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兵者诡道吗?
孙子兵法的着力点是“胜”,而非“诡”。“诡”是 取“胜”技术手段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有的技术手段都是为了“胜”而服务的。“诡”的要点,还是在于“知”,你知敌,而敌不知你,行动主动权全在于你,敌人猜不到你的行动,你就达成了出其不意,这就是“诡”,也就是致胜之“奇”。而要达到这个“诡”,你就需要“先知”,先知地利,先知天时,先知人和,先知主将,先知法制,最重要的先知敌方的一举一动。即使现在的侦察手段,都还有战场迷雾,孙子又怎么做到先知敌方一举一动呢?用间!用上智为间,最好是最高指挥官亲自去当间谍密探,来获取情报,并且举了几个例子(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周克商的重要因素就是,最高指挥官姜子牙本身就是商朝的高官,熟知内情),如此便达成了“诡”。
所有的“诡”,都是“知”这一方面,量变引发质变的结果,而不是“诡”或者“骗”就完事儿了。当你获得情报和知识对敌方形成压倒性优势的时候,你的一举一动在敌方看来都是“诡异”的在克制他,最后就会达到虚实篇里的“诡异”境界:出其所不趋,行千里而不劳,攻而必取,守而必固,敌不知其所守,敌不知其所攻,进而不可御,退而不可追;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这才是孙子兵法里“诡”的基础,本质上是知识和情报的降维打击,而非单纯的出人意料。
由此可见,孙子努力想达到的,并非是“诡”,而是建立在 “知”上的可控的高“胜”率。
从原文来看,孙子先为不可胜和立于不败之地。他力主慎重,崇尚智谋,以强击弱,要求胜于易胜,步步积累优势,直到彻底粉碎敌人,而反对冒险,强烈反对追求侥幸的胜利。照他看来,冒险求胜,虽胜也还是败兵,实不足取。孙子讲究的是“以正合,以奇胜”,首先要有不败之“正”,才能施展致胜之“奇”。(正因为孙子的这个思想,甲午战争以来日本陆军对孙子兵法的评价就是一个“怯”字,慎什么慎,莽上去就对了)
孙子的思想具有宁拙勿巧的趋势,“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他不希望“巧能成事”。
虽然孙子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他只提了一下,剩下五千多字,无一字不是在谈如何战而胜之。只有能“战而胜之”,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认为,即使做不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没什么,可以讲究次一点,毁灭整个敌国!再不行就再退一步,可以摧毁敌国军队!这也做不到怎么办,那就干死一军,干死一师,干死一伍,都是可以的。不战?是你不投降就干死你。
孙子兵法,里有关具体战斗技术的部分,基本都已过时。但是孙子观察战争和社会运行的着眼点,却都是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精华。
如何用现代技术知识来“知”孙子想知的这些“点”,这是我们要做的。
你知而敌不知,你能做而敌做不到,这就是孙子的“诡”。
碎碎念部分:
孙子兵法的目标核心就一个字---胜,论述的是战争取胜之道。
孙子兵法贯穿全篇的方法论-----知,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时知道。
所谓兵者诡道,不战而胜等等,都是取胜的一种方法,一篇中的一个方面而已。
孙子兵法是我看到的唯一一本,完全不论鬼神,不讲玄学,不信运气的古代论著,这可是两千年前的著作。其他诸子百家,就算最理智的法家也认为鬼神好用,有可取之处的。
什么手段能取胜就用什么,对百姓仁义利于取胜就仁义,对百姓压榨利于取胜就死命压榨。
什么对取胜有利,就做什么;什么对取胜有害,就坚决避免什么。就是追求胜利的概率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扣的就是实事求是。
自古兵家最是无理霸道,管你泱泱大国雄兵百万,兵家一出手就毁军破国丧民失土灭族。就像一道利刃,我不管你什么主义什么思想什么文化,一刀下去你一定会喷血而死。
孙子兵法,讲的就是宏观上,这把致胜之刀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怎么得到这把刀,怎么把刀捅进敌人身体里,怎么可以更有效率的把敌人捅死或者捅服。最高境界是,别人一看到你,就会联想到你的利刃,就会屈服。而且这一连串阶段是一个统一体。
兵者诡道,是怎么把刀捅进敌人身体里面这个阶段的事情,诠释不了整部孙子兵法的。
始计篇:总纲(兵家的5W1H,道why,天when,地where,将who,法what&how)
作战篇:盘点不利和有利条件(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谋攻篇:战争实施的原则(战争最终目标,战争实施手段,战争指挥体系,胜负评估系统)
军形篇:战术态势的要点
兵势篇:战略态势的要点
虚实篇:避实击虚的要点
军争篇:争夺先机的要点
九变篇:战场应变的要点
行军篇:作战序列和军事驻扎的选定要点
地形篇:地理因素的操作要点
九地篇:大段重复,孙子的碎碎念,部分内容跟其他十二篇的思想截然相反,辩证的看问题。
火攻篇:古代“核武器”火攻的使用要点。由于其巨大的破坏力,引出了堪称孙子兵法结语的最后一段。
用间篇:先知先觉的要点---想尽办法获得情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