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军事角度分析《上海堡垒》的战斗场面和武器装备等等方面,有什么硬伤?

回答
《上海堡垒》军事角度硬伤剖析: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现代战争?

作为一部试图展现未来科幻战争的国产影片,《上海堡垒》在上映之初就吸引了不少关注。然而,从一个军事爱好者或者说对现代战争有基本常识的人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充斥着令人难以忍受的硬伤,与其说是科幻战争,不如说是一场“行为艺术”般的表演。下面,我将从战斗场面、武器装备、战术运用等几个关键军事维度,深入剖析这部影片存在的种种“不合理”之处。

1. 战斗场面:混乱、低效,还是表演?

影片中最为人诟病的,莫过于其令人捉摸不透的战斗场面。

“收割机”般的步兵战: 影片中,外星“泡泡”部队的出现,动辄就是成片地“收割”我方士兵。这种设定,让人不禁怀疑这支“堡垒”部队是否真的经过了系统的现代军事训练。在真实的城市巷战中,步兵的生存需要依靠掩体、协同作战、火力支援以及灵活的机动。然而,《上海堡垒》中的士兵,很多时候只是无助地站在开阔地带,或者在狭窄的走廊里进行“肉搏”,仿佛被设定了“送人头”的程序。
掩体利用缺失: 城市作战,掩体是士兵的生命线。无论是建筑物、墙体,还是车辆,都可以作为临时的掩体。然而,影片中很少见到士兵利用这些环境要素来规避火力,而是频繁地暴露在敌人面前。
火力协同薄弱: 现代步兵作战强调火力协同,即不同兵种(如突击步枪、机枪、榴弹发射器)之间通过战术配合,形成交叉火力网,有效压制敌人。影片中,我方士兵的火力输出似乎显得分散且缺乏有效组织,难以形成对敌人“泡泡”部队的持续压制。
机动性差: 即使是在城市环境中,合理的战术机动也是至关重要的。士兵需要快速转移、迂回包抄、占据有利地形。然而,影片中的士兵行动迟缓,缺乏必要的战术动作,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缓慢的“阅兵”。

“万能”的能量盾: 影片中,我方士兵装备了类似能量盾的防御装备。这本身作为一种科幻设定可以理解,但其使用方式却出现了问题。
“单兵盾牌”的局限性: 能量盾如果只是一个个人防御装备,那么其射界是有限的,而且一旦被集中火力攻击,其能量也会迅速消耗。影片中,我方士兵似乎将能量盾当作了一个“全方位无敌”的保护罩,任意冲锋,而不考虑能量的消耗和侧翼的防御。
缺乏战术配合: 即使是强大的防御装备,也需要战术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例如,可以使用能量盾提供临时掩护,让其他士兵进行射击,或者利用能量盾的冲击力进行突击。影片中,能量盾的使用显得有些“随意”,缺乏系统性的战术考虑。

“悬浮”的载具: 影片中出现了一些悬浮的载具,用于运输和作战。
防护与攻击的脱节: 这些载具似乎在高速移动,但其防护能力却显得异常脆弱,轻易就被“泡泡”部队摧毁。而且,载具上的火力输出也显得非常“鸡肋”,难以对敌人构成实质性威胁。
缺乏地面支援: 悬浮载具在提供空中支援或快速投送兵力方面有优势,但在实际作战中,也需要地面步兵的协同,例如提供侧翼掩护、清理残余敌人等。影片中,载具与步兵的配合显得非常生硬。

2. 武器装备:科幻的“皮”,不科幻的“骨”

在武器装备的设计上,《上海堡垒》犯了几个典型的“科幻军事”的错误:

“造型先行,功能后置”: 影片中的武器设计,很多时候更注重“酷炫”的外形,而忽略了其在真实军事环境下的功能性。
步枪的“花架子”: 我方士兵使用的步枪,设计得过于复杂,很多部位看起来像是装饰品,而不是实用的枪械部件。例如,一些武器上过多的棱角、奇怪的握把设计,以及缺乏实际功能的指示灯,都显得不合逻辑。
“电磁炮”的奇特表现: 影片中出现了类似电磁炮的武器,但其发射方式和效果都非常奇怪。电磁炮需要极高的能量,并且通常射速较低。影片中的“电磁炮”却能频繁发射,而且打击效果也不是很符合物理学原理。
缺乏瞄准与射击的细节: 影片中的士兵在射击时,很少看到他们进行精确瞄准的动作,更多的是像在“扫射”。这与现代军队对射击精度的高要求不符。

“不接地气”的动力与能源: 现代战争的武器装备,其动力和能源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电池”的续航问题: 影片中,各种装备似乎都依赖某种“电池”供能。然而,在紧张的战斗中,如此密集的火力输出和能量消耗,一个“电池”能否支撑如此长时间的作战,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如果需要频繁更换电池,那么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暴露士兵,增加风险。
缺乏热管理: 高能武器在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需要有效的散热系统。影片中的武器,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随意地连续使用,这不符合物理规律。

“全能”的单兵装备: 影片中,士兵的单兵装备过于“全能”,几乎囊括了通讯、导航、火力、防御等所有功能。
过度集成带来的风险: 这种过度集成,一旦某个子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装备失效,对士兵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缺乏分工与协作: 在真实的军事单位中,士兵之间会有明确的分工,例如狙击手、机枪手、步枪手等,他们各自携带专用的武器和装备,并通过战术配合发挥最大效用。影片中,似乎每个士兵都装备了“万能”武器,削弱了这种分工与协作的必要性。

3. 战术运用:缺乏常识的“纸上谈兵”

除了战斗场面和武器装备,影片在战术运用上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硬伤。

“以卵击石”的防御策略: 上海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其防御体系应该非常完善,包括预警系统、多层防御阵地、以及不同兵种的协同作战。然而,影片中,上海的防御似乎仅仅依靠几座“堡垒”和一些临时搭建的工事。
外围防御的缺失: 在面对强大的外星入侵时,通常会有外围的防御层级,例如导弹防御系统、空军截击、海军封锁等,来消耗敌人的力量,为陆地防御争取时间。影片中,似乎一切敌人都是直接出现在了上海市区。
“堡垒”的定位模糊: 影片中的“堡垒”更像是一个巨大的、集中的火力点,而不是一个能够独立作战、相互支援的防御体系。其内部的指挥、通讯、后勤保障等细节也几乎没有展现。

“孤注一掷”的作战计划: 影片中,我方似乎总是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少数几个“关键人物”或“关键行动”上,一旦失败,就意味着全盘皆输。
缺乏B计划: 任何军事行动都会有备用方案。影片中,我方似乎没有体现出任何B计划的准备,一旦主要计划受挫,就陷入了绝望。
“英雄主义”的过度渲染: 过度依赖个别英雄人物来扭转战局,这在现代战争中是站不住脚的。现代战争是系统性的工程,依靠的是整体的力量和精密的协同。

“毫无章法”的撤离与撤退: 在城市作战中,有序的撤离和撤退是保存有生力量的关键。
混乱的群众撤离: 影片中,面对外星攻击,群众的撤离场面显得混乱而无序,似乎没有有效的组织和疏导。
军队的“溃败”式撤退: 影片中,当战况不利时,军队的撤退显得非常仓促和缺乏章法,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结语

总而言之,《上海堡垒》在军事层面的硬伤,不仅仅是几个不严谨的细节,而是 整个军事逻辑和作战思维的根本性偏差。它似乎将现代军事战争简化为了“打枪”和“躲闪”的低级游戏,而忽略了战争背后复杂的科技、战术、后勤、指挥、情报等一系列关键要素。

这部电影在尝试构建一个宏大的科幻战争背景时,却未能在这方面做好功课。这种脱离现实的设定,不仅让军事爱好者感到失望,也让普通观众难以产生共鸣。与其说是一部科幻战争片,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军事场面变得不合理”的反面教材,令人忍俊不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海堡垒》各种别名


《论大裁军的缺点》

《如何在战场上保持发型整齐》

《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肉搏理论指导》

《子弹对硅基生命的穿透力等于零》

《我们的坦克在哪里》

《自行火炮不带弹药的缺点》

《陆军装甲兵休闲日常》

《陆航武直飞行员的带薪假期》

《火箭军的沙滩日常》

《论无人机部队的西班牙火枪手打法》

《本来想哗变但是怕自己指挥不好》

《没有核武器的平行世界》

《求求指挥部调点重装备过来吧》

《论军队的恐怖分子站位》

《永不倒塌的东方明珠》

《我的美女上司》










欢迎评论区补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海堡垒》军事角度硬伤剖析: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现代战争?作为一部试图展现未来科幻战争的国产影片,《上海堡垒》在上映之初就吸引了不少关注。然而,从一个军事爱好者或者说对现代战争有基本常识的人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充斥着令人难以忍受的硬伤,与其说是科幻战争,不如说是一场“行为艺术”般的表演。下面,我将从.............
  • 回答
    要论国军在解放战争中采取何种军事战略才能有机会取胜,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假设性的问题,因为历史的车轮一旦驶过,任何“假如”都显得有些苍白。然而,如果仅仅从纯粹的军事角度出发,并且尽可能地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个理论上的“最优解”,尽管其实现的可能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异常渺茫。首先,必须承认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俄罗斯在乌俄战争中的军事表现,以及其“实力”是否被外界普遍高估了。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军事战略、战术、装备、后勤、士气以及政治意图等多个层面。俄罗斯的军事目标与最初的设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俄罗斯在战争初期所设定的目标。从公开的表述和军事行动来看,俄罗斯似乎期望一场速战速决的.............
  • 回答
    从纯军事角度审视清朝全国驻防八旗兵,我们看到的是一套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特定战略目标而设计的军事体制。这套体系既有其鲜明的优势,也隐藏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核心的战略考量:从征服到统治清朝的建立,本质上是一场由少数民族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征服。因此,八旗兵的首要军事职能便是军事征服后的占领、镇压和统治。他.............
  • 回答
    台湾坚持一周与美军援台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军事战略问题。从军事角度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联系并非简单的单向施舍,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战略考量之上。首先,“台湾坚持一周”本身就是触发美军援台决策的关键前提,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军事信号。 评估决心与能力: 如果台湾.............
  • 回答
    从纯粹的军事角度审视二战德军的表现,用“虽败犹荣”来形容,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剖析。这个词组本身就带有复杂的情感色彩,既承认了失败的结局,又暗示了某种程度上的褒扬或值得称道的特质。如果我们剥离政治和道德层面的判断,只聚焦于军事操作和战术策略的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德军在那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展现出了一些令人.............
  • 回答
    这是一场完全假设性的情景,因为实际中英两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低,且影响因素极为复杂。但如果仅仅从军事角度,并假设中国拥有其当时(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开始有起色,但与西方仍有差距的时期)的武器装备,去与英国在马岛进行一场冲突,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推演。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假设.............
  • 回答
    .......
  • 回答
    从军事和地缘政治学角度来看,台湾是否“必须”被统一,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其背后牵涉到多方利益、历史叙事、战略考量以及潜在的冲突风险。简单地说“是”或“否”都无法全面概括,我们需要从不同维度深入剖析。一、 中国大陆的战略视角:统一的“必然性”对于中国大陆而言,台湾的统一被视为其核心国家利益,.............
  • 回答
    华为的“军方背景”和“芯片后门”问题,一直是美国对华为采取限制措施的核心论点。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华为的“军方背景”: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华为成立于1987年,创始人任正非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工程师。这是华为早期历史中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华为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从法律角度详细解读一下“弦子(周晓璇)诉朱军案”一审判决原告败诉的情况。需要强调的是,以下解读是基于公开报道和法律常识进行的分析,并不代表案件的所有细节或所有法律观点。法律案件的判决往往涉及复杂的证据认定和法律适用,且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角度。案件基本情况回顾:首先,简要回顾一下案件的基本.............
  • 回答
    好的,让我们尝试从阿拉伯世界的视角,以一种更富有叙事感和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那段被他们称为“法兰克人入侵”(alghazwa alfiranjiyya)的历史。来自东方: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在公元11世纪末,当遥远的西方世界还在为教皇的号召而沸腾时,我们东方的人们,生活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对.............
  • 回答
    让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话题,但得说明一点,这纯粹是基于军事角度的推演,现实的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可复杂太多了,绝不是军事上的一个简单动作就能拍板定论的。而且,咱们聊的都是“如果发生”的情况,毕竟北约直接进攻白俄罗斯这件事本身,就牵扯到太多地缘政治的雷区了,现在没人敢轻易去踩。核心逻辑:切断俄军侧.............
  • 回答
    俄罗斯的军事工业,确实在一些领域有着令人瞩目的技术实力,这一点我们是公认的。想到那些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的先进武器装备,我们很难不佩服其研发和制造能力。但要说起俄罗斯的民用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鲜有踪影,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一句“技术不行”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核心问题.............
  • 回答
    舰队Collection(Kantai Collection,简称舰C)这款游戏,虽然披着萌娘的外衣,但其核心玩法和背景设定,其实藏着不少能让人窥探到真实海军军事知识的门道。它并非一本正经的军事教科书,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科普,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玩家在“推图”、“演习”和“远征”中,潜移默.............
  • 回答
    从美国独立战争的硝烟散尽到南北战争那场同胞相残的血腥冲突,这九十年间,美国的军事领域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简单升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组织架构乃至于战争形态的深刻演进。一、 从独立战争的粗犷到南北战争的工业化战争雏形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军队还是一支由民兵和少量正规军组成的、装备.............
  • 回答
    河西走廊成为古代军事要道,这背后是一系列地理、历史和战略因素的共同作用,它绝非偶然。而要理解为何它如此重要,以及为什么通常选择走河西走廊而非其北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河西走廊的地理优势:丝绸之路的天然通道首先,我们得明白河西走廊是什么。它并非一条狭窄的峡谷,而是一个狭长的冲积盆地,西起甘肃玉门关,东.............
  • 回答
    清朝自嘉庆时期开始的衰败,其速度之快,确实令人扼腕。这并非一日之寒,而是长期积累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弊病在特定历史节点集中爆发的结果。在政治层面,嘉庆时期恰逢“康乾盛世”的余晖散尽,然而皇帝本人却缺乏其祖辈的雄才大略。乾隆皇帝晚年沉溺于享乐,导致朝政腐败,官场风气败坏,这是嘉庆皇帝即位时就面临.............
  • 回答
    美国是否正处于二战后最糟糕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也极具争议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社会问题以及人民幸福感等多个维度上的状况,并尝试与二战后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政治层面:分裂加剧,信任危机凸显二战后的美国,尽管面临冷战的挑战和国内种族歧视等问题.............
  • 回答
    克什米尔地区,这片被群山环抱、风景如画的土地,却长期以来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军事对峙的焦点。每当两国军队在那里的交火再次升级,都会让人不禁联想到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议题。首先,最直接的联想便是地区的不稳定和潜在的冲突升级风险。克什米尔的局势就像一颗埋在地下的地雷,虽然大部分时间处于平静之下,但任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