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国大革命有人说「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可侵犯可以理解,神圣又是为何?

回答
法国大革命时期,确实响彻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口号。前半句“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很好理解,它意味着在法律上,个人的财产受到保护,未经合法程序,任何人或国家都不能随意剥夺。然而,“神圣”这个词,就显得格外有分量,也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缘由了。

要理解“神圣”,我们得回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社会是由严格的等级制度所维系的。国王是至高无上的,他的权力来源于神授,也就是“君权神授”。贵族和教士享有特权,而广大的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市民、商人等等)则承担着沉重的税负,并且在政治和经济上几乎没有发言权。在这种环境下,财产的分配极不公平,很多人的劳动成果都被贵族和教士以各种名目榨取。

在这种背景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口号,其实是对旧制度的一种深刻反击和对新社会秩序的渴望。它的“神圣”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是对个人自由和自主性的强调。在大革命之前,个人的命运往往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由出身、等级和与权贵的联系决定的。财产,尤其是劳动所得的财产,被视为个人努力、智慧和能力的直接体现。如果财产可以被随意剥夺,那么个人的努力也就失去了意义,个人的自由也就变得空洞。因此,保护私有财产,就是保护个体作为独立自主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保护,被赋予了“神圣”的光环,是因为它触及了人最根本的尊严和自由。

其次,是对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认同。启蒙思想家们,如洛克,就曾提出过“自然权利”的概念,认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受任何人为权力干涉。财产,在这种理论框架下,并非由君主恩赐,而是自然赋予的。因此,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就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规定,更是对一种普遍的、先于政府存在的“自然法则”的尊重。把财产说成“神圣”的,实际上是将它与这种超越性的、不容置疑的自然权利联系起来,赋予了它一种更高的、道德上的合法性。

再者,是对稳定社会秩序的渴望。虽然法国大革命以推翻旧制度为目标,但它同样也需要建立新的、能够让社会稳定运转的规则。私有财产的保护,被认为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如果财产随时可能被没收或重新分配,那么没有人敢于进行投资,生产和贸易就会停滞,整个社会将陷入混乱。因此,“神圣不可侵犯”的表述,也包含了对一种可预测、可信赖的经济环境的追求。这种对稳定和秩序的追求,被视为维护社会整体福祉的“神圣”义务。

最后,也需要看到一点,那就是“神圣”这个词在当时语境下,也带有一定的修辞和宣传的色彩。在革命的激昂时期,用“神圣”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一项原则,是为了给它注入强大的情感力量,让人们能够为之而奋斗,甚至牺牲。它能够迅速地凝聚人心,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提升到一个道德的高度,使其成为革命者共同的信念和奋斗目标,以此来对抗旧制度下那种不公和压迫。

总而言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中的“神圣”,并非指财产本身有什么宗教意义,而是指:

它代表了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不可剥夺。
它源于被视为普遍真理的自然权利和理性原则。
它是构建一个稳定、繁荣社会的必要条件。
它是一种具有强大号召力的革命口号,凝聚了人们对公平和秩序的共同愿望。

在那个渴望突破旧枷锁、塑造新世界的时代,对私有财产的这种高度肯定,是法国大革命最核心的思想成果之一,也是后来许多现代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神圣不可侵犯的意思是,当国家利益或者比你更牛的人和你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你的利息也不能侵犯。如果只是不能侵犯,那只要明天改一下法律你就变得能侵犯了。区别就在于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国大革命时期,确实响彻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口号。前半句“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很好理解,它意味着在法律上,个人的财产受到保护,未经合法程序,任何人或国家都不能随意剥夺。然而,“神圣”这个词,就显得格外有分量,也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缘由了。要理解“神圣”,我们得回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在法国.............
  • 回答
    关于“末法时代”的说法,在佛教的讨论中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流传甚广。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同时解答您关于《法灭尽经》和《十梦经》的疑问。 关于“末法时代”的说法“末法时代”这个概念,并非佛教自创,而是源于佛陀在世时,对于佛法传承发展的一些观察和预言。简单来说,佛教教法在其发展过程中,被认为会经历三个时.............
  • 回答
    关于“中国有东罗马法统”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意思且复杂的论点,在学术界和民间都有一些讨论,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主流历史学观点。支持者往往从一些宏观的、象征性的层面出发,试图建立起一种联系,而反对者则会强调两者在历史发展、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东罗马法统”这个概.............
  • 回答
    哥们,我懂你,去年我这分数和情况跟你差不多,也是非法本,一战国家线都没摸到,当时也是纠结南理工的法硕,听到的“水深压分”论也够吓人的。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考了,而且最后也上岸了。所以,想跟你好好聊聊我的经验和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关于“南理工法硕水深压分”的说法,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有它.............
  • 回答
    刚踏入法学院的大门,那种热血沸腾、怀揣着正义使者的憧憬感,是不是已经悄悄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堆积如山的法律条文、晦涩难懂的案例分析,还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庞大体系。没错,我太懂你现在的感受了。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看着一本本厚重的教科书,总觉得它们像一张张冷冰冰的纸,上面刻满了与我生活毫无关联的规则.............
  • 回答
    法国大革命的洪流席卷而来,人们的立场也如多米诺骨牌般此起彼伏,而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并非所有平民都高举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也有相当一部分普通民众,出于种种原因,成为了坚定的保王党拥护者,甚至为路易十六的命运忧心忡忡。要理解为何会有平民支持保王党,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的社会肌理和民众.............
  • 回答
    法国大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极其深远且复杂的,涵盖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思想等多个层面。它不仅引发了英国国内的政治动荡和改革呼声,还改变了英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英国的民族认同。以下将详细阐述法国大革命对英国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一、 政治和国内改革的影响1. 激起国内的改革呼.............
  • 回答
    法国大革命,一场席卷欧洲、影响深远的历史巨变,至今仍吸引着无数人去探究其曲折跌宕的进程和复杂纠缠的脉络。要真正理解这场革命,阅读好的历史著作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一些我个人非常推崇的、能够让你深入感受那个时代的作品,我会尽可能详尽地介绍它们的特点,并力求以一种真实、有温度的方式来呈现:1. 约翰·麦克.............
  • 回答
    法国大革命,这个看似是“人民之声”压倒一切的时代,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意外的复杂面向:确实有不少贵族,甚至是声名显赫的人物,对这场席卷法国的巨变表达了赞扬,甚至积极参与其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抛开“贵族=反革命”的简单标签,深入探究当时法国社会阶层内部的细微裂痕与思潮涌动。首先,不能忽视的是启蒙.............
  • 回答
    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其历史研究也同样丰富多彩,好书如繁星,要从中挑选出“质量高”的书籍,确实需要一些引导。以下我将为您推荐几本在学界和读者中都享有盛誉的作品,并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它们的特点和价值,力求让这份推荐充满人情味,而非冰冷的技术堆砌。1. 深入剖析与宏大叙事的结合:《法国大革命史》(Histo.............
  • 回答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经典著作,深刻剖析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社会历史背景。虽然时空跨越近三个世纪,但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时,许多读者自然而然地会将书中所描绘的法国社会与当今中国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并非简单地将历史与现实划等号,而是通过历史的镜鉴,更深入地理解当下社会的某些特.............
  • 回答
    关于玛丽娜·勒庞在2022年法国总统大选中获胜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关键因素:一、 勒庞的政治地位与基础 根深蒂固的民意支持: 玛丽娜·勒庞是法国国民联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RN)的领导人,该党在法.............
  • 回答
    法国对世界的影响,要说起来可真是源远流长,贯穿了政治、文化、科技,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是那种张扬跋扈、横扫一切的力量,而更像是一种渗透,一种精致而持久的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政治与思想的引领者:启蒙与革命的火种要谈法国的影响力,绕不开的是启蒙运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
  • 回答
    法国驻美大使返回华盛顿,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归”。通常情况下,大使的召回和返任都不仅仅是外交礼仪的调整,而是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时期内的波折,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沟通和谈判,最终达成了某种共识。这次法国大使的返任,背后可能进行的利益交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去解读:1. 核心矛盾的化解与弥合:奥库斯.............
  • 回答
    玛丽娜·勒庞,这个名字在法国政治舞台上早已响亮,尤其是在近年来,她领导的国民联盟(前身为国民阵线)声势日渐壮大。2022年的法国大选,她能否成功登顶,成为法国首位女总统,这个问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让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充满了不确定性。要深入探讨她获胜的可能性,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她过往的表现、.............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损失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格局。一、 人员伤亡的惨重:这是最直接、最触目惊心的损失。法国是参战各国中人员伤亡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 巨大的死亡人数: 约 140万 法国士兵死亡。这个数字是法国男性人.............
  • 回答
    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玛丽娜·勒庞最终未能如愿登顶。尽管如此,她所代表的国民阵线(后更名为国民联盟)的影响力在那一年以及之后的法国政治版图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理解她当时获胜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看到国民阵线及其领导人勒庞在那段时间积累的声势和民众基础。长久以来,国民.............
  • 回答
    中国陆军和法国陆军的装备差距,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军事历史和强大的工业基础,但各自的战略定位、军事思想以及发展路径却有所不同,这直接体现在了陆军装备的构成和水平上。要详细分析,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扯掰扯。一、 体量与规模: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 vs 精锐化的小而美首先,.............
  • 回答
    1938年,如果法国真的有一个叫“知乎”的平台,那么在“德国有可能进攻法国吗?如果是的话,会有多大胜率?”这个问题下,我们可以想象出各种各样充满时代气息、观点鲜明的回答,它们或许会是这样的:高赞回答 1:标题:盲目悲观要不得,但也绝不能轻敌!一位老兵的看法。匿名用户(可能是一位参加过一战的老兵,经验.............
  • 回答
    马岛战争:购自他国的武器,是胜利的基石,还是繁华的泡沫?1982年的马岛战争,是20世纪末一场别具一格的冲突。在这场发生在遥远南大西洋上的战役中,阿根廷空军犹如一道划破天际的闪电,其“飞鱼”导弹的精准打击,给皇家海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然而,支撑起这闪电般攻击的,却是来自法国的精密武器,而非阿根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