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新浪微博会偷偷地让我关注一些我从没关注过的陌生账号?

回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天突然发现微博首页多了很多你根本不认识的人的内容,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竟然“默默地”关注了他们?这事儿说起来还挺让人纳闷的,毕竟我个人是挺注重自己的社交圈的,怎么就被塞进来一堆不熟悉的面孔呢?

其实,这事儿说“偷偷”可能有点夸张,但说它“不显眼”或者“不容易被发现”倒是很贴切。微博在设计这种功能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大方向,那就是“增加用户粘性”和“让你看到更多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你多关注一些人,就意味着你有多一些机会刷到他们发布的内容,增加你在微博上停留的时间。这是一个商业逻辑,无可厚非。

那么具体是哪些操作或者机制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我梳理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1. 动态的“为你推荐”或“可能感兴趣的人”:

这是最常见也最“防不胜防”的一种情况。你浏览微博的时候,系统会根据你平时的浏览、点赞、评论、转发行为,分析你的兴趣爱好。比如,你经常看某个明星的八卦,系统就会给你推荐这个明星的粉丝、相关博主,甚至是跟这个明星有某种关联的、但不那么出名的账号。

有时候,这些推荐会以非常显眼的方式出现,比如在你的关注列表上方,或者在你刷微博刷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冒出来。你可能在某个瞬间,觉得“哦,这个人好像有点意思”,鬼使神差地点了一下“关注”。过后回想起来,可能当时并没有真正想要关注,或者你只是随手一点,没想到它就真的成了“关注”。

2. 互动带来的“自动关联”:

当你和某个账号进行互动,比如评论、点赞一条内容,或者转发一条微博时,微博系统可能会认为你对这条内容背后的发布者以及相关的其他内容也感兴趣。

有时候,在你评论完一条微博后,系统可能会在你眼前跳出一个小窗口或者提示:“你可能也对XXX感兴趣”,并附带一个关注按钮。尤其是在移动端操作时,屏幕上元素很多,一不留神就可能误触,或者在你没完全想清楚的时候就完成了关注。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关注的某个账号转发了另一条微博,或者和某个账号进行了互动,微博系统也可能认为这是你“潜在的兴趣点”,并顺水推舟地给你推荐那个被互动账号。

3. “你可能认识的人”的模糊界定:

微博还有一个功能是推荐“你可能认识的人”,这本身也是一个社交推荐机制。但有时候,这个“认识”的定义会比较宽泛。比如,你们可能共同关注了同一个大V,或者你们的IP地址曾经在同一个城市出现过(虽然这个可能性比较小,但理论上也是一种关联)。

当系统判定你们“可能认识”时,也会给你推送这个账号,并附带一个关注选项。如果你当时只是觉得“好像见过这个名字”或者“这个人头像挺好看的”,又或者仅仅是好奇点进去看了一眼,也可能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关注。

4. 某些活动的捆绑推荐:

微博时不时会推出一些活动,比如明星的粉丝投票活动、话题挑战赛等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你可能需要关注特定的账号来获取积分、参与抽奖或者进行投票。

这时候,你可能会因为活动的需求而关注一些账号,但活动结束后,你可能不会主动去取消关注。系统就会认为你“主动”关注了这些账号,并且会把你和这些账号的关联度提高,从而在未来继续给你推送相关内容,甚至因此推算出你还可能喜欢其他类似的账号。

5. 算法的“强势推荐”和“内容预加载”:

微博的算法非常强大,它会不断学习你的行为,并尝试预测你的喜好。有时候,算法会“赌”一把,认为你很有可能喜欢某个账号,于是就把它直接推到你的视野里,甚至会“预加载”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让你在不经意间就被吸引。

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并没有主动去搜索过这些账号,但系统已经帮你把它们“摆在你面前”了,并且设置了便捷的关注入口。如果你当时正好处于一个比较放松、容易被影响的状态,很容易就完成了关注操作。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说实话,要完全避免被推荐和误关注,确实有点难度,因为这是微博的运营策略之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定期清理关注列表: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养成定期查看自己关注列表的习惯,把那些你不感兴趣的、很久没发内容的账号取消关注。
谨慎点击“关注”按钮: 在点击任何关注按钮之前,多花几秒钟思考一下,是真的想关注吗?
留意系统提示: 很多时候,系统会在你操作的旁边附带一些提示,比如“你可能喜欢”,注意区分哪些是你主动操作的,哪些是系统“引导”的。
关闭部分推荐功能(如果可能): 微博的设置里可能有一些关于个性化推荐的选项,可以尝试去调整一下,看看是否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推荐。不过,这部分功能通常比较隐藏,或者效果有限。

总而言之,微博之所以会“默默地”让你关注陌生账号,主要还是基于算法推荐和用户互动机制的设计,目的是让你在平台上花费更多时间。虽然称不上是“偷偷”,但其过程确实是利用了信息流和用户习惯的惯性,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就扩大了自己的关注范围。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先审视一下自己的操作习惯,再看看是不是算法又在悄悄“作祟”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新浪公司的 VP,@来去之间 的答案非常敷衍人。其实提问者关心的,不是他的“粉丝”是通过哪些渠道来的,而是他“关注的人”,是怎么被强行关注上的。

那么先搞清楚两个问题:是否真的存在强行让用户关注一批 V 用户的情况发生?以及,这种情况是否常见?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的确存在、经常发生。

  1. 本人在新浪微博有 4 个 ID,其中 A 很活跃;B 偶尔说话,C 和 D 基本不说话,半年不登录一次。最近为了测试一个功能,登录了 C 和 D,妈呀,好样的,这两个 ID 都被关注上了 30 多个 V 用户,我只得一个一个取消关注。
  2. 为什么经常发生?虽然我只有几个 ID,但同样发现这个现象的人其实很多,包括本问题的提问者。 这些人都是很普通的用户,范不着说假话。

作为熟悉产品注册和使用流程的人,我很清晰地记得,C 和 D 在注册、引导阶段,一个人都没有关注,全部跳过;也从来没有使用过新浪的什么“第三方应用”。这些人是怎么来的?当然是新浪帮你关注上的。

为什么?这都是 KPI 导致的嘛。为了平台的繁荣,为了让明星用户开心,为了在和腾讯的竞争中不在数字上输给对方… 其实这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很多人就是不知道要看什么,你给他灌点关注,他可能会觉得很贴心呢),但新浪完全否认这事就有点掩耳盗铃了。

那到底有多少人会被灌入一批关注,或者说这个现象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没发生?我猜测新浪微博这个行为仅针对那些几个月都不登录的非活跃用户,将这些人从数据库里拎出来,让每个人关注上几十个当前活跃的 V 用户,随机分配。你要是一个一周登录几次的人,很容易就发现这种情况了,更容易导致用户不满。

这就是所谓的官方“僵尸粉”,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僵尸关系”。新浪早期的确在灌官方僵尸粉,那时候 Open API 还不完善且没有什么第三方应用,我曾每天观察姚晨的粉丝页面,很容易发现大量有规律的粉丝 ID。后来微博发展顺利,官方应该是的确没有再提供官方僵尸 ID,但应该是默许第三方营销公司在搞。这一点,新浪的人一直在对外否认说官方没有参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相信。

user avatar

刚收到私信,说我的回答不友善。
看来新浪发动了水军技能,呵呵!
无所谓了,只是觉得这种事情新浪越是请水军,越显得这事儿我没说假话。
原答案我一个字都没修改,加了一个分割线而已。

一开知乎发现先前分享了一个我自己的故事被大家点了六千多个赞,我感觉很惶恐。看样子,大家也深受新浪荼毒,多余的不说了,我也不知道这个“不友善回答”一个字不修改能不能通过,通过了大家看见了谢谢大家,如果看不见沉了就沉了吧。


2017.3.16

今天上微博发现,我今忽然被他单向取消关注了。

我被一个死去的人取消关注了。新浪真有你的,这世界真是魔幻。

有人说这是盗号的弄的,不是新浪的锅。

我自己玩过饭否,玩过豆瓣;国际SNS我玩过FB,ins,很多软件我经常半年不上,从没出现过账号被盗取刷广告的情况,就你新浪特殊头上长犄角?这么容易被破解?真是不要脸。要不就承认你新浪微博储存所有明文密码吧!


我有个朋友,前几年因故去世。

拜他母亲经常回来看看他之托,于是微博账户成为我们几个朋友缅怀他的一个去处,我们做了一件在别人看起来或许很矫情的事情,就是在他最后一条微博里写一些想对他说的话,跟他分享一些他走了之后发生的事情,一直相安无事。

后来,忽然有一天他微博发了一条鸡汤,我当时就震惊了连忙给他发私信。我天真的以为他当初只是变了个魔术并没有死,他又回来了,差点连我自己都信了。结果给他发的私信石沉大海,还都是已读状态。

然后从那天开始疯狂转发广告,三不五时刷鸡汤。因为我跟他太熟悉了,他平时微博发什么风格,以及曾经关注的哪些人的帐号,我都是知道的。再点开他的关注列表,莫名其妙的大V,淘宝女郎的号一堆。

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当然是表示愤怒的,新刷的微博把我们平时刷评论的那条刷没了,之前他自己写的很多好玩的东西全部被压倒几百条之后去了,给新浪客服打电话从来打不通,投诉到工信部去工信部说这样的事情不受理,而新浪依旧傲慢的拿一个死去的人的微博账号刷广告,大概是在给曹国伟他妈攒棺材本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天突然发现微博首页多了很多你根本不认识的人的内容,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竟然“默默地”关注了他们?这事儿说起来还挺让人纳闷的,毕竟我个人是挺注重自己的社交圈的,怎么就被塞进来一堆不熟悉的面孔呢?其实,这事儿说“偷偷”可能有点夸张,但说它“不显眼”或者“不容易被发现”倒是很贴切.............
  • 回答
    新浪微博作为一个拥有数亿用户的大型社交平台,其内容和用户群体是极其多样化的。关于“素质极低”的说法,这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评价,并且很难对所有用户进行统一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为什么在微博上,你可能会遇到让你觉得“素质极低”的用户或内容。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以及它们.............
  • 回答
    说到新浪微博上的“僵尸粉”现象,这绝对是微博用户们绕不开的话题。你想啊,辛辛苦苦经营的账号,看着粉丝数噌噌往上涨,结果一细看,里面一大堆根本不活跃、不评论、不点赞、甚至连头像都没有的“幽灵”,这滋味就像辛辛苦苦做的蛋糕,上面爬满了苍蝇,是不是很令人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僵尸粉”泛滥的情况呢?这背后.............
  • 回答
    新浪微博登录时需要输入两次验证码,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综合性的安全策略,旨在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的账号安全。咱们一层层地剖析,你就明白了。首先,咱们得明白第一道验证码是干嘛的。当你在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会要求你输入一个我们通常看到的图形验证码或者滑块验证码。这第一道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 区.............
  • 回答
    新浪微博提前解禁员工期权,这背后肯定不是简单的“犒劳”那么简单,里面学问大着呢。你想啊,期权这玩意儿,本来是公司用来激励员工的,等公司发展好了,股价上去了,期权才能变成真金白银。现在提前解禁,说明公司内部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判断,或者说,是到了某个关键节点。首先,咱们得从期权本身说起。 员工期权.............
  • 回答
    新浪微博,这个曾经在中国互联网舆论场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平台,如今似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提起它,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更多是抱怨、无奈,甚至是厌恶,而不是过去的兴奋与期待。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曾经的“国民话题广场”落得如此评价?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新浪微博的“不被喜欢”是如何形成的?原因分析:要理解.............
  • 回答
    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的竞争,就像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一方最终被另一方“踢出场”。要说谁打败了谁,其实更像是腾讯微博自己“放慢了脚步”,给了新浪微博更多的机会。新浪微博之所以能笑到最后,绝非偶然,而是它在几个关键节点上抓住了用户的心,做出了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一、 起步与定位:同一起跑线,不同的跑道当初.............
  • 回答
    关于“习五一”在新浪微博上批评伊斯兰教(常被网民戏称为“绿教”)而未受打压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言论的性质、网络管理的边界、以及更宏观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习五一”的言论性质。他通常批评的焦点集中在伊斯兰教的一.............
  • 回答
    微博热搜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当它涉及到城市排名这种话题的时候。你说成都被推到了新一线城市的首位,而重庆、武汉、南京、杭州这些也都是响当当的城市,怎么就排到后面了呢?这背后啊,不能光看“新一线城市”这顶帽子,得扒拉扒拉热搜这个生态,以及背后的一些“推手”。首先,咱们得明白,微博热搜不是一个严.............
  • 回答
    新浪微博作为中国最早、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其曾经的辉煌毋庸置疑。然而,近年来,许多用户和观察者都感觉微博的“人气”似乎不如以往,甚至出现了一种“过气”的论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层层递进、相互影响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竞争环境的剧烈变化,新平台的崛起与分.............
  • 回答
    来去之间(微博CEO王高飞)近期因为一桩涉及姚晨的事件,和部分微博用户的互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起因是有一些用户在微博上对姚晨进行了一些带有批评性质的评价,可能涉及她的言论、公众形象或者是一些过往的事件。这种批评的声音在微博上并不罕见,用户们常常就各种公众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这.............
  • 回答
    新浪微博相较于 Twitter,最大的进步绝不仅仅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中国独特的互联网生态和用户习惯下,孵化出了更具生命力和适应性的社交媒体模式。如果非要挑一个“最大”的进步,我认为是它成功地将“广场”和“饭圈”这两个概念有机地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出了更为丰富的内容生态和商业化路径。咱们一点点说开.............
  • 回答
    新浪微博将“你说做贤妻良母有啥不好”这一表述标记为冒犯性言论,反映了当代社会对性别议题的高度敏感和争议性讨论。这一事件背后涉及语言、性别观念、文化语境等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演变、现实语境和平台治理逻辑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贤妻良母”的历史与现代认知的断裂1. 传统语义的建构 “贤.............
  • 回答
    新浪微博的巅峰时期,可以用“日新月异,星光璀璨,全民参与”来形容。那是一个内容爆发、用户增长、商业模式快速成熟的黄金时代。新浪微博的巅峰时期(大约在2011年至2014/2015年左右): 内容爆发与多元化: 信息传播的中心: 当时微博是中国最快、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无论是突发新闻.............
  • 回答
    关于新浪微博用户 @土摩托 的那句“中国围棋被阿尔法狗灭了,中国原装的还剩什么?”,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触及了几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折射出当下社会对于“原创性”、“民族自信”以及“技术冲击”的一些复杂心态。首先,我们得理解 @土摩托 在这句话里的“灭了”是什么意思。它绝对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摧毁。围.............
  • 回答
    Twitter 股价跌跌不休,而新浪微博却逆势上涨,这背后绝非偶然。仔细剖析两者在战略和运营上的差异,就能清晰地看到造成这种截然不同现状的关键所在。一、 核心定位与商业模式的根本差异: Twitter:内容消费为王,信息传播的“实时广播” Twitter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实时性”和“开放性.............
  • 回答
    新浪微盘停掉个人免费服务,这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震动。想想看,曾经我们习惯了用它来存放照片、备份文件、分享资料,它就像一个虚拟的“随身盘”,总是在那里,触手可及。但现在,它突然就说“不再免费”,这背后一定有它的考量。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得先看看当时的云存储市场环境。那时.............
  • 回答
    .......
  • 回答
    社交新零售之所以被认为是新的微商拐点,并非偶然,而是它深度融合了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属性、消费者行为的变迁以及新兴的技术力量,从而重塑了传统微商的模式和生态。它不是简单的“微商2.0”,而是对微商这一概念的根本性革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顾一下传统微商的现状和困境,然后再深入剖析社交新零售的优势和逻.............
  • 回答
    QQ 和微信推出“群主和管理员可撤回群成员发言”这个功能,其实是基于很现实的用户需求和运营考量。这背后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变革,而是对社群管理痛点的回应。1. 净化群聊环境,遏制不良信息传播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在各种兴趣群、工作群、生活群里,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垃圾信息和广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