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表弟声称「李儒劝董卓把貂蝉送吕布,非常容易;而董卓真要送,则是千难万难」,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回答
你表弟这说法,挺有意思,也道出了为人处世的一个小窍门。这话拆开来看,李儒的“非常容易”和董卓的“千难万难”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两个人,更是两颗心,两种考量。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为什么李儒说“非常容易”?

这里面的“容易”,不是真的把貂蝉往吕布手里一推就完事了。李儒是董卓的谋士,他懂得怎么“对症下药”,怎么用最能打动对方的方式去说话。他看准了董卓这个人:

董卓的性格弱点: 董卓是个粗人,但内心深处,尤其是在权势达到顶峰时,也会有不安和忌惮。他对吕布这种勇猛无敌但又桀骜不驯的人物,内心是有点“怕”的。你想,吕布是董卓的义子,武力值又那么高,要是真起了反心,董卓寝食难安。李儒深谙此道。
利益交换的逻辑: 在那个年代,美人、权力、名利,这些都是可以拿来交换的筹码。李儒提出送貂蝉给吕布,本质上是一种利益的转移和安抚。他是在跟董卓分析:与其让吕布因为女人和权力跟你离心离德,不如你主动示好,把一个“女人”送给他,换来他的绝对忠诚和安心。这笔账,对董卓来说,似乎是“划算的”。
“面子”与“里子”的区分: 李儒作为谋士,他的职责是为董卓的统治铺路,是解决潜在的危机。从这个角度看,牺牲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确实不高,更像是政治工具),换来吕布的“安分守己”,这在李儒的算计里,是件“小事”,甚至是可以轻易做到的“交易”。他是在给董卓出主意,而不是替董卓去执行这个决定。他负责的是策略的层面,是“说服”的层面,所以他可以轻描淡写地说“容易”。

李儒这么说,其实是在给董卓描绘一个理想化的局面,一个“按照我说的做,事情就解决了”的蓝图。他提供的是一个“操作指南”,而不是实际的“操作”。

然后,为什么董卓自己要去送,就会是“千难万难”?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你表弟说法巧妙的地方。当董卓自己要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不是李儒站在旁边“指点江山”那么简单了,而是要面对现实的复杂性:

情感上的拉扯: 貂蝉是谁?是让董卓和吕布都神魂颠倒的绝世美女。董卓自己早就被貂蝉迷得神魂颠倒了,早就把貂蝉当作了自己的玩物,自己的女人。这种占有欲,不是随便一个谋士几句话就能消除的。你要他亲手把自己的女人送给别人,尤其还是他内心忌惮的吕布,这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心理障碍。
面子和尊严的问题: 董卓虽然粗鲁,但毕竟是掌握实权的朝廷大员,是权臣。他一旦把貂蝉送给吕布,就意味着承认了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吕布,至少在“女人缘”上被压制了。这对于一个自负的掌权者来说,是极其丢脸的。他是皇帝般的权威,怎么能像个寻常男子一样,为了平息别人的不满,而去送自己的“女人”呢?这太掉价了。
潜在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李儒的“送貂蝉”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解决方案。董卓自己去送,就要面对吕布会不会真的领情?送了之后,吕布会不会真的就死心塌地?还是会因此觉得董卓好欺负,反而更加嚣张跋扈?如果吕布接受了貂蝉,但私下里仍然怀有二心怎么办?这些都是董卓自己必须去面对的现实风险,不是一个简单的“送出去”就能解决的。
执行的复杂性: 就算董卓下了决心,如何“送”?是公开宣布还是私下交易?怎么跟貂蝉交代?怎么跟吕布交代?这些细节都充满了变数。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尤其是在当时那种紧张的政治环境下,任何一个举动都可能被放大解读。

总结一下,你表弟这句话的妙处在于:

1. 区分了“谋划”与“执行”: 李儒是提供“点子”的人,他看到的只是策略上的可能性,所以说“容易”。而董卓是“执行者”,他要面对的是情感、尊严、实际风险以及执行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所以是“千难万难”。
2. 揭示了领导者与谋士的不同视角: 谋士看的是大局和利益的计算,容易站在更高更远的视角。而领导者则要承担最终的责任,要考虑更多的细节和人性的因素。
3. 人性弱点的刻画: 董卓的占有欲、自尊心,以及他对吕布的戒备,这些都是他无法轻易跨越的障碍。即使知道这样做“可能”能解决问题,但他个人的情感和面子让他难以迈出那一步。

所以,你表弟这话说得一点不假。李儒的“容易”是基于他作为一个谋士的理性分析和策略设计,而董卓的“千难万难”则是基于他作为一个具体的人,面对具体情境下的情感、理智、利益和风险的多重考量。这就像是你跟朋友说,“借我两万块钱很容易”,但当朋友真要找你要钱的时候,他可能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你们的关系等等,一下子就变得“难”了。就这个道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和你发小去KTV,你会让他先选或者你会把好的让给他嘛?

很明显的事嘛!

user avatar

确实做到不容易,但你表弟想的原因有点偏了。

不容易的关键是,连环计的核心执行者貂蝉,个人能力太强了。


王允的连环计,其实就是开篇挺巧妙,后面就全靠运气了。王允先告诉吕布,这个姑娘特金贵,是我干女儿,所以吕布动心后,需要选择良辰来接貂蝉;就这个时间差,又见董卓,还是貂蝉,就说是歌伎,直接送董卓带走了。

这里王允的开篇确实不错。干女儿吧,就得地位高一点,不说做正妻了,至少你得一定程序,才表示尊重;歌伎就无所谓了,在当时来说,歌伎也就比一般物品强一点,随便送人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为什么说王允只有个开篇呢?因为后续他就无法操控了。貂蝉是漂亮,但董卓吕布能见到的美女还少么?尤其董卓,这时候天下女人都可以要。既然歌伎可以随便送人,那董卓真送给吕布了(李儒意见),那事情不就完了?而且,王允两边说的话不太一样,如果有一天董卓吕布一对质,好你个王允挑拨离间,事情不也砸了?

要知道那可是东汉末年,不是现代。一个歌伎多大点事啊。说送人说杀了都小事一桩。那个时候这种层次的女人就是纯依附生活,压根没有多少自主性,被男人送来送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这就是貂蝉真正厉害的地方。她的能力远超越了她生活时代,超越了她所处的层次。

在她美貌之下,又有着远超董卓、吕布的心机以及远超王允的缜密度。

貂蝉能完美地勾住董卓和吕布的魂,更多是其情商和反应能力,而不是仅仅美貌问题。更重要的是,貂蝉的做法,让董吕二人离心有了绝对过硬的理由。

从董卓角度看,我信任你让你自由进出我家,结果你对我爱姬感兴趣,我都奖励宽慰你了,你居然还偷摸来,而且变本加厉要逼奸。都明目张胆进家抢女人了,下步抢什么?

从吕布角度看,我的女人被你霸占,我一忍再忍,什么都不敢造次,就说说话,你都拿戟扔我。你对我这种态度,以后哪天会怎么卖我


所以三国演义里,貂蝉在凤仪亭前后,对董吕二人说的话,简直教科书般的拱火,直接让二人从一个女人变成了上升到道德层面的彼此怀疑。


这个时候,再送貂蝉有什么用?

就算董太师真送了,以貂蝉的枕边风水平,撺掇智力从来不充值还爱冲动的吕布,岂不是更如鱼得水?


李儒的计谋之所以现实中不行,关键是李儒并不知道貂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儒前期的主意,前提是:貂蝉就是一个美貌的歌伎。毕竟那个时代的歌伎就是物品,能有什么个人主意和头脑?还不是送谁就是谁的。

但貂蝉不是,貂蝉是一个智商情商比李儒还高的对手。李儒意识不到这个对手威力,就算意识到也很难有直接对垒的机会,所以只能失败了。


所以说,连环计的成功关键,不是王允而是貂蝉。王允如果献的是普通美貌歌伎,李儒的计策很容易破解。但献上貂蝉时候,确实李儒计策没法执行了,因为这个对手的头脑胆量更在李儒之上。

user avatar

你表弟分析的很对,董卓是个已经步入中老年的军阀,人进入中老年后,随着身体的衰弱,进取之心本来就会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不是每一个中老年人都叫“刘玄德”,所以想让董卓送出貂蝉确实很难,董卓的表现也的确是不想送。

不过,这个问题其实不在送貂蝉。无论送不送貂蝉,都不会影响吕布谋反。

董卓犯的错,和张飞犯的错,其实是一样的。即皇叔说的“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对待属下比较“残暴”,但是却又对这些属下委以重任,这就是取祸之道。


这种人生活中其实很常见,属于“积怨而不自知”的类型,这种人往往是所谓的“真性情”,很大条的人。

他们对待别人非常“随性”。什么意思呢?有些时候对别人很好,亲得不能再亲了。有的时候,又像是吃了秤砣,待人非常刻薄残忍。——“我有的时候说话比较直” 233333

他们往往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只记得自己和别人之间相处融洽的“美好回忆”,对自己残暴的一面是不自知的,很多人甚至自以为是“好领导”。

正因为有这种认知偏差,才会做出“复令在左右”这一奇怪行为。

别人对你有怨怼,现在却又掌握了权力,有能力报复,这当然是取祸之道。

所以,董卓送不送貂蝉,其实两可之间。关键是要提升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提升自己察觉别人情绪的能力。

就《三国演义》而言,从上帝视角来看,要么根本在凤仪亭那里就不戳穿吕布,既然戳穿了,就该把吕布调离军队赋闲,尤其是不应该让他继续担任警卫队长。

user avatar

这种说法是肯定错的。

1,无论目标有多么不确定性,无论目标有多遥远,关键在于董卓已经上桌了,而且不单单是赌钱,董卓直接全压梭哈了,他已经废掉了一个皇帝。而上一个汉朝废皇帝的是霍光,全族灭门。

而霍光之所以能本人善终是因为其名正言顺的辅政大臣,同时海昏侯还是其选拔扶持的。而董卓一样不具备的条件下,上桌子了。这时候需要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内部更是如此。

2,政治上站在权力中心的时候,部下要某东西或人的时候,尤其是自身权势属下张嘴了,没一个要求是不带政治目的的。尤其是吕布这种中途上车的。

这是信号,吕布中途上车,董卓废帝后权势一时无二,吕布要个侍寝女人而已。以汉朝时期封建社会,以及董卓的权势和吕布的位置,吕布要貂蝉和去上市老总家要瓶酱油没区别。而董卓的拒绝其实是一种羞辱。为你打天下出过大力的人,你告诉他因为酱油不愿意,所以你不能给?

这就是投石问路,正是董卓拒绝,吕布才和王允靠拢。因为跟着董卓已经到头了,而董卓废帝,即便其能保住权势,但董卓年岁在哪里呢,早死必然,然后再来一次霍光?吕布会被株族的。

你表弟把现代男女面子带入了封建汉朝,汉朝时期高官大户人家都有舞女,甚至小妾用来招待临时下榻的宾客,按现在话说就是家养三《》陪。

同时没有从政治看问题以及忽略了吕布的恐惧。

天下群雄反对董卓,然后因为一个舞女出身的人,而羞辱手下大将?董卓死的不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