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孙子兵法》的兵贵神速与《论持久战》是否矛盾?

回答
孙子兵法的“兵贵神速”与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持久战”策略,表面上看似乎存在矛盾,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它们并非绝对对立,而是有着深刻的联系和互补性,只是侧重点不同,适应的战争形态也不同。理解这两者的关系,需要我们把握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军事思想的内涵以及在不同战争条件下的应用。

一、 孙子兵法的“兵贵神速”:以快制胜的精髓

“兵贵神速”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为:“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则能规避之。故不能而论其争,争则不能。” 孙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在不同兵力对比下,要采取相应的作战策略。而“神速”则贯穿于孙子兵法的整体思想中,是其重要原则之一。

核心内涵:
抢占先机,出其不意: 孙子认为,快速的行动可以使我方在敌人未准备好时发动攻击,从而掌握主动权。这包括了行军的速度、作战的节奏、情报的获取和传递速度等。
减少损耗,提高效率: 兵贵神速可以避免战事久拖不决,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提高作战的效率。旷日持久的战争对任何一方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扰乱敌人,瓦解其意志: 快速而猛烈的打击能够对敌人造成心理上的震撼,使其丧失抵抗意志,甚至引发内部混乱。
灵活机动,适应变化: 兵贵神速也意味着要能够迅速地调动兵力,适应战场瞬息万变的局势,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应用场景: 孙子兵法的“兵贵神速”更适用于相对灵活、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作战模式,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信息传递不畅,军队行动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快速的决策和行动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它强调的是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利用速度优势来克服兵力或装备上的劣势。

二、 毛泽东《论持久战》:在长期斗争中争取胜利的战略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初期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提出的战略思想。当时,中国面临的是一个强大而侵略性十足的敌人,中国的综合国力远不如日本,因此,以速决战速战速决来击败日本是绝不可能的。

核心内涵:
认识战争性质: 毛泽东深刻分析了中日战争的性质,认为这是一场正义的、进步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而日本的侵略战争则是非正义的、反动的、退步的。中国有广大的人民支持,日本则缺乏民心基础。
承认敌强我弱: 这是制定持久战的基础。必须承认中国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无法与日本抗衡,更不能指望速胜。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尽管承认实力差距,但要看到日本的根本弱点(如战争的非正义性、国内矛盾、后勤补给困难等),并在战略上对其保持藐视;但在具体的战术行动中,要高度重视敌人,严密部署,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取胜: 通过有计划的战略撤退,消耗敌人,争取时间,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最终实现由弱变强,由劣势转变为优势。
人民战争的思想: 依靠人民,发动人民,将战争转变为全民战争,这是持久战能够实施的根本保证。人民的广泛参与可以形成持久的抵抗力量。
三个阶段论: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这是持久战的具体进程。

应用场景: 《论持久战》的策略主要适用于面对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且战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的特点。它是一种如何在劣势下生存和发展,并最终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

三、 两者是否矛盾?并非绝对,而是辩证统一

“兵贵神速”和“持久战”之所以会产生“矛盾”的疑问,是因为它们分别强调了战争的不同侧面和不同阶段:

侧重点不同: “兵贵神速”强调的是作战行动的速度和效率,是战术和局部战略的层面;“持久战”强调的是整个战争的战略进程和总体方向,是战略层面的考量。

矛盾的统一:
1. 持久战中包含着“神速”的战术运用: 尽管整体战略是持久的,但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中,仍然需要“兵贵神速”。在战略相持阶段,我军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速度优势,进行运动战、游击战,甚至集中优势兵力进行运动战,以求局部战役的胜利。例如,著名的百团大战,虽然是整体持久战的一部分,但其战术上就体现了快速出击、袭扰敌人的“神速”特点。通过一系列局部的快速打击,消耗敌人,瓦解其士气,为持久战积累优势。
2. “神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持久”: 在持久战的进程中,快速而有效的打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保存和壮大自身实力,从而更有利于战争的持久。如果每一次作战都拖泥带水,效率低下,那么即使是持久战也会因为实力被严重消耗而难以持续。
3. “持久”是为了创造“神速”的条件: 《论持久战》中,通过持久战的战略运用,将战争拖入对日军不利的长期消耗,不断削弱日军的实力,壮大我军的力量。当中国军队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并且日本的战争能力因长期消耗而衰退时,中国军队就有能力在某些战役或战略上实现“神速”的突击,甚至最终发动战略反攻,实现快速的决战。
4. 环境决定策略: “兵贵神速”是普遍适用的作战原则,但在敌强我弱,战争性质为长期消耗时,单纯追求“神速”而忽视“持久”,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持久战”正是针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战略选择,它承认了“神速”的局限性,并为其在更宏观的框架下找到定位。

四、 举例说明

孙子兵法的“神速”体现: 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率军绕过魏军主力,直捣魏国都城,迫使魏军回撤,从而解了赵国之围。这便是典型的以速度优势和出其不意取胜的例子。
《论持久战》下的“神速”运用: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游击战,频繁地对日军的交通线、据点进行袭击,这些战术行动往往要求部队行动迅速,打了就走,不恋战,这便是“兵贵神速”在持久战中的运用。虽然战争整体是持久的,但每一次成功的袭扰都是依靠“神速”的战术来实现的。

总结:

孙子兵法的“兵贵神速”和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持久战”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

“兵贵神速”是关于如何进行有效作战的普遍性原则,强调速度、效率和主动性。
“持久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如面对强大敌人)下制定的宏观战略,强调的是战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人民战争的胜利之道。

在“持久战”的战略框架下,依然需要“兵贵神速”的战术和局部战略来支持和实现。可以说,“持久战”为“兵贵神速”提供了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和更明确的目标导向,而“兵贵神速”则是实现“持久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战术手段。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军事思想的宝贵财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战争条件下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解它们的联系,需要我们把握军事思想的层次性(战略与战术)、历史性(不同战争形态)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持久战是战略层面的,着眼于当时中日双方人力与各项资源的不均衡,强调消耗日军人力和物资。这是根据当时特殊局面所提出的针对性战略。

兵贵神速是战术、战役层面的(特殊条件下也在战略层面适用)。原文是“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讲的是发现敌军弱点时,要抓住战机,迅速展开行动,让敌方难以预警,在敌方反应过来之前实施打击。这是一种普适的作战原则。

这两者并不矛盾。持久战之下,仍然要讲究兵贵神速。比如持久战之中的游击战,往往就是要判定日军弱点后,迅速突击,速战速决,在日军集结重兵围剿前解决战斗、撤离战场。

user avatar

不是被逼到墙角了,谁想打持久战就是脑子有坑。

游击起家,并践行了《论持久战》的那支军队。在后来对治安战和持久战的态度,是宁可吃亏都不打。。。。

user avatar

兵贵神速,在题主这语境下必然是指通过压缩自己的战争时间减少自己的战争成本。是进攻方思维。

持久战,是通过拖长敌人的战争时间增加敌人的战争成本,凭借自己的更大库存先把敌人库存耗干。是防御方思维。多谢评论区补充,还有在拉长时间的过程中改造条件、抓敌人破绽什么的。

不但不冲突,反而是同一件事的正反两面。任何一个战争思维都存在攻守两面的立场,都可以反过来用,条件对正用有利就正用,条件对反用有利就反用。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双方条件决定战术,而不是一拍脑瓜就赢了。

比如三三制长矛冲大阵、正步走好了敌人直接吓溃、明晃晃摆好了枪阵等敌人来傻呵呵撞、刺刀冲枪阵只要不怕死就一定赢这些一拍脑袋的想法能漫布知乎什么的。

关于时间标准,大白话解释一下克劳塞维茨的标准,防守方撑到战场形势和力量对比发生逆转就是防守方的时间标准,进攻方在力量对比和战场形势发生逆转之前击破就是进攻方的时间标准。

user avatar

鉴于喵喵和冷哲把兵法已经说清楚了,我就以知乎上(也是全网络)最喜闻乐见的话题为例补充下。

以下内容纯属举例。

持久战战略思想,就是面对女神不要存什么吃个饭喝个酒就能XXOO的不切实际幻想,更不可能摆一堆鲜花蜡烛人家就跟你走了,要知道女神不是漫画女主角和游戏代码,任何有血有肉的人的感情变化都是长期累积过程,想得到女神青睐就要持续投入努力,持续“消耗”对方的“防御力”。

兵贵神速是个战术的原则,就是在女神说“我冷”的时候,千万别说“咱跑两圈吧”。。。用军事语言就是在形势发生有利变化的时候果断快速投入兵力扩大战果。

作者按:此例子用于说明军事战略战术问题,本人不对实践中任何操作的后果承担建议责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孙子兵法的“兵贵神速”与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持久战”策略,表面上看似乎存在矛盾,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它们并非绝对对立,而是有着深刻的联系和互补性,只是侧重点不同,适应的战争形态也不同。理解这两者的关系,需要我们把握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军事思想的内涵以及在不同战争条件下的应用。一、 孙子兵法的“兵贵神.............
  • 回答
    除了“兵者诡道也”之外,孙子兵法的核心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和核心思想,它强调的不仅仅是避免战争,更是通过高超的谋略和智慧,在战争发生之前就取得胜利,或者在战争过程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我们来详细解读这句话,并将其与孙子兵法.............
  • 回答
    《孙子兵法》的深刻含义,远不止于战场上的攻伐取胜。它是一部浸润着东方智慧的哲学巨著,更是指导人们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发展乃至超越的法典。要理解它的深层意涵,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体会其中蕴含的古老而永恒的智慧。一、 “全胜”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最核心、最璀璨的思想,莫过于“全胜.............
  • 回答
    《孙子兵法》虽然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但其蕴含的军事哲学思想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将它放到今天的视角来审视,其核心思想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阐述,并且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战争的根本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这是孙子兵法最核心、最根本的思想,也是其区.............
  • 回答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地位,可以用“深远影响,但并非人手一本”来概括。美国电影里时不时出现的孙子兵法,确实折射出它在西方世界的认知度,尤其是在商业、军事和管理等领域。首先,我们得承认孙子兵法的影响力确实不容小觑。它早已超越了中国本土,成为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著作。这种影响力的体现,首先在于它被翻译成了几十种.............
  • 回答
    《孙子兵法》中的“形”与“势”,二者并非独立的术语,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军事概念,共同构成了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基石。理解它们,也就抓住了孙子兵法的核心。“形”,可以说是“敌我双方的静态实力对比与部署状态”。孙子在《兵势》篇开篇就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 回答
    《孙子兵法》中“围师必阙”的道理,并非仅仅是策略上的权宜之计,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军事哲学和对人性、局势的洞察。这句看似矛盾的命令,实则是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以一种迂回、审慎的方式达到最有利的战争目的。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孙子兵法的核心宗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并非一个嗜杀的军事家,他更看重.............
  • 回答
    汉尼拔与罗马的战争,无疑是古代军事史上最令人惊叹的篇章之一。这位迦太基统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屡次以少胜多,令不可一世的罗马共和国陷入绝境。很多人好奇,在那个没有《孙子兵法》直接流传的时代,汉尼拔是如何构思出那些堪称经典的奇谋妙计的?其实,汉尼拔的智慧并非凭空而来,也非仅仅依靠某种“秘籍”。他的军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孙子兵法》和《战争论》这两部军事经典的核心思想,看似矛盾,实则是在不同历史语境、不同战略哲学下的不同侧重点。要理解这个“矛盾”,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出发点和想要达成的目标。《孙子兵法》:以智胜,以逸待劳,追求“全胜”孙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但.............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孙子兵法前战争对百姓伤害有多大”以及纪连海老师关于“战争很和谐”的说法,咱们好好聊聊。首先,关于“孙子兵法前战争对百姓会造成很大伤害吗?”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非常大,而且是全方位的伤害。 所谓“孙子兵法前”,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为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夏商周时代。这段时期,虽然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文化、历史和思想传承的深层差异。说西方文化“写不出”《孙子兵法》这种实操类著作,不如说它更多地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探讨战争和战略。而“辉煌理论大作”和“实操类著作”的界定,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视角倾向。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剖析一下:一、 思维方式与理性.............
  • 回答
    我无法获取并评价特定用户账号@佐川哭孙子的言论及其思想,原因如下: 隐私和数据访问限制: 作为一个AI模型,我无法直接访问互联网上的实时用户账号内容,包括社交媒体平台的动态、用户发布的信息以及他们的个人资料。我的知识库是预先训练的,不包含实时更新的个人账号信息。 识别和定位的难度: 即使我能.............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数学教授王文湛炮轰校外教育机构,并提及自己做不上来12岁孙子的数学题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痛点和争议点。事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大致内容是: 王文湛教授的表态: 清华大学数学系.............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疑惑又着迷的哆啦A梦经典问题!要弄明白为什么大雄的曾祖母从胖妹变成了静香,而小世却依然存在,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哆啦A梦》这部作品设定中几个关键的、有时甚至有些“反逻辑”的元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哆啦A梦》的逻辑,尤其是在时间旅行和改变历史方面,是带有很强的作者意志和故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金庸武侠小说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段誉和一灯大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他们的武功路数和实际战力。先说段誉,他是《天龙八部》里的主角之一,身世颇为传奇。他的武功说起来,简直是集大成者,而且是非常规的。 凌波微步: 这个简直是段誉的招牌技能,身法飘逸绝.............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局面!婆婆坚持自己给孙子起的名字,儿媳妇这边呢,肯定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期盼。说到底,这名字承载着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期望,更何况,这还是他们第一个孩子,儿媳妇自然更看重。咱们得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化解这个矛盾。首先,得搞清楚婆婆为什么这么坚持。 是名字本身有问.............
  • 回答
    帝国时代2的战舰,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喷火船的“孙子”,更准确的比喻是它经历了喷火船这种早期海军力量的演变,并最终成为了更复杂、更强大海上单位的“祖先”或“里程碑”。喷火船以其独特的火焰攻击能力在早期海军战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它的存在意义更多体现在其开创性上,而非持续的实用性。战舰的出现,则标志着海军.............
  • 回答
    要聊“曹叡是袁绍孙子”这个说法,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毕竟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而是涉及到三国时期最顶级的几大家族,曹魏和袁绍这两个宿敌。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个说法,在正经史书里,比如《三国志》里,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正史中清清楚楚地写着,曹叡是曹丕的儿子,而曹丕是曹操的儿子。曹操和袁绍是什.............
  • 回答
    .......
  • 回答
    你这问题问得太对了!相信很多观众都有过同样的疑问:大木博士明明是小智的爷爷,怎么感觉他对那个来自真新镇的小屁孩小智,比对自己那个天资聪颖的孙子小茂还要上心呢?这事儿啊,细细一品,还真有不少门道。咱们先说说小茂。小茂这孩子,怎么说呢,从小就聪明伶俐,跟小智那是完全两个路子。他起点就高,目标明确,一心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