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表弟声称「嫁娶外国人,制造混血儿,本质上是在伤害自己的国家」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回答
听到表弟这样的说法,我第一反应是有点吃惊,甚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毕竟现在全球化这么普遍,跨国婚姻和混血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我也试着去理解他的想法,虽然我个人并不赞同。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他这句话背后的可能逻辑,或者说是他这种“伤害国家”的担忧可能来自哪里。

他可能是一种非常狭隘的、以血统和民族主义为核心的“国家观”。在这种观念里,国家被定义为拥有同一血统、同一文化、同一语言的民族的集合体。任何可能“稀释”这种纯粹性的因素,都会被视为一种威胁。

血统的“纯粹性”担忧: 他可能认为,通过婚姻嫁接引入“外国血统”,会逐渐改变本国人口的基因构成,进而影响“民族纯洁性”。这是一种非常老旧,甚至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观点,把国家等同于一个生物学上的群体,而忽略了人类社会和文化是不断演变的,基因交流是自然发生的。
文化认同的“稀释”担忧: 他可能觉得,混血儿的成长过程中,会同时受到父母双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忠诚和归属感可能会“分裂”,难以完全认同本国文化,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刻(比如国家利益与家族利益冲突时)选择后者。他认为这会削弱国家的文化凝聚力。
经济和政治的“流失”担忧: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如果本国公民嫁给外国人,尤其是去了国外生活,可能会带走本国的财富、人才或者技术。反过来,如果外国人嫁入本国,也可能带来他们国家的利益影响。他可能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一种“国家资源”的流失或被“渗透”。
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他的观点可能也根植于一些传统的观念,比如“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或者对跨国婚姻带来的文化差异和潜在矛盾的恐惧。他将这种对个体婚姻的担忧放大到对国家的影响。

那么,这种观点为什么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呢?

我想从几个方面来反驳他,或者说从更宏观、更现代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1. 国家是多元文化的集合体,而非单一血统的固化: 现代国家,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历史移民、文化融合的国家,其核心竞争力恰恰在于其多元化和包容性。一个国家的人民,其祖先可能来自世界各地。将国家视为一个封闭的、排外的血统群体,这本身就违背了历史事实和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不同文明、不同人群的交流与融合实现的。
2. 混血儿是“桥梁”,而非“伤害”: 混血儿天生就拥有连接不同文化背景的基因和经历。他们更容易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能够成为跨国交流的天然纽带。他们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理解、经济合作,甚至在外交上发挥独特的作用。说他们“伤害国家”,不如说他们是“连接世界”的宝贵资源。
3. 文化认同是后天塑造的,而非天生固定的: 一个人的文化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参与的社会活动。混血儿同样如此。如果在一个包容的环境中长大,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完全可以对自己的祖国产生深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多在国外出生长大的华人,依然心系祖国,并为中国的进步感到自豪。反之,即使是纯粹血统的同胞,如果缺失了对国家的认同和责任感,也谈不上对国家的贡献。
4. 婚姻是个体自由,国家不应干涉个体婚姻选择: 婚姻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事情,是基于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自由选择。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福祉,而不是去限制公民的个人生活选择,特别是婚姻这种最基本的个人权利。用“伤害国家”这样宏大的叙事来干涉个人的婚姻,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集体主义”压迫。
5.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排外和保守只会导致落后: 如今的世界早已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地球村。无论是经济、科技、信息还是文化,都早已跨越国界。一个国家如果固步自封,排斥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只会走向落后和孤立。拥抱多元化、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才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
6. “混血儿”的标签本身就是一种偏见: 将个体仅仅因为其父母的国籍不同而打上“混血儿”的标签,并赋予其预设的负面含义,本身就是一种基于血统的歧视和偏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应该被简单的标签所定义。

所以,当表弟说出“嫁娶外国人,制造混血儿,本质上是在伤害自己的国家”时,我认为:

他的观点是狭隘、落后且充满偏见的。 它忽略了国家发展的动态性、文化融合的积极作用以及个体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这种观点可能源于对未知和变化的恐惧,以及一种不安全感。 他可能担心这种“改变”会颠覆他所熟悉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因此用“伤害国家”来表达这种恐惧。
这种观点不利于国家进步和国际交流。 如果一个国家普遍持有这样的排外心态,只会阻碍其自身的开放和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种观点带有歧视性。 它将人按照血统和国籍进行划分,并赋予不同的价值评判,这与现代社会倡导的平等、包容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更积极的看法应该是:

拥抱多元,海纳百川。 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与融合,这才能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社会进步。
注重国民教育和价值引导。 培养公民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要教育他们理性、包容地看待世界,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
强调个体贡献,而非个体来源。 一个公民对国家的贡献,取决于他的品德、能力和责任心,而不在于他的父母来自哪里。
认识到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提升国家竞争力。

总而言之,我对表弟的这种看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是一种基于恐惧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观点,与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我相信,一个健康发展的国家,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自信的,它不会因为人口的自然构成变化而“受伤害”,反而会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获得新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世界上现在已经成立了地球联邦,实现了贫富均等的话,那么“ 嫁娶外国人,制造混血儿,本质上是在伤害自己的国家”这种看法就是完全错误的了。

因为民族国家也只是基于文化和血缘认同简单塑造出的利益共同体,并不是简单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国一城之内,三六九等的人之间,鄙视链和利益冲突也是存在的。

但现实中的联合国只是大国治理(彼此博弈和默契统治)世界的平台,而世界各地之间,甚至一国之内的贫富分化已经到了非常离谱的程度,导致本该单纯、中性的“跨国婚姻”,多了不少“卡bug”的成分,毕竟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分配并不均等。

发展中国家的女性外嫁/男性外娶,除非发展中国家这边的人本就相对富裕或者财富自由了,不然很难不被人认为是通过婚恋实现“阶级跃升”,因为即便一国之内,相对贫穷地区的人,也想去“大城市拱白菜”,并被大城市的部分人看不起。

跨国婚姻里,如果男女双方是来自同等发达程度的国家,这种“外嫁外娶”的问题,相对而言就没那么尖锐,就像跨国婚姻在近现代欧洲很常见,娶外国人或嫁外国人,只要是同在欧洲范畴内(或者欧美日之间),(在非战争年代)通常并不会被认为是一种“相互伤害”。毕竟,即便是法国或沙俄的皇储娶德意志贵族家的小姐,美国富商娶英国贵族家的小姐,都是“互利双赢”的,怎么能算是“相互伤害”呢?

但如果欧洲女性嫁了华裔等东亚裔,则往往是像杜拉斯的《情人》这种故事(最好是有现实原型的)才会比较得到认同,或者像《蝴蝶夫人》《西贡小姐》这种亚裔女性忠于欧美男性的故事才会讨喜。

如果中国的普通男性娶了欧美日韩的女性(尤其是精英女性),在国内现在的语境下,很多时候是能拿来“吹”一下的。而中国的普通女性,如果嫁了欧美日韩的精英男性,或许还会比较被认同和祝福,但要是嫁了欧美日韩的普通人,甚至经济水平和个人素质还低于普通中国男性的任何外国人的话(不论是来自欧美还是亚非拉),则往往会在国内语境被打差评。本质上,这都是基于婚恋市场的“双标”,“国家利益”之类的说辞,只是一个批人时用着方便的旗号了。

对跨国婚姻的态度差异,本质上只是不同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差距在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体现。

所以只要没有真的实现世界大同,那么对于跨国婚姻的观点冲突,就必然不会有根本性的和解了。

user avatar

一战结束后,法国男性人口大量缺失,华工一度成为法国女性的选择。随后法国政府官方发布政令驱逐华工,不允许华人男性与法国女性结婚。法国的浪漫,不属于中国男性。

几年以前,中国男性去以色列工作前需要签订“不与本地女性发生性关系”承诺书。开放多元拥抱世界的犹太人,不愿意拥抱中国男人。

好莱坞强调多元文化和跨种族交往,可是成龙和李小龙参与的电影里,如果有亚洲男性和白人女性的吻戏,就一定要剪掉。

在中国,存在数量不在少数的机构,打着跨国婚姻,代孕的名义,给女性洗脑,抹黑中国男性,实为拉皮条。让中国女性沦为向来华外国男性服务的性工作者,或是让中国女性沦为外国男性一夜情的光顾对象。一部分中国女性实现外嫁后无法融入本地,只能做家庭主妇,或者继续来中国打着国外生活美好的名义,欺骗其他中国女性的跨国皮条生意。

嫁娶外国人本来是一件很中性的事情,但是中国总有一部分皮条中介打着跨国恋情的名义,做着人口贩卖,非法代孕,色情产业,贩毒,让纯良的中国女性沦为国际笑柄,让中国男性去性别化,自我阉割。现在相关案例,不是危害社会是什么?

user avatar

难道没有人觉得这种说法很矛盾吗?

A国人和B国人结婚生子,生下的孩子不是完全的A国人,所以伤害了A国,那么他也不是完全的B国人,所以也伤害了B国?

所以跨国婚姻是在残害两个国家的双输局?

即使我们真的假设一个混血儿会偏向其中一国,为什么不是偏向中国而是外国呢?

有些人口上喊着爱国,心中怀着无法言说的自卑。

“我爱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不得不爱她,如果我不是中国人,我就······只恨我祖上没有外族血统。”

“纯正的中国人”我要说一个让你们痛苦的事实了,郑成功不是“纯正的中国人”

user avatar

你表弟不想嫁给外国人,证明你表弟已经有外国人喜欢了。

连表弟都有男人喜欢,你还不赶紧检讨一下自己,还在这儿巴巴分析社会时政……

user avatar

可能说的有点难听,但是这是事实。

生物学上,有一个词,叫杂种优势。

就像是平常老百姓说的,马和驴,也能产下骡子,而且生产中还是由很多的优势。

学校里,很多留学生会交对象,特别是男性留学生,有是自己国家的,但大部分还是国内的。很多时候,是对女生了解很清楚,而男性很少,恋爱,在学校很幸福;特别是临近毕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问题,毕业季,又是分手季,很多女生有的时候,分手的时候,怀孕了自己都不知道,还见到过,好不容易找到了之前在校时的男友,但是人家已经结婚了.....

昨晚上从实验室出来,都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出实验室的时候,就是一黑小哥和一女生在那亲热,真的是亲热,而且保安就在眼前站着。因为疫情,学校进出校门是要刷门禁的,很明显就是女生要回学校,而黑小哥似乎是没有,女生往刷卡机走了好几次,黑小哥都拉着不让走,女生就又回去....别问我为什么看的那么清,因为在保安亭子上面就是一个特大的LED灯.....

保安大叔仍然是站在那里,我过去之后,大叔走远了点...

不做评论,追去爱情是每个人的权力,怎么追求,追去谁,和别人无关紧要。

只是早上过检的时候,听到了保安们的先聊天,言语中不是那么好听,没想到的是,年轻的保安好像更激动些....

只是把见到的写一下,因为在学校呆的久了点,算是自己的身边情况熟悉一些,其他的就不是很了解。

只是做个参考吧

不过倒是有国内的男生娶了国外的女生,还很幸福


百度,不如教科书…

user avatar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在普遍性崇洋媚外和超国民待遇的情况下,中外混血人就是政治隐患。这批人对中国不会有什么认同和忠诚可言,反而很容易成为破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急先锋。

user avatar

混血的归属感非常糟糕,这不是优待不优待就能出现的

因此培养爱国情怀,在他们身上非常之难。

你觉得没事是因为你把人当做动物来看待,得出的结论

user avatar

本人女

赞同你表弟的看法

先不谈混血儿认同问题,已经在伤害了,就审美来说,现在审美西化越来越严重了,以前港台剧里典型的华人长相的帅哥美女一抓一大把,现在几乎看不到了,都流行网红风,混血颜。

而且很多人无脑追捧白人长相,我就奇了怪了,虽然是不同种族但也分的清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吧,怎么对自己家的帅哥美女这么严苛,对老外这么无下限。我打开抖音,B站只要有白人就有人在评论区吹好看。都把一些老外吹出自信来了,我之前有刷到过一个东欧妹子,就是一张普通白人脸,可能是评论区的人吹久了吧,我感觉她真的有了一种颜值挺好的错觉。还看到过一个中东妹子的视频,讲真,她的鼻子高大的像男人一样,比例并不协调,我也不懂为什么很多人羡慕她的鼻子。还有一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白男也能收到不少的赞美和点击量。我真的怀疑很多人对老外脸盲。

说到这里,我可是太支持韩国人了,雷打不动地坚持自己审美,真是文化自信。他们最受主流追捧的美女还是典型的东方美人,而且是大部分人喜欢,混血颜在日韩可不吃香,日韩简直是东北亚文化和审美的堡垒。同为东亚人,支持他们,挺他们。

我们国家现在应该白人脸挺受欢迎的吧,我对白人长相无感,但是我分的清白人帅哥美女,反驳别人一句就要被骂没有眼光,审美低级。

审美本来就走的够偏了,混血要是越来越多的话,那就更糟了。我们应该跟韩国人学习一下文化自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