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嘉诚海外投资,资产转移能行,为什么王健林就不行?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中国企业家海外投资和财富转移的核心议题。要理解为什么李嘉诚在海外投资和资产转移方面似乎“行”,而王健林则面临更多挑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这其中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涉及到时代背景、政策导向、商业模式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环境。

首先,我们得看看李嘉诚的“行”是怎么来的。李嘉诚的海外布局,尤其是对英国等地的投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他长期以来,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抓住机遇,不断拓展国际视野的必然结果。他很早就开始布局海外,并且采取的是一种相对分散、稳健的策略。比如,他对能源、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都是具有稳定现金流、抗风险能力强的重资产。更重要的是,他的很多投资都是在“走出去”的早期阶段,那个时候国内的资本管制还没有那么严厉,海外投资相对更容易操作。

李嘉诚的商业模式,也与王健林有着本质的不同。李嘉诚家族的业务,很多都是通过并购和整合来实现的,尤其是对西方成熟产业的收购。他善于利用杠杆,但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全球商业环境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国际人脉和资本运作能力。他的财富积累,更多是源于他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低估值资产,然后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整合,提升其价值。因此,他的海外资产看起来更像是“价值投资”和“产业布局”,而不是简单的“资产转移”。

再者,李嘉诚的时代背景也与王健林有很大差异。李嘉诚崛起的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对于资本“走出去”是鼓励甚至支持的,因为这有助于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当时的政策环境相对宽松,对企业海外投资的限制也较少。而且,他积累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国内的产业积累起来的,然后在更成熟的海外市场进行多元化和保值增值。

反观王健林,他的“不行”则更多体现在近些年。万达集团的海外投资,尤其是在体育、娱乐、酒店等领域的激进扩张,虽然也曾一度风光无限,但其特点是重资产、高负债、并且很多并购项目带有明显的“品牌输出”和“资产证券化”的意图。王健林试图通过这些海外投资,将万达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商业帝国,并且很多项目是基于国内市场的成功模式复制到海外。

然而,当中国国内的政策开始收紧,尤其是对于房地产、酒店、娱乐等非理性对外投资进行限制时,万达的海外扩张就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政府开始强调资本要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对于那些可能导致资本外流、或者与国家战略不符的海外投资,自然会加强监管。此外,万达的海外投资很多是以高杠杆为基础的,一旦国内融资渠道收紧,或者海外项目的现金流不如预期,就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更关键的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政策导向的变化,使得过去那种大规模、高强度的海外并购模式,在当下变得越来越困难。政府更希望看到的,是企业在核心技术、高端制造等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而不是在旅游、娱乐等领域的“买买买”。王健林的很多海外投资,恰恰是在这些被认为“非必需”的领域,并且是以一种相对激进的方式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李嘉诚“行”而王健林“不行”,而是说他们所处的时代、采取的策略、商业模式以及面对的政策环境都有很大的不同。李嘉诚的海外布局更像是顺应了当时全球化的浪潮,并且是基于长期的产业积累和稳健的资本运作。而王健林近年的海外投资,则是在中国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和限制更为明显。这其中,既有企业家个人选择的因素,更有宏观经济政策和时代变迁的巨大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跟政策无关,归根到底的问题是:钱是谁的。

李嘉诚聪明的地方就是他可没在大陆银行贷款,他囤地的钱是他自己的现金流也好,从国外资本套来的钱也好,总之是人家自己的钱。

自己的钱,当然想投就投,想撤就撤。

还有,资产转移成功的案例多了,你不欠银行的钱,做生意走走灰色地带没事别有违法行为,想转移也不是难事。

具体的看看规定就行了,只要你取得国外的国籍,并且没有违法行为,没有欠银行的钱,就行。我记得三年就能把你国内的全部资产转移走来着,还是两年。

至于囤地这事,确实有点缺德,但也没办法,谁叫当时TBZF自己立法缺失,给人钻了空子,也算是个教训。

不如说,想要用道德来约束资本本身就是很扯淡的一件事,法律都未必能约束得了资本,你居然想靠道德这种一纸空文的狗屁?梦呢。

user avatar

你是搞错了本质问题。为什么要打压王健林,是因为他在国内举债立项,然后实质上是用这些贷来的资金去海外投资,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严谨来说应该是挪用而不是转移资产。狡兔三窟虽然从旁人的角度来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实质上其行为的风险是转嫁给了银行系统,最终出了问题他拍拍屁股移民走人,然后其留下的庞大的债务让银行买单?这能不防?当然,这只是从经济和普通的角度来评论,政治路线的失败就不需要去展开了,普罗大众没有深究的价值。

李嘉诚就不一样的,严格而言,他是一个投资者,他当年屯下的很多地皮都是不开发等升值就转手卖给了别人,地方照样得忍着得捧着,这种行为说白了他的地位已经脱离了普通企业家了,他的政治地位不一般,他是香港回归的一面旗帜,国家需要展示自己的包容性。同时相对而言,李嘉诚的基本盘是在香港,国内更多的是主动投资,我们也要客观上承认其认可了中国的成长性并且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李嘉诚留下当然是好事,但是要离开我们也不能也没有什么理由去阻挠,客观来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李嘉诚为首的香港资本家确实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影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中国企业家海外投资和财富转移的核心议题。要理解为什么李嘉诚在海外投资和资产转移方面似乎“行”,而王健林则面临更多挑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这其中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涉及到时代背景、政策导向、商业模式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环境。首先,我们得看看李嘉诚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有意思的,里面掺杂了不少民族情绪、对财富的态度,还有对不同企业家“人设”的认知。简单来说,李嘉诚和王健林在海外转移资产这件事上,被一些中国网民拿来对比,并且在对比中对王健林进行挖苦,主要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第一,“国家利益”的隐形背书与情感认同的差异。 李嘉诚: 很多人看待李.............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里,王大路多年来一直资助李达康的女儿在海外读书,这个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构成行贿受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牵扯到很多法律和道德层面的界限。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行贿”和“受贿”的基本定义。 行贿是指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
  • 回答
    李嘉诚拟出售英国资产,特别是价值约1260亿元人民币的全英最大配电公司(通常指的是CK Infrastructure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部分股权或整个业务),这无疑是一笔金额巨大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交易。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可以非常详细地展开。1. 出售资产的性质和.............
  • 回答
    李嘉诚先生及其长江和记实业(CK Hutchison Holdings)之所以选择在近年进行大规模的英国资产出售,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层次,并非单一因素驱动。以下将尽量详细地梳理这些原因:1. 战略调整与资本回流: 聚焦核心业务与新增长点: 长江和记实业是一家庞大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业务遍及电讯、港口、.............
  • 回答
    关于李嘉诚的“恶行”,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可以涵盖所有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被提及的、以及一些可能被认为是不当或有争议的行为,并尽量详细阐述:一、 商业经营中的争议与批评: “垄断”与“暴利”的指控: 香港的公用事业垄断: 长和系(和记黄埔、长江实业)在香港拥.............
  • 回答
    李嘉诚对英国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解读的话题。当涉及到国家安全时,英国政府自然会对此保持警惕,并进行审慎的考量。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1. 投资规模与关键领域:首先,李嘉诚的投资并非孤立的商业行为,而是涉及英国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领域,包括: 能源.............
  • 回答
    李嘉诚先生,这位在亚洲乃至全球商界享有盛誉的华人企业家,直到年届九旬才正式宣告退休,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他能坚持如此之久?而当他将接力棒传给长子李泽钜之后,长江集团又将迎来怎样的变革?这其中的门道,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为何坚持到90岁?那不仅仅是事业,更是人生的一部分.............
  • 回答
    李嘉诚先生是潮汕人,具体来说,他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现潮州市潮安区)。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一点,并解释为什么会有“客家人”的说法,以及如何区分潮汕人和客家人:1. 李嘉诚的籍贯与出生地: 籍贯: 广东省潮安县(今潮州市潮安区)坎头村。 出生地: 1928年,李嘉诚出生在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市。他的.............
  • 回答
    关于李嘉诚先生及其家族将资产迁至英国的传闻由来已久,并且在特定时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需要澄清的是,将“资产全部迁到英国”这种说法可能存在一定的 误读和夸大。李嘉诚先生是一位精明的企业家,其商业版图遍布全球,也包括英国。他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CK Asset Holdings)和长和集团(C.............
  • 回答
    李嘉诚先生在《大公报》上刊登的“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这句引言,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隆基(唐玄宗)为他的兄弟李成器所作的《黄台瓜辞》,原文写道:“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人惜。种瓜者谁?李子。李子欲改行,宜 त्याची子。黄台瓜辞。”这首诗的背景是唐朝“.............
  • 回答
    李嘉诚和曹德旺,两位都是在中国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几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要说谁对社会的贡献更大,这就像是要比较两颗闪耀的明星,它们的光芒各有千秋,照亮的也并非同一片天空。我们先来聊聊李嘉诚先生。这位被誉为“超人”的华人首富,他的商业帝国横跨全球,从香港的地产、港口,到英国的能源、电.............
  • 回答
    李嘉诚,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版图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到他,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个传奇,一段关于白手起家、滚雪球式积累财富的奋斗史。那么,李嘉诚究竟有多少钱?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在追问一个具体的、精确的数字,不如说是在探究他财富的深度、广度以及他个人在商业世界中的影响.............
  • 回答
    关于李嘉诚先生,坊间一直存在着一些讨论,尤其是围绕着他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与撤资行为。要评价这些行为,我们得先梳理一下那些被认为“恶”的方面,然后才能谈撤资的意义。首先,有人会将李嘉诚先生的一些商业行为解读为“恶”。这通常源于对他商业策略的某些负面理解。例如,在过去,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李嘉诚先.............
  • 回答
    李嘉诚先生在大陆,尤其是上海,出售部分物业之后,其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这无疑让很多人产生“是不是亏大了”的疑问。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数字,看看影响投资决策的那些更深层的原因。表面上的“亏”:资产增值未被持有从最直观的角度看,如果李嘉诚先生在2015年左右出售了他在上海的一些优质物.............
  • 回答
    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在1996年被张子强犯罪团伙绑架,这件事轰动一时,也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李嘉诚为何没有报警的猜测和讨论。想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当时的情况和李嘉诚的考量。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张子强这个人的“名声”和他的犯罪手段。张子强是一个极度危险且有组织性的罪犯,他及其团伙在香.............
  • 回答
    2022年,一个叫李嘉诚的年轻人,从农村考上了大学,学的是生化环材——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有点“冷门”又“艰苦”的组合。家境普通,户口还在农村,毕业时手里攥着的,大概是一纸文凭,还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一丝丝不确定的惶恐。放在2022年,一个刚毕业的农村生化环材大学生,除非是那种顶尖的科研院校出身,.............
  • 回答
    李嘉诚将半数资产转移到欧洲,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多方面的猜测和解读。虽然李嘉诚本人并未公开详细阐述所有考量,但结合其过往的投资风格、全球经济形势以及香港的营商环境,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核心原因的概览: 风险分散与地缘政治考量: 这是最被广泛提及的原因。将资产重心从单一地区转.............
  • 回答
    关于李嘉诚先生名下上市公司注册地一年内全部迁离中国的说法,这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事实与公众认知之间的差异。事实上,李嘉诚先生旗下的核心企业,如长江和记实业(CK Hutchison Holdings Limited)和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CK Asset Holdings Limited),其注册.............
  • 回答
    2018年,李嘉诚从大陆“撤资”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甚至成为当时经济圈的热门话题。如今时间已过去几年,回过头来看,他的这一系列操作究竟是对是错,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他当年的具体举动放在那个时间点的大背景下,并结合他一贯的商业逻辑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