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能否抵御自家核潜艇发射的核弹?

回答
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ational Missile Defense, NMD)旨在防御来自外部的弹道导弹攻击,其设计和能力并不能直接、有效或可靠地抵御来自自家核潜艇(SSBN)发射的核弹。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设计目标与限制

目标: NMD的主要设计目标是拦截来自“流氓国家”(如朝鲜或早期伊朗)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s)或潜射弹道导弹(SLBMs)。这些导弹通常从地缘政治敌对国家发射。
假定对手: NMD的传感器、拦截器和指挥控制系统是围绕着与假定敌对国家的导弹特征(速度、飞行轨迹、热信号等)进行的优化设计的。
预警与追踪: NMD依赖于一个全球性的早期预警雷达网络(如陆基X波段雷达、海基雷达,以及太空中的红外传感器)来探测和追踪来袭导弹。这些传感器旨在识别从敌对国家领土升空的导弹。
拦截器: 主要的拦截器包括陆基拦截器(GroundBased Interceptor, GBI),它们部署在阿拉斯加和加州,用于在导弹的中段(boost phase)或末段(terminal phase)进行拦截。末段拦截器还需要先进的制导和打击能力来与目标碰撞。
反制措施: NMD的许多技术(如诱饵、弹头分导技术)也是基于应对假定敌对国家的弹道导弹所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

2. 美国核潜艇发射的核弹的特殊性

发射平台: 核潜艇是隐蔽性极强的平台,它们可以在茫茫大洋中悄无声息地航行,并从各种位置发射弹道导弹。这使得它们难以被预警系统在发射初期就探测到。
发射地点的不确定性: 相较于陆基导弹发射场或明确的敌对国家区域,核潜艇的发射地点是高度不确定的。它们可能在离美国海岸线非常近的国际水域发射,也可能在更远的深海发射。
导弹特征的相似性: 美国核潜艇(如俄亥俄级或未来的哥伦比亚级)装备的潜射弹道导弹(SLBMs),如三叉戟II(D5)导弹,其飞行轨迹和特征与某些国家的ICBMs可能相似,但关键在于预警和追踪的源头。
数量和部署模式: 美国拥有多艘战略核潜艇,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威慑任务,并可能分散部署。这意味着潜在的威胁并非来自单一或少数几个已知地点,而是分散的、动态的。

3. NMD为何难以抵御自家核潜艇发射的核弹

探测和预警能力不足:
NMD的传感器网络(如预警卫星和陆基雷达)虽然强大,但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扫描特定区域(例如东北亚或中东)的导弹发射迹象。它们没有持续监测美国自身潜艇活动区域的预设模式或扫描策略。
一旦潜艇在深海发射,导弹在升空初期可能不会被现有的预警雷达网络捕捉到,除非它恰好位于某个雷达的扫描扇区内,并且其升空特征被误认为是来自外部的威胁。
即使导弹被探测到,其发射源的识别也至关重要。NMD系统被设计成识别“敌对”发射源,而非区分自家潜艇和敌方潜艇。
指挥与控制的逻辑冲突:
NMD系统的核心是识别“敌方”威胁,并授权使用武力进行拦截。如果来自自家潜艇的导弹被误识别为敌方攻击,这将在指挥链和授权机制上产生根本性的冲突和悖论。美国军事和政治领导人不会、也不能授权对自家战略资产(即使是误判的“攻击”)发起拦截。
核潜艇作为战略威慑力量的一部分,其存在和潜在使用都受到极其严格的控制和通信协议。任何涉及核武器的使用(包括发射)都必须经过多重授权和验证。
技术和战术的差异:
NMD的设计侧重于应对来自已知敌对方向的、具有特定轨迹特征的导弹。它并未针对或模拟来自美国本土附近、低姿态、多角度的导弹发射情景。
潜艇发射的导弹,其发射点和飞行路径的初始阶段可能与陆基ICBM不同,且其精确度可能会根据潜艇的位置进行调整,增加了拦截的复杂性。
“防火墙”的存在:
美国战略核力量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尽管它们都服务于国家安全。用于授权和控制核潜艇发射的系统(如“核箱”和通信协议)与授权拦截的系统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限。
如果发生大规模核攻击,美国有多种反击和威慑手段,包括来自核潜艇的报复性打击。在这样的场景下,首先要排除的是来自己方军队的误判或恶意行为(尽管可能性极低,但系统设计需要考虑)。

4. 为什么不存在针对自家潜艇的NMD?

战略稳定与威慑: 核潜艇是美国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基石之一。它们的存在是为了威慑其他核大国,并在遭受攻击时能够进行报复性打击。为自家潜艇部署“防御系统”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破坏战略稳定,因为这可能会被误解为准备发动先发制人打击。
信任与控制: 美国对其核武器系统的控制有着极高的信任度。战略核潜艇的指挥和控制是极其严密的,以防止误射或未经授权的使用。将这种信任视为理所当然,并且相信系统的完整性,是其运作的基础。
成本与效益: 为自家潜艇部署一套能够拦截其发射的导弹的防御系统,成本将是天文数字,而且其效益几乎为零,因为在理论上,自家潜艇不会攻击本土。
军事理论: 核威慑理论强调的是“相互确保摧毁”(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MAD)。这意味着任何一方首先使用核武器都将招致对方毁灭性的报复。在这种框架下,自家部队之间发生核冲突的可能性被视为极低,且控制系统旨在将其降至最低。

总结:

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无法抵御自家核潜艇发射的核弹。这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

1. 探测和预警能力限制: NMD传感器网络未设计用于持续追踪自家潜艇的活动区域,发射迹象难以被及时发现。
2. 指挥控制的逻辑悖论: NMD系统旨在应对外部敌对攻击,授权拦截自家资产在操作和政治上是不可行的。
3. 系统独立性: 战略核潜艇的指挥控制系统与NMD系统相对独立,拥有不同的安全和授权协议。
4. 战略稳定与信任: 美国对其核武库的控制有信心,并且没有理由或必要为自家战略资产部署防御系统,这会破坏核威慑的战略稳定。

简而言之,NMD是针对“外部威胁”的盾牌,而自家核潜艇及其装备的导弹属于“内部力量”或“威慑工具”,这两者在设计、目标和运作逻辑上是完全不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概括地说,从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现有的美国本土导弹防御系统并不是优化为拦截潜射核弹道导弹(SLBN)的,所以很难.

美国国防支援计划(DSP)同步轨道红外预警卫星,铺路爪(Pave Paws)SLBN预警雷达都是设计来探测SLBN的,所以有探测能力.

但是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可以到近海发射导弹,导致已有的拦截弹来不及升空拦截.

而且由于阿拉斯加和范登堡的拦截阵地都是优化来拦截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对于从其他方向来的SLBN很难发挥作用.比如说从南大西洋或南太平洋打向美国本土的SLBN,就完全可能没有时间拦截.

虽然美国现有的SLBN上没有安装突防手段(诱饵/假弹头之类),但是因为是多弹头,很可能一枚带来的目标就超过了现有系统的处理能力,导致拦截失败.(更不说SSBN有"多发连续发射"这种能力).

最后,由于美国反导试验中从来没有针对"固体SLBN弹与多弹头"这种先进的威胁组合进行对抗,不管是计算机通讯还是红外特征识别都存在着巨大的空白,面对自家SLBN这种全新的威胁,更可能来不及反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ational Missile Defense, NMD)旨在防御来自外部的弹道导弹攻击,其设计和能力并不能直接、有效或可靠地抵御来自自家核潜艇(SSBN)发射的核弹。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设计目标与限制 目标: NMD的主要设计目标是拦截来自“流氓.............
  • 回答
    关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庞大的话题,涉及到技术、战略、外交等多个层面。要讲清楚,咱们得一步一步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现状与作用美国目前的导弹防御系统,可以说是全球最先进、规模最大的体系之一。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层层设防的子系统构成,旨在拦截来自不同射.............
  • 回答
    .......
  • 回答
    美国退出《中程核力量条约》(INF)之后,最“慌”的国家无疑是俄罗斯。这并非因为俄罗斯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多的中程导弹,而是因为这个条约的解除,直接触动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在欧洲安全格局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它所依赖的地缘政治平衡。要理解俄罗斯的担忧,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INF条约的重要性以及它被废除的背景.............
  • 回答
    美国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这无疑是在国际安全领域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要理解其深远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后果是,这打破了近三十年来构建起来的一套重要的军控和信任措施。1987年签署的《中程和短程核力量条约》(INF Treaty)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
  • 回答
    美国政坛对于政府“流氓行为”导致国际信用丧失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分歧的话题。这并非一个单一的、铁板一块的观点,而是由不同政治派别、意识形态以及个体政治家所塑造的多层面辩论。首先,要理解“流氓行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色彩。在政治语境下,它通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被认为违反国际法、破坏国际准则.............
  • 回答
    一个国家从民主走向一党制,是一个极为复杂和痛苦的过程,很少有会是瞬间发生的“崩盘”,更多的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侵蚀。对于民主党来说,如果它真的要走到彻底崩盘的地步,导致美国走向一党制,这其中必然会涉及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层面的裂痕,而且这些裂痕需要被一方(在假设的一党制情境下,可能是共和党或者.............
  • 回答
    美国的国家凝聚力,这玩意儿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时而波涛汹涌,时而细水长流。要说它到底从哪儿来,那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在我看来,这股力量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碰撞、融合的结果,而且随着时代变迁,它的侧重点也在不断调整。首先,共享的“美国梦”,这玩意儿可是美国国家认同的基.............
  • 回答
    二战同盟国的胜利,绝非一人之功,而是一场汇聚了无数国家、人民和贡献的宏大史诗。要评判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国谁的贡献“更多”,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因为每个国家在不同的战场、不同的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说“谁贡献更多”,不如说他们各自的贡献是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最终的胜利。美国的贡.............
  • 回答
    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首都的地位,确实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触动了多方深刻的历史、宗教、政治和国际法层面的利益,也因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争议,甚至连一贯与美国关系密切的英法等国也持反对或保留态度。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一、 历史的纠葛与“圣城”的特殊地位首先,耶路撒冷.............
  • 回答
    “美国是最民主、最自由的国家”这样的说法,确实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对美国的社会现实进行某种程度的“断章取义”。这句话本身带有很强的宣传色彩,更多地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美国形象,而非它复杂多变的真实面貌。要想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这句口号,看看它背后隐藏的以及被忽略的美国社会现状。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美国的民主制度,尽管被许多人视为现代政治的典范,但其运作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内在缺陷。同时,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制度推广和政治干预,也给世界带来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美国民主制度的内在缺陷首先,金钱政治是美国民主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政治竞选需要巨额资金,这使得有钱的个人、企业和利益集团能够通过.............
  • 回答
    美国是否算得上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发争论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伟大”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多维度的概念,取决于评价的标准和视角。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美国“伟大”的论据和表现: 民主制度和政治理念的推广者: .............
  • 回答
    关于驻军问题,其复杂性往往超出简单的“屈辱感”这一单一维度来概括。一个国家是否会因为他国驻军而感到屈辱,这取决于太多相互交织的因素,从历史背景、国家主权认知、民众心理,到具体的驻军目的、行为规范以及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首先,我们得承认,“屈辱”是一种非常个人化且高度情绪化的感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家内部的决策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说“旁边的国家”就一定是“跪舔”或“处处针对”。不同国家与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其动态和原因都有其独特性。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国旁边的国家”与美国的关系。这里提到的“美国旁边的国家”,主要是指加拿大和墨西哥。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冷战时期以及其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复杂性,确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美国结盟或受其影响的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与一些曾与苏联为伍的国家表现出显著差异。要详细解释这个原因,需要从历史、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混”这个词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更客观地来说,应该是“结.............
  • 回答
    在日本和美国,刑事警察(通常被称为便衣警察)和制服警察在警衔和职责上并没有绝对的“级别高低”之分,他们的着装差异更多地体现在工作性质和执法需求上。着装差异的根本原因:工作性质 制服警察(Patrol Officers/ uniformed officers): 职责: 主要负责巡逻、.............
  • 回答
    关于“King's Man”和“State's Man”的说法,我们需要先釐清一下其背后的语境和文化含义。“King's Man”:在英国,称呼某人是“King's Man”(国王的人)通常带有忠诚、服务于君主、代表君主利益的含义。这在历史上,尤其是在君主制巩固的时期,是一个非常直接且强大的身份标签.............
  • 回答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敢于叫板”美国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关键议题上持不同意见、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或者在特定领域与美国形成竞争的国家。这些国家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其底气往往来源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包括但不限于: 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重要的市场,使得美国在与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要回答“把全美国的黑人弄到非洲建立一个国家,会比现在所有的非洲国家都更先进发达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非常细致的探讨,并且需要避开一些显而易见的陷阱,比如种族决定论或者简单化的优劣对比。这更像是一个思想实验,其结果将取决于无数复杂的因素,而非简单的“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