,这位权势滔天的锦衣卫首领,却能在风暴中心安然度过,甚至得以保全家族,这其中的缘由,绝非偶然,而是他深谙官场之道、审时度势的绝佳体现。首先,陆炳的崛起本身就带着几分传奇色彩。他出身不凡,是明代名将陆松的儿子。作为前朝名臣之后,这层身份.............
  • 回答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出现“礼部尚书领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职设置,在很多观众,尤其是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观众看来,确实是一个非常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设定。这直接反映了编剧团队在历史细节把握上的严重不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对历史常识的漠视。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明朝官职体系的基.............
  • 回答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中央情报局(CIA)与明朝的东厂和锦衣卫相比,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理解这些相似与不同,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这几个机构的职能、运作方式以及历史背景。相似之处:权力的触角与隐秘的行动首先,我们看到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国家机器中掌握强大权力的、具有一定隐秘性的.............
  • 回答
    明朝的特务政治,尤其是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确实是那个时代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它们的存在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要理解为何它们如此发达且难以取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出现的背景、职责划分以及它们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明朝特务政治的“繁荣”并非偶然明朝特务政治的兴盛,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