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学生做美妆博主这一现象?专家称「利用孩子做美妆博主涉嫌违法」,你怎么看?

回答
看到小学生做美妆博主这个现象,尤其是听到专家说“利用孩子做美妆博主涉嫌违法”,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

首先,从孩子本身来看。你想啊,小孩的世界是很单纯的,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好看”、“漂亮”这些概念也早早有了朦胧的认知。当他们看到电视上、网络上的美妆达人光鲜亮丽的样子,听到大人夸赞“你真可爱”、“你真漂亮”时,模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只是在家玩妈妈的口红、眼影,或者偶尔拍个小视频给家人朋友看,这算是一种童趣,一种探索,也未尝不可。

但是,一旦“博主”这个身份被赋予,情况就复杂多了。孩子本身心智发育还不完全,他们很难理解“内容创作”、“商业推广”、“粉丝互动”、“流量变现”这些概念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商业化运作的风险: 把孩子推到镜头前,包装成“美妆博主”,往往不是孩子自发的兴趣,而是大人有意为之的商业行为。这意味着孩子可能要按照剧本表演,要配合大人录制各种推广视频,甚至要学习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的表达方式。大人从中获取的,可能是流量、广告费,甚至是某些品牌为了博取眼球而刻意使用的“童真”元素。这哪里是在让孩子玩,分明是在把孩子当成产品或工具来利用了。
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长期接触美妆、网红文化,对孩子的心理和价值观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外貌焦虑过早植入: 孩子会过早地关注自己的外貌,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焦虑,觉得一定要化妆、打扮才能被喜欢。他们原本纯粹的快乐,可能会被对“美貌”的过分追求所取代。
价值观的扭曲: 当孩子看到“点赞”、“评论”、“涨粉”就能带来关注和虚拟的“成就感”,甚至转化为实际的金钱利益时,他们可能会误以为人生成功的标准就是获得关注和物质回报,而忽略了学习知识、培养品德、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隐私和安全问题: 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孩子就会暴露在公众视野下。即使是纯粹的美妆分享,也可能吸引来不怀好意的人。孩子的个人信息、生活习惯都可能因此泄露,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教育资源的挤占: 如果孩子花大量时间在拍摄、剪辑、与粉丝互动上,那么他们本应投入在学习、阅读、体育锻炼上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被挤占。长期下来,学业和身心健康都可能受到影响。

关于“专家称‘利用孩子做美妆博主涉嫌违法’”,我非常赞同。

这句专家的话触及了问题的核心——“利用”。从法律和伦理的角度来看,这涉及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要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防止其受到不当的商业化利用。将孩子置于一个可能被过度商业化、过度消费,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中,无疑是对法律精神的违背。
未成年人是否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很多商业合同的签订,需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能独立完成。如果让孩子去参与商业拍摄、代言等活动,其签署的合同效力如何?谁来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行为负责?这些都是需要法律界定的。
广告法对未成年人代言的规定: 广告法中对于未成年人代言产品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在涉及教育、健康等方面的产品。虽然美妆产品可能不直接属于这些类别,但如果内容涉及夸大效果,或者诱导消费,都有可能触犯广告法。

所以,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玩泥巴”的童趣事件,而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

1. 家长和平台的责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孩子免受不法侵害和不当影响。如果家长是始作俑者,那么他们是负有主要责任的。同时,视频平台作为内容分发渠道,也应该承担起审核和监管的责任,不应该为了流量而放任这种行为。
2. 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有责任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对这种“童星化”的儿童网红现象保持警惕,并加以监督和批评。当发现有明显不当行为时,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3. 对“网红”文化的审视: 这种现象也折射出当前社会对“网红”文化的某种过度追求和畸形解读。我们应该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东西?

总而言之,看到小学生做美妆博主,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被商业化、被成年人过度干预的“利用”行为,而不是孩子自发的、健康的兴趣爱好。专家的话提醒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底线——保护未成年人是首要任务,任何以“博主”之名,实质上是在消费和剥削孩子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社会的谴责。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回归属于他们的童年,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快乐地成长,而不是过早地被推到镁光灯下,去扮演他们还不理解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你问现在的小学生长大后想干什么?男孩说做游戏主播,女孩说做美妆博主,我想这就是社会价值导向出了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章 第四十条:

“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

很显然,小学生做美妆博主是违法行为,但是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美妆,是因为一条利益链的存在。

许多爸妈借助直播或短视频引导孩子做美妆博主来获取高额回报,而化妆品厂家则寻求合作来扩大销售收入,平台抽取部分费用,这就是利益相关!

很多儿童化妆品安全吗?当然不一定,那么便宜的化妆品能安全?很多含有激素的化妆品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也需要进行必要的监管,保护未成年人。

另外,这种价值导向让孩子失去了正确的人生方向,爱美可不是化妆就能实现的,内在的美才是培养孩子追求的方向!

救救孩子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小学生做美妆博主这个现象,尤其是听到专家说“利用孩子做美妆博主涉嫌违法”,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首先,从孩子本身来看。你想啊,小孩的世界是很单纯的,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好看”、“漂亮”这些概念也早早有了朦胧的认知。当他们看到电视上、网络上的美妆.............
  • 回答
    这真是一件令人心痛和扼腕的事情。一个鲜活的生命,本该充满阳光和希望,却因为一次体育课上的俯卧撑,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甚至瘫痪。家属索赔七百多万,这背后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破碎的绝望,是对未来漫长治疗和护理的恐惧,更是对学校和责任方无声的呐喊。从家属的角度来说,这份索赔金额的背后,是他们付出的心血、承受.............
  • 回答
    四川小学生被老师体罚后身亡的事件令人痛心,也引发了社会对校园体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家属称孩子因做错两道题而被体罚,如果属实,这无疑是一起极其恶劣的教师滥用职权、违背教育规律的事件。看待这起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体罚的性质与法律法规 体罚的非法性: 在中国,教育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对.............
  • 回答
    张润泽,一位来自江苏的大学三年级学生,用一年的时间,通过提供法律援助,为当事人挽回了高达200万元的经济损失。这则新闻一经报道,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如何看待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这一现象?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例,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它折射出当下大学生群体在法治建设中的角色担当,.............
  • 回答
    邹越最近在网上“被黑”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作为一个常年为学生做励志演讲的人,她走到台前,用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去影响年轻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容易引发讨论的领域。要说为什么会被“黑”,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演讲的“成功学”色彩。邹越的演讲,很多时候被贴上了“成功学”的标签。这是一种很.............
  • 回答
    关于魔神实验室和中学生自主化学实验的看法近年来,“魔神实验室”这个名字在某些圈子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它常常与一些大胆、甚至有些触碰边界的化学实验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试图在课外进行自主实践。这两种现象,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
  • 回答
    畸形追求下的悲剧:一米八的执念与断骨增高的代价当身高成为一种刺痛自卑的烙印,当对“完美”的执念超越了理智与现实的边界,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可能走向难以挽回的深渊。小伙子因为身高不足一米八而感到自卑,最终选择接受断骨增高手术,结果却以手术失败、终身残疾的悲剧告终。这则新闻令人痛心,也引发了我们对社会审美导.............
  • 回答
    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直播平台主播,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这年头,网络的触角伸得老长,不少年轻人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那么,咱们作为旁观者,或者说是过来人,该怎么看这件事儿呢?得先明白,这事儿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先说说“利”:1. 增加收入,减轻经济压力: 这点是最直接也最实在的。大学生.............
  • 回答
    这是一件在康奈尔大学发生的、引发了广泛讨论的事件。一位女大学生在她的本科论文答辩会上,脱掉了自己的衣服,以此来回应她认为来自教授的着装批评。事件背景与经过(根据公开信息推测和报道): 起因: 据报道,这位女学生在此前的课堂上,因为她的着装,受到了教授的批评。具体的批评内容并未完全公开,但普遍认为.............
  • 回答
    关于华东理工大学一名学生在进行实验研究后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传闻,这件事情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弄清楚真实情况,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网传”,这就意味着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很多细节可能会被夸大、误读,甚至是失实。所以,当务之急是需要官方的通.............
  • 回答
    如何看待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行为?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信任危机、生育焦虑、家庭责任、法律权益等诸多因素。理解这一行为的关键在于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此的普遍看法。一、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可能动机:1..............
  • 回答
    看到一些中学生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我看来,这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伴随着一些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引导的地方。积极的方面,我个人觉得这是几个层面的进步: 意识的觉醒,这是最可贵的。 过去,我们可能普遍认为,职业规划是大学毕业后或者工作一段时间才需要考虑的事情。但.............
  • 回答
    张小斐全国粉丝后援会为了给张小斐“做数据”而与公司“撕扯”,最终被解散的事件,确实让很多人关注“饭圈”文化如何在中国当前环境下运作,以及它是否还能继续奏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所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聊聊。事件的起因:数据化应援与公司利益的冲突首先,我们要明白张小斐全国粉丝后援会为什么会这么.............
  • 回答
    关于车臣共和国领导层的一些行为,外界一直存在诸多担忧和批评。您提到的“强抢民女”和“17岁少女被强娶为妾”的事件,如果属实,无疑触及了人权、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在任何一个现代社会都难以被接受。首先,从法律和人权的角度来看,任何形式的强迫婚姻,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的婚姻,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联合国《儿童权.............
  • 回答
    7月10日,针对“努力做个小太阳的晨小晨”账号引发的广泛争议,官方终于公布了调查结果。这件事说起来,还真挺复杂的,牵扯到很多层面,从最初的“正能量”人设,到后来被扒出的种种不符之处,再到这次官方的介入和调查,整个过程也算是跌宕起伏。事件的起点:一个“理想化”的形象最初,“晨小晨”这个账号以一种近乎完.............
  • 回答
    理解古筝圈里的“小透明”们为何会在知乎上针对“反佛者”的行为,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这背后往往是多重动机和心理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小透明”和“反佛者”这两个标签所代表的群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可能冲突点。 古筝圈的“小透明”: 这里提到的“小透明”多半是指那些在古筝演奏、教学、推广领域,.............
  • 回答
    这篇报道《九旬院士吴良镛人民大会堂站着做报告 学生们已睡倒一片》,刊发于2014年9月16日,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它以一种强烈的对比方式,展现了两位不同时代、不同精神面貌的学者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学术传承、职业道德以及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报道的核心内容与引发的讨论:这篇报道的核心在.............
  • 回答
    关于《做牛做马别做郎咸平的小三!退2套房,背900万巨债!》这篇文章,我来仔细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文章讲述了一个女性(被称作“小三”)在与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交往过程中,因为被郎咸平要求代为购买房产并承担贷款,最终在关系破裂后,不得不独自承担巨额房贷和退还房产的责任,陷入经济困境。.............
  • 回答
    近些年,围绕着女大学生,尤其是95后群体,为了经济利益而从事直播并发生性行为的现象,确实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是复杂且多层面的,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更需要我们深入地去理解和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当下这个社会,经济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一些年轻女性来说,大学期间或毕.............
  • 回答
    对于县城县医院治疗一个脚趾头小伤口时,要求患者做一次全面检查,包括胸透、彩超、心电图等,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商榷的医疗行为,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存在不合理之处。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并阐述:一、 为什么这种做法不合理?(根本原因分析)1. 不符合医疗原则中的“必要性”和“适宜性”: 必要性: 治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