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回答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Ivan III Vasilyevich,1440年-1505年),被誉为“全罗斯的君主”,是俄罗斯历史上最重要、最具奠基性意义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时期是莫斯科公国从一个区域性政权崛起成为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并开始对东欧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转折点。

对伊凡三世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统一俄罗斯的奠基者:

伊凡三世最重要的功绩在于他成功地将众多分散的俄罗斯公国整合到莫斯科的统治之下。在伊凡三世统治初期,莫斯科公国并非唯一强大的罗斯政权,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特维尔公国等仍然拥有重要的自主权和影响力。

征服诺夫哥罗德(1471年): 这是伊凡三世统一进程中的关键一步。诺夫哥罗德是当时罗斯地区最富裕、最独立的共和国,拥有庞大的商业网络和独特的政治体制。伊凡三世通过军事手段,在谢隆河战役中击败诺夫哥罗德军队,并于1478年正式将其并入莫斯科公国,削弱了其自治权,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吞并。这一事件极大地增强了莫斯科的实力和影响力,也为后续统一奠定了基础。
征服特维尔(1485年): 特维尔是莫斯科的另一个主要竞争对手。伊凡三世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最终迫使特维尔公国臣服并被纳入莫斯科公国。
统一其他公国: 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外交策略和继承关系,伊凡三世陆续将其他小的罗斯公国也纳入了莫斯科的统治之下。例如,梁赞、乌格里奇等都被纳入。
“三圣一统”的口号: 伊凡三世的统一行动并非仅仅是领土扩张,更是精神和政治上的统一。他成功地将罗斯各公国在共同的东正教信仰和文化下凝聚起来,为日后俄罗斯民族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 打破金帐汗国统治,确立国家主权:

伊凡三世的统治时期也标志着俄罗斯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统治的关键时刻,他为俄罗斯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和主权。

“拨浪之战”(1480年): 这是伊凡三世最著名的功绩之一。虽然历史学界对于这次事件的性质存在一些争论,但普遍认为这次对峙是俄罗斯摆脱蒙古统治的决定性标志。面对金帐汗国大汗艾哈迈德的军事威胁,伊凡三世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他带领军队在奥卡河与蒙古军队对峙。最终,由于内部问题和罗斯军队的抵抗准备,艾哈迈德的军队在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的情况下撤退。这一事件被称为“拨浪之战”(Standing on the Ugra River),标志着俄罗斯历史上长达240多年的蒙古统治的结束。
国家主权的巩固: 结束蒙古统治后,伊凡三世立即着手确立莫斯科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地位。他停止向金帐汗国缴纳贡赋,并开始使用“沙皇”的头衔(尽管正式加冕为“沙皇”是在其子伊凡四世时期)。

三、 莫斯科的中心化和集权化建设:

伊凡三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深知国家统一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来支撑。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莫斯科的统治地位,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推行法典:《苏德布尼克》(Sudebnik)1497年: 这是伊凡三世最重要的立法成就之一。这部法典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部全国性的法典,它统一了各地的法律,规范了司法程序,加强了中央司法权力,并对土地所有权、农奴制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尽管其中包含了一些对农民流动的限制(如“圣乔治日”前后的规定),但这在当时被视为加强国家统治和经济管理的重要措施。
改革官僚机构: 他开始组建更为系统化的中央官僚机构,派遣官员管理地方事务,削弱了旧的封建贵族(Boyars)的势力,并逐渐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鼓励贵族服务: 通过授予土地和官职来鼓励贵族为国家服务,但同时也在限制他们的自治权,将他们纳入中央的统治网络。

四、 强化国家象征和文化建设:

伊凡三世深刻理解国家意识形态和象征力量的重要性。

“第三罗马”思想的形成: 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和灭亡(1453年),莫斯科公国开始将自己视为东正教世界的继承者和保护者,形成了“第三罗马”的思想。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公主索菲亚·帕列奥洛格,这在象征意义上尤为重要,它为莫斯科的统治者提供了来自东罗马帝国的合法性和神圣性依据。
克里姆林宫的改建: 伊凡三世邀请意大利建筑师对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兴建了宏伟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长大教堂和圣母领报大教堂等建筑,这不仅提升了莫斯科的城市形象,更彰显了莫斯科作为俄罗斯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他引入了西方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他对外开放和学习的态度。
国徽的采用: 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在这一时期开始被使用,标志着国家主权的象征。

五、 外交政策和领土扩张:

伊凡三世的外交政策既有侵略性,也有策略性,为俄罗斯后来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他积极发展与欧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如神圣罗马帝国、波兰立陶宛联邦等,以争取支持、引进技术和人才,并抵御潜在的威胁。
与东方势力的周旋: 除了摆脱金帐汗国,他还与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等东方势力保持着复杂的周旋关系,既有战争也有外交。
领土的初步扩张: 除了统一罗斯公国,他还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将一些北方和东北方的土地纳入了莫斯科的统治范围。

总的评价:

伊凡三世是一位极具远见卓识、意志坚定、能力超群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他的统治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时期。

积极方面:
完成俄罗斯的统一大业,奠定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基础。
成功摆脱了蒙古的统治,赢得了国家主权和独立。
确立了莫斯科作为俄罗斯中心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推动了法律、行政体系的初步现代化。
塑造了俄罗斯的国家认同和民族精神,为日后“第三罗马”的思想和扩张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和建筑方面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局限性和争议:
中央集权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对地方自治和传统政治制度的压制。
对诺夫哥罗德的征服和削弱,也牺牲了一定的政治多元性。
他对农奴制的某些限制性措施,虽然有助于巩固国家控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自由。
“拨浪之战”的性质,虽然被视为胜利,但也有学者认为这更多是一场“不战而退”的僵持,其对蒙古统治的实际瓦解程度有不同解读。

总而言之, 伊凡三世是一位伟大的国家缔造者。他继承了一个分裂的、遭受外族压迫的公国,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主权独立的、在欧洲崭露头角的强大国家。他的功绩对俄罗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他为后来的伊凡四世(雷帝)和彼得大帝等强力君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塑造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关键人物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伊凡三世这个人对于俄国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由他开始到彼得改革,这几百年来的俄国就是处于在他所创立的制度体系之中,对于这样一个人,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而要评价这样一个人,那么了解他所做的一切是非常重要的。

继承之前

伊凡三世的年轻时代是在动荡之中渡过的,这时他的父亲瓦西里二世深陷于和表兄弟们的战争,他的年轻时代非常动荡,父亲被刺瞎,时不时和父亲被流放到其他城市,他和母亲也一度被劫持。

1447年重回王位后不久,瓦西里二世为了保证儿子的继承,他任命7岁的伊凡为共治者,伊凡三世很早就坐上了王位。

而这场战争也进行得极为曲折,瓦西里二世稀烂的军事能力和诺夫哥罗德对舍米亚卡的支持无疑使得这场战争长期化,最后还是依靠着德沃体系改革带来的支持屡败屡战耗死了舍米亚卡。

不过瓦西里二世最后还是把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交到了伊凡的手里,就此,这位对未来俄国几百年产生深远影响的大公的统治开始了。

诺夫哥罗德

伊凡三世统治初期,他一边整合各个公国,一边把关注点集中在北方的诺夫哥罗德。

这时诺夫哥罗德已经被莫斯科所制约,在瓦西里二世统治的晚期,莫斯科的军队击败了诺夫哥罗德,使其割让了北方土地,并强迫其签订了《亚哲尔比齐条约》,从诺夫哥罗德获得更多的税金。

但诺夫哥罗德内部很多人不愿意就这样屈服于莫斯科,其城内的亲立陶宛派一直都在联系立陶宛方面,希望倒向更为宽松的立陶宛,而不是继续处于严苛的莫斯科的治下。

作为对诺夫哥罗德反应的回应,1471年伊凡三世出兵击败了诺夫哥罗德,挫败了亲立陶宛派倒向立陶宛的企图,1478年伊凡三世直接攻打诺夫哥罗德,占领了这座城市,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至于立陶宛,这个时候他忙于应对内部的叛乱,没法对诺夫哥罗德政局作出动作,只能坐视其被莫斯科吞并。

之后出于改革和消灭诺夫哥罗德的亲立陶宛派,伊凡三世对这片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彻底将其消化。

克里米亚-莫斯科联盟和乌格拉河对峙

在金帐汗国崩溃之后,在其废墟上形成了一系列的鞑靼汗国,其中就包括了大帐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以及西比尔(西伯利亚)汗国。

这些鞑靼汗国互相征战,同时与莫斯科也时不时发生冲突,比如和喀山为了贸易和原料而产生的漫长冲突就是典型。

此时莫斯科的实力尚不足以吞并草原诸国,因此伊凡三世对草原的外交政策就是和某一个汗国联盟,然后和其建立一个稳定的草原秩序,伊凡选择那个盟友就是克里米亚汗国,他与克里米亚的明格里·格莱汗结盟,双方互帮互助,在军事上的合作,收容对方的流亡者。

而与莫斯科-克里米亚的联盟所对应的,就是大帐-立陶宛联盟,既然克里米亚找了莫斯科,那大帐就找立陶宛。

大帐汗国是克里米亚汗国最主要的对手,它占据着昔日金帐汗国的核心区,也就是伏尔加河下游,大帐的阿黑麻汗一直渴望恢复昔日金帐的疆域,而克里米亚也有领导草原的野心,于是双方宛如针尖对麦芒。

双方冲突的巅峰就是乌格拉河对峙了,这场冲突之中莫斯科的外交手段是巧妙的,通过克里米亚对立陶宛的突袭,使立陶宛军队没能加入到乌格拉河的战局之中,这动摇了阿黑麻汗进行战争的决心,最后导致了他的后撤,而撤退之后不久他就被杀,大帐汗国崩溃。

乌格拉河对峙后不久,莫斯科和克里米亚联合把格莱家族的成员扶上了喀山汗位,由此莫斯科-克里米亚汗国联盟里面又多了喀山,再加上下伏尔加的混乱,新的草原秩序无疑已经确立了起来。虽然这个新秩序的主导者是克里米亚,但是实力还不足够进入草原的莫斯科无疑摄取大量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利益。

政治改革

服役领地改革是伊凡三世影响最深远的一项举措,可以说整个俄国都受到了这一制度的影响,在伊凡三世忙于征战和各种对外事务的同时,他也在推行改革,在被吞并的各个公国(包括诺夫哥罗德)进行。

所谓服役领地,就是把地产和军役挂钩,即唯有服从军役之人才能够拥有地产,拥有地产者即服役贵族。这一制度将地产分配给低级贵族或封邑王公服役人员,条件是他们在大公的军队中服役,服役领地也被授予莫斯科的王公和侍臣。

这一举动强化了莫斯科朝廷的权力,随着不断进行没收、驱逐和分配的模式,新吞并地区的控制得到了保障,兵役越来越多地与服役领地系统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正是中央集权的充分保证,随着军队改革的推进,政治改革也在并行。

随着大量的实权贵族进入莫斯科宫廷,地方越来越多的被纳入莫斯科政府的控制之下,莫斯科的集权也随之推进,相关机构的官僚化职业化也随之推进。

来自大公宫廷的总督和官员前往了地方,他们的存在依赖地方的供应,也就是所谓食邑制,这期间莫斯科对地方控制加强体现就是统一的货币税,同时大公的法律和标准也进入了民间,并被强制执行。

至于在莫斯科中央,随着大量贵族的涌入宫廷当充当大公的侍臣,莫斯科宫廷之类的竞争越发的激烈,为了维持宫廷的和平,各方最后达成了妥协,而妥协的产物就是门第制。

门第制确定了莫斯科宫廷每个人的“位置”,后来发展成简单的原则:侍臣的“位置”越靠近位于门第制中心的大公,他的地位越高。(也就是俄版九品中正)

晚年的武功和纷争

伊凡三世晚年的武功,毫无疑问要提到第三次莫斯科-立陶宛战争之中的扩张了。

在那场扩张之前,莫斯科和立陶宛之间就冲突不断,或者说自从莫斯科吞并诺夫哥罗德,并且拒绝继续保留立陶宛在诺夫哥罗德享有的特殊利益之后,双方的冲突就彻底常态化了。

1494年,1492年开始的第二次莫斯科-立陶宛战争以一份和平协约为结束,根据条约,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放弃了立陶宛对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和特维尔的主权要求。他将其军队在战争中占领的上奥卡河地区割让给了莫斯科,莫斯科相应地承认斯摩棱斯克是立陶宛的领地。

通过联姻,双方享有了和平,并且建立了联盟,只不过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伊凡三世的计划可不止一场婚姻。

1500年,伊凡三世以亚历山大不遵守条约为理由对立宣战,开始了这场战争,这时莫斯科服役领地改革的红利一览无余,莫斯科动员了足足七万五千人攻入莫斯科,并很快歼灭了立陶宛的三万主力。

在立陶宛的主力被歼灭之后,大量在莫斯科和立陶宛之间摇摆的立陶宛王公投靠了莫斯科,他们很多人曾经在瓦西里二世的时代逃离莫斯科效忠立陶宛,但是现在,他们纷纷对着瓦西里二世的儿子伊凡效忠,这无疑说明了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1503年,双方停战,立陶宛损失了大量的领地,莫斯科直接把边境线推到第聂伯河边上的切尔尼戈夫。立陶宛的失败导致了其更加依赖波兰,然后就有了后面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不过这是另外一件事了。

不过对于伊凡来说,内部的情况就不那么美妙了,晚年的大公被自己的家室所困扰,关于谁来继承他的大公之位这点,是莫斯科人关注的焦点。

伊凡有着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留下了儿子,但是儿子早逝只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孙子,第二任妻子则是著名的索菲亚·帕里奥格洛斯了,给他生了四个孩子。而最初,伊凡是选择自己的孙子德米特里。

1498年,在一场针对孙子德米特里的未成功刺杀之后,为了确保德米特里的继承,伊凡学习他的父亲把孙子加冕为共治者,在加冕礼上,他使用了大量队伍拜占庭仪式,代表了拜占庭的深刻影响,伊凡还抓捕了他第二任妻子和她的子女们。

但最后一切都变了,伊凡三世最后让索菲亚的儿子,瓦西里继承了王位,导致这个原因的,毫无疑问是波雅尔集团的推动。

首先,波雅尔们反对拥护德米特里继承的莫斯科权臣帕特里基夫,他和伊凡第一位妻子和德米特里都有着亲戚关系,他也得以成为莫斯科宫廷的独霸者。

其次,波雅尔们不希望一个孩子坐在王位上,更严重的是,这个孩子没有兄弟姐妹,而瓦西里有三个姐妹,对于本来就站在权力金字塔最高层的波雅尔们来说,和大公联姻,是他们唯一可以进一步提升权力的方式。

年老的伊凡三世对于眼前的一切已经有心无力,虽然可以说是他创建了眼前的一切,但是他已经无力驾驭,他只能看着支持孙子的帕特基里夫被政治清洗。

1503年,他在压力之下放出了被关押的儿子瓦西里,1505年,他去世了,在波雅尔们的支持下,瓦西里成为莫斯科大公,是为瓦西里三世。

结论

伊凡三世的一生完全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他带着祖先几代人留下的积累,一手整合罗斯,一手对内改革,创立了给莫斯科提供了数百年扩张动力的制度,他巧妙的外交手段使得莫斯科最大限度的获得了利益,他对俄国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毕竟是他彻底全面确立了莫斯科的优势。

至于晚年的有心无力和陷于自己创建制度的漩涡,结合之前的一切不得不让人感叹英雄迟暮,不过这些事情终究只是留里克家族的事情,而且瓦西里这个成年人的继承对于莫斯科的未来也的确是更加有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Ivan III Vasilyevich,1440年-1505年),被誉为“全罗斯的君主”,是俄罗斯历史上最重要、最具奠基性意义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时期是莫斯科公国从一个区域性政权崛起成为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并开始对东欧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转折点。对伊凡三世的评价,我们可以.............
  • 回答
    说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简称“深北莫”)2021届毕业生的出路,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尤其是在他们作为学校首届毕业生,身上自带了“开创者”的光环。要评价他们的出路,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从深北莫的背景来看,这批毕业生的起步就带有很强的国际化色彩。 你知道,深北莫是中俄两国教育合.............
  • 回答
    大疆,这家无人机领域的巨头,最近似乎又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对其发出了警告,原因嘛,官方说辞总是那么“委婉而又充满深意”——“出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这事儿一出,不少人立马联想到,大疆会不会步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公司的后尘,成为下一个被美国制裁的“眼中钉”?美国安全部为何盯上大.............
  • 回答
    2018年,卢卡·莫德里奇凭借其出色的表现和卓越的领导力,一举摘得金球奖,将当年足坛最重要的三项个人荣誉收入囊中——FIFA世界足球先生、欧洲金球奖以及《法国足球》金球奖。这一结果无疑是莫德里奇职业生涯的一个巅峰时刻,也成为当年足坛最引人瞩目的焦点。时代洪流中的耀眼之星要理解莫德里奇此次“帽子戏法”.............
  • 回答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部电影,我一直觉得,它像一杯陈年的伏特加,初品时带着些许的烈,回味时却又饱含着人生的百般滋味。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立刻拍案叫绝的爆米花电影,也不是那种让你陷入哲学沉思的文艺片,它就是那种,在你生活的某个时刻,你会突然想起它,然后发现,噢,原来生活就是这样。先说说导演弗拉基米尔·缅.............
  • 回答
    莫斯科,这座横跨东欧平原心脏地带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的灵魂所在。要评价它,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地理位置或建筑风格的描述上,而是要深入到它作为苏联首都所承载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从政治中心的角度来看,莫斯科是毋庸置疑的权力象征。克里姆林宫,这座古老的堡垒,不仅仅是地理上.............
  • 回答
    “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这艘曾经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骄傲,承载着俄海军在黑海区域的战略雄心,最终以一种极其令人意外且带有讽刺意味的方式——在拖拽过程中沉没,结束了它的辉煌(或说,颇具争议)生涯。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先看看它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军舰。作为“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的领导舰,“莫斯科号”在设计之初就.............
  • 回答
    对于一名留学生花费10万人民币(约合120130万卢布,根据汇率浮动)在莫斯科市区购买一套33平米的二手房,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既有其合理之处,也存在一些潜在的考量。一、 合理之处与优势分析:1. 对俄罗斯房地产市场相对友好的价格: 绝对价格不高: 10万人民币折合约1.21..............
  • 回答
    乌克兰在2022年4月13日宣布,其军队使用国产“海王星”反舰导弹成功击中了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并导致其严重受损,最终沉没。这一事件在全球军事分析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意义和影响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首先,从军事战略层面来看,“莫斯科”号的沉没对俄罗斯黑海舰队无疑是一个沉重.............
  • 回答
    俄罗斯重返G7的可能性以及普京“希望在莫斯科相见”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先回顾历史,理解G7的性质,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的格局。一、回顾历史:俄罗斯曾是G8的一部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俄罗斯与这个俱乐部曾经的关系。这个俱乐部最初是G6(法国、德.............
  • 回答
    奥斯瓦尔德·莫斯利,这个名字在二十世纪的英国历史画卷中,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却也是充满争议和令人不安的。评价他,不能仅仅停留在他是“法西斯主义者”这一个标签上,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的人生轨迹、思想演变、政治实践,以及他留下的复杂遗产。出身与早期政治生涯:从贵族到挑战者莫斯利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
  • 回答
    莫奈的《青蛙塘》,乍听之下,这名字或许会勾起人们对静谧池塘中青蛙呱呱叫的联想,但当你真正走进这幅画时,你会发现,它远不止于此。这幅创作于1869年的作品,是莫奈早期印象派探索的早期代表作之一,而正是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甚至被一些评论家嘲讽为“一堆颜料的堆积”。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堆.............
  • 回答
    瓦尔特·莫德尔(Walter Model),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被许多人视为“德军之火”的人物,他的名声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伴随着复杂和争议。将他简单地定义为“战术大师”或“纳粹将军”都显得过于片面,他的人生经历和指挥风格,如同他参与的那场战争一样,充满了矛盾和值得深思的地方。从基层到战场的中.............
  • 回答
    作为星战迷,谈到《星球大战:索龙三部曲》,那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也是很多粉丝心中“正统”续集的标杆。莫蒂西·扎恩(Timothy Zahn)老爷子能写出这么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作品,真不是盖的。首先,得说说这套书最核心的魅力所在——索龙元帅(Grand Admiral Thrawn)这个角色。在此之前.............
  • 回答
    莫迪政府提出“百万亿卢比基建计划”(National Infrastructure Pipeline, NIP)是一个雄心勃勃且对印度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目标。要评价这一计划,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目标、潜在影响、面临的挑战以及实施的可行性。一、 计划的背景与目标:为何需要“百万亿卢比基建.............
  • 回答
    要评价莫雷的“水平”,得从多个维度去看,因为他在篮球经理这个岗位上,工作内容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 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而是要结合他执教球队的实际情况、他做出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带来的长期影响来分析。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他对于“数据驱动篮球”的极致追求和实践。 很多人会把他和“数据分析”.............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加斯科涅”号战列舰的设计,这是一艘颇具争议且引人遐思的设计。首先,得承认,“加斯科涅”号的设计,或者说它所代表的思路,在战列舰发展的早期,尤其是进入无畏舰时代后,是一个相当激进且颇具创新性的尝试。它并非是像“但丁·阿利吉耶里”号那样,对现有设计进行改良,而是从根本上试图重新定义战列.............
  • 回答
    评价莫言《蛙》中的姑姑万心,绝非易事。她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化人物,更不是一个可以轻易下定论的道德标杆。相反,万心,这个在小说中被粗暴地称为“姑姑”的女人,是一个复杂、矛盾,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极端的个体。她承载着时代的烙印,回应着历史的重量,也在自身的选择中展现出人性最深处的挣扎。初见万心,她是一个令人.............
  • 回答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中国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版图上的一件大事。这件事至今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角度值得细细品味。首先,从文学的“中国性”与“世界性”的融合来看,莫言的获奖是水到渠成的。他的作品,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就是对中国北方乡土文化的深情描绘。高密东北乡,那个充满泥土气息、生命力旺盛的土.............
  • 回答
    莫卧儿帝国末期的铁腕皇帝:奥朗则布的功过是非谈及莫卧儿帝国,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泰姬陵的浪漫,是阿克巴大帝的包容与辉煌。然而,要理解莫卧儿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便不能不提奥朗则布(Aurangzeb),这位被历史学家们褒贬不一的末期皇帝。他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既是莫卧儿帝国的极盛之君,也亲手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