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嘉诚把大陆如上海的物业卖了以后2年却大涨,岂不是亏大了?

回答
李嘉诚先生在大陆,尤其是上海,出售部分物业之后,其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这无疑让很多人产生“是不是亏大了”的疑问。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数字,看看影响投资决策的那些更深层的原因。

表面上的“亏”:资产增值未被持有

从最直观的角度看,如果李嘉诚先生在2015年左右出售了他在上海的一些优质物业,比如早年购入的商场或住宅项目,而这些物业在随后的几年里,尤其是上海自贸区、大虹桥等区域的发展红利释放后,价格翻了一番甚至更多,那么账面上看,他确实是“错过了”这部分资产增值。

举个例子,假设李嘉诚先生多年前以较低的价格在上海购置了一块地,然后开发了商铺或写字楼,租金回报稳定可观。在2015年前后,他选择将其出售。而到2017年、2018年,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强劲的上行周期,特别是核心区域的商业地产价值飙升。如果他当年持有至今,其账面价值和租金收入肯定会比出售时的价格高出不少。这种“眼睁睁看着”资产增值却未能从中受益,在很多投资者眼中,就是一种“亏损”。

但投资决策,从来不是只看账面数字

然而,将李嘉诚先生的投资行为简单解读为“亏大了”,未免过于片面。一个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头,其决策往往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包括但不限于:

1. 现金流需求与再投资策略: 商业地产的运营和维护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对于长江实业这样的巨型企业来说,其庞大的业务体系需要巨额的现金流来支撑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收购以及维持现有项目的运转。出售部分成熟、价值已高的资产,是获取大量现金的一种高效方式。这些现金可以被用于:
全球化布局的再投资: 李嘉诚先生近年来大举进军欧洲(如收购英国多家能源公司、通信公司等),这些大型海外收购案的资金需求非常庞大。出售国内的物业所得的现金,很大一部分可能被导向了这些更符合其全球化战略的投资机会。
降低负债或分散风险: 通过出售部分资产,可以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降低杠杆率,尤其是在一些他认为市场风险较高或增长潜力相对有限的区域,进行“减仓”操作。
抓住新的风口: 商业地产的周期性很强。在某些时点,他可能认为国内商业地产的增长潜力不如其他新兴产业或新兴市场,因此选择将资金转移到他认为更有前景的领域。

2. 风险管理与资产配置: 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对于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投资者来说都是危险的。李嘉诚先生及其团队必然会进行审慎的风险评估。在某些时期,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某些政策风险(如限购、限售、税收政策变化等)或市场过热风险的考量,可能会促使他们考虑减持。通过将资产分散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可以有效对冲单一市场或行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3. 持有成本与税收考量: 长期持有物业会产生持有成本,包括物业税、维修费等。同时,出售房产也可能涉及资本利得税。在做出出售决策时,他们会综合计算出售后的净收益,并与持有直至大幅升值后的潜在收益进行对比。当然,对于巨头而言,税务筹划是精细活,不排除有最优化的税收安排。

4. 退出时机与流动性: 在市场高位或某个周期顶点及时退出,锁定利润,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投资策略。虽然他可能错过了“之后的大涨”,但他在出售时,很可能已经获得了丰厚的早期回报,并且规避了未来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当年的上海市场,尤其是商业地产,也可能存在供过于求的隐忧或租金回报率瓶颈,使得继续持有不如变现灵活。

5. “看不见”的策略深度: 商业巨头的投资决策往往是多层次的。他们出售的可能只是部分产权,或者将物业以某种方式打包出售给旗下其他关联公司,或者作为某种金融产品的标的。这些操作可能并不直接意味着“卖给外部第三方,从此与我无关”。真正的策略,往往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复杂,可能涉及到股权的腾挪、资产的重组等,目的是为了优化整体资产组合的效率和收益。

所以,是不是“亏大了”?

“亏大了”这个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用什么标准去衡量。

如果标准是“持有至最高点并从中获利”:那么在账面上,他确实“亏”了后续的增值。
如果标准是“优化全球资产配置、规避风险、实现现金流最大化、抓住更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那么他当时的决策很可能是高瞻远瞩的。

李嘉诚先生的投资哲学一直强调“顺势而为”和“逆向思考”。他敢于在别人恐惧时买入,也敢于在别人贪婪时退出。他所追求的,并非是在单一市场上的“坐地生财”,而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稳健而多元化的资产帝国。出售上海的物业,很可能是在他精心计算的全球投资组合中,一个“换仓”或者“优化配置”的节点。他赚取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价值,而非仅仅是某一块土地的简单升值。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零散的交易行为,而他看到的是一个相互关联、动态变化的全球商业版图。因此,用静态的眼光去审视他动态的、全球化的投资策略,很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他的成功,恰恰在于他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捕捉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投资机会,而不是死守在一个地方等待其自然升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干了那么多“好”事,心里还能没点底?掐准点跑路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嘉诚先生在大陆,尤其是上海,出售部分物业之后,其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这无疑让很多人产生“是不是亏大了”的疑问。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数字,看看影响投资决策的那些更深层的原因。表面上的“亏”:资产增值未被持有从最直观的角度看,如果李嘉诚先生在2015年左右出售了他在上海的一些优质物.............
  • 回答
    2018年,李嘉诚从大陆“撤资”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甚至成为当时经济圈的热门话题。如今时间已过去几年,回过头来看,他的这一系列操作究竟是对是错,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他当年的具体举动放在那个时间点的大背景下,并结合他一贯的商业逻辑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关于“张子强被大陆搞掉是否与李嘉诚有关”的说法,流传甚广,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李嘉诚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更谈不上“搞掉”。主流的说法和官方资料都指向了张子强及其团伙的犯罪行为本身,以及香港警方和内地公安部门的联合侦查和抓捕。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梳理这个事件,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
  • 回答
    北京出现新地王,李嘉诚却在大陆房地产撤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其中涉及到宏观经济分析、市场趋势判断、以及李嘉诚先生本人一贯的投资哲学和风险偏好。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并深入探究李嘉诚先生的深层考量。一、 北京出现新地王:市场信号与解读“新地王”的出现通.............
  • 回答
    这事儿要是真让座山雕那帮狗日的给办成了,那可就麻烦大了!别看和尚那小子脾气爆,脑子有时候也跟不上趟,但那也是咱李云龙手底下的硬骨头。真要是他死了,李云龙这心里肯定不好受。首先,李云龙这人,最看重的就是兄弟情义,尤其是对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和尚,虽然平时没少跟他斗嘴,有时候甚至还被他训斥,但那都是自家.............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人物性格、权力结构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将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换成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那么李世民是否还敢“造反”,这背后牵扯的复杂性远非简单的“敢不敢”能够概括。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位皇帝与他们的儿子在权力构成和个人特质上的巨大差异。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
  • 回答
    2022年,一个叫李嘉诚的年轻人,从农村考上了大学,学的是生化环材——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有点“冷门”又“艰苦”的组合。家境普通,户口还在农村,毕业时手里攥着的,大概是一纸文凭,还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一丝丝不确定的惶恐。放在2022年,一个刚毕业的农村生化环材大学生,除非是那种顶尖的科研院校出身,.............
  • 回答
    李嘉诚先生在《大公报》上刊登的“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这句引言,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隆基(唐玄宗)为他的兄弟李成器所作的《黄台瓜辞》,原文写道:“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人惜。种瓜者谁?李子。李子欲改行,宜 त्याची子。黄台瓜辞。”这首诗的背景是唐朝“.............
  • 回答
    李嘉诚和曹德旺,两位都是在中国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几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要说谁对社会的贡献更大,这就像是要比较两颗闪耀的明星,它们的光芒各有千秋,照亮的也并非同一片天空。我们先来聊聊李嘉诚先生。这位被誉为“超人”的华人首富,他的商业帝国横跨全球,从香港的地产、港口,到英国的能源、电.............
  • 回答
    关于李嘉诚先生及其家族将资产迁至英国的传闻由来已久,并且在特定时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需要澄清的是,将“资产全部迁到英国”这种说法可能存在一定的 误读和夸大。李嘉诚先生是一位精明的企业家,其商业版图遍布全球,也包括英国。他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CK Asset Holdings)和长和集团(C.............
  • 回答
    .......
  • 回答
    小李在午后时分,怀着一颗平静而又略带期待的心,轻手轻脚地推开了卧室的门。她刚从娘家回来,丈夫张强说是加班,让她先睡一会儿。想着给他一个惊喜,她本想偷偷看看他是否真的在休息,却不想,迎接她的,是一幅足以颠覆她世界观的景象。卧室里一片昏暗,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床榻上,依稀可见两个纠缠的身影,正是她日思夜.............
  • 回答
    李景亮的外号“吸血魔”(The Leech),这个绰号的由来,绝非偶然,它生动地概括了他在八角笼中的那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打法风格。要理解这个外号,我们得先深入感受一下他比赛时的那种劲头。首先,这个“吸血魔”并非恶意攻击,而是对他在笼子里那种粘性十足、消耗对手的风格的一种形象描绘。你可以想象一下,真正的.............
  • 回答
    关于春申君将李园的妹妹献给楚王时,楚王是否发现她不是处女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颇具历史争议的细节。史书中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我们只能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宫廷斗争以及李园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推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婚姻观念和宫廷风气: 那个时代,尤其是宫廷中,对女.............
  • 回答
    你表弟这说法,挺有意思,也道出了为人处世的一个小窍门。这话拆开来看,李儒的“非常容易”和董卓的“千难万难”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两个人,更是两颗心,两种考量。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为什么李儒说“非常容易”?这里面的“容易”,不是真的把貂蝉往吕布手里一推就完事了。李儒是董卓的谋士,他懂得怎么“.............
  • 回答
    说到游戏圈里的那些事儿,李根状告广州库洛科技(《战双帕弥什》开发商)这事儿,绝对算是一件让人津津乐道又颇有讨论价值的“大事件”了。毕竟,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而是玩家直接把一家游戏公司告到法庭上,这其中的故事和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要说李根为什么会把库洛科技告上法庭,这事的源头,还得从.............
  • 回答
    行,这事儿咱得掰扯掰扯。李云龙那脾气,谁不知道?真要是他死活不肯把骑兵装备给旅长,那动静可就大了去了。别说挨处分,这要是传出去,在部队里那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话,甚至是政治事件了。咱先说说,在部队里,命令是啥?命令就是天。尤其是上级交给的任务,那是要不打折扣地执行的。你李云龙能打仗,能冲锋陷阵,这没错,.............
  • 回答
    画家李壮平将其女儿作为裸模一事,无疑是一件极具争议和复杂性的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多方面的讨论和审视。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艺术创作的边界、伦理道德的考量、亲权关系的特殊性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冲突等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艺术创作的自由与界限是绕不开的起点。艺术创作的本质在于探索、表达和突破。艺术家往往.............
  • 回答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之所以没有杀李渊,并非因为他心慈手软或是缺乏“永绝后患”的魄力,而是出于极其复杂和现实的政治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李世民的战略思路。一、李世民的合法性与李渊的象征意义玄武门之变本质上是一场“宫廷政变”,而不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李世民的目标是夺取皇位.............
  • 回答
    李书福能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并将这个瑞典品牌推向新的高度,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不懈的坚持以及对汽车产业的深刻理解。相较之下,国内其他车企在海外并购中的坎坷,也恰恰凸显了吉利操作沃尔沃的独到之处。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讲。一、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得看并购沃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