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往大了说叫全民抗击冠状病毒,往小了说,资本家也不是缺心眼,拖到这时候是真没辙了,这时候硬上不砸手里了,五一,十一,都行。现在你即使上,也未必有人看,目前还没说电影院停业的,这倒是给一些辣鸡片一点惊喜。电影院主体不歇,从搂点是点的角度上看,不亏。
总的来说,殊途同归么,出发点不一样,但是结果都一样。
这时候才是考验真情真爱,家庭和谐的试金石,春晚是最大赢家,庙会估计也歇了,不歇也得控制人流,减小规模。
天天跟家宅着,就考验,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这个才有意思。
其实对这几部电影,也是不幸之大幸。
如果疫情晚五天才爆发,那么他们就面临着上映一两天,就被迫要下映换挡的窘境,高清盗版在网络漫天飞,才是真正血本无归了。
而且,一部爆款电影公映,至少上千万的观影人次,哪怕只有一个人是观影时感染了,整部影片的口碑、风评、后续也就彻底完蛋了。
现在只是换个档期,去和年后的新片竞争,如果本身质量过硬,还是能获得较高票房的,因此,及时止损是必须的。
相比之下,更惨的是院线,特别是那些近几年,趁着票房爆炸大潮,在三四线城市刚刚兴建的中小影院,一年1/3以上的利润都指望着春节档,现在……能不能撑过年后都是问题。
徐峥《囧妈》之前临时提档到大年三十,被一大群院线工作人员痛骂,害得他们不能在家过年,如今倒是大家都能在家过年了……只怕很多中小影院要欲哭无泪吧。
根据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的电影市场都将一片惨淡,电影院线形同虚设,原本乐观估计,一年600亿票房的大盘,因此至少要损失100亿以上。
当人们因为疫情,而尽可能减少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合出入时,被重创的还不止是电影业,还有餐饮业、旅游业等等,在这期间也很大程度上也要形同停摆,巨大损失以亿为单位。
当然,老祖宗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业,更绝不会被这场天灾击垮。
这次已将前期宣发费用打水漂、蒙受巨大损失、仍毅然不约而同选择撤档的各家片方,体现了中国电影人应有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择期再会!
春节档,我这里定义为大年初一到元宵节的15天,占全年365天的4.1%。
中国3000多个县区,知道有多少地方的院线是靠着春节档活着的吗?
有近2000个县区的春节档票房占全年票房20%以上,在这2000个县区上居住了8亿人。
有近1000个县区的春节档票房占全年票房30%以上,在这1000个县区上居住了3亿人。
这两年来,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了许多地方的一种习俗,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口,有许多人春节会选择在春节看电影,同时一年里也只有春节会去看电影。
2018、2019年的票房增速减缓,已经使得这些地区的电影院对春节档的依赖越来越强。在春节档以外,常常会出现单人包场的现象,根本无法支撑院线的运营。
现在春节档没了,你猜这些地方的电影院会怎么样?
去年在这个答案里面,我做了一个比喻:
在1990年分析缝纫机质量缝纫机投资和衣服花色款式对缝纫机质量的影响;
在1995年分析收音机质量和播音台节目对收音机需求的影响;
在2000年分析自行车质量和自行车安全性能对自行车需求的影响;
在2005年分析彩电质量和电视剧吸引力对彩电需求的影响;
其实都是一样的,重要吗?在当年看起来挺重要的。
过10年、20年再回头看,什么鸡毛蒜皮的玩意儿。
很多人当时就觉得这个比喻不妥,我现在也觉得不妥了,因为这些比喻适合那些慢慢死去的行业,而不是现在的情况。
如果要重新打个比方,我会选择6500万年前的恐龙——体量极大,在生态位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却有其脆弱的一面。一颗陨石没法打死所有的恐龙,但是他彻底改变了生态结构,让恐龙最终灭绝。对电影来说也是一样的。
第一颗陨石来了,严重的疫情。疫情首先大幅度降低了观影人次,今天的票房只有327万。
第二颗陨石来了,所有春节档全部撤档。院线为春节档的宣发全部打水漂,未来至少一个月内票房也将降低到忽略不计,8亿人居住的地区的院线将损失全年收入的20%。
第三颗陨石来了,《囧妈》变身网络大电影,观众可免费上线观看,这是最后一击,改变了整个产品的生态。
原来的生态是院线和出品方共同支撑电影的成本,拍出能上线大荧幕的电影。但现在影院被彻底丢开,只需要在一个手机上能看的电影就可以赚钱。
接下来会怎么样?
8亿人居住的地区,电影院会死掉一大半。
票房进一步降低,能够通过规模效应赚到钱的优质电影,开始无法回本。
国产荧幕电影开始缩小成本,人们渐渐无法在荧幕电影和「网络大电影」之间找到区别。
资方开始退出荧幕电影市场,转而拍摄适合手机观看的「网络大电影」。
最后市场上将只剩下「网络大电影」。
但这还是电影吗?
很简单的道理,恐龙需要的食物链被陨石破坏了,使它们灭绝。如果8亿人的地区电影院死光了,如果人人都在手机上看电影,那有谁会去拍3D IMAX的《流浪地球》?
但只要给足够长的时间,用《侏罗纪公园》的经典台词来说:
Life will find a way.
生命会找到出路的。
恐龙灭绝了,当时和老鼠一样大的哺乳动物从阴暗的洞穴里钻出来,慢慢进化,重新占据了所有的生态位,有些甚至和当年的恐龙一样大。
电影也是这样,人们喜欢用眼睛看故事,用耳朵听故事,所以这样的产品永远会存在,可能最后也能进化到和电影一样成为优质的可以登上大荧幕的视听产品。
和电影类似的产品会永远存在,但电影死了。
在生命生死的面前,一切的娱乐都只是佐料。
撤档才是明智之选。
我不知道片方是不是商量好了都在今天宣布,在《熊出没》第一个宣布撤档时,其他电影如果不撤档,必会在舆论上输掉。
而且从20号开始,新型肺炎确诊病例一天天增加,全网到处都是加强防护的消息,民众陷入了恐慌。口罩脱销,有些人甚至还买不到口罩(比如我),消毒水、免洗消毒洗手液都安排上,尽量避免去往人多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电影院真是病毒的温床了,人多、在密闭空间、待2小时左右,这可太容易传播了。
好电影不怕晚,比起春节上映没人敢去看或是有人因为去看电影被传染,哪一种都是血亏。撤档比起这些才是安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