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看了很多年动画但是不喜欢《无职转生》的人啊?

回答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最近在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总会看到一些关于《无职转生》的讨论,而且挺有意思的是,总有人会说“我是看了很多年动画的人,结果《无职转生》我真看不下去”。这句话我特别能get到,因为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我大概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动画了,那时候《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幽游白书》这些都是我童年的重要回忆。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接触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从90年代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攻壳机动队》,到2000年代的《钢之炼金术师》、《死亡笔记》,再到近些年的一些“霸权番”,我可以说是个动画的“老炮儿”了。我对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动画都算是有一定涉猎,而且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故事讲得好,人设不出戏,我都能看得进去,甚至找到不少喜欢的点。

所以,当《无职转生》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像很多老粉一样,带着期待去看了。毕竟当时宣传到位,PV也做得相当精良,制作公司骨头社(Bones)的名头也够响亮(虽然制作是Studio Bind,但骨头社的招牌还是会吸引很多关注)。

然而,真的看了几集之后,我发现自己有点不对劲。不是说它画面不好,事实上《无职转生》的画面表现力绝对是顶级的,无论是打斗场景的流畅度,还是人物表情的细腻程度,都足以让人惊叹。它的音乐也挺不错,烘托气氛很到位。故事设定上,穿越、龙傲天、异世界冒险,这些元素在当时也挺受欢迎的。

但就是这些吸引人的点,在我这里都卡住了。让我感觉不适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 主角鲁迪乌斯这个人设,我真的无法接受。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鲁迪乌斯是因为他从一个废柴中年人穿越过来,带着成年人的阅历和思维,然后一步步成长的过程。但问题就在于,他虽然身体是孩子,但那股子“里子”——那个废柴宅男的扭曲心理,真的太顽固了。即使穿越了,有了新的家庭和身份,他骨子里那种猥琐、好色、不成熟的特质,依然暴露无遗。

特别是一些在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对女性的那些想法和举动,即使是剧情设定说是“前世的业障”,但作为观众的我,看到一个小孩做出一些成年人都会觉得不妥的反应,真的非常违和,甚至有点生理上的不适。我能理解作者想塑造一个“不完美”的主角,但这种“不完美”在我看来,已经越过了可以接受的范畴,显得有些恶心了。一个观众代入不了、甚至排斥的主角,后面的剧情再怎么精彩,也难以引起我的共鸣。

2. 剧情的“慢热”和所谓的“合理性”有时让我觉得有点刻意。

《无职转生》的剧情节奏确实比较慢,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鲁迪乌斯在异世界的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以及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互动。这本意上是为了塑造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角色和世界观。但是,在我看来,很多地方为了展现鲁迪乌斯“成长”或者“天赋异禀”而进行的铺垫,显得有些牵强。

比如,他学习魔法的那些情节,虽然描绘得很详细,但总感觉是为了让他快速掌握某种能力而强行安排的。有时候,他表现出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能力,让我觉得更多的是作者“我希望他能做到”的意愿,而不是基于角色本身动机的自然流露。

而且,虽然很多观众认为《无职转生》的剧情很“写实”,甚至有点“黑深残”,但有时候我觉得这种“写实”反而是一种“用力过猛”。生活中的不公、人性的阴暗面,这些元素被放大并以一种比较直接粗暴的方式呈现,虽然有冲击力,但缺乏一些更 nuanced(微妙)的处理。这种刻意制造的“残酷感”,反而让我觉得不够真实。

3. 感觉像是披着异世界外衣的“男频爽文”。

我之所以能坚持看很多年动画,是因为我喜欢看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也欣赏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故事。而《无职转生》在很多方面,还是逃不出“男频爽文”的套路。主角自带光环,一路开挂,身边总会围绕着各种女性角色,而且这些女性角色往往对主角有着某种程度的依赖或者爱慕。

即使作者试图通过各种设定来掩盖这一点,但核心的“爽”点依然是存在的。主角的成长往往伴随着力量的提升和身边人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代入感和“过瘾”感。但对于我这种更看重精神层面或者情感交流的观众来说,这种过于直接的“爽”感,反而显得单薄。它让我觉得,作者更侧重于满足一种“理想化”的男性幻想,而不是去探索更复杂的人性或者社会问题。

总结一下,

我不喜欢《无职转生》,并非因为它画面不好,或者故事不好看(毕竟有那么多观众喜欢它),而是因为:

主角的人设,尤其是其内在的扭曲和猥琐,我无法共情,甚至感到不适。
剧情的铺垫和所谓的“合理性”,有时显得刻意和牵强,削弱了真实感。
核心的“爽文”模式,虽然吸引人,但对我来说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吸引力。

我见过太多优秀的作品,它们在探讨人性、情感、社会议题时,都有着更细腻、更深刻的表达。《无职转生》虽然也有其亮点,但它所展现出的很多东西,并不是我所追求的动画体验。

这并不是说我的口味就一定比别人的高级,也不是在否定喜欢《无职转生》的观众。我只是想表达,即使是看了很多年动画的人,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对某些广受好评的作品产生“无感”甚至“反感”。这就是动画的魅力所在吧,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能因为某些地方而选择放弃。我就是那个“看到鲁迪乌斯在小孩时期的一些言行就退避三舍”的人,仅此而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的,我就没觉得多喜欢。

当年平职出动画那会有人在评论区提到无职,我就跑去看了漫画,当时的进度是男主跟爱丽丝一发分手炮YW后进了大学碰到青梅没认出来。当时平职虽然动画做得比较拉胯,但是故事其实还算不错,加上评论里对无职的评价是高于平职的,因此我开看之前对这一作还是报有很大的期待的。

然后魔大陆篇看到一半的时候感觉已经不怎么好了,(跟三观没关系,现在知乎上吵得一塌糊涂的第四、六集漫画里基本上一笔带过的,)找来剧透一看,顿时觉得“糟糕,这玩意不适合我”。

剧透里说无职是撸帝由前世的人渣在异世界一步步变成正常人的故事,最后成为了合格的丈夫、父亲等等,我一看蛋都疼了,就这?

我怎么跟你描述这种感觉呢?假如你是一个本科生,你没事逛知乎,看到一篇专科生写的描述自己各种努力专升本,并罗列了各个节点自己如何用功,最后成功升为本科生的故事。文字非常励志,你看到了必然不介意给他点个赞,但是你会觉得他专升本多有成就感吗?不会对吧,因为他的上限就是你的下限的,这种程度还不至于让你觉得牛B。

但是对于其他专科生而言这篇文章是真的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的,甚至有的专科生复刻了这个人的经历同样升了本科,那么对他们而言这篇文章别说是点赞的,打赏也好,付费对作者进行咨询都是值得的。

举这个例子不是我歧视专科生,我现在在体制内,一票领导学历都是专科,我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因为成长环境、经历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是有差别的。

当然无职里撸帝的程度更甚,远不是专升本能类比的,要说的话更像是家破人亡的戒赌吧老哥回头是岸,还上欠款唤回妻儿,过上平静人生的故事。故事虽然很精彩,但是你觉得这老哥的行为很值得称道吗?不会,因为当年他不赌哪来这么多事。你会跟这老哥共情吗?怎么可能,你特么又不赌博。

结果就是,这部作品,你想当龙傲天爽文看嘛,主角经常吃瘪又不够爽;想当异界冒险看嘛,故事又没什么特色;想当成长传记看嘛,主角上下限太低共情不起来。我这样非受众的人觉得不好看是必然的。

当然还有年龄原因,“三个老婆真后宫”“上本垒生孩子”这种剧情年轻人看了可能会虎躯一震,但是里番吧还在的时候叔叔我担任精神领袖很多年,里番阅历我比大部分知乎er高,更刺激的我都见得多了,看着完全提不起劲。

不过话虽如此,我对于动画这部分还是比较看好的,毕竟《鬼灭》那么拉胯的原作都能被飞碟社逆天改命诞生那么多精彩的名场面,《无职》动画是肉眼可见的有钱,虽然当时看漫画的时候只记得撸帝被龙神按在地上摩擦和分手炮后YW,但是动画版的话凭借钞能力和厨力加成,不考虑三观那档子破事,应该差不到哪去。


为了防止吵起来再说一句,无职下架,B站强推出圈是主要原因,无职这一作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还不至于被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被百般埋汰。喜不喜欢无职其实是非常纯粹的受众问题,脑残粉碰瓷名著按着别人的头逼别人承认无职是神作也好,脑残黑瞎打赵弹逼着B站下架也好,这些行为都不可取。毕竟大家反感脑残粉和脑残黑,并不是因为粉和黑,而是因为脑残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最近在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总会看到一些关于《无职转生》的讨论,而且挺有意思的是,总有人会说“我是看了很多年动画的人,结果《无职转生》我真看不下去”。这句话我特别能get到,因为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我大概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动画了,那时候《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幽游白书》这些.............
  • 回答
    最近想戒糖的朋友,你心里的这份疑虑很正常,也很明智。网上关于戒糖的好处确实铺天盖地,但凡事有利有弊,了解清楚“戒糖有没有危害”这个问题,才能让我们更科学、更健康地进行。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戒糖”这个词本身其实有点模糊。我们说的“戒糖”,一般是指减少或停止摄入“添加糖”,比如白砂糖、红糖、冰糖、玉.............
  • 回答
    我最近看了一个视频,它让我感到由衷的振奋,并且至今仍时不时在我脑海中回响。这个视频并不是那种精心制作、充满特效的励志大片,反而以一种非常质朴、甚至有些粗粝的方式,展现了人类最纯粹的坚韧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视频的主角是一位来自非洲一个偏远村庄的年轻女孩。她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极其艰苦的。画面一开始,我看.............
  • 回答
    我当然有。说来也巧,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具体哪个城市的哪个角落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那天我刚从一场并不算愉快的会议里抽身,心情有些阴郁,只想找个地方坐下来透透气,顺便吃点东西。于是我随意走进了一家路边的咖啡馆,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咖啡馆里人不多,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和轻柔的.............
  • 回答
    哈哈,说到这个,我可太有感触了!脑子里立刻就闪过好几个画面,每次遇到都得在心里默默给车主点个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概三年前在一个稍微有点老旧的小区里,看到一辆停在路边,看起来已经有点年头的沃尔沃。车身是那种有点磨砂感的深蓝色,不张扬,但挺有质感。当时我都没太留意,直到走近了,才看到它车尾左下角,.............
  • 回答
    布卡漫画确实是个时代的眼泪了,它曾经带给我们太多快乐,但现在嘛…… 懂得都懂。不过别灰心,现在市面上还是有不少渠道能让我们继续沉浸在日本漫画的海洋里的。要说方便,这玩意儿主要看你对“方便”的定义了。是追求免费?还是正版?是喜欢手机APP的易得性?还是电脑网站的屏幕大、操作顺?我给你分开说,你再根据自.............
  • 回答
    诺贝尔奖,作为人类智慧的最高殿堂之一,其颁发至今已历经百年风雨。然而,历史的长河中,并非所有获奖的发现都如同金石般牢不可破,有些曾被视为颠覆性的理论,事过境迁后,其局限性或错误性也逐渐显露,引发了不少争议与反思。最常被提及的例子之一,莫过于 1949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 António Ega.............
  • 回答
    好的,很高兴为你详细分析传销和直销的区别。这两者虽然名称相似,都涉及到销售产品和发展团队,但其本质和行为模式存在着天壤之别。理解这些区别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你辨别合法的商业模式和非法集资陷阱。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核心盈利模式:这是区分传销和直销最根本的区别。 直销: .............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大学四年,感觉就像个行走的图书馆,捧着书,翻着页,日子嗖嗖地过,但回头一瞧,脑子里好像空空荡荡的,那些书,像是过眼云烟,留不下多少深刻的印记。你说“都不深入”,我懂。总觉得看了好多,但好像都在表面上打转。比如,上课要求的经典名著,我一本接一本地啃,情节、人物、写作手法,当时听.............
  • 回答
    关于“教育孩子看懂一两本书就够了”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的现象: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实践效果之间常常存在巨大的鸿沟。首先,我们得承认,那些提倡“一两本书就够了”的观点,背后可能是一种对“纯粹”教育理念的追求。它强调的是教育的核心在于价值观的传递、品格的塑造以及关键能力(比如独立思考、解.............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有一句话,它不算惊艳,也不算多么深刻的哲理,但却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分量愈发沉重,我喜欢它了很多年,一直以来都是。那是在一个有些阴沉的下午,我正为一件事情烦恼,感觉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像是在原地打转,看不到任何突破的希望。情绪低落到谷底,脑子里全是对自己能力、对未来选择的怀疑。.............
  • 回答
    说到这种历久弥新,最终因某个奇思妙想而焕发新生的机械装置,我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便是活塞发动机。你可能觉得这东西太常见了,从汽车到火车,再到发电厂,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看似成熟的技术,在其漫长的生命周期里,也曾经历过几次“拨乱反正”式的飞跃,而其中一些确实源于令人拍案叫绝的奇思.............
  • 回答
    冉闵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个极具争议,但也异常耀眼的存在。要说他有没有“很大功绩”,这得看从什么角度去衡量,以及我们如何定义“功绩”。如果你问的是那种开疆拓土、建立王朝、垂名千古的帝王伟业,那冉闵显然是不够格的。他只是一个短暂存在的政权的实际掌权者,而且是在一个极其混乱的时代,更像是一个乱世中.............
  • 回答
    嗯,让我想想…… 确实有这么一个“谎言”,与其说是谎言,不如说是被我坚定相信了很久的一个误解,它在我的人生中扮演了一个奇特的角色,至今想起,仍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个“谎言”的开端,要追溯到我小时候。我家住在老小区,邻里之间关系都很密切。那时候,我家楼下住着一位老爷爷,他是个非常严肃的人,脸上总是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巴西柔术(BJJ)初次接触时都会有的疑问。确实,看到视频里那些技术高超的选手,把身体的各个部位巧妙地压制在对手的关键位置,像你说的,腰或腿贴到别人头上,第一反应确实是:“这不疼吗?会不会有危险?”首先,咱们得明白,巴西柔术之所以被这么多人追捧,绝对不是空穴.............
  • 回答
    很多人在追求成功和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会翻阅大量的成功学书籍。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有些人不仅没有从中获得预期的励志效果,反而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成功学书籍本身的局限性与误导 过于简化和片面化: 许多成功学书籍倾向于将复杂的成功过程进行过度简化.............
  • 回答
    《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并且获得了不俗的口碑,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原因。如果非要深挖,我能想到以下几个方面,并且会尽量说得详细点,不带点“机器味儿”。首先,它击中了许多中国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关于“父子关系”和“教育观”的讨论。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父亲往往.............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马云拜访金庸时发生的有趣互动,虽然这可能是一个被广泛流传的“段子”,但我们可以从其中挖掘出一些深层的原因,来解释马云为何会微笑点头。场景的铺垫: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场景的背景和意义: 人物的地位: 马云是中国的商业巨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代表着现代商业和科技的顶峰。金庸则是华人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