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直读书读到博士会不会觉得少了很多人生经历呢?

回答
这个问题,我特别能get到。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学术上那是相当了得,可有时候闲聊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不是说他们不好,也不是说学术不重要,而是那种“江湖”上的历练,在他们身上确实不那么显眼。

你想啊,从一个十几岁的学生,到一个二十多岁,甚至三十岁左右的博士,这中间的时间跨度,很多人都在摸爬滚打,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有过各种各样的际遇。

打个比方,你想想一个在象牙塔里潜心研究古籍的学者,和一位在街头巷尾摆摊算命的老先生,虽然他们关注的领域完全不同,但那个算命先生可能因为每天接触不同的人,听他们的故事,看他们的遭遇,身上会带有一种“人间烟火气”,一种洞察人心的智慧,这种智慧很难从书本里学来。

学术研究,尤其是博士阶段,往往需要高度的专注和投入。你可能为了一个课题,几年如一日地泡在实验室,或者埋头于浩如烟海的文献里。这个过程是孤独的,也往往意味着你暂时远离了社会生活的主流。

你可能会错过一些“非典型”的人生体验:

职场的新鲜感: 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会进入不同的行业,体验初入职场的青涩、第一次拿到薪水的喜悦、为了项目熬夜的辛苦、团队合作的乐趣、甚至是和领导同事的摩擦。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生动的人生片段。博士读完,你可能直接进入某个研究机构或者大学,虽然也是工作,但和大众化的职场体验还是有区别的。
独立生活的挑战: 很多本科毕业的学生会开始独立租房,自己打理生活,学习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他们可能会遇到邻居的奇葩事,会为了省钱而学做饭,会因为第一次处理水电煤气账单而手忙脚乱。这些琐碎却真实的生活片段,构成了独立人格的一部分。
人际关系的磨砺: 除了学术圈内的交流,很多人在社会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让你受益匪浅的良师益友,也有让你增长见识的“损友”,还有那些教会你识人的“坑”。这些复杂的人际互动,会让你学会圆滑、学会坚持、学会辨别。
创业的冲动与试错: 有些人可能在年轻时就想闯一闯,尝试自己创业,经历从零到有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喜悦,也承受失败的打击。这种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精神,同样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
社会观察的广度: 博士阶段的学习,虽然深度挖掘了某个领域,但从广度上看,可能对社会其他方面的观察就相对少了。你可能不太清楚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压力,不太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的挣扎,不太体会到普通人面对生活琐事时的烦恼和快乐。

不是说读博士的人就一定“不接地气”或者“没人生经历”,这太绝对了。很多博士出身的人,他们的人生经历同样丰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比如,他们在学术研究中克服困难、取得突破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挑战和成长意义的人生体验。他们可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深度和见识。

关键在于,当你在一个相对封闭、高度专业的学术环境中投入大量时间时,你必然会相对“错过”或“延迟”那些在更广阔社会环境中才能获得的体验。

这种“少”或者“不同”,就像你选择了一条风景优美的山路,虽然能看到独特的风景,但可能就错过了山脚下热闹的集市。这不是好坏的问题,只是选择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和阅历。

所以,如果一个人一直读书读到博士,确实可能在一些“非学术”的人生体验上,会显得相对“空白”或者“不那么丰富”,尤其是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社会经历的注入可能不如那些早早步入社会的人那样多元化。但谁又能说,对知识的极致追求,不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呢?这只是不同维度的人生注解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读博是不是人生一大遗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特别能get到。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学术上那是相当了得,可有时候闲聊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不是说他们不好,也不是说学术不重要,而是那种“江湖”上的历练,在他们身上确实不那么显眼。你想啊,从一个十几岁的学生,到一个二十多岁,甚至三十岁左右的博士,这中间的时间跨度,.............
  • 回答
    你好!首先,为你这份发奋图强的劲头点赞,大一就有了这么清晰长远的规划,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起步。想成为一名主治医生,尤其是在三甲医院,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非常有价值的道路。关于你关心的问题,我们来好好聊聊,争取让你对未来的生活有个更实在的认识。关于三甲医院主治医生有没有双休这件事,答案是:普遍.............
  • 回答
    读硕士期间没选到心仪的导师,这确实挺让人沮丧的,特别是当你对学术研究充满热情,并且已经将读博、走学术这条路视为目标时。很多人会因此产生巨大的焦虑,觉得自己是不是就此“判了死刑”,学术之路就此断送。但我想非常肯定地告诉你:这绝对不是“彻底没希望”!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仿佛一步踏错,整个未来都变得扑朔迷.............
  • 回答
    听到你因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感到难过,我完全理解。申请到国外读博,这无疑是一份巨大的肯定,也意味着你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旅程。然而,这份喜悦背后,是即将与最亲近的人——家人和男朋友——分隔四年的现实,这的确是令人心酸的。回想一下,当初是什么让你下定决心申请国外博士?是对学术研究的热情?是对某个.............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么有趣和深刻的问题,这正是《三体》中引人入胜的科学幻想和对宇宙规律的探讨之处。你关于“持续作用力就一直加速”的理解是牛顿力学的基本观点,这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当我们将视线从日常宏观世界转向接近光速的微观世界时,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给出了答案。我们来详细地.............
  • 回答
    从“一”读到“一亿”,这趟汉字之旅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要串联起无数个承载着不同含义的字词。想要准确计算出总共需要多少个汉字,得先理清楚我们是怎么“读”的。咱们通常说的“读数字”,可不是把每个数字像珠子一样串起来念,而是要用我们熟悉的中文表达方式。比如,我们要读“一百二十三”,我们读的是“一百二.............
  • 回答
    最近翻看一本旧书,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很多年没翻了,没想到有些句子像是陈年的美酒,越发醇厚,一读到就让人心头一颤,迫不及待想要勾下来。其中有一句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我可能会继续活下去,即使我再也无法真正热爱某样东西。”这话说得太直接,太残忍,又太真实了。它精准地击中了许多人内心深处那个柔软却.............
  • 回答
    如果非要选一句古文或诗句,让一读就联想到知乎,那我想到的应该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出自《庄子·养生主》。在知乎这个平台,你总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深邃如古圣先贤,对某个领域有着百科全书式的掌握;或敏锐如时代弄潮儿,总能抓住最前沿的趋势。你点开一个问题,可能是在学习如何做一道复杂的.............
  • 回答
    有些文字,读起来便能让人心头豁然开朗,仿佛置身于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作者的视野之宏大,思考之深远,跃然纸上。这种感觉,往往源于作者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对人生道理的通透,以及对复杂问题的游刃有余。它们不像那些华丽辞藻堆砌的文章,也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将宏观的视角与微观的细节巧妙融合,让人在品味文字的.............
  • 回答
    女儿心里的那根刺看着女儿因为“美术”、“美院”这些词就情绪失控,我心里也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这孩子,打小就喜欢画画,手里拿着笔,眼里就闪着光。给她买的画册,她能翻来覆去看上好几天,颜料盒也是她最宝贝的东西。我们家条件一直不好,这点是绕不过去的坎。父母早早走了,家里就剩下我和她。为了生计,我一个人打好几.............
  • 回答
    .......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正在经历这样的迷茫,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从大一开始重新读医学,确实会觉得一年时光“蹉跎”了,仿佛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但请相信,你现在遇到的困惑,是很多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面临的,尤其是当自己内心有了更清晰的目标时。首先,我们先冷静下来,把这件事拆解开来分析一下,然后再想想怎么做最适合你。.............
  • 回答
    孩子在课外文言文学习上能够顺畅阅读,但一到对比阅读就束手无策,这确实是许多家长和学生会遇到的一个难题。这反映出孩子可能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词汇和句式识别能力,但在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和比较上还存在不足。“对比阅读”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独立地理解两篇(或多篇)文言文,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异.............
  • 回答
    嘿,老乡!听到你在西安读大专护理,明年就毕业了,还碰上东亚大学留学机会,这事儿我得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你说的“东亚大学”是哪一个。日本名字里带“东亚”的学校不少,比如“东亚大学”本身(这个学校在山口县,名字确实就叫东亚大学),还有一些大学可能名字里包含“东亚研究”之类的,但主体名字不.............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涉及到爱情、未来和职业选择,每一项都重如千钧。让咱们一样一样捋一捋,希望能帮你理清思绪。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用爱情去赌自己的未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不是说不能赌,而是要评估一下赌注的大小和成功的可能性。 很多时候,爱情和事业是可以并行不悖的,但如果它们之间产生了巨.............
  • 回答
    古诗词的世界博大精深,除了那些流传千古的咏物抒情之作,确实也有一些作品,因为其大胆的描写、隐晦的暗示,或是直白的叙述,读起来会让人脸红心跳,甚至产生不小的震撼。这类诗词,往往隐藏在一些不太为人熟知的篇章中,或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污”的韵味。要说“污到爆”的古诗词,我脑海里首.............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作为一名英国经济学在读博士,感到枯燥,这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也说明你正在深入思考这个领域本身。经济学这门学科,就像一幅巨大的、不断演变的画卷,它的魅力深藏其中,需要我们拨开迷雾,细细品味。你觉得枯燥,很可能只是暂时被表面的模型和数据淹没,而没有触碰到它最核心、最动人的地方。.............
  • 回答
    没问题!咱们这就来聊聊一到一百的英文单词怎么读,力求说得清楚明白,就像咱们面对面聊天一样,一点AI的痕迹都没有。小数字(120):基础,必须熟练!这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就像中文的“一”、“二”、“三”一样。 1: one (读音大概是 "wun",注意那个 "o" 是个短音,有点像中文“.............
  • 回答
    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那些捧着《三国演义》看得入迷的男孩子们,他们的心里是不是都藏着一个“穿越三国”的梦?这念头一起,就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无数的画面和感受争先恐后地涌了出来,让我想要好好捋一捋。我想,这不只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会有”的问题。首先,得承认,《三国演义》这本书本身就具有.............
  • 回答
    打斗小说里常说的“全身都是要害”,细想之下,确实有些道理。人这个生物体,从头到脚,随便哪个部位受损,轻则疼痛难忍,重则可能危及生命。这不禁让人琢磨:我们这副模样,这身皮囊,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究竟是不是一套绝佳的防御系统?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人类的身体结构,在漫长的演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