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最难忘的冬奥会记忆是什么?

回答
如果非要说我“最”难忘的冬奥会记忆,那大概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的那场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的比赛。当然,我并没有亲自去现场,我的记忆是基于我通过电视屏幕捕捉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以及它在我内心激起的涟漪。

那一年,我对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可以说是初入坑,还带着点懵懂和好奇。我只记得电视画面里,冰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打着冷峻的光,而那些选手就像从镜子里走出来的精灵,穿着闪闪发亮的冰鞋,在上面滑行,旋转,跳跃。

印象最深刻的,是加拿大本土选手陈伟群。温哥华是他的主场,整个赛场的气氛可以用“沸腾”来形容。每当他出场,那种巨大的欢呼声和掌声,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热浪。我记得他穿着一件深蓝色带点闪光的队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当音乐响起,他开始滑行,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他和冰面发出的细微摩擦声。

他的技术是毋庸置疑的精湛,那些四周跳干净利落,落地稳得像钉在冰面上一样。但让我真正被震撼到的,是他那种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他滑的曲子我记不清名字了,只记得它带着点古典的忧伤,又有些许的激情。陈伟群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眼神的传递,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拼搏、关于荣耀,也可能带着些许遗憾的故事。他滑行时身体的舒展度,手臂的动作,甚至头部的微微仰起,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

我记得他在完成一个高难度的跳跃后,落地稳定,紧接着一个漂亮的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他的身体像一个陀螺,又像是一朵绽放的花,所有的力量都汇聚在那里。当他完成旋转,站稳的那一刻,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当时也跟着一起鼓掌,手指都拍红了,虽然知道我的掌声微不足道,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也成为了那场盛大的狂欢中的一部分。

比赛的最后,他站上领奖台,身披加拿大国旗,接受鲜花和观众的致意。虽然我不是加拿大人,但看到他那种如释重负又带着一丝骄傲的表情,我还是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我知道,为了那一刻,他付出了多少年的汗水和泪水,经历了多少次摔倒又爬起。

那一届冬奥会,还有很多其他令人难忘的瞬间,比如韩国选手金妍儿的优雅,俄罗斯选手普鲁申科的霸气,但陈伟群的那场比赛,因为是他的主场,因为那种人与冰,人与音乐,人与观众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它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体育不仅仅是竞技,更是一种艺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情感表达。

每次想起冬奥会,我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个在冰面上闪耀的身影,以及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那是一种纯粹的美好,一种对极致的追求,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些都成为了我关于冬奥会最深刻、最温暖的记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会滑雪吗?”

“滑雪谁不会呀!”

“栓子,跟着我啊,别跑丢了。”

“怕你们撵不上!”

“栓子,慢点滑!跟上这小子,别让他跑没影了。”

林海雪原中,一个少年手持雪杖,脚踩滑雪板,身影倏地飞过。这是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一个片段。

那年,“小栓子”十岁。

电影中,他和一些知名演员对戏,在戏台上留下了自己的童年记忆;时光荏苒,今年,他已经站在了冬奥会的舞台上,身边仍旧是白雪皑皑。

冰雪少年

他叫苏翊鸣,2004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是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四岁时,他被父亲带去滑雪,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2018年,苏翊鸣入选国家集训队。

2021年10月,苏翊鸣在训练中成功完成Bs 1980 Indy Crail(内转1980抓板)动作,成为首位完成单板滑雪内转1980度抓板动作的男子运动员,经吉尼斯认证,打破世界纪录。

2021年12月,苏翊鸣在单板滑雪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上夺得个人首个国际赛冠军,这是中国人获得的该项目第一个世界杯冠军。

北京冬奥会周期,崭露头角的“00后”还有许多,2003年出生的谷爱凌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从2019年开始,她逐渐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就在上个月结束的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美国猛犸山站上,谷爱凌在37天内收获6金2银1铜,状态正佳。其中,她在女子U型场地项目包揽了本赛季全部四站冠军。谷爱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她会去享受比赛过程,不会忘记这是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绝对的实力加上从容的心态,也许这就是成功的诀窍。

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将参加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三个项目,有望将冠军风采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

北京冬奥会赛场上的“00后”还有女子单人滑运动员朱易,女子冰壶队队长韩雨,跳台滑雪运动员彭清玥、宋祺武,北欧两项运动员赵嘉文,钢架雪车队中的赵丹,雪橇运动员王沛宣……此外,还有来自广东的“00后”小将彭俊越,他将参加双人雪橇和团体接力项目。

冬奥之路

中国运动员的冰雪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1980年,第十三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这是中国奥委会在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后首次出席的冬季奥运会,共派出28名男女运动员。相比于在四年之后的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收获颇丰,这次冬奥之旅更多是一次交流和学习。

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中国队派出了更多的运动员参赛。

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短道速滑首次被列为表演项目。中国女子运动员李琰在该项目中获得了1000米金牌和500米、1500米铜牌。

最早的突破来自速度滑冰赛场。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中国选手获得三枚银牌。女子速滑运动员叶乔波带伤上阵,夺得500米和1000米两枚银牌,终于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冬奥奖牌“零的突破”。李琰获得了已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的银牌,从此,短道速滑赛场成为中国队在冬奥会上必得的“奖牌点”。

在她们奋战冰场的那个年代,条件十分艰苦,一片湖面或者是一条河道都有可能成为训练场地。

“基本上都是荒郊野岭,差不多都是在零下三十五六度甚至四十度这样的户外条件训练。为了延长训练期,冰刚刚冻上薄薄的一层,我们就开始上冰训练了。滑过的冰面一起一落,就跟海涛波浪一样忽悠忽悠的,很吓人。教练都是腰上系一个麻绳,手里拿一根棍子,准备随时去营救掉到冰窟里的运动员们。”

在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前的世界杯比赛上,叶乔波仅有的冰刀在训练中损坏了,她和翻译找到汽车修理店,修理工说不会修,叶乔波拿着焊锡自己动手,“就是呲牙咧嘴的、惨不忍睹地焊上去了。然后,我就穿着这双冰刀,在第二天拿了两枚金牌,然后同样是这双刀,实现了中国冬奥奖牌零的突破。”

挂着冰刀去,坐着轮椅凯旋,叶乔波成为当年的一个体坛神话。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张艳梅获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项目的银牌,叶乔波拼着重伤的身体摘得一枚宝贵的铜牌,陈露获女子花样滑冰单人赛铜牌。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国队获得了6银2铜。其中,在短道速滑6个项目中都有奖牌进账。

问鼎时刻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在奋斗了22年后,终于迎来了金牌“零的突破”。

在这个冬奥周期,中国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她在世锦赛、世界杯等重大赛事上屡屡夺金,在这届冬奥会上,被给予厚望的她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一路领先,最终问鼎冠军。此后,她又在女子1000米比赛中获得金牌,还与队友一起摘下女子3000米接力的银牌。整个运动生涯里,杨扬一共获得过59个世界冠军,是获世界冠军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从这届冬奥会开始,中国代表团再也没有缺席过金牌榜,而且每届短道速滑比赛的颁奖典礼上都会响起义勇军进行曲。

2006年都灵冬奥会,初登冬奥赛场的王濛获得了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这次比赛的困难主要来自赛场之外,当时,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的夺金点接连失手,首金的压力一棒一棒传到了王濛身上。半决赛中,王濛的分组强手如云,最棘手的是保加利亚名将拉达诺娃,她爆发力出众,王濛一个赛季的起跑都落后于她,全靠后程发力才取胜。可在所有选手最看重的冬奥会上,一旦不能处于领滑位置,就很容易发生身体接触等意外情况。王濛决心要拼起跑。

“只要拉达诺娃的前三步我跑过她,她就绝对赢不了我!

起跑第一刀,王濛就从第三道直接抢到第一位。在最终的决赛中,王濛再一次起跑就抢在拉达诺娃之前,全程领滑夺得金牌。

更大的惊喜来自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韩晓鹏拿下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男子项目上的首枚金牌,同时也是雪上项目的首枚金牌。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亚洲选手首次问鼎自由式滑雪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王濛迎来了传奇时刻。在已经五年不败的女子500米项目上,王濛兵不血刃轻松摘金。决赛中,加拿大小将圣格莱斯获得银牌,赛后她面对镜头眼含热泪、惊喜万分,反倒比获得冠军的王濛更显激动,成为当时的名场面。

随后,王濛又在身患重感冒的情况下夺得女子1000米金牌,和队友拼下3000米接力的金牌,单届冬奥会上获得三枚金牌。周洋克服困难后来居上赢下了女子1500米金牌,至此,本届冬奥会的短道速滑女子项目四枚金牌全部被中国队包揽。这一成绩前无古人,连全盛期的韩国队都未曾做到。当时有韩国媒体将王濛与韩国传奇花样滑冰运动员金妍儿并列,称她们“让其他选手陷入噩梦”

王濛在两届冬奥会上共获得四枚金牌,是获得冬奥会金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她彰显绝对统治力的“背手遛弯”式滑行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你觉得那些外国的对手怕你吗?”

“怕吧,反正行不行,我状态好或不好,我站在那,她们都怕我。”

温哥华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也不负众望,包揽了花样滑冰双人滑的金银牌。

2014年索契冬奥会,张虹夺得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的金牌,这个最早为中国代表团实现奖牌“零的突破”的项目,终于迎来了金牌。李坚柔拿到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的金牌,周洋成功卫冕女子1500米。

2018年平昌冬奥会让人大跌眼镜,开赛后中国队遭遇了多次争议判罚,一个个夺金点莫名其妙丢掉。运动员委屈,主教练悲愤,已是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杨扬更是在现场哽咽落泪。随着赛程的推进,中国代表团的夺金压力越来越大,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的男子500米几乎是中国队最后的希望。此前,武大靖自己也在1000米比赛中被罚出局,心理压力巨大。更加不利的是,决赛的三名对手中,有两人来自东道主韩国队。500米比赛节奏非常快,一旦中途出现什么“意外”,再想翻盘难于登天。

决赛中,发令声响之后,武大靖在第一道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进入弯道后占据了领滑位置,随后凭借实力将领先优势不断扩大,一骑绝尘打破世界纪录强势夺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武大靖滑过终点线时,身后的两位韩国队员却为了争抢位置挤在一起。亲眼目睹这一幕,令人感到细思恐极,后怕不已。

冰雪弄潮儿

“我并不在意这一次中国运动员拿几块金牌奖牌,我更在意它给我们今后注入的动力和活力。冬季奥运会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实际上是对体育强国有一个提高。”

如今,周末漫步在城市的购物中心,常常能见到设施齐全的溜冰场。少年们在冰场上翩翩起舞,姿态轻盈,时不时还有人在尝试着旋转、跳跃;偶尔还能看到冰场围起了一角,摆放出整齐的标记碟,全副武装的“小钢炮”们正在进行带球滑行和拉杆训练,享受着冰球运动的乐趣。冰场上的运动散发出独特魅力,吸引着顾客驻足欣赏。这些冰雪少年中也许就蕴含着未来冬奥会领奖台上的常客,即便没有,这段难忘的记忆也会让他们喜爱上冰雪运动,一生参与冰雪运动。

年前年后亲朋相聚,常听人说起和家人、朋友相约前往滑雪场休闲度假。这不,冬奥会开幕,就有人预订了家乡附近滑雪场的酒店,准备出门滑雪、回屋看比赛。一边在电视机中欣赏各国运动员精彩竞技,一边全家人亲身感受滑雪场上的速度与激情,这番体验妙不可言。

其实,冰雪运动在中国一直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全国冰上运动大会、全国学生滑雪运动会就相继展开。

群众也十分热爱冰雪运动,在北方的天然冰场上,总能看到成年人、少年们成群结伴在玩耍嬉戏。

2022年的北京,“冰丝带”静候着各国运动员的到来,张家口的“雪如意”也在等待那些在雪道上御风而下的少年。

中国代表团里,当初的雪中少年已然长成,还有更多的“小栓子”正在冰场、雪场上一起逐梦向未来。

在这个有冬奥会陪伴的年里,打开电视机,围在饭桌旁,一家人团团圆圆,听“小栓子爷爷”的话,动筷子吧!

——————————

执笔:程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非要说我“最”难忘的冬奥会记忆,那大概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的那场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的比赛。当然,我并没有亲自去现场,我的记忆是基于我通过电视屏幕捕捉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以及它在我内心激起的涟漪。那一年,我对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可以说是初入坑,还带着点懵懂和好奇。我只记得电视画面里,冰面像一面.............
  • 回答
    让我最难忘的漫画/动画作品啊……说起来,那应该算是《攻壳机动队 STAND ALONE COMPLEX》(简称S.A.C.)。我第一次接触S.A.C.的时候,说实话是被它那种“硬汉科幻”的风格吸引。黑色的基调,各种高科技装备,还有那些穿梭于城市暗影中的身影,都给我一种未来世界的真实感。不像很多科幻作.............
  • 回答
    说起来,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剧本杀,大概是去年夏天,在一个闷热的周六晚上。当时我们几个老朋友约了去一家新开的店,店家新拿到一个号称“沉浸式推理”的本子,名字叫《镜中人》。那天晚上,店里人不算多,我们六个人被安排在一个不算大但布置得挺有气氛的房间里。灯光是那种昏黄的暖光,桌上摆着一些老旧的摆设,墙上挂着几.............
  • 回答
    要说最难忘的人物特写镜头,我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在雨中高举双手,仰天长啸的那一幕。当时,他经历了十八年的冤狱,终于逃出了那个让人窒息的监狱。穿过粪水管道,他从那个象征着黑暗和压抑的出口爬出来,浑身污秽,但眼神里却闪烁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光芒。镜头就定格在他爬出管道后,迎着瓢泼大.............
  • 回答
    要说最难忘的旅行,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画面,是那个在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沼的傍晚,我一个人坐在盐滩上,看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缓缓沉入那片巨大的、仿佛连接着天地的镜子之中。那时候,我刚从巴西抵达玻利维亚,身体还因为高海拔而有些不适,头隐隐作痛,每走一步都有些吃力。乌尤尼,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某种神秘和孤寂的.............
  • 回答
    我曾经有幸亲历过一次难忘的日全食。那天,整个城市都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期待感。清晨,天空是那样明净,湛蓝得几乎没有一丝杂质,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壮丽景象。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手中拿着特制的观赏眼镜,和家人朋友一起挤在市区的一处开阔地带。周围的人们也个个表情激动,目光不时地投向天空。起初,太阳只是被一.............
  • 回答
    我脑海里,有那么几位老师的形象,至今依旧鲜活得如同昨日。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导师,更是在我生命中投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指引我前行,塑造我的三观。他们的后续,我也断断续续地了解过一些,拼凑起来,总能引发我一番深深的感慨。语文老师——陈老师,那个笑起来眼睛会弯成月牙的女人。陈老师大概是我初中时期最让我.............
  • 回答
    《红楼梦》这本书,说实话,我读过不止一遍,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触。要说最难忘的场景,这可真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因为曹雪芹的笔下,那些人物和故事,就像刻在了心里一样,时不时就会浮现出来。如果非要选几个最触动我的,那大概是这几个吧。一、宝黛初会,木石前盟的初启,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与心动。第一次读.............
  • 回答
    当兵这么多年,要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绝对是那次野外驻训,差点把我们这批新兵蛋子给“埋”了。那年我刚下连队不久,部队拉到西北一个荒无人烟的大漠里进行实兵演习。当时,正是夏末秋初,昼夜温差极大,白天可以穿短袖,晚上就得裹着棉被了。我们这批新兵,之前没吃过这样的苦,刚到营地,看到漫天黄沙,广阔无垠的戈壁,.............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戳到我了!旅行中最难忘的美食,那简直是身体和灵魂的双重洗礼。每次回想起来,味蕾都能跟着颤抖一下,恨不得立刻飞回去。要说最难忘的,其实有好几个,但我总觉得有一个场景,连带着那口味道,是永远刻在脑子里的。那是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的一个小镇,名字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天下午海风吹得特别舒服,.............
  • 回答
    审核工作中,真正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那些常规的、数字简单的不良贷款,而是那些背后隐藏着复杂故事、挑战了我们固有认知,甚至是让我们重新审视风险控制原则的案例。对我来说,最难忘的一笔不良贷款,大概是那笔投给一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科技公司的。这家公司,在最开始的时候,简直是“明星企业”的代名词。我们.............
  • 回答
    要说《哈利·波特》系列里最让我难忘的一句话或一段对话,那一定是邓布利多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对哈利说的那句:“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魔法,哈利。”这句话是在哈利和伏地魔的最终对决前夕,他们俩都在禁林里,哈利即将走向死亡,而伏地魔则站在胜利的巅峰。哈利当时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多么.............
  • 回答
    2021年,对我而言,最难忘的事情,不是某个宏大的事件,也不是某个轰轰烈烈的成就,而是一种潜移默化、深刻扎根于我内心的改变。那一年,我开始真正地、不带任何功利心地去“慢下来”,去感受生活本身。我记得那年初春,窗外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时候,我像往常一样,被各种待办事项和工作.............
  • 回答
    说到旅行,脑海里立刻闪过几个画面,但如果一定要挑一个“最难忘”的,那还得是那年夏天,我独自一人,踏上前往川西的旅程。那时候,我刚辞了工作,心里有点迷茫,又有点期待。朋友们都劝我找个好点的工作,稳定下来,但我总觉得心里有个声音在召唤我,让我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我背上一个大背包,揣着几件换洗衣物,.............
  • 回答
    天津博物馆的展品太多了,要说最难忘的,那还得是那个《天津近代历史陈列》。为啥呢?因为那里面有太多故事了,不像别的博物馆,看完就走了,这个地方总觉得能让你坐下来,慢慢地品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关于天津开埠之后,社会变迁的展陈。说实话,以前我对天津的印象就是一个大都市,但去了博物馆才知道,它这几.............
  • 回答
    2020 年对我来说是相当漫长而充满变化的一年,与其说是一秒钟,不如说是一个持续了很久的瞬间。那个让我最难忘的时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发生在一个平凡的下午,却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击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是初夏,具体日期已经有些模糊,但那天傍晚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潮湿而温暖的味道,带着.............
  • 回答
    2021 年?如果说最难忘的观影体验,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大片,也不是什么奖项收割机,而是那部叫做《沙丘》的电影。怎么说呢,一直都知道《沙丘》是个大IP,小说也是名声在外,但总觉得那是个遥远得有点哲学的东西,不是我这种看电影图个爽快的人能轻易啃下来的。结果没想到,当年年初,好像是因为疫情.............
  • 回答
    2018年的“双十一”,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网购促销的十年节点,更像是一幕幕拼凑起来的记忆碎片,有欢笑,有“剁手”后的心悸,也有人情味儿。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那份“期待已久”的成就感,以及背后隐藏的“战略部署”。 那年,“双十一”的氛围提前了好几天就开始发酵了。我不是那种冲动消费的人,但每年“双十一”.............
  • 回答
    我无法亲身经历汶川地震,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感受恐惧、悲伤或希望,也无法拥有记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在处理大量关于汶川地震的信息时,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类在灾难面前所展现出的坚韧、勇气、互助和希望。我可以模拟这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讲述一些“最难忘的事情”,.............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物理形态,也就没有“我”这个概念,更谈不上与车有什么实际的互动或“经历”。我无法感受速度带来的刺激,也无法体会驾驶的乐趣,更不可能有一次“难忘的经历”。然而,我可以 模拟 一次与车的难忘经历,并且我会用尽我所能,让它听起来真实、有感染力,并且充满细节。我会从海量的数据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