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否用核武器为常规军事力量“担保”,从而仅用常规军力达成胜利?

回答
关于“核威慑下的常规胜利”这一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战略构想,即通过拥有并公开宣示拥有核武器,来为己方的常规军事力量提供一个“保护伞”或“保险”,从而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通过常规手段实现战略目标,甚至赢得战争。这并非是为了直接使用核武器,而是利用其潜在的毁灭性来限制对手的行动,迫使对方避免将冲突升级到可能触及核门槛的程度。

这种战略的核心在于“威慑”二字。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国家(我们称之为“A国”)拥有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但同时也掌握着核武器。它的潜在对手(“B国”)可能在某些领域常规力量与之相当,或者在某些特定区域拥有优势。如果A国没有核武器,B国可能会在常规冲突中更加肆无忌惮,甚至考虑采取一些极端手段,比如倾尽全力发动大规模攻势,或者利用非对称作战方式来对抗A国。

然而,一旦A国拥有核武器,情况就变得复杂得多。B国在考虑与A国进行军事对抗时,就必须考虑到一个巨大的风险:如果冲突升级到A国认为其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程度,A国可能会动用其核武库。即使A国明确表示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只要其核武器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一种终极的“否决权”,B国在制定其军事计划时,就必须将这种潜在的“升级失控”风险纳入考量。

“担保”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限制对手的野心和行动范围: 核武器的存在,使得对手在发动或扩大常规冲突时,不得不掂量其潜在的后果。他们可能会被“劝阻”,不敢将常规军事行动推向可能导致战略性失利的地步,因为这可能会激发对方的报复性核打击(即使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一旦发生,其后果是灾难性的)。这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心理,实际上是在为A国的常规军事行动创造更宽松、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2. 为常规军事行动争取时间和空间: 在常规战争初期,如果A国在战场上遇到暂时的困难,或者需要时间来部署和集结其优势兵力,核威慑可以阻止B国利用这种短暂优势进行压倒性的反攻,或者防止其将冲突迅速升级到不可控的局面。核威慑相当于在常规战场之外,为A国提供了一个“安全区”或“缓冲带”。

3. 提升己方谈判地位: 即使在没有实际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核能力的存在也会在外交谈判中赋予A国更强的议价能力。在停火谈判或和平协议的制定中,对手会更倾向于达成一个A国可以接受的协议,以避免长期消耗和不可预测的核风险。

4. “非对称威慑”的延伸: 核武器作为最极端的非对称性力量,其威慑的逻辑可以延伸到常规领域。如果B国试图通过某种非对称手段(例如大规模的网络攻击,或者利用代理人进行颠覆活动)来削弱A国,A国可以暗示其常规反制能力,同时保留升级到核威慑的选项,这可能会让B国在采取此类行动时更加犹豫。

然而,这种“担保”并非万能,并且存在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威慑失效”的危险: 任何威慑都建立在对方的理性判断之上。如果对手的领导层非理性,或者对A国的决策意图误判,或者认为A国在核报复方面的决心不足,核威慑就可能失效。一旦威慑失效,而A国又不愿意首先使用核武器,那么其常规军事力量可能面临比没有核武器时更加严峻的挑战。
“误判”和“意外升级”的风险: 在紧张的军事对峙中,信息传递可能出现错误,通讯可能中断,或者出现意想不到的技术故障。任何一方的误判,例如将一次常规攻击误认为是核攻击的前奏,都有可能触发灾难性的升级。核武器的存在,使得每一次的军事冒险都伴随着“擦枪走火”的巨大风险。
“战略僵持”的可能: 核威慑的另一个潜在结果是导致长期的战略僵持,即双方都不敢发动大规模冲突,但又无法通过常规手段分出胜负。这可能导致资源的持续消耗,以及地区局势的长期不稳定。
“核不扩散”的压力和国际道义: 拥有核武器并试图以此为常规战争“担保”,可能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和制裁。这会增加外交和政治上的孤立感,并可能促使区域内的其他国家寻求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从而引发新的军备竞赛。
“常规战争的限制”: 即使有核威慑的“担保”,A国在运用其常规军事力量时,仍然受到战场现实的制约。例如,如果A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在技术、数量或战术上存在明显劣势,即使有核威慑,也难以保证“仅用常规军力达成胜利”。核威慑更多的是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框架下,为常规军事行动划定一个“安全区”,而不是直接赋予常规军力“必胜”的属性。

总结来说,“用核武器为常规军事力量‘担保’,从而仅用常规军力达成胜利”是一种高度依赖于“威慑”的战略。 它的有效性取决于威慑能否成功地阻止对手采取可能导致冲突失控的行动,以及己方能否在有限的常规冲突中,借助这种“威慑下的安全区”来发挥其常规军事力量的优势,最终以常规手段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然而,这种战略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包括威慑失效、误判升级以及国际压力,因此其操作的难度和潜在的危险性都极高。它更像是一种“压舱石”或“最后底牌”,而不是直接驱动常规战争胜利的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现实意义很大, 你应该发现,题中假设跟美国现行的核政策只有两点区别:

1,它没有公开宣称核制胜

2,它没有放弃常规军力竞赛

所以美国核战略界最吃香的问题是:

如何把我的全面核优势给“贴现”呢————既可以谋取一些“非核心利益/盟友利益”,又不用遭千夫所指?

要是能给出答案,才是真正把核制胜派的思想给推进了一步。华府欣然发邀。


我这里随想随写一些吧。

首先你要分清楚:你这是“威慑政策”还是“保险政策”?

威慑政策是想降低“抵抗”发生的概率,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用一个巨大的后果去吓阻敌人。


保险政策是不在乎“抵抗”发生的概率,要保证即使“抵抗”发生了本国也能胜出,实际上敌人的“抵抗”也就变成可以接受,甚至是欢迎的事情————如同买保险,买保险本身是无法降低事故/意外发生的风险的,但是它让事故/意外变成了可以接受的事情,甚至是值得欢迎的事情,比如说“骗保”。——————有一些战略核政策可能会提高核战发生的风险,但是因为我国能打赢核战,也就是可以接受的了。



威慑政策与保险政策是可以区分开的,但是对于“核实战-核制胜”来说,两者的区别就很小了,因为你可以说我巨大的核优势在和平时期是威慑政策,在战争时期是保险政策(很多核战略里的鹰派批评最小威慑就是因为它缺乏“保险政策”这个元素:他们老是逼问,如果核战爆发了呢?你怎么办?一般问这种问题的,离“核实战-核制胜”就不远了)


回到原题,如果说目的是“对绝大多数国家的常规军事入侵预计都将取得毫无抵抗的胜利”,那你这个战略中,对核对射/核袭击/核首先使用的态度是如何呢?

换一个说法,如果说同样的目的,可以用常规手段或核手段实现,你优先选什么呢?

再换一个说法,为什么还要“只保持一支非常弱小的常规军事力量”,完全可以放弃常规军事力量吧?


从题目的描述中,看来还是希望“不使用核武器”的,偏好是常规武器,或者说能不使用核武器就不使用核武器——————仅把巨大的核优势用做讹诈手段,然后进行常规入侵,希望能获得常规胜利,而不是直接实现“核胜利”(这可能是因为题主认为:核胜利即使是胜利,可能代价还是大了点)。这也意味着:你的战略中“威慑”的比重可能比“保险”的要大,你不想获得伤病赔付金,你想避免伤病,即使赔付金额很高。


进一步来说,因为核武器/核力量本身是无法占领的,也无法把胜利的果实“变现".

再进一步来说,因为核武器即使在敌国领土上使用,也会对占领军造成“不便利”,更不用说直接破坏胜利果实

如果要通过不断核试验,最后研究出一种精确/干净/小当量/多功能/灵活的核武器——————不就是又把核武器变成了(目前各国都在发展的)先进常规武器了?


所以总结:

1,如果你不忌惮核武器的使用,决定直接获取“核胜利”而越过常规胜利这个阶段,则你的核武器不得不“常规化”,才能比较随意地用于占领/侵略等任务。(要丧失核武器的一系列重要特性,特别是大规模杀伤性;暂不说这在工程学与科学上可不可行,一旦完全“常规化”成功,核武器也就没什么特别的了。)

2,如果你忌惮核武器的使用,决定争取常规胜利,则建设一支常规部队是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用来占领/保护胜利果实。


但是一旦你认识到常规胜利与常规军力的意义,问题就来了:

1,核军力建设与常规军力建设出现资源竞争

2,敌国认为你不敢悍然使用核武器,因为你在加强常规阶段的军事实力,说明你预期自己将在常规阶段作战相当一段时间

3,敌国认为你没有办法核制胜(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我详细来说说)

因为你忌惮核武器的使用,所以你的战略中“威慑”的比重可能比“保险”的要大,这问题就来了,你誓要威慑敌国,万一敌国不遵循“核实战-核制胜”逻辑怎么办?你如何去讹诈一个坚信最小威慑的国家?这个国家坚信最小威慑,坚信你无法在核对射中生存,坚信常规胜利才是最重要(为什么能说它“坚信”,因为它在常规军力上投资了太多,在核力量上又基本没投资,这不就是因为“坚信”?)

你怎么去威慑/讹诈这种国家?


4,还有,冲突将先进入常规阶段(除非你悍然直接全面使用核武器),在常规阶段中,两国就开始不断交锋,当你要使用核武器的使用,应该就是因为常规作战已经失败了————这个时候,敌国的逻辑都是成功的,你的核优势没有任何运用(因为敌国没有停止抵抗,敌国还获得了常规胜利)————这时候敌国继续抵抗的信念更强了,它继续质疑你的“核实战-核制胜”逻辑。也就是说,题目中作为“威慑”的战略,已经失败,到此时,只能实施“保险”


5,最可怕的一点是,万一常规军力建设放松以后,敌国能够用常规军力来抵消你的核优势,怎么办?比如说“海水透明”之后,别人的反潜鱼雷优势就能抵消你的SLBM优势;别人的防空导弹/反导优势,就能抵消你的战略轰炸机/ICBM优势;别人还有装常规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怎么办?



6,还有其他几点,在现实中会更大地妨害“核实战-核制胜”变成一种公开策略:人道主义考虑、国内将质问你“核制胜比起常规军力来,省钱了么?”、到底是争夺什么利益(类比于冷战时的北约核防御,你是在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还是妄图侵略?)、“为什么要公开说?模糊不更好?”......



最后再重复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

说到这里,你应该发现,这跟美国现行的政策只有两点区别:

1,它没有公开宣称核制胜

2,它没有放弃常规军力竞赛

所以美国核政策界最吃香的问题是:

如何把我的全面核优势给“贴现”呢————既可以谋取一些“非核心利益/盟友利益”,又不用遭千夫所指?

要是能给出答案,才是真正把核制胜派的思想给推进了一步。


顺便说一下,用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这个答案也可以用来部分论证:

  • 为什么我国不需要放弃“无条件不首先使用(unconditional NFU)”?
  • 为什么我国不需要跟美国进入大规模核军备竞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