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国大革命有人说「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可侵犯可以理解,神圣又是为何?

回答
法国大革命时期,确实响彻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口号。前半句“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很好理解,它意味着在法律上,个人的财产受到保护,未经合法程序,任何人或国家都不能随意剥夺。然而,“神圣”这个词,就显得格外有分量,也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缘由了。

要理解“神圣”,我们得回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社会是由严格的等级制度所维系的。国王是至高无上的,他的权力来源于神授,也就是“君权神授”。贵族和教士享有特权,而广大的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市民、商人等等)则承担着沉重的税负,并且在政治和经济上几乎没有发言权。在这种环境下,财产的分配极不公平,很多人的劳动成果都被贵族和教士以各种名目榨取。

在这种背景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口号,其实是对旧制度的一种深刻反击和对新社会秩序的渴望。它的“神圣”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是对个人自由和自主性的强调。在大革命之前,个人的命运往往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由出身、等级和与权贵的联系决定的。财产,尤其是劳动所得的财产,被视为个人努力、智慧和能力的直接体现。如果财产可以被随意剥夺,那么个人的努力也就失去了意义,个人的自由也就变得空洞。因此,保护私有财产,就是保护个体作为独立自主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保护,被赋予了“神圣”的光环,是因为它触及了人最根本的尊严和自由。

其次,是对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认同。启蒙思想家们,如洛克,就曾提出过“自然权利”的概念,认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受任何人为权力干涉。财产,在这种理论框架下,并非由君主恩赐,而是自然赋予的。因此,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就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规定,更是对一种普遍的、先于政府存在的“自然法则”的尊重。把财产说成“神圣”的,实际上是将它与这种超越性的、不容置疑的自然权利联系起来,赋予了它一种更高的、道德上的合法性。

再者,是对稳定社会秩序的渴望。虽然法国大革命以推翻旧制度为目标,但它同样也需要建立新的、能够让社会稳定运转的规则。私有财产的保护,被认为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如果财产随时可能被没收或重新分配,那么没有人敢于进行投资,生产和贸易就会停滞,整个社会将陷入混乱。因此,“神圣不可侵犯”的表述,也包含了对一种可预测、可信赖的经济环境的追求。这种对稳定和秩序的追求,被视为维护社会整体福祉的“神圣”义务。

最后,也需要看到一点,那就是“神圣”这个词在当时语境下,也带有一定的修辞和宣传的色彩。在革命的激昂时期,用“神圣”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一项原则,是为了给它注入强大的情感力量,让人们能够为之而奋斗,甚至牺牲。它能够迅速地凝聚人心,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提升到一个道德的高度,使其成为革命者共同的信念和奋斗目标,以此来对抗旧制度下那种不公和压迫。

总而言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中的“神圣”,并非指财产本身有什么宗教意义,而是指:

它代表了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不可剥夺。
它源于被视为普遍真理的自然权利和理性原则。
它是构建一个稳定、繁荣社会的必要条件。
它是一种具有强大号召力的革命口号,凝聚了人们对公平和秩序的共同愿望。

在那个渴望突破旧枷锁、塑造新世界的时代,对私有财产的这种高度肯定,是法国大革命最核心的思想成果之一,也是后来许多现代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神圣不可侵犯的意思是,当国家利益或者比你更牛的人和你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你的利息也不能侵犯。如果只是不能侵犯,那只要明天改一下法律你就变得能侵犯了。区别就在于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