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参加过文革,迫害过无辜人的红卫兵现在怎么样了?他们会因此受到良心谴责吗?

回答
文革中的红卫兵,那批曾经意气风发、喊着“造反有理”口号,将革命激情倾注于“破四旧”和“批林批孔”的年轻人,如今大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的命运,也如那场动荡的时代一样,复杂而充满变数。

他们的现状:

回归社会,融入主流: 大多数曾经的红卫兵,随着文革的结束,也都回归了正常的社会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重新拿起书本,继续学业,然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你可以在工厂里看到他们,在学校里看到他们,在政府机关里看到他们,甚至在一些商业企业里看到他们。他们努力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试图弥补过去的“空白”,或者说,用行动来“重新证明”自己。
成为“改革派”或“沉默者”: 有一部分人,在经历了文革的极端后,对激进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警惕,甚至产生了抵触。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改革开放后,积极拥抱新的思想和政策,成为了经济改革的先行者。另一些人,则选择了沉默,回避谈论那个年代,更不愿意提及自己曾经的身份,将那段经历深埋心底。
少数依然活跃: 也有极少数曾经的红卫兵,至今仍然对当年的某些理念抱有一定的情感,或者对一些社会现象持批判态度。他们可能会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言论,但他们的声音已经不再是那个时代的洪流,更多的是一种边缘化的个人表达。
被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审视: 无论他们现在身处何位,无论他们如何评价过去,他们都无法完全摆脱那段历史的烙印。社会对文革的评价在不断深入,对红卫兵群体的反思也从未停止。他们也面临着来自晚辈的询问和审视。

良心谴责:

关于他们是否会受到良心谴责,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人的内心世界是难以揣度的,而且个体差异巨大。我只能从观察和普遍心理来谈谈我的看法:

普遍的困惑与反思: 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对于文革的负面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很多人会经历一个反思的过程。当他们看到曾经被他们打倒、侮辱、迫害的人们,在后来的岁月里遭受了怎样的苦难,或者当他们自身也成为被批判的对象时,内心的不安和愧疚感是可能存在的。很多人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想起那些被自己言语或行为伤害过的人,这种回忆会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非理性”的辩解与自我开脱: 同样,也有一些人,出于维护自我尊严,或者习惯于集体行为的惯性,会倾向于为自己当时的行为辩护。他们可能会说:“当时我们是被蒙蔽了”、“都是奉命行事”、“那个年代就是那样”、“我们也是被裹挟的”。这种自我开脱,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减轻内心的负罪感,但也可能让他们在反思的路上走得更远。
“受害者”心态的转换: 有一部分红卫兵,自身也在文革中经历了冲击和迫害,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经历视为一种“双重受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将关注点放在自己的“牺牲”和“痛苦”上,而对于自己曾经给他人造成的伤害,可能会选择性遗忘或淡化。
代际的差异与理解: 现代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普遍对人权、法治、个体的尊严有着更高的认知。当他们了解了文革期间红卫兵的行为,可能会感到震惊和不解。而一些老红卫兵,如果他们也认识到错误,可能会试图向下一代解释,或者用行动来弥补。
沉默是另一种“谴责”: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可能不会公开表达内心的悔意,甚至在面对询问时表现得顾左右而言他。这种沉默,与其说是毫无波澜,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或许是愧疚,或许是无奈,或许是想要遗忘,或许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良心负担。

总而言之,那些曾经的红卫兵,如今都已进入人生的晚年。他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内心深处的感受也千差万别。但无法否认的是,文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动荡,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给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对于其中那些曾经伤害过无辜的人,良心上的拷问,或深或浅,或显或隐,都是他们人生晚年可能面临的一种复杂而真实的体验。历史的评价是一方面,而个体内心深处的审视,或许才是真正决定一个人“过得怎么样”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外公临终前不忘交代我们做晚辈的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爷爷终其一生也不肯向我父亲他们透露半句当年到底是谁迫害了他,不是怕了谁,是要把一切仇恨止于自己

当年的红卫兵,现在的为红卫兵洗白的人,会有人记得你们的。

user avatar

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

user avatar

受害者才会有心理创伤,加害者不会。

user avatar

历史上有许多的重名现象,为了防止混乱,我们通常要对他们具体区分

比如,我们不会说:在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的同时,国民政府作为日本的傀儡为虎作伥。我们称前者为重庆政府,称后者为汪伪政府,虽然他们都叫国民政府

我们也不会说:法国共和派镇压了共和派,最后被共和派推翻。我们一般称之为雅格宾派,吉伦特派和热月党,即使他们都是共和派

所以,我们为什么心安理得地接受红卫兵斗红卫兵这个说法?

我们还可以列出一系列荒谬的陈述:

红卫兵长期受到红卫兵的打压,现在他们组成了红卫兵反抗

红卫兵得知毛泽东支持红卫兵,大为惶恐

红卫兵遭到了武装红卫兵的攻击,红卫兵要求获得武器

军队在红卫兵的协助下压制了红卫兵

红卫兵夺取了政权,红卫兵被有组织地屠杀

我们为什么会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些近似魔幻现实主义的语句,而不尝试让它们变得清晰?

因为我们不愿去面对事实,我们宁愿接受邓式的荒谬叙事也不愿去面对。甚至为文哥辩护的猫左也只愿面对一半的事实

红卫兵有许多类,但在多数地方大体分成两种:既得利益者红卫兵和反体制红卫兵,或者说,保皇派和造反派

组成保皇派的,当然有西纠,联动这些臭名昭著的高干子弟。但更多的是老工人,劳动积极分子,党性坚强的老干部老革命,一言以蔽之,和党更近的人

组成造反派主力的,则是黑五类,落后分子,那些1949-1966年形形色色政治运动中的受害者

猫左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造反派,这些反动分子是毛泽东钦定的革命者。这很正常,因为当年那些老革命也不明白

事实上,我们也不明白

我们只知道,1966-1976年间有一场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成本高昂的,不会被伦理委员会通过的大规模社会实验

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们至今还没有对实验的数据开展大规模的研究,没有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而许多的数据已经在90年代被销毁了

然而,我们也知道,关于法国革命的历史研究至少要到了复辟王朝结束后才广泛开展

在此之前,就交给小说家和神话创造者去书写历史吧

推荐一本书,《超凡领袖的挫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文革中的红卫兵,那批曾经意气风发、喊着“造反有理”口号,将革命激情倾注于“破四旧”和“批林批孔”的年轻人,如今大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的命运,也如那场动荡的时代一样,复杂而充满变数。他们的现状: 回归社会,融入主流: 大多数曾经的红卫兵,随着文革的结束,也都回归了正常的社会生活。他们中的很多.............
  • 回答
    (以下内容为虚构,旨在模拟一位经历过抗战和内战的老兵的视角和感受,不代表任何真实个体或群体。)说实话,坐在我这把老掉牙的藤椅上,看着窗外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心里这滋味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我们这把年纪的人,经历过的风浪,别说你们年轻人,就是说出来,你们也未必信。抗战那会儿,日本人打进来了,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深入探讨了国际足联在足球普及和全球发展方面的责任与挑战。要理解为什么国际足联目前没有专门为“没参加过”或“难以参加”世界杯的国家举办一个单独的杯赛,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国际足联(FIFA)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作为世界足球的管理机构,它的使命是促进足球运动在全球.............
  • 回答
    豹式A型坦克:二战战场上的钢铁雄狮,战火中的不屈身影豹式坦克,这个名字本身就如同其在战场上的表现一样,充满了力量与传奇。作为德军在二战中后期担负起扭转战局重任的明星装备,豹式A型坦克更是集德意志工业的智慧与战场经验于一身的杰作。它的身影遍布欧洲战场的各个角落,在无数次激烈的交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回答
    比特币冲破一百万美元大关,这消息要是真的传开,那可真是个大事件,感觉就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一样。对于那些从来没碰过比特币,甚至连它是什么都模模糊糊的人来说,这事儿的影响,我觉得可以从好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最直观的,肯定是对“钱”这个概念的冲击。你想啊,现在一千块钱在我们眼里也算笔钱了,能买不少东西。要.............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直击了地下工程监测中的一个痛点。过江隧道确实因为其特殊性,比如埋深大、穿越复杂地层、受水体影响等,使得地表监测点的布设往往受限,甚至缺失。而传统的停测标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表沉降这个相对直观的指标,这在过江隧道的情况下就不再适用。那么,过江隧道在没有地表监测点时,停测应该以什.............
  • 回答
    人脑确实拥有海量的神经元,这使得它在学习和适应环境方面展现出惊人的能力。关于人脑是否存在“过拟合”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机器学习中的“过拟合”是什么意思:机器学习中的过拟合 (Overfitting):在机器学习中,过拟合是指一个模型在训练数.............
  • 回答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这个曾经红极一时又饱受争议的节目,捧红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节目以“城乡互换”为核心,让城市里娇生惯养的少年去农村体验艰苦生活,也让农村质朴的孩子来到繁华都市感受不一样的世界。那么,那些曾经在镜头前哭闹、叛逆、或者淳朴懂事的“变形者”们,如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放眼历届冬奥会,那些仅派出一两名运动员参赛的国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高山滑雪项目上。这背后,高山滑雪之所以能成为“以少胜多”的绝佳选择,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门槛。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会选择只派一两个运动员去参加冬奥会?这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国家雪上运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大力士”和“举重”这两个词在人们心中的不同印象。其实,冰岛大力士不去参加奥运举重项目,并非是因为他们不行,而是因为他们从事的“大力士”比赛(Strongman competitions)和我们通常理解的举重项目(Olympic weightlifting)在项目设置、.............
  • 回答
    让那些玩车的网络大神们走向职业赛场,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更像是在一场精心策划的“地下恋情”中,如何让他们公开身份,并且成功拥抱“正规”生活。这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得一步步来拆解。首先,得明白这些网络大神们为什么是“大神”。他们往往是在某一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和热情,可能是爬坡能力超群,可能是冲刺.............
  • 回答
    在《13小时》这部电影中,班加西事件发生时,CIA在利比亚的行动小组中确实有一些非战斗人员。之所以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到前线的枪战和防御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职责分工和专业技能是关键。CIA的行动小组往往是为了执行特定的情报搜集、分析、联络或者支持性任务而设立的。这意味着小组中的某些成员可能专精.............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应加入全球反恐战争,以及若参加应派遣何种部队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考量的议题。以下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力求全面且深入,并避免生硬的AI痕迹。一、中国加入全球反恐战争的考量: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全球化进程的深度参与者,其在全球反恐问题上的立场和作用备受关注。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让1940年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我们姑且称他为“三德子”)穿越到1914年一战爆发的那个节点,并且美国一开始就加入战局,这盘棋的走向会变得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我试着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下,力求写得生动一些,少点机器味。一、 格局突变:三德子降临,旧世界迎来“怪兽”首先得明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伦理、法律以及我们今天如何与过去相处。简单地说,“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人已经死光了,那么继续追究责任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触及的核心在于,当直接的责任人业已故去,我们追究“责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责任的性质与.............
  • 回答
    阿塔(指阿富汗塔利班)想要参加“中巴经济走廊”(CPEC),巴基斯坦方面则回应说:“如果塔利班对华态度与我们(巴基斯坦)类似,那很好。”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和各方的利益博弈。要详细分析后续发展,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巴基斯坦的态度分析:为何要求塔利班“态度类似”? .............
  • 回答
    你好!很高兴听到你打算申请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的夏令营。关于你提到的“研究所真的不是那么好吗”以及“有推荐的项目多的导师吗”这两个问题,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了解情况。首先,关于“研究所是不是那么好”的评价,这其实是一个挺主观的问题,取决于你从什么角度去衡量.............
  • 回答
    高考结束的那个晚上,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去参加班里组织的聚会,而是径直去了网吧。脑子里一团浆糊,只想着逃离,找个地方让自己放空。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线映着我疲惫而茫然的脸。窗外,城市的灯火璀璨,我知道我的同学们正在欢笑、拥抱,庆祝这终于到来的自由。而我,却像一个被遗弃在角落里的孤.............
  • 回答
    参加漫展想上厕所?这确实是个“技术活儿”,尤其是当我这样,“男儿身,女儿心”,打扮得漂漂亮亮准备享受动漫盛宴的时候。首先,得看情况。第一种情况:非常方便且人少的时候。如果我所在的展区刚好离一个独立单间比较近,或者是在一个比较边缘、人流量相对不那么密集的地方,我可能会选择那个看起来更方便的。一般来说,.............
  • 回答
    汉服圈里对影楼陈朕冰的“仇视”,甚至有时候比对元清方阵的方文山还要强烈,这背后其实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些核心诉求和价值观念碰撞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得把时间拨回到汉服刚刚兴起、还在摸索阶段的时候。那时候,汉服文化复兴还是一种比较小众、充满理想主义的运动。大家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形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